作者keins (艦橋防空指揮所)
看板DummyHistory
標題Re: [轉錄]Re: [問題] 為何國軍會請德國人當老師?
時間Wed Aug 16 04:15:45 2006
※ 引述《MRZ (臺大歷史系教授......Orz)》之銘言:
: ※ 引述《keins (艦橋防空指揮所)》之銘言:
: : 甚至當初計畫中攻擊菲律賓, 也只打算吸引美軍來救,
: : 然後強迫美軍在日軍預設的戰場上進行決戰.
: : 既然如此, 飛行員當然也是量少質精為好, 補足決戰需求的兵力就夠了.
: 問題是山本56不知道為啥發瘋去轟炸夏威夷,當時若是採用原始方案,
: 攻打菲律賓,引誘美軍派那些過期戰鬥艦分批前來送死,搞不好美國輿
: 論還會痛批聲望已經日落西山的小羅斯福是豬頭,使得國會不得不在
: 民間的壓力下,要求白宮對日本退步,而不至於因為發生珍珠港事件後,
: 舉國一致支持對日報仇的任何行動.
: 而且珍珠港那麼一炸,美國海軍當做寶的過期戰鬥艦全部沉沒----就是
: 因為當做寶,所以全都留在港內納涼,而比較不當作一回事的航母才會
: 在沒啥護衛艦的情況下,出港進行訓練.----好啦,這麼一炸,落伍舊貨
: 全都需要更新,而且更重要的是:獲得了國民支持去花錢更新.
當時是運飛機吧?
Enterprise去威克島, Lexington去中途島了,
Saratoga當時剛好在San Diego基地.
Hornet才剛服役兩個月, 當然是在訓練中,
Yorktown開戰時還在大西洋艦隊進行對潛艇的警戒巡航,
當時剛發生驅逐艦Reuben James被U艇擊沉的事故(114人死亡).
另外兩艘中型CV--Ranger與Wasp也都不在太平洋.
其實更新的錢早就開下去了,
美國的新一批大型軍艦(BB/CV)是從1936-37年開始陸續興建的,
巡洋艦與驅逐艦則是在當時就已經大量投入服役,
最新的North Carolina級戰艦在42年4月已經完成戰備,
後面的五艘South Dakota則會在42/3-42/8時陸續完工.
: 倘若是維持原計畫,那麼日本海軍也不至於發生中途島的慘劇,因為在
: 珍珠港挨炸之後,美國海軍情報系統的實力才被海軍當局承認,因為他
: 們已經掌握日本的密碼解讀方式,甚至一直提醒當局注意日軍會奇襲
: 珍珠港,可是海軍當局在傳統上並不信任海軍情報單位的任何報告.
: (當然中國方面的傳說則是戴笠提供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情報給美國,但
: 不被美國採信----就算真有此事,美國怎麼可能會採信一個天天希望
: 美國來幫忙打日本人的中國政府所提供的情報?至少就我所接觸的資料,
: 美國方面接收到的情報也是一團混亂,當時卻只有海軍情報單位得到正
: 確的消息----或者應該說最接近正確答案的分析.絕大多數都認為日軍
: 會去先從菲律賓下手,但也都考慮到菲律賓距離太遠,所以早就把麥克阿
: 瑟當做棄子----只是沒想到這傢伙居然能逃到澳洲而已.)
: 而美軍的原始計畫則是先用航母空襲並封鎖日屬吉里巴斯群島,然後引誘
: 日軍艦隊前往,再用美軍在戰鬥艦上的數量優勢,跟日本打一場太平洋版的
: 日德蘭海戰,完全沒有想過使用航母的可行性.
: 如果當年山本別那麼自作聰明的話,聯合艦隊搞不好還能幫日本延緩被美國
: 登陸琉球至少兩年.
關於這點我是有點意見啦:
因為日本海軍舊戰艦的設計風格上是走高速戰艦型態的,
但是說難聽一點的話, 就是全部遺傳到金剛級的防禦弱特性,
側面裝甲帶12in, 上甲板裝甲3in,
事實上跟在大西洋變成巨型煙火的Hood幾乎完全相同,
唯一的差別是在改裝中有針對彈藥庫等部份追加一點裝甲.
美國海軍戰艦則是不求速度但重視火力與防禦, 裝甲比日本更厚,
同時針對砲盾與艦橋等重要部位還更進一步加強,
並且刻意增加砲彈重量, 強化遠距砲戰中大落角彈的貫徹力.
