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ohnkry ()
看板ChineseMed
標題轉貼文章 開講『內經知要』的前導
時間Tue Sep 24 09:01:39 2024
本文轉貼自台灣隱逸神仙學派網站
https://taiwan.yin-xian.com/index.php
已依轉貼要求註明來源並加上網址
希望對自學者有些幫助
暫略排版,若有閱讀不易者,可推文告知,他日有機會再行修改
開講『內經知要』的前導
陳攖寧先生 著作
胡海牙先生 校印
後學 洪碩峰編輯
後學 洪秀英繕打
內經一書,自漢朝以後直到今日,就無人能夠完全瞭解。楊上善的《太素註》,王冰的《
素問註》,林憶等的《新校正》,對於內經總算有功,但錯誤之處仍不能免。(世間所有
的內經註解,當以《太素》為最古,這部書作於什麼時代,尚有問題。林億等在素問序中
說:「隋楊上善纂而為太素」,他們認定作者是隋朝人,據我的考證,《太素》是唐高宗
乾封元年以後的作品,早于王冰《素問註》不滿一百年,考證資料,文繁不錄。唐肅宗寶
應元年,王冰作《素問序》,時為西元七六二年,宋仁宗嘉佑年間,林億等作《新校正》
,時為西元一0五六ˍ一0六三年。)
金元四大家,只懂得內經中的一部份,因他們會靈活運用,遂成為名醫。他們的著作,大
概都以內經學理為根據,但是片段的發明,沒有全部的註釋。(金,河間人劉完素,字守
真,號通玄處士,撰《素問玄機原病式一卷》、《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三卷》、《宣明論
方十五卷》;《保命集》作于金世宗大定廿六年丙午,即西元一一八六年。 金,考城人
張從正,字子和,號戴人,撰《儒門事親十五卷》;子和在金宣宗興定年間任太醫,時為
西元一二二0年左右。金元問,真定人李杲,字明之,號東垣老人,撰《內外傷辨惑論三
卷》、《脾胃論三卷》,《蘭室秘藏三卷》;李東垣歿於西元一二五一年,其時金亡已十
七年之久,所以他亦可稱為元朝人。元,義鳥人朱震亨,字彥修,人稱丹溪先生,撰《局
方發揮一卷》,《格致條論一卷》、《脈因證治四卷》並其他各種;金華宋濂為《格致條
論》題辭,時在元順帝至元七年,即西元一三四七年。以上劉、張、李、朱,四人,醫學
界中稱為金元四大家。河間,今河北省河間縣;考城,今河南省考城縣;真定,今河北省
正定縣;義烏,今浙江省義烏縣。)
王冰《素問註》以前,當有全元起的《素問註》,今日已不存在。其他如晉皇甫謐的《甲
乙經》,王叔和的《脈經》、隋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雖皆是分條採集《內經》,但
嫌割裂太甚,失卻《內經》本來面目,並且沒有註釋。楊氏《太素》,中國雖然亡佚,日
本幸有傳鈔,清光緒年間復由日本鈔回,于光緒丁酉年(西元一八九七)?版流通;此書
一出,研究《內經》者獲益不少,因此可知王冰的《次註》難免錯誤,林億的《校正》亦
不算精詳,今日尚需要做重校正的工作。
明朝馬仲化,撰《素問靈樞註證發微」,很費過一番心力,但未能博得好評。汪認庵評馬
註《素問》,謂其「舛,謬頗多,又有隨文敷衍,有註猶之無註者,反訾王註逢疑則默,
是不知量之過」;《四庫全書提要》,亦謂,馬註《素問》「無所發明,而於前人著述多
所訾議,過矣」;《中國醫學大辭典》上的評語亦同。愚按,《提要》本是抄襲汪訒庵之
說,人云亦云,已無價值;而《大辭典》又將《提要》上的評語重抄一遍,更覺乏味。《
內經》原不易解釋,馬註誠有缺點,他人所註又何嘗盡善,只求其大致不差,毋須十分苛
責。汪訒庵評馬註《靈樞》,謂其「疏經絡穴道,頗為詳明,有功於後學」,而張隱庵偏
說:「疏經絡穴道,頗為詳明,有功於後學」,而張隱庵偏說:「馬氏專言鍼而昧理,俾
