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ockroach (假先知假使徒)
看板Christianity
標題Re: [問題] 亨利五世與信仰
時間Sat Jun 14 18:03:12 2008
※ 引述《falstaff (no day but today)》之銘言:
: 問題來了
: 其實 這個戲劇的影響 在看戲的時候對我影響很大
: 現在在我面對我的生活時 也慢慢忘了 也看不太出來影響
: 那是說這個真理消失了嗎?
: 作一個基督徒 應該要多分享這樣的感動
: 亨利五世的戲劇對我有影響 難道不能對別人也有影響?
: 還是這是不能傳遞的? 或是只能傳遞30%?
: 這是不是跟信仰一樣?
1. 真理的不可描述性
我認為我們不應該只把某一種感動當作真理。在前文中除了幾次例外以外
,我都盡量說「xxx 是真理」,而不用「真理是 ooo」。
就如同否性神學對上帝的概念一樣,我們只能說上帝不是什麼,只能用類
比的方式說什麼是上帝,但我們無法把上帝放在「主語」的位置,賦予他
一個真正的「名字」。這世界是上帝創造的,彰顯了上帝,但是這上帝並
不是這個世界;上帝無所不在,任何路徑都可以使我們預見上帝,但是沒
有一條路徑或單獨一種行為可以被稱為上帝。
相同的,我們只能用否定的方式描述真理。人的情緒,喜怒哀樂愛恨情仇,
是真理,他帶給我們真實的感受,但是真理不「僅」是這樣一種情緒或情感
的宣洩。所以,我們也可以說,這些情緒都不是真理。
(對於那個掉書袋宣稱我是叔本華信徒,相信真理是意志或什麼物自身的,
我只能說,他一開始就完全搞錯了.... XD)
2. 辯證的過程
把真理或信仰當成 a). 一次性的 inspiring ,或 b). 具有某種固定方
向的進程,其實都侷限了他的可能性。
對信仰或對真理的追求都不是靜態的。對於「經典」,我們不只是看一次,而
是會去重複閱讀,每一次的閱讀都是一種重新的體驗,會去增強、挑戰過去的
經驗,甚至可能會有完全相反的意見。
亨利五世裡面不是只有 "band of brothers" 這一段話能感動人。哈姆雷特
的內容也不只是啟發人對復仇的情感。這些感動是真理,但真理決不僅只於
次,一本書、一本經典的價值,也不會僅在於這麼一次的「啟示」。
相反的,就像許多新柏拉圖主義基督教神學家所宣稱的,人和神之間的關係,
是不斷在遠離與回歸之間進行辯證的。神同時是顯現的,但也是隱藏的。
當我們不斷去肯定某些是上帝時,也不斷的去否定他們具有任何代表、表現
上帝的能力。
過去的基督教相信神蹟,今天我們則會認為神蹟的背後其實展現了人對物質上
的救贖(醫病、趕鬼、變出食物)及對精神上的救贖(涉罪、天國)同時有著深刻
的需求。
這些人性的需求,透過耶穌的故事和事蹟在福音書中表現出來。信仰的目的,是
相信一個愛的團體,可以克服這些人性的障礙。福音書是在過去相信奇蹟的時代
,以奇蹟的方式編寫而成,在現代,我們能夠透過聖經的歷史批判,去看到這些
編碼背後所提倡的精神。
對神蹟的否定是讓我們看到,單純從字面意義去理解神蹟,對神蹟或教義的信仰,
並不能完全表現出信仰的精神。
但,就如同 Hans Kung 會問的,基督教就只是這樣而已嗎?
過去我們以為神蹟是真理,現在我們開明了,所以人性是真理,就這樣而已嗎?
不,那是不夠的。今天我們所看到的,也「只」是一種對文本的解讀而已,仍然
包含著我們這個時代的偏見。隨著時間、文化的遞移,他會繼續被挑戰,被否定,
並且被重新被精鍊。這樣一種辯證的過程,包含著感性上的體驗,但也包含著理
性上的思索,並且,持續的,以否定的方式,去揭露真理。
(想把我和黑格爾掛勾的人得注意,我可不認為這樣一種否定的過程,會把所有
的人都引導到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標,或者是顯現同一個真理...)
3. 真理的分享
最後,關於分享的問題。
當我們要把某部經典著作介紹給別人時,單純把上述這些體驗的其中一項提出
來,用簡短的文字告訴對方,充其量只能起到介紹的作用。「這是一部神奇的
小說」這一句話並不能讓別人感到有多神奇。只有你把他拉到劇院,把小說給
他,或者,是他曾經經歷過小說中的情節,整個情感才會被喚起。
相同的,「耶穌是上帝的兒子」這一句話,也沒有任何效用。除非聽到這句話
的人不單單是聽到一句簡短的摘要,而是真正經驗到這句話背後所要表現的內
涵。
因而,我認為,所謂的「傳福音」,並不是把教義印成小冊子,拿到街上去散發
,要別人相信上面所條列的就是真理。
傳福音也不是丟一本聖經給別人看,期待他會從裡面讀出和你一樣的感動,一樣
的情緒。
最後,傳福音也不是簡單的以為,把人拉到教會裡面來,讓他感受到弟兄姊妹的
和樂融融,就會跟著變成和你一樣的基督徒。
這些都忽略了一點,耶穌才是基督教的「經典」。上帝最直接的啟示和顯現,不是
聖經(那是二手的)、不是教會(那是人為的)、不是那些神蹟的傳說(那是時代性的)
,而是耶穌本身。整個「耶穌事件」才是基督教不斷回去尋求靈感的經典。
(有興趣的人參考 David Tracy 的 The analogical Imagination)
因而我們需要的,是使「耶穌事件」這樣一個經典,在現代的社會中,以現代的
方式,重新「再現」出來。(「再現」避免不了會包含偏見,因而時代性的考量是
必要的。)
只有讓人重新再看到一次耶穌事件的展現(就好像莎士比亞的戲劇不斷上演一樣),
只有走進那個劇場,進入那本書中,觀眾才能受到感動。而基督徒的責任,就像
莎士比亞的戲劇表演團隊一樣,在他們所生活的時代中,一次又一次,上演著被
我們認為是經典的劇情,使人從基督徒的行為中看出、經驗到耶穌的形像。
耶穌並沒有為全部的罪人而死,只有基督徒為罪人而死的時候,我們才能說,耶穌
為罪人而死,而這,才是福音。
--
宗教是個人與他自己的孤獨相處的東西....因此,宗教就是孤獨,
如果你從未孤獨,你就從未是宗教的!
A.N. Whitehea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232.162
※ 編輯: kockroach 來自: 211.74.232.162 (06/14 18:05)
※ 編輯: kockroach 來自: 211.74.232.162 (06/14 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