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onlong (葫蘆提醉一回)
看板ChineseOpera
標題[文摘] 王安祈:〈世紀回眸〉
時間Thu May 26 01:44:41 2005
世紀回眸
「世紀回眸,風華再現──台灣京劇史照展」將於十二月十二日至三十一日在
國家音樂廳文化藝廊展出,由文建會傳藝中心與國光劇團主辦。
■王安祈
欣賞京劇,老戲迷總說:一定得用「聽」的,才聽得出門道,凡言「看戲」者
皆為外行。可是,我卻偏偏喜歡用看的,不僅愛看水袖之翩韆與身段之婉轉,
更貪看演員在亮相、定神、遠眺、轉身或回望時,一剎那間的「凝眸」,經常
我在繽紛耀眼的舞台上,捕捉到一瞬間眼底的蒼涼。這抹蒼涼未必根源於戲情
,或許是台上人真實生活體驗的不經意流露吧,但那樣的眼神總讓我在鑼鼓喧
闐、團圓喜慶的場面中,感受到某種難言的迷惘。雖然我知道這不過是「觀者
有意、演者無心」一己的解讀罷了,但我迷戀著這份自我的品察。
凝眸的剎那,一切停格,萬里乾坤、百年身世,俱凝結停駐於此。眼神足以觀
照的,竟是生命情境的千姿百態。徐露堅毅多情,嚴蘭靜空靈幽渺,古愛蓮愁
緒千般,王復蓉明眸亮麗;胡陸蕙最是淒幻迷離,與魏海敏之一派雍容迥不相
同;郭小莊每於繁華簇擁中突然閃現一抹孤寂隱忍,同樣的,吳興國也在逼人
的英氣裡有著掩不住的孤傲。看戲,其實就是諦視「凝眸」的過程,雙眸的神
彩,屬於舞台,也鏡照著台下真實人生的心靈深處,當然,更是台灣京劇歷史
乃至於文化氛圍的紀錄。
徐露,「小大鵬」第一期唯一一位學生,台灣第一位本土培育的人才,雖以梅
派為宗派依歸,但集眾藝於一身「全才」的能耐,詮釋人物時左右逢源,從容
穩定的舞台形象,一如其真實人生,歷經憂患仍能一肩擔荷而不改真情,以大
師姐身份樹立明慧睿智生命典型,引領著往後的京劇人才續行於人生舞台。第
二期的名旦古愛蓮,青年時期為情所苦,煎熬的心境俱投射於程派青衣的唱做
之中,不僅嗓音幽咽,神態都難掩淒苦,民國五十九年下定決心掙脫情鎖赴美
離台時,以《文姬歸漢》告別觀眾,台上台下一片離情,一句「整歸鞭行不盡
天山萬里」,幾度哽咽不成聲,真應了戲詞「行一步、一步遠、足重難移」。
花旦鈕方雨舞台形象與生命經歷俱清明爽朗,眼中一無牽掛,明眸亮麗;復興
劇校出類拔萃的王復蓉,則眼神如其嗓音,圓潤明豔。而這些都還是台灣京劇
發展的第一期。自顧劇團來台將戲曲之絕美在台充分展示之後,無論是顧正秋
本人、顧劇團夥伴或是同時期來台的戴綺霞、王振祖等等,都努力在台為戲曲
藝術深耕厚植,這批學生的舞台表現正是成果的展示。章遏雲、秦慧芬、白玉
薇、梁秀娟、馬述賢的教學極認真,真正流派開山宗師的風範雖無跡可循,但
學生反而無須受到「臨摹複製」的侷限,較易彰顯的是自身的生命情態。
不過,這樣的傳統接續,到七○年代面臨了強烈衝擊。當時在「大鵬」人氣鼎
盛的郭小莊,於觀眾如雷的掌聲中亮相凝眸時,仍不禁迷惘惆悵;舉座盡白髮
,同年齡的知音何在?小莊企圖扭轉風潮,私人之力有限,所幸因緣際會,遇
上了順勢迎風的整體大環境:七○年代。七○年代是台灣經濟起飛的時代,同
時也是外交挫敗導致文化轉折的關鍵時刻,被西方文化殖民已久的台灣人民,
開始思索本國文化在世界中何以自處,「凝聚民族文化認同感」的強烈氛圍,
具體表現在雲門舞集、蘭陵劇坊等當時崛起的藝文團體之上,白蛇傳、烏盆記
、荷珠配是他們所選擇的內容,但是,在早已深受西方審美習慣所影響的台灣
,雖然亟欲重新開始認識民族藝術,卻還沒有到達把「傳統」原樣照搬地步,
其間務必經過轉折調融,於是,西方的表演技巧(如雲門的現代舞)、象喻嘲
諷內涵(如蘭陵對荷珠的新詮),乃至於西方劇場的秩序規律,和傳統相互結
合,古老的藝術才可能登上大雅之堂為新生代所接受。京劇,也正處於這樣的
關鍵時刻,這前一時代大眾通俗流行文娛在現今的殘存,終於在雅音小集的製
作設計之下,擺脫了前朝遺老的身分,躍登現代劇場,轉型成為當代新興精緻
藝術。這是雲門、蘭陵、雅音等共同締造的七粼年代文化新風潮,然而,這潛
藏的文化意義小莊或許並無自覺,直接當頭對面的是傳統的強力反彈,創新之
路何其艱難?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的辛苦,投射於台上的凝眸一望,小莊於顧盼
之間遂難掩孤寂落寞。
繼之而起的「當代傳奇」,一方面將西方經典納入中國體系,一方面又欲從戲
曲表演中蛻變開發新劇型,實驗性及菁英文化的作法,雖然在八○年代中期就
打通了傳統與現代之間的道路,但吳興國一路行來備覺艱辛,舞台之上每一凝
神,都於英挺中流露著倔強孤傲。
魏海敏是另一典型,早期的她眼神並無自我特色,馬克白夫人銳厲果決,林黛
玉柔弱善感,直到兩岸交流,潛心赴北京學習正宗梅派,「雍容」乃成個人風
采,即使是化身本土守護神媽祖時,也一貫梅派神色,絲毫不因本土人物而稍
改其氣質風格。這是大陸流派正宗傳人來台所造成的影響,不過,解嚴對整體
社會更大的衝擊還不止於此,九○年代的「凝聚民族意識」較七○年代更深一
層轉折,反映在京劇界,最鮮明的是國光的「本土化」。朱陸豪的廖添丁與眾
武行,無不亟欲擺脫京劇之中原視角,神色之間逕自展露無限的草根性活力與
野趣。
就因為貪看這游離於「戲情∕人生」邊際界上的瞬間華彩,於是在我個人的戲
曲收藏品中,照片自是重點。今年暑假,當國光劇團委託策畫「台灣京劇史照
展」時,我因這批珍藏而心情篤定,而後眾多前輩的幫助,更豐富了展品內容
。翻看著這些,諦視每位台上人的凝眸神采,品察到的又何止於戲?「眼神∕
戲情∕人生∕社會∕文化」交互關涉,希望所有關心文化的朋友,同於世紀回
眸,展望未來。■
【1999-12-06/聯合報/版/】
--
馬的~...
# /
看到書就煩!!
︿○╯
我踩踩踩踩踩~~~~~~~~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23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