後世遂指是經為鍼傳而忽之」,此種批判,實不中肯綮。馬氏自己曾經說過:「自後世易
《靈樞》以針經之名,遂使後之學者視此書止為用鍼,棄而不習,以故醫無入門,術難精
詣,無以療疾起危,深堪痛惜。…..後之學者當明病在何經,用鍼合行補瀉,則引而伸之
,用藥亦猶是矣,切勿泥為用鍼之書,而與彼《素問》有所軒輊」,這些話說得何等明顯
。可知醫學界忽視《靈樞》,其弊由來已久,馬氏方欲矯正之,而張隱庵竟不把這些話放
在眼裏,反而歸咎於馬氏,不知是何居心。
況且《靈樞》本旨,就是以鍼治病,不是空談理論,今譏馬氏專言鍼而昧理,豈非連《靈
樞》經文一概貶斥,尤為語無倫次。我看張隱庵的《靈樞集註》,凡是講鍼法之處,皆與
馬註相同,而講理也未見的勝過馬註,馬註講不通的地方,張註仍舊講不通,何必以五十
步笑百步。(馬仲化,名蒔,號元臺子,明朝會稽人,曾在太醫院任職,年代無考,但可
斷定在天啟以前,因張景嶽的《類經註》中曾提到他的名字。景嶽《類經註》,完成於明
熹宗天啟四年甲子歲,即西元一六二四年。)
吳鶴臬的《素問註》,誠如他自己所說是「一得之言」,惟只能供研究家作為參考,初學
入門,不直先讀此書。因為他將素問原文變動太多,或者增添,或者刪除,或者改易,或
者前後字句掉換,都是由自己意思來決定,沒有提出確實的證據。經過他這樣變動,雖然
有比原本較為近理之處,究竟不合註解古書的規律。凡看吳註《素問》,最好和王冰註本
同對照,心中才有分寸。
王冰當日已將《素問》原本改過,自序云:「凡所加字,皆朱書
其文,使今古必分」,但後來刊版,朱墨混淆,早已不能辨別熟是原文,孰是改筆;吳氏
註本又加一改訂,愈改愈失其真。全元起的註本既不可得見,因此,楊註《太素》在今日
可算是獨一無二的古籍,為《靈樞》、《素問》之功臣。(吳鶴臬,名崑,?州歙縣人,
其書名「內經吳註」,完成於明朝萬曆甲午,即西元一五九四年)
清朝張隱庵的《素問集註》、《靈樞集註》二書,都是因為看不起前人註解而作的。但仔
細研究他自己的註解,其中竟有許多地方和前人意思相同;所不同者,僅在文句形式之變
換,於義理無關。汪訒庵說他「書屏舊文,多創異解」,其實不然。或者汪氏看見隱庵自
序中有「前人咳唾,概所勿襲,古論糟粕,概所勿存,….前所已言者,何須餘言。」這
些藐視前人,高自位置的門面話,就被他矇混過去。我看隱庵兩種集註,雖有勝過前人之
處,但遇著靈素經文最難解釋的字句,前人在那裏穿鑿附會,隱庵在這裏亦不免牽強支離
。他自己說:「註中惟求經義通明,不尚訓詁詳切。」試問:訓詁既失其指歸,經義如何
得穩貼?縱然講得一大篇道理,對於靈素原文仍舊不能通過。況且內經上所講的道理,學
者已苦其頭緒紛繁,註者又從而疊床架屋,竟使人讀不終卷,腦筋就要發昏。所以他的門
下高士宗,毫不客氣的於《素問直解》凡例中說:「隱庵集註,義意艱深,其失也晦。」
這個批評,尚與實際相符合。但因他這兩部書,集多人的心力,費九載的光陰,然後完成
,並非投機取巧,草率從事,在醫學上可認為有價值的著作。(張隱庵、名志聰,浙江錢
塘人。《素問集註》,起稿於康熙三年甲辰,作序於康熙九年庚戌,即西元一六七0年;
同時作《靈樞集註》,完成於康熙十一年壬子,即西元一六七二年。二書工作時間,首尾
共計九年。)
高士宗的《素問直解》,出世後於張隱庵的《素問集註》二十五年,自謂:「殫心十載而
後告竣,有是經宜有是解,有是解宜付剞劂;註釋直捷明白,可合正文誦讀;是註體會先
聖微意,言言中的,深入淺出,俾千百世後永為畫一不易之說,余之勞心神、歷寒暑以成
此解,亦第藏之名山,傳之其人而已。」以上都是作者自己誇大之辭,此外尚有看不起前
人註解的話,今摘錄如下:「素問註解下不十餘家,非苟簡隙漏,即敷淺不經,明顯入殼
者十不得一,或割裂全文,或刪改字句,剽竊詭道,實開罪於先聖,如靈素合刻,纂集類
經是已;惟王太僕、馬玄臺、張隱庵註釋俱屬全文,然字句文義有重複而不作衍文者,有
