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Chinese
標 題明代文學理論批評簡述(轉)
發信站BBS 水木清華站 (Tue May 4 11:08:01 2004)
轉信站ptt!news.bylinux.net!netnews.sdu.edu.cn!maily.cic.tsinghua.edu.cn!SMTH
明代是中國封建社會內部新舊勢力鬥爭加劇的時期。資本主義萌芽興起﹐市民階層壯大
﹐叛逆思想抬頭﹐成為突出的社會現象。與此相適應﹐文學理論上出現了復古與反復古
的鬥爭和戲曲、小說理論的繁榮。這兩方面既相聯系﹐又相區別﹐構成了明代文學理論
的主要內容。
前期和中期文學理論 明代前期﹐洪武至天順近百年間,生產緩慢恢復,社會生活較
為平靜﹐哲學上承朱熹﹐文學理論則基本承續元代格局,成就不大,且已露出復古端倪。
宋濂接郝經、劉將孫余緒﹐熔道學家、古文家觀點於傳統儒家文論,倡天道、事功、文章
三位一體,主師古而不師心、師其意不師其辭。高□沿著戴表元、楊士弘道路,發展嚴羽
"以盛唐為法"之說,撰《唐詩品匯》﹐尊盛唐品格。戲曲、小說論著尚屬寥寥﹐僅朱權《
太和正音譜》較為重要。這是現存最早的雜劇曲譜﹐也是當時官方戲曲主張的體現。它
重教化﹐倡"頌太平之盛"、"致人心之和"﹔重聲律﹐認為"雖字有舛訛﹐不傷於音律者﹐
不為害也"﹔同時抬高"鴻儒碩士"﹐貶抑俳優。
明中葉﹐成化至嘉靖百余年間﹐朝政已見腐朽﹐地主階級開明派要求革除弊政﹐振
興國家。與此相關﹐文壇上掀起批判台閣體浮靡文風、提倡漢魏盛唐格調的復古思潮。
茶陵派首領李東陽於《懷麓堂詩話》中以古律的體格、時代的音調論詩,首倡格調說。前
七子繼起,李夢陽力主以古代雄健高華的格調為法﹐古體尊漢魏﹐近體尊盛唐,六朝與宋
以下不取;何景明又以"領會神情"、"不□形跡"為補正。後七子延展何景明理論﹐使復古
主義更趨圓活完善﹕謝榛《四溟詩話》提出廣采初、盛唐諸大家之"花",釀成自己之"蜜
","不必塑謫仙而畫少陵也"﹔王世貞《藝苑卮言》再演為運以才思而入於格調、"師匠宜
高"而"捃拾宜博"等一套觀點。通觀前、後七子之說﹐旨在倡導學習各種詩體極盛時期的
高格,以振興正統封建文學。但另一方面,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王陽明心學的興起和
市民文藝的活躍,文學理論上也表現出了另外一種傾向。就在前、後七子之間﹐有唐宋派
提倡"直寫胸臆"、"委曲詳盡"的唐宋古文。李開先宣傳"直出肺肝"的"市井艷詞"﹐他們
都對復古思潮有所沖擊。即使是前後七子本身﹐也有人對民歌、戲曲、小說表示欣賞﹐
李夢陽還有"今真詩乃在民間"的說法。戲曲、小說論著亦漸增多。何良俊《四友齋叢說
》中的論曲部分﹐後人輯為《曲論》﹐重本色﹐說填詞應如"尋常說話"﹔但更重聲律﹐
提倡"寧聲葉而辭不工﹐無寧辭工而聲不葉"。王世貞《藝苑卮言》中論曲部分﹐後人輯
為《曲藻》,要求"俾風教",更要求事藻繪﹐提倡有"大學問"、有"琢句之工、使事之美"
。小說論著方面有數篇序文比較重要﹐其中蔣大器《三國志通俗演義序》是第一篇長篇
通俗小說專論﹐肯定語言通俗﹐強調教化功能。這些論著促進了戲曲、小說理論的發展
﹐但所持觀點又多與整體上的文學復古思潮相通。總的來說,明代中葉既是復古思潮佔統
治地位的時期,又是趨新傾向產生的時期。
後期文學理論 明後期﹐隆慶至萬歷50余年間﹐市民階層登上歷史舞台﹐掀起多次
反抗朝廷礦監、稅使的暴動﹐為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哲學上從王陽明心學中分化出"非
復名教所能羈絡"(黃宗羲《明儒學案》)的泰州學派。文學理論上則出現了反復古主義思