也就是說砲戰上日本戰艦的優勢只有速度比美國艦隊略快2-3節,
同時主砲射程稍微遠2-3km而已.
但是在這種射程極限邊緣的射擊, 觀測與精確度都會是問題.
(二戰史上的戰艦砲擊命中彈最遠距離,
是英國Queen Elizabeth對義大利戰艦Giulio Cesare的26,000yd命中,
以及德國Scharnhorst對英國航艦Glorious的26,450yd命中.)
另外日本的扶桑與伊勢兩級是日本最初自行設計的大型戰艦,
因此實際操作上也有一點麻煩--
扶桑是不適合做大角度轉彎, 因為該艦的轉舵時減速現象非常明顯,
甚至大角度轉到幾乎完全靜止;
伊勢則是不容易保持固定航線, 編隊中必須隨時注意不要脫離航行隊列.
也因此, 在純戰艦的對戰中日本海軍難以取得優勢,
所以制定了九段作戰, 層層削減美國的來襲艦隊.
============================================================
但是如果看當時的情形, 我是覺得計畫執行是很有問題的:
1. 內南洋地區的航空設施與防務不足
作戰計畫中要求內南洋區配署的陸攻機必須擔任削減美軍艦隊的任務,
但是這僅限於美軍頭上沒有戰鬥機的情形, 因為陸攻也是出名的打火機.
更重要的: 作戰計畫執行的前提是內南洋區要有足夠的機場設施,
才能容納大量的陸攻進駐, 以及陸攻機的後勤支援,.
但是日本在內南洋的機場當時數量太少(以前算過是3-5座),
而且並沒有大規模的保修能力, 這些機場幾乎都是1936年以後才完工的.
因為要到當時, 日本人手上才有能執行任務的陸攻機(96陸攻).
當時一位在日本的美國武官為了度假想申請前往內南洋地區,
不過被打了回票--倒不是怕他看到軍事機密, 而是根本沒機密可看.
同時日本的計畫要求內南洋各島必須盡量要塞化, 盡量消耗美軍實力,
但是這種要塞化也是要到1943年才有塔拉瓦等級的防務,
甚至預定的決戰地點--馬里亞那群島一帶, 要到44年才開始加強防務.
雖然計畫本身就是要求這些地方當棄子, 但是這種棄法能起到多少的消耗?
2. 攻佔菲律賓的速度問題
史實上的菲律賓作戰其實幸運的成分很大,
因為美軍當天收到警報全體起飛, 油燒完落地時,
剛好當時被大霧延遲起飛, 從台灣南部過來的日本攻擊機隊也到了.
如果駐菲律賓的美國陸航沒有第一波就被掃光,
那麼美軍陸航的B-17是準備反過來炸台灣南部機場的.
另外一點是過幾天後日軍空襲Cavite海軍基地,
剛好炸掉了美軍的彈藥庫, 同時毀掉美軍在菲律賓儲備的全部魚雷(200條以上).
日本把內南洋當棄子, 美軍也認定菲律賓一定會被先攻擊,
但是菲律賓的要塞化很早就開始進行,
同時配有陸航部隊與大量潛艇,
一旦開戰, 部隊就是邊打邊退爭取時間等本國救援,
同時用這些遠程打擊兵力--陸航的B-17與海軍潛艇,
對日本的兵力與物資運輸線不斷騷擾.
(菲律賓派駐B-17的宣示意義其實不小, 因為菲律賓的陸航不再只能完全守勢,
而已經有遠程打擊的能力了, 當時全美國的B-17還不到兩百架--
有人認為當時的B-17進駐菲島, 等於是讓現在的台灣買F-15或神盾,
不過我覺得還不至於那麼嚴重)
但是日軍當時的手風真的太順了, 第一天就搞掉這些B-17與大部分的陸航,
幾天後又把倉庫中超過兩百條的魚雷一起報銷,
結果美軍潛艇不得不撤離, 也就失去美軍所希望的對補給線騷擾能力.
3. 科技的差距問題:
美軍開戰時也已經有部分艦艇有配備早期的雷達了,
珍珠港空襲時USS West Virginia的船上就有大型對空雷達天線(CXAM-1).
至於CV上配屬對空雷達則是1942年初, 對水面搜索雷達則是42年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58.1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