倒置而未經改正者,有以訛傳訛而未加詳察者。」像他這樣口氣,就連其師張隱庵也批評
在內,何況別人?他又反對各種醫書斷章取義的引證內經,他說:「聖經不容假借,後人
著作方書,偏剿襲其義,摘取其文,而經脈鍼剌之理,三才運氣之道,茫乎若迷,當知篇
章字句皆屬珠璣,毋容稍為去取。」高士宗這些見識和主張,未嘗不對,可惜明於觀人,
而昧於察已,凡是素問原文不需要解釋的句子,他竟不厭煩瑣,每句必解,無非將經文多
添幾個虛字進去,重復演說一遍,實際上無足重輕。汪訒庵批評馬註素問,謂其「隨文敷
衍」,不料高氏的直解也患此弊,字句冗長,徒佔篇幅;素問原文有許多難關,前人註解
不能順利通過,高氏直解亦復如此。像這些地方,初學者或不易發現,研究家則一目了然
,他的直解中也有幾處勝過前人,應當分別觀之,不能一概抹煞,毛病只在於自吹自擂,
尊已卑人、主觀太甚而已。(高士宗,名栻,浙江錢塘人。清康熙初年,張隱庵在西冷侶
山堂講學士宗參加聽講十餘年,深悔前此辜負醫名,後來他就繼承隱庵的學派,努力撰述
。《素問直解》完成於康熙三十四年乙亥,即西元一六九五年;當有《靈樞直解》,《金
匱集註》,《醫學真傳》等書,未見流行,恐已絕版。)
清嘉慶年間的陳脩園,將靈素二書擇其要者編纂為十二卷,名為《靈素集註節要》,其註
全是節錄張隱庵的,陳自己毫無隻字加入,而書中只提「閩長樂陳念祖脩園集註,男元犀
靈石參訂」,無凡例亦無自序,竟不說明其註之由來,僅有同治年間楊雪滄一篇序文,遂
認為此注是修園自己手筆,頗致讚美,謂其「闡明古訓,語簡而賅」,我想近代人閱此書
者不免有同樣的誤會。
將素問靈樞混合一處,按門類編輯者,始於楊上善之太素,後有張景嶽之類經。太素原書
共三十卷,今缺七卷(一、四、七、十六、十八、二十、廿一卷皆缺),其餘各卷亦有首
尾不全者。類經共三十二卷,分為十二類,雖然割裂篇章,倒亂次序,猶將原文全部保留
,靈素篇名亦皆標出,頗便於後學。太素不標內經篇名,讀者若要和內經原文兩相對照,
甚覺困難。
清乾隆年間,蘇州薛生白作《醫經原旨》,即用景嶽之類經,為取材之倉庫,再任意加以
刪削串綴,亦不載靈樞素問的篇名,其書有太素之缺點,而無太素之價值;分類和註解,
完全雷同景嶽,而自誇為「數更寒暑,徹底掀翻」,且譏景嶽之書為「疑信參半,未能去
華存實。」陳修園抄襲張隱庵,陳自己並未表示意見;薛生白抄襲張景嶽,在緒言中居然
大放厥辭,識者觀之,作何感想?
今就書的實用而論,景嶽類經、隱庵集註,在醫學上自有地位,將來尚可以繼續流傳下去
;生白原旨、修園節要,皆將經文刪削太多,既不足供專家之研究;而篇幅仍非簡約,亦
不受初學之歡迎,兩方面一無可取。
薛生白醫經原旨攝生類的首段,由景嶽類經所載「上古天真論」一百零七句中截取十七句
,再由「四氣調神論」中摘取一句,湊合而成,完全失卻原文的意旨,而書名偏叫作原旨
,早已名實不符;更把原文「上古之人」改作「今時之人」,尤荒謬得出奇。
醫經原旨註,完全抄襲景嶽類經註,而且故弄狡猾,在緒言中偏說:「其據文註釋,皆廣
集諸家之說,約取張氏者為多,苟或義理未暢,間嘗綴以愚見」。我看景嶽凡是採取他人
之說,皆將作者姓名或書名標出;而生白抄襲景嶽類經註中所引諸家之說,卻把諸家的人
名,書名一概隱匿不宣。緒言所謂「廣集諸家之說」,誠然不錯,但是景嶽費的心思,生
白僅此重抄一遍,如何能冒充自己所集,竟於每卷之首,皆題「薛雪集註」四字?他說「
間嘗輟以愚見」,我用景嶽類經註本對照,未曾看出他的愚見在什麼地方。因為他既然說
過這樣一句話,閱其書者,不免相信全部註解中總有幾處是他自己的手筆,誰有閑工夫去
細細的查對景岳原書,影射之法,巧妙絕倫,敗壞學術界高尚的作風,絲毫不知世間有羞
恥事。他和葉天士同一時代,同住蘇州,兩人互相厭惡,天士常看不起他,所以他自名其
居曰「掃葉山莊」以洩憾。李念莪的內經知要,汪訒庵的素靈類纂,皆是初學入門之書,
但「類纂」的內容比「知要」多十分之六七。今則「知要」風行一時,而「類纂」無人過
