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vicbbit (喜樂公司)
看板Christianity
標題[分享] 主所愛的人病了(二)
時間Mon Feb 5 13:26:42 2007
傳道書第三章說到:世上的萬事萬物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哭有時,笑有時
;悲傷有時,跳舞有時;失落有時,撕裂有時。…然而我看見上帝叫世人勞苦,使
他們在其中受經練,是要讓上帝所造的我們,各按其時成為美好。然而,上帝從始
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
患難是個奧秘!上帝說祂愛我們,卻又允許我們失落,甚至撕裂。上帝說萬事萬物
都在祂的掌權之下,都有祂美好的旨意。祂要按著所定的時間,讓我們領受祂為我
們預備的美好。然而我們受造物是多麼的有限,問了許多的為什麼,卻仍然不能完
全參透。
約伯記第五章7-9節說到:「人生在世,必遇患難!…至於我,我必仰望上帝,把
我的事情託付給祂。祂行大事不可測度,行奇事不可勝數。」雖然人生必遇患難,
但在患難過程中,我們不是沒有希望的。縱使環境再怎麼惡劣,我們都有那永恒的
亮光,就是仰望上帝、倚靠上帝的恩典。上帝是這麼的全能和無限,他行大事不可
測度,行奇事不可勝數。
但是,這需要極大的信心,特別是當自己或自己所愛的人遇到這些患難。拉撒路的
姐妹,馬大和馬利亞在危急時尋求主的幫助,他們仰望主,把這個處境交託給主。
他姐妹就打發人去見耶穌說:「主啊,你所愛的人病了。」而耶穌在拉撒路死了四
天後到來。我們在危難時亦能對主禱告,因為祂愛我們,祂聽我們的禱告。而我們
只要把情況告訴主,至於主會怎麼幫助我們,我們無法參透,也無法控制。就如在
此,耶穌刻意在拉撒路死後四天來到,但這並不是延遲,而是有神的美意。那時馬
大和馬利亞的情緒已經潰堤,信心也已受到打擊。馬利亞看見耶穌,就俯伏在他腳
前說:「主啊,你若是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
耶穌看見她哭,也看見與她同來的猶太人也哭,耶穌的靈裡悲憤,情緒被攪動。(註四)
因此,耶穌哭了。(註五)
耶穌的靈裡感到悲憤是因為他鑒察馬利亞及與她同來的猶太人的靈裡,他體諒馬利亞靈
裡極度的哀傷,並且無可指望,因此才會對他說這生氣、指責的話。但相反的,耶穌也
同時看到部分同來的猶太人,根本不是真心的難過哭泣,他們可能在想著要看耶穌怎麼
作。若耶穌不行這神蹟奇事,他們就可以大肆宣傳說他不是神的兒子;若耶穌作了神蹟
奇事,他們就會開始擔心自己的權勢,害怕人人都相信耶穌,因而集結商議除掉耶穌。
另外,這裡更看出耶穌對罪的氣憤,這些猶太人對罪的麻木,就如同在死的毒鉤中。因
此,耶穌的情緒可能就是被這些人心裡的邪情私念及對罪的麻痺而攪動。這樣的攪動不
是罪,這是人性。耶穌本有神的形像,但願意順服成了人的樣式,道成了肉身,並且他
同理我們世人的軟弱,他也凡事受了試探,只是沒有犯罪。(註六)
所以當他面對這樣的情緒攪動,他自然的留下眼淚,這是人性情緒感受的宣洩。
註四:
(約11:33) 和合本譯為“心裡悲嘆,又甚憂愁”。原文心裡(pneuma)指得是靈裡,悲嘆
(embrimaomai)原意為馬因憤怒而嘶嘶噴出的鼻息,有嚴厲警誡、責備(太9:30; 可1:43)
的意思。在其他福音書內,耶穌因動了慈心,進行醫治後,對所醫治的病人嚴切的囑咐
不可告訴人。因他不想使醫病神蹟影響他的福音佈道與門徒訓練事工。憂愁(tarasso)
的原文表示內在的擾亂、攪動,並且原文還有反身代名詞(heautou)加強耶穌他自己被
攪動的真實感受。Tarasso亦在福音書中描述世人情緒的不安(太2:3)、驚慌(太14:26;
可6:50)、愁煩(路24:38)、憂愁(約14:1,27)。
譬如希律王因聽到博士對他說有王要誕生,情緒被攪動,翻譯為不安,但他的情緒攪動
是因為他害怕自己的權勢不保,因而下令殺害二歲以下的孩童。
註五:
(約11:33-35) 在希臘文中,耶穌的哭(dakruo)是流淚,馬利亞及猶太人的哭(klaio)
是啼哭。並且,耶穌與他們哭泣的情緒與動機也不相同。
註六:
參腓2:6-9; 希4:15-16。耶穌基督雖凡事受試探,與我們一樣,但他沒有犯罪。並且
存心順服為我們罪人死在十字架,救贖我們脫離一切的咒詛,賜給我們靈魂體的重生。
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寶座前,為要得憐憫、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