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unarblue (天堂已不在)
看板Chinese
標題史記人物---夫差
時間Sat Nov 23 17:25:19 2002
在春秋末期,把長江下游的吳國帶上最高峰的君王是誰?是夫差。然而吳國的亡國之君
亦是夫差。像夫差如此的君王在歷史上真是少見。通常而言,令一個國家由勝轉衰的國
君在歷史的記憶中總是不時的出現,所以我們並不陌生。但是夫差卻是一手成就了吳國
的興,一手造成了吳國的亡。對於吳國而言,真是「成也夫差,敗也夫差」。
首先,我們討論夫差這個人值得世人讚賞的地方。第一,我認為致使他成功的最重要
因素是他的雄心抱負,他能在父闔廬死後,不忘父命,整軍經武,終大勝越國得報父仇。
之後他更數次北伐齊國,北會諸侯於黃河,稱霸於諸侯之間,成為諸侯的領袖,名顯於後
世。甚至有些說法把他亦列入春秋五霸之中。第二,夫差那種為句踐所敗後,寧願自殺而
死也不願苟活於世的自尊亦值得我們尊敬,其所表現的氣度就如同西楚霸王項羽一般,雖
然是失敗者卻依然不失其節。
再來是對於夫差這個人我們必須大加踏伐之處,第一,他無法洞察到吳、越兩國的利
害關係,在征服越國之後,竟接受句踐的求和,使越國不至於亡國。身為一國之君的夫差
,竟不知「對敵人寬容就是對自己殘忍」的這個道理,以致後來吳國終滅於句踐之手。這
場吳越爭霸的戰爭,如果有勝利者的話,那必定不會是原先得勝的吳國。吳、越、楚三國
同處長江流域附近,無論是生活空間或是食物都會互相競爭,所以三國的競爭與戰爭才會
如此激烈。吳國在夫差的領導下,本可以在這場大混戰中取得大勝利,獨霸於長江流域,
然而如我們所知,最後的勝利者卻不是吳國(當然亦不是越國),其關鍵即因夫差無法洞察
情勢。第二,他好大喜功,不知「數戰而數勝」背後所隱含的含意─主驕而民疲。在長年
爭戰後,人民當然會疲憊,若是夫差當時懂得與民休息、數年後再稱霸於諸侯的話,他的
霸業將更穩固,而不會只是曇花一現而已。沒錯,吳國在闔廬掃平楚國、夫差擊敗越國後
,的確曾一度稱霸於長江流域,然而夫差並沒有聽從伍子胥的勸告「先滅越國,不要去希
冀北方的中原之地」,而遠赴黃河,致使國內空虛,句踐得以趁虛而入。從此可見得,他
並沒有記取昔日闔廬滯留楚地,夫概奪國之教訓,真是敗的理所當然。第三,他無法分辨
出伍子胥的忠與伯嚭的不忠,殺伍子胥而留伯嚭。如果我們把吳國的敗亡之因歸因於夫差
當初沒有滅掉越國所致,那們造成夫差這個決定的關鍵就在伍子胥與伯嚭身上了,伍子胥
站在吳國興亡的角度上力主滅越國之議,而伯嚭因受賄而希望夫差放越國一條生路。若是
夫差的目光夠銳利的話,他應能分辨出伍子胥與伯嚭的忠奸,然而他卻殺了伍子胥,成就
了伯嚭與越國的勾當,亦是自尋死路之舉。
夫差所表現的這種人格特質其實值得我們深思。有時候,我們會像夫差一樣打勝了幾
場戰役就因而驕傲,終使自己跌了很大的一跤,甚至失去了全部。人們很容易在功成名就
後失去原本所具有警覺性,然而當你功成名就、登上高位後,你的威脅便會隨之變多,也
就是所謂的「高處不勝寒」,所以我們不但不應該失去原先的警覺性,更應加強它,否則
很容易地,下一個步夫差後塵的人就是無知的我們了,而留給後人如同夫差一般之評價。
我們都應深以為戒!
....................
以上是小小淺見....
--
我無法在
11月的微寒中 感覺
3月花開時的溫暖
但是我能告訴你 這片片
落葉上我對你的
思念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61.229.65.83
1F:→ oceanice:張素卿的國文一~ 推 140.112.7.59 11/23
2F:→ xxyxxy:夫差曾求降於句踐,不納。 推 61.223.173.98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