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onlong (葫蘆提醉一回)
看板ChineseOpera
標題[文摘] 『五十年來崑曲盛衰記』(1890-1940)
時間Thu May 26 01:41:49 2005
**********************************************************************
1940年中國對日抗戰最激烈時期,一篇登載在當時雜誌《國藝》的這篇文章敘述
了崑曲自1890到1940即將滅亡前夕的點點滴滴,是一篇對於當時崑曲處境十分重
要的崑曲史記!文章作者的署名是“丁丁”
**********************************************************************
●(崑曲滅亡前夕的實錄):
『五十年來崑曲盛衰記』(1890-1940)
崑曲到了現在,己成了強弩之末,衰頹不堪,只有以前崑曲傳習所
出身的仙霓社,全班不足二十人,在那裡苦撐場面,聽眾寥寥,完
全不受人注意,非惟不能比平劇的風行一時,且不能與女子越劇、
蹦蹦戲等地方戲劇一較長短.預料不久之後,就是這班碩果僅存的
崑曲班仙霓社,也得如廣陵曲散,成為絕響.崑曲的名稱,不過佔
著中國戲劇史上的一頁而已.
在以前,所謂中國戲劇,便以崑曲為代表,在戲劇中最風行而佔重
要地位,這可以從歷代的曲本上明白顯示.遜清全盛的乾、嘉時代
,戶戶笙歌,即是指崑曲而言,只在這五十年來,戲劇起了絕大轉
變,崑曲漸漸不為時尚所趨,慢慢走入沒落時期.便是這戲劇轉變
的五十年內,崑曲由盛而衰,直到現在,也不知經了幾度滄桑,幾
多變化,終因曲高和寡,提倡乏人,崑曲伶人,一味墨守成規,不
知改革,到此一蹶不振的地步.
蘇州,是崑曲的集中地與發祥地,崑曲的盛衰,在蘇州最可以充分
表現.因所有的崑曲班子,從以前的聚福班,全福班,到現在的仙
霓社,沒一個不在蘇州成立,蘇州演唱.班中伶人,也都是蘇州的
籍貫.蘇州人的能崑曲的,為各地之冠,這不是別一地方,沒有崑
曲,因自從遜清乾、嘉之後,崑曲已漸走入衰頹時代,復經了紅羊
大變,各地崑曲,不再風行,只剩了江南一區,而江南區中,崑曲
人才,集中於蘇州,蘇州便成了崑曲薈萃之地.幾度提倡,崑曲在
蘇州,又日漸風行.這五十年來,崑曲的盛衰,便可以從蘇州崑曲
班的經歷而作為代表了.
自遜清光緒初年起始,崑曲可說是一個中興時代,雖不能比乾、嘉
時的笙歌遍地,人盡度曲,也極風行一時.因這時經了紅羊事變,
元氣方復,由於官府的提倡,點綴升平,崑曲人才,次第輩出.崑
曲班既名伶疊見,蘇州人對於習曲的興趣方濃,差不多凡是中上級
家庭的子弟,都得學幾句曲詞,以為風雅,崑曲遂成不多見的盛況
.班內名伶,佳材甚多,先後二十年,如官生麻金,福來,巾生王
鶴明、阿掌.老生李子美,黑衣生沈壽林、六旦周鳳林、葛子香、
葛小香,作旦聚林,正旦阿四,大面王松,白面茂松、副姜善珍、
陸四、刺旦雙慶、老外慶壽、丑小阿三、小王四等,次第聞名一時
.爺台(崑曲票友之稱)中尤多人才,大面張雲亭、六旦程練秋,
老生張潤亭,老外程藕卿,正旦張玉蓀、丑陳子和,副楊劍三,小
生徐凌雲,王蔚伯等,均一時著手盛譽.笛師殷老四,鼓板松福,
都是不可再見的能手.將近有二十年這般的鼎盛風行,那自然可說
是中興時代了.直到光緒去世,方一度衰落.鼎革之後,崑曲班與
爺台們,雖仍維持著登台與客串,但並不是常年演唱,此時的崑曲
,進入中落時期.至民國初年,崑曲傳習所雖成立,崑曲班卻己風
流雲散,難得登台,崑曲的衰落,已到極點.直到民十二年起,崑
曲傳習所以新樂府班名登場,因所員劇藝尚佳,人亦齊整,又有顧
傳玠、朱傳茗、倪傳鉞、王傳淞等幾個特殊人才,遂名震蘇滬兩地
,崑曲前途,似又有光明希望,新樂府在上海大世界演唱時,是新
樂府的全盛時代,但尚不能比美光緒初年的中興時代,不過崑曲在
戲劇行中,已有了立足點.惜乎如曇花一現,顧傳玠脫離之後,即
一蹶不振,走上了沒落途徑.
