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ofans (ㄇㄈ)
看板CSMU-MED-91
標題[轉錄]台灣醫學生論壇 - 引言
時間Wed Sep 28 13:39:29 2005
由《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淺談醫學生社會參與的想像
「台灣醫學生論壇:醫學生社會參與的想像---展望下一個20年」會議手冊引言
當揮灑生命能量的舞台深鎖在白色的醫療場域,關起門來,我們努力的磨練著僅能
掌握的手術刀,直到有一天我們可以像日劇「白色巨塔」裡的財前醫師一樣,毫不猶
豫地說出:「我的醫術可以救很多人」,彷彿熟練的技術便足以作為對病人的一切承諾。\
隨著手術刀的愈發鋒利,我們的肢體、語言也逐漸如刀身一般冰冷。
前一陣子,《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這部電影在台灣掀起了一波「切‧格瓦拉熱潮」,
在沒有左派傳統的台灣,格瓦拉,這個三十年來令拉丁美洲人民傾慕不已、被世界各地左
派知識份子奉為精神圖騰的革命英雄的名字,倒是首次在主流媒體裡被廣泛的討論,為了
符應SARS風暴、邱小妹事件後的醫界道德重整運動,一些醫界人士倒也樂得與媒體人聯手
推銷,廣邀醫學生一起來欣賞這部電影─當然,這只是因為格瓦拉也是習醫出身的。幾位
看完了電影後深受感動的同學向我詢問電影劇本原著《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內容是否
如電影一般精彩、是否推薦閱讀……之類的問題。雖然我都很誠懇的給予答覆、建議,不
過,我也預期,對於不認識格瓦拉後半生作為的讀者來說,或許那本原著的日記也只不過
是一份文字樸實的旅行筆記罷了。
即便這一代的醫學生都相信醫學是一門介於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之間的學問,除了對於
疾病徵兆、治療方式的學習之外,關照病人的情感也是我們必須著意的,然而在傾盡全
力背誦艱澀繁雜的專業術語方能有所積累的基礎學科學習,以及憑藉反覆操練才能得心
應手的臨床訓練過程中,我們似乎很難停下腳步,好好的思索究竟自己想要作一個什麼
樣的人?我們想要跟這個社會發生怎樣的關係?除了為資本集中、資源分配高度專科化
的大醫院服務,努力工作爭取升遷,終於熬成醫院的利益共同享有者外,我們還有沒有
可能回歸醫學本質上所富有的,對於「人」本身的關懷?
坦白說,當以道德、品味為訴求的醫學人文教育已然行之有年的今日,醫學生們所
欠缺的絕對不是對人的尊重,即便第一線的醫療工作變得愈來愈沉重,也多半也懂得為
自己保留一點生活的情趣。然而,逐漸與社會、社區脫節的醫師,早已不復如過去那般,
扮演著帶動社會改革的積極角色,反倒是醫界在實施全民健保,醫療資源愈發集中於
大型醫院後,呈現了第一線醫療工作者「做到流汗,卻被嫌到流涎」的窘境,接踵而來
的SARS風暴、不間斷的醫療弊端、醜聞被報導出來,早已失去社區舞台的醫師,如今還
得承受不堪負荷的道德指責。
前一陣子,在某個場合與李明亮醫師有過一些對話,「現在還會尊敬醫生的大概只剩下
五歲的小孩了。這是我們這一輩的醫師沒辦法作好下一代的典範,我們必須為我們的不
夠努力向年輕的一輩道歉……」李明亮醫師曾經紅著眼眶說過這麼一段話。當然,我引
述他的這段談話,以及前面所做的費力鋪陳,絕對不是打算藉此對大家做道德喊話─事
實上,謹守高道德標準、自詡為社會中流砥柱的士大夫思想從來就不是我想強調的,甚
至,我認為當代的醫學生應該重新思考:醫師作為開放公民社會底下的一個專業人士
(如同理髮師、銀行員等工作者一般),應該以什麼樣的姿態來參與這個社會?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透過影像來詮釋紙本裡的那段旅程,一個擁有醫學背景
的知識份子的再現,或許就在觀影者的內心激起了生命中一次難得的感動,甚至一度燃
起了挑戰自我極限的鬥志,這樣的衝動,相信你我都曾有過,然而,熱情卻總是在現實
生活的困厄環境中被消磨了,我們幾乎無法在沒有獲得支持的情況下,獨自走上一條阻
力甚大的道路,即使明知如果不踏出腳步,則一切都不會有所改變。
在此,有兩點是我想提出來討論的:視覺的經驗遠比紙本的閱讀來的更容易被接受,
習於解讀圖像符號而缺乏文字閱讀習慣的時下青年(特別是習於背誦、相對缺乏抽象
思考能力的醫學生)顯然更容易感受到影片中所傳達的環境氛圍、人物的情緒轉折,
甚至在觸及自我生命經驗中相類似的片段─或者,撩起了現實生活中不曾滿足的慾望,
則我們因而有了共鳴;此外,一趟有著無限可能的摩托車旅行,給予看電影者一個作
夢的機會,同時也提供了一個更寬闊的醫學生自我實現的想像。事實上,我們都是在
不斷接受大環境的刺激下,慢慢地形塑出自我,也逐漸框構出了身為一個醫學生/醫師
的社會想像,當每個週遭的師長朋友都告訴我們:「現在的醫學課程這麼繁重,醫學生
只能心無旁鶩」,而極盡可能將醫師抽離社區、固鎖在大型醫院的醫療體制也持續暗示
著:努力工作、爭取升遷、一起來當醫院的老闆吧……於是,我們對於醫師的想像就此
被侷限住了,即便界裡的醫師還是可以不斷提醒自己,至少該精進醫術、關照病人的身
體與心靈,在最低限度上滿足社會對醫師的期待,至於,「醫國醫民」的胸懷早已成了
不可觸及的神話了。
今日的醫學生要跨出校園藩籬是需要多一些勇氣的,然而,跨出第一步的人絕非屈指
可數,甚至我們也看到已經有人踅了一遭,回過頭來,開始用更深層的思維來自我檢視,
試圖從雜亂的現象世界中揭露出隱微不顯的問題癥結,由過去的生命經驗中提煉出逐漸
逼近真實的概念。這些實務工作者的經驗、由真實經驗中萃練出來的概念無疑是寶貴的,
我真切的期待著這些來自於各個領域,這個世代的醫學生用熱情所刻鑿的故事可以被更
多人聽見、看見─這正是透過「台灣醫學生論壇」這個平台性組織的運作,我們期望可
以達到的具體目標之一。就如同觀賞《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一般,透過面對面的經
驗分享與交流,既有的實務工作者與團體將有可能尋得重新檢討行動路線的契機,而尚
在猶疑探視探苦尋不著典範者,「台灣醫學生論壇」將許你一個更寬闊的醫學生涯想像。
《醫學生社會參與的想像---展望下一個20年》這一波的論壇主題確實下的不夠內歛
潛沉,然而,與其講究菁英化的形象包裝而促使多數人的躊躇觀望,我們寧願選擇打造
一個可以貼近的平台,讓更多的醫學生可以在這裡用彼此的生命作對話。這是「台灣
醫學生論壇」給予你們的承諾。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8.13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