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abycat (月出皎兮 佼人僚兮)
看板ChineseMed
標題中藥小常識21-30
時間Fri Jun 6 13:44:28 2003
◎二十一、中藥應該煎煮多久?
中藥的煎煮時間應根據藥材的性質,和所主治病證的[俱]體情況而定。一般
來說,解表藥、攻下藥、芳香藥等煎煮時間宜短;補益藥、礦石藥、貝殼類及有
毒之藥品等,煎煮時間宜長。提供下面三種情況的煎藥時間做為參考:
(一)一般治療藥
凡治療各種疾病、煎煮時間無特殊要求的藥劑,頭煎從沸騰後再煎煮三十分
鐘,二煎沸後再煎二十分鐘。
(二)發汗解表藥
治療四季外感風寒、風熱等藥劑的煎藥時間宜短。頭煎再煎煮八至十分鐘,
二煎沸後再煮五分鐘。
(三)滋補調理藥
凡治人體虛損疾病,用以補益氣血陰陽不足的的藥劑,煎煮時間長些。頭煎
從沸騰後再煎六十分鐘,二煎沸後再煎三十分鐘。
◎二十二、湯劑煎得越濃越好嗎?
很多人認為把中藥煎得越濃其藥效越好。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因為一帖
煎得很濃、很少的藥液,有效成份含量不見得會增加。
一般中藥湯劑的煎煮過程就是中藥飲片中有效成份不斷向水中釋出瀰散的過
程;而當煎到飲片本身與藥液中的有效成份濃度平衡時,這種擴散動作就停止了
。此時如果再繼續煎煮,以求「又濃又少」,不僅藥物內的有效成份不會再釋出
,還可能使藥液中又效成份因不斷蒸發而減少,甚至在過長的高溫中遭到破壞、
降低藥效。
每帖不同藥性的中藥,隨著主治病症的不同,其煎煮過程都有一定的要求,
若一味追求「量少服用方便」及「越濃越好」等不合邏輯的方法,過份濃縮的藥
汁輕者改變原有藥效,重者服後產生嘔吐等不良反應。
因此,為使中藥發揮應有的效力,不僅要按常規煎煮一定時間,而且每此煎
好濾取量皆不得少於 180 毫升(約一個碗九分滿)左右為宜;如果是煎給小孩子
服用,由於劑量較少,每次濾取的液輛可酌減為 120 毫升左右。
◎二十三、為什麼治療感冒的方劑煎煮時間不宜太長?
治療發燒、惡寒等四季感冒藥,中醫稱為「解表劑」,適用於患感冒、病邪
尚在肌膚體表者。這類中藥材氣味輕清,大多為植物的花、葉、莖、枝等,如麻
黃、桂枝、紫蘇、細辛、生薑、蔥白、香薷、荊芥、防風、藿香、佩蘭、薄荷、
青蒿、菊花、銀花、桑葉等。
依現代藥理研究證明,此類中藥材的有效成份都是揮發性物質,可隨水蒸氣
蒸發,其發揮的程度與煎煮的時間成正比,也就是煎的時間越長,揮發性的有效
成份損失就越多。
中國大陸有關單位以「桂枝生薑湯」做實驗,把該方劑加熱煎煮 15 分鐘,
其有效成份揮發油機乎損失 50% ;若繼續加熱煎煮 30 分鐘,揮發油物質蒸發機
乎達到 100% 。
所以,治療四季感冒的解表方劑煎煮時間不宜太長,正確的方法乃選用「武
火」急煎,一般頭煎沸後再煮 10 分鐘左右,二煎沸後再煎五分鐘左右為宜,這
樣才能保存更多珍貴的辛香發散藥性,使療效充份發揮。
◎二十四、為何補益調理藥宜煎煮久些?