崑曲在遜清乾、嘉年間,年代己遠,漫不可考.從光緒初葉起,蘇
州的崑曲班,名高天小班,最先開演於中衙前,即現在的景德路中
段,既稱為小班,伶人的年齡,自不甚高,這正是五十年來崑曲的
起始.班中人才,極為整齊,大都典型猶在,官生麻金、福來,巾
生王鶴明、阿掌,黑衣生沈壽林,六旦是葛子香,掌生小桂林,大
面王松,作旦寄生、聚林,正旦阿四、阿本,刺旦雙慶,白面祥林
、茂松,副姜善珍、陸四,丑小王四、巧福,此外尚有小阿三,時
來助演,人才濟濟,俱為一時崑曲的優秀伶人.所演的戲,亦甚齊
全,《一文錢》《焚香記》《躍鯉記》《翡翠園》《長生殿》《鮫
綃記》《紅梅記》等,均有整本,惟武行則付缺如,因崑曲本稱文
板,武戲極少,伶人只須能把子,演《鐵冠圖》中的《寧武關‧對
刀步戰》,即為全材,高天小班,亦屬如此.開演後大為觀眾歡迎
,生涯鼎盛,崑曲走入了中興時期.可惜不到兩年,高天小班的班
生,因病而死,主持乏人,該班頓成無形解散.輟演匝月,方由作
旦聚林發起,組織一個崑曲班子,時高天小班內所有的伶人,一概
羅致,取名為聚福班,在郡廟前開演.這時有一崑曲旦角加入,這
個崑旦,藝術的高妙,可稱空前.在五十年內,能如此色藝雙絕,
只有他一人,便是崑旦周鳳林.此時年紀尚小,以小彌彌戲為主,
如《邯鄲夢》的番兒,《西遊記》的胖姑等等,高天小班遂脫化而
為聚福班了.崑曲班子,本有兩種,一種一年四季,在城中演唱,
稱為坐城班;還有一種,專走江湖,應各地的廟會,酬神等戲,名
為江湖班.聚林組織了聚福班,因有不少伶人,不願常年在城登台
,便分而成二,一班坐城,一班江湖,班名都起了聚福.坐城班的
人才較全,小阿三、聚林、寄生、祥林,以及葛子香的兒子小香,
年方十四的鳳林,都隸屬在內,聲名比了高天小班尤甚.可是不到
幾時,遜清西太后哀詔下佈,停止了笙歌歡樂,聚福班不得不解散
,伶人各謀生計,崑曲的盛況,一落千丈,幾乎與現在相仿,這一
時期,足足過了一年.
此時蘇州,市面與娛樂集中地,起了很大的變化,盤門外日本租界
青陽地,正在勃興時代,各種娛樂在青陽地開設的不少,遂由曲家
程藕卿、徐益生、程練秋、王蔚伯等發起,招集了以前聚福班伶人
,再度開演,地點便在青陽地,但是蘇人,因青陽地附近,一片荒
涼,本來盤門,有冷水之稱,大都不敢深夜歸家,經過這一片曠野
的冷水盤門,生意不甚起色,不得不遷地為良,便揀定了鎮撫司前
老郎廟,作為戲院.老郎廟即梨園公所,伶人的集中地,租價也便
宜,聚福班便又遷回城內.這時沈壽林己死,壽林子月泉方登場,
為小生家門,繼壽林所能;老外出吳義生,兼唱老旦;白面金阿慶
,尤為顧曲家所贊許,唱白做三行,都臻神妙,勝過茂松;副有沈
斌泉,老生有李子美子桂泉,沈金鈞,旦角丁蘭蓀,刺殺旦自江湖
班歸來的小金虎,大面程西亭、尤順慶,加以聚福班以前的伶人,
人才濟濟,盛極一時.周鳳林正當盛年,紅極無比,名列第一,仿
佛平劇的頭牌.所有的戲,應有盡有,約一年餘,又發生了事故,
遷至觀前旗竿裡.班內角色,大致未動,又加入了尤彩雲的旦,大
彩金的刺殺旦,徐老虎的花旦,小長生的作旦,陸春慶的副,小金
壽的丑,較老郎廟尤為整齊,鳳林又排出了四六板戲,如《崑山記
》《奇雙會》《安天會》《鳳凰山》等,顧曲者耳目一新,鳳林的
藝術,也到了頂點.崑曲中旦角,本分五旦,即閏門旦,如《牡丹
亭》的杜麗娘,《西廂記》的鶯鶯等,六旦即貼旦,如《牡丹亭》
的春香,《西廂記》的紅娘等,正旦如《六月雪》的竇娥,《琵琶
記》的趙五娘等,刺殺旦,《相梁刺梁》中的鄔飛霞,《蝴蝶夢》
的田氏等,小彌彌,胖姑、番兒等,鳳林無所不能,無所不精.又
有四六板《奇雙會》《百花點將》等戲,甚餘又能雜耍戲,《安天
會》飾月孛星,《水鬥》飾蚌精,開打跳蚌,增加觀眾興趣不少,
生涯大盛.在五十年中,此為最盛時代,客串的爺台,這時也最多
而好,第一個糕團大面張雲亭,嗓音之亮,為崑曲大面的第一人.
