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loudymoon (Danny)
看板Drama
標題[心得] 臺北藝術節-「攏是為著.陳武康」
時間Thu Aug 6 23:28:24 2020
本篇為「攏是為著.陳武康」舞作的心得,在這個作品裡面與其說是我們觀看了這個舞作
,但好像更可以說是我們參與了舞者他自己的生命歷程,只是我們身為觀眾的狀態好像不
單純的只是參與者,更是旁觀者和決策者,而這其實也是我覺得這作品他有趣的地方。
這個舞作跟我之前所觀看的舞蹈作品不太一樣(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我看的舞作數量並不多)
,不過走出劇場的當下還是給了我很多的想法和感動,也因此我嘗試把我自己對於這個舞
作的感想寫於這篇文章裡。另外因ptt的文章不太方便嵌入連結網址和照片,所以如果想
要直觀的閱讀可參考網誌好讀版。
(縮網址:
https://wp.me/p8O0EB-dA )
---(防雷線)---
攏是為著.陳武康
節目:攏是為著.陳武康(臺北藝術節)
舞者:陳武康
地點:台北中山堂中正廳
時間:2020年07月31日 PM 7:30~9:10
前言
之前看兩廳院推出的線上參與式節目「感謝您在家」時知道了驫舞劇場,也在那時候知道
了陳武康這位舞者,而在這次演出的時間點上我剛好有機會來台北一趟,而且我也想看看
陳武康怎麼以舞蹈來傳述這個看起來有趣但又有些不可思議的劇名,也因此我決定買票進
劇場觀看。
雖然說在購票網站上的資訊看起來是以一人的獨舞為主,而且也載明了會有部分裸露,但
我那時候的想法很單純,想說或許可以試試看獨舞的作品型態,至於他所說的裸露這部份
,我原本以為就跟之前所看的舞蹈一樣,只是穿著肉色的褲子,抑或是會以較唯美的狀態
來遮蔽,並不會有太多視覺上的衝擊,不過在這次的演出作品上,卻蠻顛覆我自己對這作
品的原始想法。因此本篇文章將會以節目呈現、呈現感想、心得、後記1、後記2、後記3
來分別來論述。
節目呈現
節目名稱開宗明義就把「陳武康」放進了舞作的名稱中,而其實這場演出主要就是以舞者
來呈現舞者本身,並擴增到他周邊想觸及的事。舞者在節目開始時就在舞臺上脫去所有的
衣服,以全裸的方式帶來「皮膚的舞」,爾後則穿上衣服並繼續帶來「心臟的舞」、「眾
人的舞」,在跳完這些舞後,呈現上開始以他自身的故事來形成舞蹈的呈現,像是他當兵
時在藝工隊跳的舞、大學畢業時想爭取更多展演機會時跳的舞以及後來他從跳別人的舞慢
慢地有自己的舞,甚至在他身體受傷後,他轉向去接觸瑜珈的舞蹈,在經過這些舞蹈後則
回到了「攏是為著.陳武康」這舞蹈的主呈現。然而在最後的幾段舞蹈裡,採用的方式也
較前段的舞蹈方式不太一樣,像是他邀請了他的父母出來跳著我們在公園可能會看到的眾
人的舞步、爾後他則呈現了一個失去小孩的媽媽所編出來的舞,並透過三次的舞蹈,讓觀
眾經歷猜想、解惑在到完全演出的型態,而在這之後則以講述的方式來告訴觀眾,讓觀眾
以思考的方式來建構一個舞蹈進行的方式,最後則是以互動式的參與來結束這場舞作。
呈現感想
這個作品裡可以發現到有皮膚、心臟、眾人、自己的故事、父母、子女的情感、舞蹈的建
構,最後則回歸到觀眾的互動,如果依照這些特性所疊加出來的結果,可以了解到「攏是
為著.陳武康」要說的應是舞者本身從內心想跳舞,進而想讓大家也一起參與舞蹈的樂趣
,而他採用了他自己的故事來讓大家了解舞蹈對他的意義是什麼,並也藉著父母和子女情