所謂補益調理藥是以滋補人體氣血不足為主要功用。常用的藥材如黃耆、黨
參、白朮、當歸、白芍、地黃、牛膝、黃精、玉竹、天冬、麥冬、仙矛、何首烏
、山藥、蓮子、蓯蓉、龜版、鱉甲等,都是植物的根莖、果實及動物的甲殼類等
,如以短時間煎煮,其有效成份不易完全釋出,直接影響滋補調理的功效。
我們選用蓮子、茯苓塊等硬質地的補益藥做煎煮時驗,按一般藥劑規定僅煎
二十至三十分鐘,隨後掰開上述飲片發現,內心還是乾的,證明補益藥材必須經
過久煎方能充份煎透。
因此,為了完全煎取補益調理藥中更多的營養成份,正確的方法是開始採用
「武火」煎沸,然後改用「文火」慢煎。頭煎沸後再煎六十分鐘左右,二煎沸後
再煎約三十分鐘,以飲片內心掰開無白芯為度。這樣的時間長度才可使藥材裏的
有效成份全部釋出,發揮應有的補益療效。
◎二十五、中藥湯劑的水煎乾了還能服用嗎?
煎煮中藥時,可能因一時的疏忽而把[拯]鍋水煎乾了,甚至嚴重到把一鍋的
藥片燒焦,發生上述情況時,一般人會自然的再加水,繼續煎煮後服用,可是這
種方法是錯誤的。
因為[拯]鍋中藥湯劑的水被煎乾了(就算尚未把藥片燒焦),其有效成份不
是已經揮發殆盡,就是遭到破壞。例如薄荷、荊芥、藿香、肉桂等藥材的有效成
份會隨著水蒸氣的蒸發而散失,即使再添水繼續煎煮,藥效也肯定不好。又如黨
參、黃耆、當歸、熟地、黃精、枸杞子等補益藥劑,水被煎乾後,藥材內所含的
糖類、氨基酸、脢等有效成份會遭到破壞,即使再加水煎煮,其療效已難達到,
因而延誤病情。
由此可知,如把水煎乾了或燒焦藥片,正確的處理方法是把[拯]鍋的藥渣倒
掉、丟棄,重新購買[拯]帖方劑,按正確的方法小心煎煮後服用。
◎二十六、怎樣防止煎藥時糊鍋?
煎藥時另一個經常發生的狀況是「糊鍋」。「糊鍋」顧名思義就是指藥鍋底
部的藥液變成糊漿狀態,通常是因為方劑內有些藥材含有樹脂類及粘性物質等,
而這些藥材未用布包包紮,直接散佈於煎鍋內,經由高溫煎煮,鍋[俱]傳熱不良
(勻)加上沒有攪拌及缺乏水份等而形成的。糊鍋除了會降低療效之外,也會產
生有害物質,所以最好不要服用。
為了避免藥液煎糊,下列幾個方法可供參考:
(一)選擇傳熱均勻的煎藥鍋[俱]。可防止鍋底溫度過高,其它部位溫度較低的
缺失。
(二)清潔鍋底。煎藥前要徹底清除鍋底的油垢,預防煎煮時其它不潔物質的粘
附。
(三)煎法要正確。如秫(ㄕㄨ/)米、菟絲子、葶藶子、車前子大都含有粘液質
、樹脂類等物質,如果與其它藥材同煎容易糊化,因此須事先用布包捆紮
包煎。另外阿膠、鹿角膠、龜板膠等應該烊化(溶化)後沖服,服飴糖則
可直接充服。
(四)煎藥時必須加蓋。如採用文火煎藥而不加蓋子,藥鍋內的藥汁脹不起來,
就會出現上面藥材脹燥、下面的糊鍋。加蓋後就可避免這種情況。
除了上述四點注意事項外,煎藥時必須注入足夠的水量,適當的攪拌、翻動
,發現水份缺乏時,可酌量添加續煎。
◎二十七、哪些藥需打碎之後再煎?
在眾多藥材裏,需先打碎再煎煮的藥物,大都是質地堅硬緊密、有效成份難
以煎出的礦石類及貝殼類,如石膏、寒水石、龍骨、牡蠣、磁石、珍珠母、海蛤
殼、海浮石、紫貝齒等。這些藥材先打碎再煎,增加與水接觸的表面積增加,不
僅節省煎藥時間,也有利於有效成份的充份釋出。
◎二十八、為什麼有些藥物必須「烊化」?