陳晉伯、王子廉、程練秋的旦,程藕卿的老外,張潤亭的老生,楊
劍三的副,陳子和的丑,便是在班內,也極少見.每逢年終,必登
台客串,轟動了全城.士紳之家,常可聽得清越的笛聲,曼聲度曲
,好似不能崑曲,不足為知音與有閑士紳.這種盛況,也有四五年
光景,方漸漸由盛而衰.觀眾房屋改建,聚福班停演,開碼頭出去
,成了江湖班.但士紳子弟的愛好崑曲者,依然叫了拍先、笛師,
在家中習曲.曲社的組織不少,喜慶人家,有曲局的極為通行.崑
曲雖衰猶盛,不過沒有常年開演的崑曲班而己.聚福班到了秋末冬
初,也回城開演,過了新年,方再開碼頭.地點初時在老郎廟,後
因老郎廟太覺狹小,遷至長春巷全浙會館,戲台既寬,坐位亦多,
爺台客串,也在此時舉行.這一時期,最為長久.伶人老的如掌生
、麻金,姜善珍、陸四、王鶴明、葛小香、小阿三等都己死了,只
剩了李桂泉、沈月泉、沈金鈞等多人,直到遜清末葉,全國鼎革,
軍事緊急之時,因沒有人再有這閑情逸致,聚福班又告輟演.所有
伶人,風流雲散.崑曲到了極度衰敗時候.鼎革之後,崑曲在蘇州
地位,還沒有達到完全沒落,曲家尚多.民國初年,便再度經曲家
提倡,借定全浙會館,招集了碩果僅存的幾個崑班伶人,恢復聚福
班.仍如以前到了歲底年頭,在城演唱,平時走江湖各地,崑曲班
總算又與蘇人相見.不過老輩人才,相繼凋殘,只剩了小生沈月泉
,老外吳文生、老生沈金鈞、白面金阿慶、副沈斌泉、旦尤彩雲、
除金虎、丑陸壽慶等為中堅,金阿慶與陸壽慶又不常在班,因這時
崑曲伶人的包銀,極為細微,月泉的頭牌,每天只取一元,其餘不
過幾角.伶人除了與爺台們拍曲,可以度生外,都難以維持生活.
阿慶、壽慶,己在上海搭入平劇班子,每年只回來一次,作為客串
性質.所以這時的崑曲,正式的入於沒落途徑.而且所有的曲本,
大半失傳.四六板的《奇雙會》等,更不再見.即《翡翠園》《後
尋親》《拜月亭》等,也因了人才不全,只剩幾折.典型盡失,已
非崑曲本來面目.崑曲的不成絕響,卻因爺台們所組織的幾個曲社
,如和和、褉集等而己.到了民四、五年,即每年冬令,也不復再
見聚福班登台.這因班中伶人,老的老了,死的死了,不能組織成
班.剩餘的沈月泉、斌泉、丁蘭蓀、尤彩雲幾人,與人教曲度日,
崑曲的末日,己在目前.與現時的仙霓社,正復相同.要不是蘇滬
曲家的努力提倡,組織了崑曲傳習所,怕不待現時,崑曲早成廣陵
絕響的了.