潮高漲與戲曲、小說理論興盛的局面。反復古的先驅者徐渭﹐在後七子勢盛之際,即已向
復古思潮宣戰。稍後,李贄、湯顯祖、袁宏道等相繼而起﹐革新主張聲勢大振。反復古主
義文學思潮的基本觀點﹐一是呼吁打破傳統思想與格調的束縛﹐實行創作自由。李贄是
持此種觀點的最激進者,他提出"童心說",認為"天下至文"都出自不夾雜任何傳統觀念的
童心﹐而"《六經》、《語》、《孟》乃道學之口實﹐假人之淵藪"﹐"斷斷乎其不可以語
於童心之言"。湯顯祖強調"情有者﹐理必無"﹐指責當世"滅才情而尊吏法"。袁宏道倡"
性靈說"﹐創公安派,主張"獨抒性靈,不拘格套"。二是要求文學同時代一道前進﹐發展"
今日之文"。徐渭指出﹕古代的《康衢》已變為今日裡中的優唱﹐古代的《□》已變為今
日裡唱的賓白﹔李贄宣稱﹕"詩何必古《選》﹐文何必先秦"﹐變而為六朝、為近體、為
傳奇、為雜劇、為《西廂記》、為《水滸傳》﹐"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時勢先後論也"
。袁宏道則進而建立起一套中國古代較徹底又較系統的文學發展論﹐認為"人事物態"、
"鄉語方言"都在不斷變化﹐以語言反映世事的文學也不能不因之而變化;有識之士當主動
"□其□而通其所必變";每一時代的文學都需以自己的時代特征獲得文學史上的地位,"各
極其變,各窮其趣﹐所以可貴"﹐故當代之文應"寧今寧俗"而不傍古人。三是提倡憤世駭
俗之作﹐傾向浪漫主義。徐渭以"冷水澆背﹐陡然一驚"為"興觀群怨之品"。李贄稱"世之
真能文者"﹐皆"胸中有如許無狀可怪之事"、"喉間有如許欲吐而不敢吐之物"﹐"蓄極積
븿,勢不能遏",乃至"發狂大叫,流涕慟哭,不能自止"。湯顯祖則進而提出了更全面的浪漫
主義文學主張﹐他不僅認為文學應表達"奇迫怪窘"、"不可一世"的"至情"﹐而且認為這
種"至情"的表達需"上下天地、來去古今"的神思與"奇僻荒誕"、"可喜可愕"的事物﹐並
提出"天下文章所以有生氣者﹐全在奇士"。反復古主義文學思潮的這些觀點﹐具有同正
統封建文學觀念對立的性質。
反復古思潮的理論家﹐同時又都高度重視戲曲、小說、市井民歌等新興文學。袁宏
道以"《六經》非至文﹐馬遷失組練"來稱讚《水滸傳》﹐認為明代僅有《擘破玉》、《
打棗竿》(又名《打草竿》)之類民歌可以傳世。而徐渭、湯顯祖與李贄﹐更是這一時
期有代表性的戲曲與小說理論家。徐渭《南詞敘錄》是第一部論南戲的專著。此書堅決
維護南戲"即村坊小曲而為之"的本色﹐反對"文而晦"的藻繪風氣﹐主張"歌之使奴、童、
婦女皆喻"﹔反對拘守宮調﹐主張使"畸農市女順口可歌"。並就曲詞創作發表了"文既不
可﹐俗又不可﹐自有一種妙處﹐要在人領解妙悟未可言傳"的見解。湯顯祖也強調曲詞當
"以意趣神色為主"﹐對"按字摹聲"的做法多有批判。他在戲劇藝術基本特征與情節結構
等理論問題上更有開創性見解﹐在《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中提出,戲劇能夠"極人物
之萬途,攢古今之千變"﹐把經過加工提煉的社會生活再現於舞台。在《紅梅記》等戲的
評語中又指出﹐情節設計須符合生活情理﹔劇情既要富於曲折變化﹐又不可"略於細荀鬥
接處"﹐至使觀眾不解;次要情節的安排,"妙於串插結構﹐便不覺文法沓拖"。湯顯祖對"
按字摹聲"的批判﹐主要針對同時的沈□而發。沈□在《詞隱先生論曲》中發展何良俊的
理論,以"合律依腔"為"詞宗寶藏";又有"讀之不成句,而謳之使葉,是為曲中之巧"的說法
。湯、沈各有擁護者,遂演為後人所稱臨川派與吳江派之爭,有力地推動了戲曲理論的發
展。李贄《忠義水滸傳序》認為《水滸》是對"大賢處下﹐不肖處上"不合理現象的發憤