問,料因於學者喜少畏多的心理。
內經知要,醫界公認為明末清初李士材所作。士材,名中梓,華亭人(今之松江),著有
頤生微論、醫宗必讀、病機沙篆、診家正眼、本草通玄、傷寒括要等書傳世。汪訒庵,名
昂,徽州歙縣人,有三部書通行於世:「醫方集解」成於康熙二十一年壬戌,「素問靈樞
類纂約註」成於康熙二十八年已巳,「增訂本草備要」成於康熙三十三年甲戌,即公元一
六九四年,時汪之壽齡已屆八十。汪訒庵對於馬仲化、張隱庵之內經註皆不滿意,然汪氏
自己所作的類纂約註,也不能使別人滿意,可見註解內經是狠難做的一件事。
內經分類的辨法,各家亦不相同。甲乙經兼採靈素,所列項目,最為瑣碎,計有九十三項
,周身穴名又分為三十五項,共計一百二十八項。太素約分二十二類,包括全部內經。滑
伯仁的素問鈔,分十二類;一、藏象,二、經度,三、脈候,四、病能,五、攝生,六、
論治,七、色脈,八、針刺,九、陰陽,十、標本,十一、運氣,十二、萃彙。張景嶽的
類經,亦分十二類;一、攝生,二、陰陽,三、藏象,四、脈色,五、經絡,六、標本,
七、氣味,八、論治,九、疾病,十、針刺,十一、運氣,十二、會通,較素問鈔多出「
氣味,會通」,少去「脈候,彙萃」,其餘十類皆同。李士材的內經知要,只分八類;一
、道生,二、陰陽,三、色診,四、脈診,五、藏象,六、經絡,七、治則,八、病能,
較景嶽所分,少去「標本,氣味,針刺,運氣,會通」,又將「脈色」一類分為「色診,
脈診」兩類。
汪訒庵的素問靈樞類纂約註,則分九類:一、藏象,二、經絡,三、病機,
四、脈要,五、診候,六、運氣,七、審治,八、生死,九、雜論,比較內經知要,少去
「道生,陰陽」,多出「運氣,生死,雜論」。薛生白的醫經原旨,亦分九類,和景嶽類
經前九類相同,少去「針刺,運氣,會通」。陳修園的靈素集註節要,分十二類;一道生
,二臟象,三經絡,四運氣,五望色,六聞聲,七問察,八審治,九生死,十雜論,十一
脈診,十二病機,比較汪訒庵的類纂,大致相同;陳書中望、聞、問三類,皆包括在汪書
「診候」類中;陳書中「道生」類,汪書中雖無其名,而有其實,道生類所節錄「上古天
真論、四氣調神論」,皆散見汪書「雜論」中。
以上諸家分類之法,頗堪研究。甲乙、太素,分類最多,皆無所謂運氣;全完起的素問注
,雖已失傳,篇目猶存,亦無今本運氣七篇之名。可知今本素問第十九至第廿二卷中所載
七篇大論,實非古本素問所有,乃王冰採取他書加入的,決不是素問原缺之第七卷。因此
,後世醫家對於運氣之說,遂有兩種意見,一信,一不信。信者就列這一門,不信者既嫌
其文繁理奧,又認為不切實用,就刪除之。知要,原旨二書,不列運氣類,亦同此意。李
士材,汪訒庵、薛生白、陳修園之書皆不列針刺類,因為那個時代所謂儒醫者多輕視此道
,不屑研究,內經中針灸學術,竟無所用之;其他專門針灸醫生,只要記得幾個穴道,學
會幾種手法,已自滿足,並不想再求高深,而且讀書的人極少,像內經這樣文章,他們實
在不敢領教,倒不如直截了當把這一門刪除,以免徒佔篇幅。近幾年來,針灸學術特別發
展,針灸書籍層出不窮,往昔輕視針灸的風氣已被扭轉,也是可喜的現象。凡我同人,若
欲於百尺竿頭再進一步者,仍須要在內經上去鑽研。否則,僅知其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自己心中未免尚有遺憾。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0.134.14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ebptt.com/m.aspx?n=bbs/ChineseMed/M.1727139703.A.F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