感這兩個舞來述說他現在為人父的心情,最後他以無限想像的方式讓大家來參與舞蹈的畫
面,並以彼此注視的默認當成結束這作品演出的依據。
不過「攏是為著.陳武康」這個名字到底代表了什麼,為何要以類似台語的方式來表述「
都是為了」的意思,而不是採用最通俗的國語來當作名稱,而且這個名稱可以被視為「攏
是為著」+「陳武康」和「攏是為著陳武康」這兩者來解釋。在這個舞作裡,舞者有提到
說,這是他與一位外國編舞家(傑宏.貝爾)合作完成的演出,也因此我想舞者以類台語來
呈現或許是希望這作品與他這塊生長的環境有更多的相似性吧!另外,我們觀眾或許是「
攏是為著陳武康」這個舞者而來,但相反的也可以判定成,舞者為著『』而努力,只是做
出這個歷程的作者就是他本人而已。只不過在這個演出裡,其實我覺得也達成了他可能要
帶給我們的本意,因為我們觀眾以參與的方式看到了舞者對於自身的追求,而舞者則是為
了他心中初始的悸動而舞出了屬於自己的那個篇章吧!
也因此在這場作品裡,我一直在想的是,身為觀眾的我們到底是什麼樣的角色,是他想要
傾訴的朋友?還是參與他生命故事的旁觀者?還是我們就像一般觀眾冷冷的看著這件事情
發生就好?抑或他是不是想要透過這個作品跟觀眾分享著什麼呢?
不過在這次的舞蹈呈現裡,我覺得最意思的地方還有演出後段的三段舞:母親、講述的舞
蹈和最後的謝幕。
一.母親(鄧肯)
在這段的呈現裡,舞者先跳了一次舞,而後再跳第二次舞時則是在每個動作的當下講解著
各動作所代表的意義,但在這第三次的舞蹈裡則是將音樂的元素加入,也因此在這段呈現
,我覺得對觀眾來說有更強的參與性外,甚至也帶領觀眾該如何看舞、了解舞也實際瞭解
舞蹈真實呈現上的狀態,而這也是我喜歡這段作品的原因。
二.講述的舞蹈
在這段呈現中,舞者整段看著手上筆電裡的影片,以講述的方式來告知觀眾這影片裡舞蹈
的狀態,在那個當下我覺得不只是有趣,對我而言更有著很強的共鳴性,可能是因為每次
我在寫文章時都是透過文字來建構一個已經結束演出的作品,也因此文字(語言)的本身
就成為了我描繪給閱讀者演出當下狀態的方式。不過如果用文字來完全描述動作的話(ex:
舞者轉了一個90度角後,以左腳往後的方式站了起來),可能會在文章上看起來會有些雜
亂,可是描述得太少似乎又少了作品本身可能要傳達的東西(ex:舞者站起來),也因此每
次的文字裡,我都思索著我該如何下筆、講述和切入,這樣我才能把我所看到的「場景」
重新具體了起來。也因此在這個作品裡,我對舞者採用這方法來傳達給觀眾是很有感受性
的,因此當舞者講述時我甚至嘗試著把眼睛閉了起來,我想把腦海中的那塊畫布交給舞者
來繪製,並描繪出他想要告訴我們的那個畫面。
不過聲音本身還是比文字有著更多的資訊,像是講話的速度、狀聲詞的添加以及文字聲韻
所對應狀態的切合性,都會讓聲音本質有著較強的影像狀態,也因此其實在舞者敘述當中
,我能有更多的提示來感受到那個影片中裡的人所遇到的情況。
但其實這個方式的呈現方法還是存在著每個人對「建構」本質的偏差,就像是如果講者說
裡面的女主角轉頭後奔跑,有的人可能會想像成轉個90度,有的人則可能是以180度方式
轉過頭,頭也不回地跑,因為這些詞彙本身藏有著不同的程度性,也因此我一直以為在舞
者述說完該段的呈現後,他會將他原本看的影片投射給現場的觀眾知道,重新比對觀眾心
裡所繪製的場景與影片是否一致。
三.最後的謝幕
這個呈現的方式則是由舞者看著所有的民眾,進行時舞者會一一的以眼光直視的方式掃過
每位觀眾,只要有人閉眼他就以鞠躬結束這場演出並完成這整場演出的謝幕。也因此在那
個當下,我覺得觀眾更像是參與者也像是決策者,因為我們參與了這個活動,同時也決定
