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renteliu (frente)
看板Diary
標題藝文之旅
時間Tue Aug 19 22:24:06 2008
這次的臺北遊,是徹底的藝文之旅。
過往北上,常是拜訪一個個朋友走走、吃飯、聊聊。但這次幾乎是獨來獨往,
雖然也有邀約朋友,但幾乎是天涯任我行。每天的行程不外乎是故宮、歷史博物館
、國家圖書館,看的展覽包括故宮收藏古文物、印象畢沙羅、驚豔米勒,並且在歷
史博物館聽兩場演講,去故宮聽一場講座。
先說說講座好了。在史博館聽的都是和米勒有關,一是法國的華老師所講,有
一位女士則立即作翻譯,提到一位藝術史學家的重任有哪些。另外一場,是替老師
代打的,講的是「從臺灣看米勒」,說實在講得很糟糕,說什麼要達到雅俗共賞的
效果,但他自己的功力實在不夠,結果這一場還要門票三十元,主辦單位實在難辭
其咎。在故宮上的課,則是一位政大中文系教授來講的,主題是「唐詩畫譜」的空
間解讀,很有意思。
「唐詩畫譜」是明代晚期由一群文人從唐朝的詩歌裡,加上自己的畫。而且裡
面還很多偽作,光是什麼「推敲」的詩句,怎麼看都不可能是李白的。另外,唐詩
畫譜還畫了很多六言詩,令人詫異。畢竟為人所熟知的唐詩,不是五言,就是七言
,六言詩在全唐詩裡的比例也是少之又少。鄭老師將畫裡的空間分類,並逐一整理
好的研究精神,實在令人感佩。不過,覺得她後面為了趕為內容,講快了些,且在
後面某些議題說明時講弱了些。整體而言,還是讓我獲益匪淺,且課後還向老師copy
了圖檔。等等來試試有沒有存檔成功。
「印象畢沙羅」我是週日去看的,是展覽的最後一天。幾乎在展覽會場待了一
整天,當然焦點不全然是這個畫展,因為花了一百元買了一天的手機導覽。在我專
注欣賞名畫兩個多小時後,發現導覽不只可以聽這場的,還可以聽「驚豔米勒」。
我索性就找到地方坐下來,慢慢聽。找空地坐是非常有意思的,一開始我坐了好久
,有將近兩小時吧!不過,不知為何服務人員來趕人,說這是大家走動的地方。後
來,我又換個地方,再怎麼說那也不像是走動的地方,結果是毫無理由要我們起來
。嘖。椅子都被坐完了咩!
這當然不是看畫展的重點。「印象畢沙羅」分三部分,我幾乎沒看他家族的人
的畫作,畢竟欣賞畢沙羅本人及同期畫家的畫作就來不及了。包括「驚豔米勒」裡
的畫展,我認識了多位之前不認識、不熟悉的畫家,像是多比尼、杜培、胡梭、柯
洛、勒盧、杭特、特華雍……柯洛的唯美氛圍,杭特所畫的《農婦》也是美得不得
了,尤其是婦人背部的肌膚以及手的細嫩,可以用「吹彈可破」來形容(記得這成
語是非常適合洛可可畫家布歇的裸女畫)。畢沙羅的畫作,有很多不同的風格,也
有自然寫實風,也有印象派追求光線的畫風,亦有新印象派的點描畫風,只是好像
都不是因為他獨領風騷,所以並沒有那麼有名。
昨天與今天我都去史博館欣賞「驚豔米勒」畫展,對藝術的執著,讓我都在一
小多前就到現場排隊。兩次合起來看不到三小時,不過已覺足夠。第一天進場,非
常歡喜,畢竟我是前三個進場的,會場空曠,愛怎麼走就怎麼走,因此我馬上到《
拾穗》畫前,看三位辛苦在撿麥穗的婦女,這幅畫比《晚禱》要明亮許多,他們身
軀佔整個畫面非常大的比例,且衣著的紅、藍突顯了觀閱者的目光。
欣賞完兩幅最有名的畫後,我就到會場最後一個單元。那裡都是大幅的畫作,
雖然畫得很精美,但不是美術史上被看重的作品,因為他們是跟隨者,而非創造者
,像布荷東的《拾穗者之歸》在畫面前像是帶領大家的婦女,雙手拿著稻穗在頭上
,簡直就像戴上桂冠被加冕一樣,整個就像希臘雕像,顯得無限榮耀。另外,有一
些畫家則在畫家農家的歡愉,彷彿在描繪一個農家的理想世界。因為在美化,充滿
歡樂,所以色彩都較為明亮,畫也都大得不得了。
今天,我則特別專注看米勒的十六幅畫作,包括《兩位浴者》,幾幅肖像畫,
及一些牧羊女的主題。他用的色調都非常暗,連臥躺在膨鬆的被窩背對我們的裸女
也都極為晦暗。看著看著,讓我感覺到米勒畫裡的自然、寧靜,畫家似乎就是這麼
內斂,這麼安靜的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月光》那一幅畫裡的牧羊女與羊都在極為
昏暗的背景中,被刻劃出來。
除了米勒的畫作,特華雍畫的獵犬、鵝、牛都很生動,女畫家波納所畫的《第
一次鬆土》裡前後兩組的牛辛苦的拉著犛,連牛的口水與疲憊都畫得維妙維肖。另
外,我也特別在看每幅畫裡土地與天空的比例。果然,像米勒幾乎都讓地平線延伸
很遠,讓土地佔了整個畫面的三分之二,因為他的重點是土地上勞動的人;而像胡
梭等人天空的比例就佔較多,因為有些人的重點在風景,在楓丹白露森林,而非農
業。
記得前一次來史博物館欣賞畫展的是民國初潘玉良的畫作,也前後去看了兩次
。而當初陪我共同品味畫作的朋友,也斷了音訊。時間悠悠,來來去去的人事,好
像沒什麼剩下的,有的只是自己的堅持與執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211.217.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