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ofans (ㄇㄈ)
看板CSMU-MED-91
标题[转录]台湾医学生论坛 - 引言
时间Wed Sep 28 13:39:29 2005
由《革命前夕的摩托车日记》浅谈医学生社会参与的想像
「台湾医学生论坛:医学生社会参与的想像---展望下一个20年」会议手册引言
当挥洒生命能量的舞台深锁在白色的医疗场域,关起门来,我们努力的磨练着仅能
掌握的手术刀,直到有一天我们可以像日剧「白色巨塔」里的财前医师一样,毫不犹
豫地说出:「我的医术可以救很多人」,彷佛熟练的技术便足以作为对病人的一切承诺。\
随着手术刀的愈发锋利,我们的肢体、语言也逐渐如刀身一般冰冷。
前一阵子,《革命前夕的摩托车日记》这部电影在台湾掀起了一波「切‧格瓦拉热潮」,
在没有左派传统的台湾,格瓦拉,这个三十年来令拉丁美洲人民倾慕不已、被世界各地左
派知识份子奉为精神图腾的革命英雄的名字,倒是首次在主流媒体里被广泛的讨论,为了
符应SARS风暴、邱小妹事件後的医界道德重整运动,一些医界人士倒也乐得与媒体人联手
推销,广邀医学生一起来欣赏这部电影─当然,这只是因为格瓦拉也是习医出身的。几位
看完了电影後深受感动的同学向我询问电影剧本原着《革命前夕的摩托车之旅》内容是否
如电影一般精彩、是否推荐阅读……之类的问题。虽然我都很诚恳的给予答覆、建议,不
过,我也预期,对於不认识格瓦拉後半生作为的读者来说,或许那本原着的日记也只不过
是一份文字朴实的旅行笔记罢了。
即便这一代的医学生都相信医学是一门介於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学问,除了对於
疾病徵兆、治疗方式的学习之外,关照病人的情感也是我们必须着意的,然而在倾尽全
力背诵艰涩繁杂的专业术语方能有所积累的基础学科学习,以及凭藉反覆操练才能得心
应手的临床训练过程中,我们似乎很难停下脚步,好好的思索究竟自己想要作一个什麽
样的人?我们想要跟这个社会发生怎样的关系?除了为资本集中、资源分配高度专科化
的大医院服务,努力工作争取升迁,终於熬成医院的利益共同享有者外,我们还有没有
可能回归医学本质上所富有的,对於「人」本身的关怀?
坦白说,当以道德、品味为诉求的医学人文教育已然行之有年的今日,医学生们所
欠缺的绝对不是对人的尊重,即便第一线的医疗工作变得愈来愈沉重,也多半也懂得为
自己保留一点生活的情趣。然而,逐渐与社会、社区脱节的医师,早已不复如过去那般,
扮演着带动社会改革的积极角色,反倒是医界在实施全民健保,医疗资源愈发集中於
大型医院後,呈现了第一线医疗工作者「做到流汗,却被嫌到流涎」的窘境,接踵而来
的SARS风暴、不间断的医疗弊端、丑闻被报导出来,早已失去社区舞台的医师,如今还
得承受不堪负荷的道德指责。
前一阵子,在某个场合与李明亮医师有过一些对话,「现在还会尊敬医生的大概只剩下
五岁的小孩了。这是我们这一辈的医师没办法作好下一代的典范,我们必须为我们的不
够努力向年轻的一辈道歉……」李明亮医师曾经红着眼眶说过这麽一段话。当然,我引
述他的这段谈话,以及前面所做的费力铺陈,绝对不是打算藉此对大家做道德喊话─事
实上,谨守高道德标准、自诩为社会中流砥柱的士大夫思想从来就不是我想强调的,甚
至,我认为当代的医学生应该重新思考:医师作为开放公民社会底下的一个专业人士
(如同理发师、银行员等工作者一般),应该以什麽样的姿态来参与这个社会?
《革命前夕的摩托车日记》透过影像来诠释纸本里的那段旅程,一个拥有医学背景
的知识份子的再现,或许就在观影者的内心激起了生命中一次难得的感动,甚至一度燃
起了挑战自我极限的斗志,这样的冲动,相信你我都曾有过,然而,热情却总是在现实
生活的困厄环境中被消磨了,我们几乎无法在没有获得支持的情况下,独自走上一条阻
力甚大的道路,即使明知如果不踏出脚步,则一切都不会有所改变。
在此,有两点是我想提出来讨论的:视觉的经验远比纸本的阅读来的更容易被接受,
习於解读图像符号而缺乏文字阅读习惯的时下青年(特别是习於背诵、相对缺乏抽象
思考能力的医学生)显然更容易感受到影片中所传达的环境氛围、人物的情绪转折,
甚至在触及自我生命经验中相类似的片段─或者,撩起了现实生活中不曾满足的慾望,
则我们因而有了共鸣;此外,一趟有着无限可能的摩托车旅行,给予看电影者一个作
梦的机会,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更宽阔的医学生自我实现的想像。事实上,我们都是在
不断接受大环境的刺激下,慢慢地形塑出自我,也逐渐框构出了身为一个医学生/医师
的社会想像,当每个周遭的师长朋友都告诉我们:「现在的医学课程这麽繁重,医学生
只能心无旁鹜」,而极尽可能将医师抽离社区、固锁在大型医院的医疗体制也持续暗示
着:努力工作、争取升迁、一起来当医院的老板吧……於是,我们对於医师的想像就此
被局限住了,即便界里的医师还是可以不断提醒自己,至少该精进医术、关照病人的身
体与心灵,在最低限度上满足社会对医师的期待,至於,「医国医民」的胸怀早已成了
不可触及的神话了。
今日的医学生要跨出校园藩篱是需要多一些勇气的,然而,跨出第一步的人绝非屈指
可数,甚至我们也看到已经有人踅了一遭,回过头来,开始用更深层的思维来自我检视,
试图从杂乱的现象世界中揭露出隐微不显的问题症结,由过去的生命经验中提炼出逐渐
逼近真实的概念。这些实务工作者的经验、由真实经验中萃练出来的概念无疑是宝贵的,
我真切的期待着这些来自於各个领域,这个世代的医学生用热情所刻凿的故事可以被更
多人听见、看见─这正是透过「台湾医学生论坛」这个平台性组织的运作,我们期望可
以达到的具体目标之一。就如同观赏《革命前夕的摩托车日记》一般,透过面对面的经
验分享与交流,既有的实务工作者与团体将有可能寻得重新检讨行动路线的契机,而尚
在犹疑探视探苦寻不着典范者,「台湾医学生论坛」将许你一个更宽阔的医学生涯想像。
《医学生社会参与的想像---展望下一个20年》这一波的论坛主题确实下的不够内歛
潜沉,然而,与其讲究菁英化的形象包装而促使多数人的踌躇观望,我们宁愿选择打造
一个可以贴近的平台,让更多的医学生可以在这里用彼此的生命作对话。这是「台湾
医学生论坛」给予你们的承诺。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40.128.13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