了我們預計在何時結束這場演出,因此在這個靜謐的狀態裡,場內的氛圍卻有著高度的專
注性,當時我在想的是,會不會都沒有人閉眼,那這個演出是不是就一直不會結束,可是
仔細想想我應該是多慮了,畢竟這場演出是在晚上,再怎樣還是會有人想睡覺的(笑)。
心得
這場演出與其說是一場純舞蹈,我倒覺得反而像是以談論式的方式讓觀眾參與了舞者的生
命歷程,並由陳武康扮演了陳武康這個角色,進而以他擅長的方式和舞蹈來告訴民眾屬於
他的這些故事。大部份我所看的舞蹈是透過一連串肢體動作投射在我們的想法裡,進而構
成我們對於作品的感受,但在這場舞蹈裡,我們更像是參與了舞者的故事。
後記1
之前有位藝術家跟我聊到說,舞台上的設定都會是有原因的,就連舞者為何要穿那樣的衣
服、或是穿著肉色的衣服都有在那項作品裡的意義,就像是肉色的緊身衣褲比較像是在講
求回歸自身的型態,不過在這次的「攏是為著.陳武康」這場演出裡,舞者是以「全裸」
的方式來呈現,而那時我在想的是「為何不是以肉色緊身褲來呈現自身?還是說在肉色緊
身褲的強調上仍不夠將這樣的想法凸顯出來,那是不是表示說舞者想要把這還稍微有隱晦
的借喻再徹底的移除呢?那他想呈現的是不是就是他最原原本本的自己?」,如果從舞蹈名
稱的來看:皮膚的舞、心臟的舞、眾人的我,也因此可以了解到他是從自我慢慢地擴展至
外部,也因此他以全裸的方式來當作舞蹈作品的起始,我想他要說的應該就是他本身的舞
蹈魂吧!
後記2
舞者在演出中分享說「舞蹈本身的評價會由編舞家掃盤清空,因為很少有人會去看舞者本
身」,在聽到這句話的當下讓我想了一下,我是不是也用著一樣的方式去看待每個作品呢
?仔細想想當我在看舞蹈時我的確很在意舞作本身要給我的感受,但我覺得我有更多的想
法投射反而是來自於舞者本身,像是舞者是如何細部呈現那樣的肢體動作,而這其實也讓
我想起之前我看Apt.216 x Casual Casual Casualty的舞作,在那場舞作的呈現上,有一
幕是許多舞者都在跳一樣的舞,而且在那個當下我也有接受到這個作品想要傳達給我的東
西,但在這些眾人的舞蹈當中,我特別注意到一個男舞者的呈現,在那個當下不知道為何
會如此,就感覺在那個畫面我會自然的就去觀察他的舞蹈,幸運的是那場演出有提供影片
,也因此我在回家後反覆再看了幾次後,我才知道我在那個當下為何會下意識的直接去看
那位舞者,因為他在呈現舞蹈的流線性、力度、頓點和滑順程度,都讓我覺得他把那樣的
舞蹈肢體詮釋得很好,也因此我會在那個當下選擇去看他的舞蹈方式。而在陳武康這場舞
作裡,其實他也有好幾幕讓我很喜歡他的舞蹈肢體,所以我覺得舞蹈本身的評價的確會給
了編舞家,可是舞蹈本身的呈現卻會讓人歸給舞者本身。
只是「那戲劇作品也是如此嗎?」這是接下來我問我自己的問題,因為在舞蹈是如此的話
,那我對於習慣觀賞的戲劇作品也是採用一樣的方式來看待嗎?仔細想想這幾年裡我所看
的那些節目,我習慣著把我看完後感到很喜歡的的戲劇作品寫成心得,而在這些心得裡面
我通常也都會刻意地將不同分項拿出來討論,主要是因為我覺得一個作品的呈現是屬於眾
人的完成,也因此如果作品本身帶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時,我也應該將它分開來述說,因
為這樣才是對各分項人力的尊重。我寫過最全面的演出應該就是阮劇團的「城市戀歌進行
曲」,大概分隔十三個分項來討論這個作品,而這篇文章也是我寫過最多、探討最完整的
戲劇作品之一。也因此在我常見的觀看類型中,我想我應該還不算把作品本質的成功都給
劇團/編舞家收走的觀眾吧!