「烊化」就是溶化的意思,用於某些含有大量膠質或粘性成份較多、而且加
溫之後又能快速溶解的藥物,通常不與其他中藥材同鍋共煎,另外加適量開水加
溫溶化後,再倒入已去渣澄清的藥汁中和勻服用。
這些需藥「烊化」的藥物,大多是用動物的皮、骨、甲、角等為原料,且已
先經特殊加工製成凝固膠劑,如阿膠、鹿角膠、龜板膠、鱉甲膠等。由於其大多
含有氨基酸與蛋白質等成份,再常溫下皆成固體壯態,以開水加溫就能輕易溶化
。如果放入藥鍋與其他藥材同煎,不僅容易造成粘鍋與燒焦,而且易在煎煮過成
時粘附於其他藥材上,影響其他共煎藥材有效成份的釋出,甚至把本身的有效成
份粘附於其他藥渣上而損耗掉了。
因為這類膠劑要直接研成粉末有困難,故止適宜加開水加溫溶解後,連同煎
好的藥汁一起服用。
我們日常使用較多的「烊化」藥材,除了上述的動物膠劑外,還有飴糖、蜂
蜜等糖類藥物。另外由植物類藥材加工而成的枇杷葉膏、益母草膏、瓊玉膏、夏
枯草膏、天麥二冬膏等,也都需先採行「烊化」方法再服。
◎二十九、煎中藥攪拌嗎?
我們都知道,醫師對不同的主治病症,及病患年齡、性別的差別,所開立的
方劑大小量(一帖)皆有很大的差異。而每帖不同配方的中藥材,置放於一定空
間的鍋具內煎煮時,為了煎透全部藥材,讓有效成份充份瀰散、溶出,適度的攪
拌、翻動是必要的。
至於每帖中藥的煎煮過程,到底要攪拌幾次才合乎煎透標準,則視方劑組成
類別來界定。如果以治療四時感冒為主的「解表劑」,因其主要成份都含有揮發
物質,攪拌時必須掀開鍋蓋,造成主要成份隨著蒸氣流失掉,所以攪拌次數可以
減為一至二次。若是以補益調理為主的「補益劑」,因組成藥物皆須經由較長時
間才能煎透,有效成份大多穩定性高、不易揮發散失,則翻動次數可酌增至三到
五次。
煎藥除了得攪拌翻動外,也應盡量用大鍋具煎小帖方劑,好讓全部藥材在吸
水膨脹後,有較大空間釋出有效成份。
◎三十、哪些中藥是焗(ㄐㄩ/;泡)服藥?
「焗服」就是直接沖泡服用,一般可區為兩種:
一是藥材本身質地輕,用量較小,含有大量的揮發油及特殊成份,因此不宜
入鍋久煎,如西紅花、肉桂、大黃等。通常可先把藥材放在碗中,再把已煎好的
熱藥汁直接倒入碗裏,然後加蓋浸泡三至五分鐘後再倒出來服用。例如:大黃若
選用這種焗泡方法飲服,其瀉下功效將更顯著。
二是由新鮮果實所壓榨成的果汁,如鮮梨汁、檸檬汁、葡萄柚汁、西瓜汁、
木瓜汁、鮮藕汁等,大多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群,如經高溫煎煮,必然會破壞有效
成份,所以可採用與已煎好冷卻後的藥汁混合服用,或者單獨飲用。
臨床上也經常使用的一些流質液體,如竹瀝水、米酒、青草汁等,也必須連
同煎老的藥汁焗泡服用,才能發揮應有的療效。
--
比黑闇更漆黑的東西啊 比夜晚更深沉的東西啊
渴盼飄流於混沌之海 金色的黑闇之王啊
我對黑暗發誓 我在此請求你
請賜給我強大的魔力 將阻擋在我面前,
所有愚不可及的生物 消除殆盡
重破斬~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0.68.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