崑曲日衰,便是平劇日興的時代,顧曲者因平劇腔易調簡,戲情平
度易解,行頭鮮明,場面熱鬧,崑曲地位,漸漸中落,蘇州、上海
的兩地曲家,知道常此以往,崑曲必成了絕響,為保存崑曲在中國
戲劇上的地位起見,便有崑曲傳習所的組織.辦法至善,因目的是
在養成一班崑曲人才,情形雖與平劇科班相似,性質絕對不同.招
了一班願意學習崑曲的子弟,名義上有二百元一人的身份,實際上
到崑曲學成之後,完全自由,所以有二百元身價,因了防止所員半
途而廢,這倒是蘇滬兩地的曲家一番苦心.所中教師,便以聚福班
的一班老伶工充任,又聘了平劇的武工教授,教所員武工.曲家們
如張紫東、嚴渭漁、張某良、俞振飛輩,又四面所搜集失傳的曲本
,以前聚福班所不能上演的崑曲,一一排習.所員的取名,一列以
傳字頭行,旦角以草字頭,小生斜玉傍,副丑三點水,四男外,生
、淨、副淨用金字傍,所長也是客串中人,名孫永裕,一切就緒,
在蘇州桃花塢正武開班學習.足足的八年,花掉的經費,達八萬元
左右的巨數,方造就了這小班崑曲人才.民十三年,第一次與世人
相見,在上海汕頭路美舞台原址,以新樂府的名義登台,人才十分
優秀:小生顧傳玠、周傳瑛、沈傳球、趙傳珺,正旦傅傳芷、王傳
蕖,五旦朱傳茗、姚傳薌,六旦張傳芳、華傳萍,刺殺旦劉傳蘅,
小彌彌方傳藝,老旦馬傳菁、龔傳華,外倪傳鉞,老生施傳鎮、汪
傳鈐,末鄭傳鑒,大面沈傳錕,白面邵傳鏞、周傳錚、薛傳鋼,副
王傳淞、顧傳瀾,丑姚傳湄、華傳浩、周傳滄等,內中尤以顧傳玠
與朱傳茗、倪傳鉞、王傳淞,最出人頭地.所有的戲,都已排出,
如《金印記》《麒麟閣》等,失傳已久,亦均齊全,四六板戲,自
亦得到.全班大都能文能武,刺殺旦劉傳蘅,老生江傳鈐尤高,成
為文武崑班.開演之初,即為顧曲者所稱道,崑曲又漸為人重視,
又告興盛.翌年,返蘇在青年會登台.久已絕跡之崑曲班,又見於
蘇州,六城轟傳, 生涯奇盛.光緒初年之境狀,得再發現.惟此
時生活程度,已非當年,蘇地不能發展,適上海大世界聞名來聘,
以三千元一月的包銀說妥,民十五新正,即在大世界正式登場.復
於舊有崑曲之外,編排新戲:全本《白羅衫》、全本《永團圓》、
《湘真閣》、《紅線盜盒》等戲,次第排出.崑曲場座無隙地,為
大世界各場之冠,此為新樂府全盛時代,惜盛極必衰,顧傳玠忽外
界引誘,退出新樂府.新樂府改組,定名為仙霓社,仍在大世界登
場.顧為班中唯一人才,脫離自大受影響.幸其餘尚仍其舊,只少
一丑角姚傳湄,入三星舞台.又新編《三笑姻緣》等戲,還能維持
.但不久大世界方面,因包銀太巨,不再續訂合同,仙霓社乃入大
千世界.初時以有《奈何天》《一捧雪》等新戲排演,顧傳玠又不
時以客串名義登台,尚可吸引觀眾.漸漸因了觀眾既日久生厭,大
千世界的場地不佳,除了新排的本崑曲之外,難得熱鬧.老生施傳
鎮又常病,社員也不認真,後輩繼續的人,也一個沒有,日漸衰落
起來.一度到城內小世界,再回大千世界都無起色,終於在一二八
一役內,停止登台,這唯一的崑曲班,不復與人相見.仙霓社輟演
後,如朱傳茗、王傳淞、倪傳鉞等,都另有了出路;其餘張傳芳、
鄭傳鑑等,淪落江湖,甚至不能糊口.直到兩年之後,方再集上海
,自組班子,在大中華開演.施傳鎮已死,倪傳鉞轉入仕途,老生
、老外只剩個沒有嗓音的鄭傳鑑.朱傳茗本可另謀較好的出路,因
了全班生活起見,不肯他去.因倘沒有了朱傳茗,越發不成為崑曲
班子了.所演的戲,整本因人才不全,不能排出,只可演散折,自
愈非顧曲者歡迎.近兩年來,一經在這苦撐場面下支持,地點由大
中華而大羅馬、仙樂,每況愈下,已無所謂之崑曲,不過總算有這
麼一班的崑伶而已.五十年來,從中興而衰,衰後再起,蘇滬曲家
,組織了崑曲傳習所,又把崑曲一度提起,終於到了今日之下的沒
落地步.從此之後,恐不再有第二個崑曲傳習所出現,崑曲或竟致
絕響,亦未可知.至於北方的崑曲班,以前的韓世昌、白雲生等,
此時也到了沒落時期.而且這一班名義上是崑曲班,根本弋腔出身
,不是崑曲的正宗.而南方的崑曲,廣陵散的時期,己就在目前了
.●全文完●
--
馬的~...
# /
看到書就煩!!
︿○╯
我踩踩踩踩踩~~~~~~~~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23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