後記3
我會寫這篇文章主要還有個原因是因為他是獨舞,而且這場獨舞所用到的燈光、聲音、舞
台的特性都很少,我原本很擔心我會不會看到睡著,因為在我之前看的舞蹈當中,上述的
三個條件幾乎都有,像是我之前所看的舞蹈,不管是黃翊工作室的「長路」、安娜琪舞蹈
劇場的「永恆的直線」、衛武營的「禿鷹與順」、壞鞋子的「彩虹的盡頭」、雲門Gala、
鄭宗龍的「毛月亮」、林美虹x奧地利林茲舞團的「新娘妝」......等,這些舞蹈裡幾乎
都擁有著許多的燈光、聲音、投影和舞台效果,也因此對於觀眾來說,「觀察」這件事情
是可以有著許多的提示,讓我們可以對作品有更多的觸發性,可是在這場作品中剛剛所提
到的那些幾乎都沒有,似乎整個都回到了舞者自己的本身,有更多的是舞者必須面對觀眾
的狀態,也因此在那個當下我不只擔心著這樣的局面會不會很沉悶,而我也會不會因此而
接收不到舞者想要傳達的資訊而感到想睡,在看到後來我才發現我多慮了,因為在這場作
品中,我們其實等同參與了舞者的生命歷程,他透過告知和演繹他每個舞蹈接觸的階段,
像是他為何去學了舞蹈,怎麼遇上舞蹈,在大學時做了什麼,為了有更多舞蹈的經驗,他
去不同的地方扮演了很多不同的角色,只因為他想要把舞跳得更好。但在這個作品中他也
帶給了屬於他自身的省思,以及他身體後來的受傷影響了他跳舞這件事情,但他在這過程
中仍不斷地去調整、去嘗試著再更多元的舞蹈,以及最後他把時間軸拉到了現在、當下、
屬於那個時段的他與觀眾之間的分享,而他所呈現的這個作品是最近他與另外舞蹈家聯合
創演出來的方式,彷彿剛剛之前的前述都是為了這個舞蹈而鋪成的,在這個演出裡沒有節
目單,因為節目單是被舞者跳出來的,雖然說他也有提到說這原因也是考量了環保,但其
實他也說明了這樣設計的初衷,而這其實也讓觀眾更專注在他所說的每句話。在這個作品
裡,觀眾隨著他的故事了解了他,讓我們在他邀請他父母出來跳舞時感動、在他扮演牆角
那隻老鼠而會心一笑、也在他訴說他扮演郭富城跳起那段舞時而笑開懷,也因此其實我們
觀眾在這同時,也參與了他的生命歷程而跟著起伏。也因此這個作品對觀眾的確可以說是
「攏是為著陳武康」,而對舞者則是「攏是為著『』」+「陳武康」的演出。
--
我是一個愛看戲的工程師,雖然寫的文字並不專業
但還是想為一些戲劇留下一些紀錄
https://chenshengsite.wordpress.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0.61.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ebptt.com/m.aspx?n=bbs/Drama/M.1596727706.A.5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