之作,說一百八人"皆大力大賢有忠有義之人",雖有封建思想局限﹐卻充分肯定了《水滸
》的社會意義和樑山起義的正義性。他曾熱情評點戲曲、小說﹐尤以《水滸》評點最負
盛名。但現存署"李卓吾"評點的《水滸》百回本、百二十回本﹐人多疑為偽作。這一時
期戲曲、小說理論的主流﹐同文學理論整體上的反復古思潮完全一致。
明末文學理論 明末天啟至崇禎間約20余年﹐內地階級矛盾空前尖銳﹐滿族政權入
侵的威脅﹐也癒益嚴重。東林、復社倡導"復興古學"﹐泰州學派的異端思想趨於衰落。
文學理論上也發生了正統儒家觀點上升、反復古思潮下降的變化。
此時期詩文理論無重大建樹。繼公安派而起的竟陵派雖有矯公安末流俚易之弊的可
取之處﹐但以"幽情學緒"、"孤懷孤詣"為真性靈,重彈"以古人為歸",實際是對社會現實
的偏離與向復古思潮的倒退。以陳子龍為代表的愛國文人雖"憂時托志"﹐發憤為文﹐但
又倡"文以范古為貴"﹐重蹈前後七子的覆轍。戲曲、小說理論則呈方興未艾之勢﹐並達
到高潮﹐但其內容則已變為在強調封建教化前提下探討藝術技巧。
萬歷後期起,戲曲論著大增。雖傾向各異,但多折衷之談﹐對王世貞、何良俊、沈□
、徐渭與湯顯祖諸家各有取舍褒貶。其中呂天成《曲品》、王驥德《曲律》與臧懋循等
,略偏於何、沈;祁彪佳《遠山堂曲品》、《遠山堂劇品》與沈德符等,略偏於徐、湯;凌
□初《譚曲雜□》、張琦《衡曲麈譚》與徐復祚等﹐對徐、湯雖有批評﹐但主旨是批判
王世貞、何良俊、沈□之論。其中理論貢獻最大者是王驥德﹐其次是凌□初。王驥德的
《曲律》是明代規模最大、系統性最強的戲曲論著。基本思想是提倡"關風化"﹐既"守音
律"又"尚意趣"﹐既"用本色"又"用文調"。對結構、賓白、科諢等問題頗有精辟見解﹕提
出"審輕重"﹐"緊要處須重著精神﹐極力發揮使透"﹐"若無緊要處﹐隻管敷演﹐又多惹人
厭憎"﹔賓白之難"不下於曲"﹐須"令情意宛轉﹐音調鏗鏘﹐雖不是曲﹐卻要美聽"﹔"插
科打諢須作得極巧﹐又下得恰好"﹐"若略涉安排勉強﹐使人肌上生粟﹐不如安靜過去"。
《曲律》對清初李漁的戲曲理論有明顯影響。凌□初的《譚曲雜□》說沈□"審於律而短
於才"﹐而實不過以"鄙俚可笑"、"生硬雉率"的語言冒充本色﹐以生編硬造、破綻百出的
情節眩上眼目﹐指出王世貞之論是七子思潮在戲曲上的表現﹐均有見識。
小說序文、評點也自萬歷後期起漸漸增多﹐馮夢龍、葉晝為明末最重要的小說理論
家。馮夢龍"三言"的三篇序文﹐雖署名各異﹐都屬自撰。《喻世明言序》恰當地概括了
中國古代的小說發展史﹐《警世通言序》就小說的真實性問題提出了"事真而理不贗﹐即
事贗而理亦真"的著名觀點﹐《醒世恆言序》高度評價了小說的社會意義。署李卓吾的《
水滸》百回本評點﹐據考乃葉晝所作。評中正確說明了藝術真實與生活真實的關系﹐說
"《水滸傳》文字原是假的﹐隻為他描寫得真情出﹐所以便可與天地相終始"。評中著重
分析了人物形象的塑造﹐說書中人物既有鮮明的個性﹐"各有光景﹐各有家數﹐各有身分
﹐一毫不差﹐半些不混"﹐又富於典型性﹐"說淫婦便像個淫婦﹐說烈漢便像個烈漢"。葉
晝是第一個自覺地研究人物形象塑造的小說理論家﹐他的小說理論代表了明代的最高水
平﹐是金人瑞小說理論的先驅。馮夢龍、葉晝之外﹐凌□初的《拍案驚奇序》、笑花主
人的《今古奇觀序》等強調反映現實生活中常見的"人情世態"﹐亦有重要意義。 明
代文學理論提出了許多新觀點﹐特別是反抗正統封建文學觀念的激進與猛烈﹐小說、戲
曲理論的發展與繁榮﹐更是前所未有的。但多偏激之詞與門戶之爭﹐立論未盡妥當。
--
Carfield,我們的生活完全失去了光彩﹗﹗
※ 來源:‧BBS 水木清華站 smth.org‧[FROM: 210.7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