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varian (vic)
看板CFAiafeFSA
標題[心得] 前輩的心得(二)台大國企財工組v.s.政大金融
時間Wed Jul 7 10:49:00 2004
台大國企財工組v.s.政大金融
其實看看師資就知道到底哪間好了,國企所的專任教授能稱得上跟財工有關係只有三位吧,
不明說,大家自己可以去找,而且三位裡面,有一位作的是財務經濟學,嚴格說也不應該算財工。
政大金融的師資整齊多了,至少有三四位作的研究都是很典型的財工領域。
說台大國企最好,其實是很沒概念的人,研究所能跟的指導教授有幾位,
上系所網頁去查,就一目瞭然。國企所的行銷教授不錯啦,只是你學財工,
除了洪茂蔚以外,你還有誰能跟?況且洪茂蔚作的東西你確定有興趣嗎?
還沒進研究所,就把自己卡死在只有一位教授能選的窘境,會不會太不明智。
而且國企所第一個開財工課程,其實講起來是管院笑話之一。
台大財金所當初規劃三年,最後在確定和台大資工合聘到呂育道教授後
(教財務演算法,這是財工重要的一環--寫程式),才正式設立。
國企所是知道財金所已經確定隔年要設立財工組後,
只花了半年趕緊去中研院數學所和統計所找教授來開一堆數學課,
於是終於領先財金所一年提早開了財工組。這就國企所財工組為什麼這麼早成立的原因,
因為籌備時間最短,財工課程師資幾乎都是外聘的兼任教授(你也不能找他們指導論文),
國企所開設的第一年,演算法沒人能教,變成財工研究生不學演算法的笑話。
隔年財金所成立財工組,才緊急商請財金所的呂育道去支援國企所開設課程。
這一來,笑話鬧大了,自己的課程要別所來開,
國企所後來才想辦法請洪茂蔚和中研院教授來找相關師資。
(現在如何解決我就不知道了,只是當年成為教授間的一個八卦話題,
國企所和財金所的心結就是從這個事件起產生,
因為財金所很不滿國企所只為了搶「第一個成立」的名號就匆促硬搞出財工組,
事後還要財金所去支援國企所開課)
如果要我來評論--我會說國企所的風格是標準的搶短線,這樣搞財工,
讓後來一堆學校相繼模仿,在師資不健全時就先外聘教授來開課,
反正研究生有沒有專任財工教授可以當指導教授是他們的事,
所以財工才會一窩風成為主流(也可稱為亂流),要知道該校的財工值不值的念,
要看清楚他們的專任教授中,到底有幾位是作財務工程,幾位學作財務數學,
幾位作財務經濟。純的財工教授很少,因為純的財工教授必須同時嫻熟金融市場,
商品設計,商品評價與商品行銷,能有這樣程度的教授國內少之又少,
因為這牽涉到對實務界熟不熟悉的問題。
財務數學的教授就相對較多,因為他不需要懂金融實務,
只要懂各種隨機過程,隨機微積分..等等就可以開課,
作的內容就會是很偏理論,實務接受度低。
財務經濟的教授又是離的更遠,因為財務經濟學的內容牽涉到大量數學,
實際上,內容卻是跟財工差異極遠。不僅理論內涵與財工差異很大,
實務上更是完全不搭軋。
國內許多打著財工師資的教授實際上都是作財務數學和財務經濟的,
標準的財工教授少之又少。
大家可以翻翻學界大師對於財工的定義,就知道財工教授應該是懂金融,
懂數學的人,他不是程式專家,不是數學專家,
而是將金融,數學,程式完美結合的coordinator。
厲害的財工教授上課時,是從市場為何需要該商品,
商品如何設計才有人要買,設計概念怎麼轉成數學式,
怎麼將數學轉成利用程式來算,算完價格後要賣給哪個市場客戶。
管理長期資本管理顧問公司的諾貝爾獎得主才是標準財工專家
(雖然他們最後作錯預測大虧,但是他們操作的模式才能叫財工)。
希望大家不要念了財務數學和財務經濟,還以為自己是念財工,
實際上,只念了一堆數學的人在市場上比沒唸過數學卻擁有金融直覺的人還糟糕十倍。
經濟是利用數學培養經濟直覺,財工也是,而不是本末倒置,專學數學和程式,卻連金融直覺都喪失了。
回應於2004/5/22
沒錯,那兩篇都是我發表的,目的是希望各位考生多想想,多思考,
不要盲目追逐他人的腳步。想成為頂尖的高手需要九十九分的努力(或許加上一分的天份),
但能夠支撐你付出九十九分努力的動力卻是「興趣」。
此外,財工的市場飽和的很快,八,九年前畢業的碩士如果進新金融商品領域,
持續作下來的人現在幾乎都已經是部門的主管或副主管,三,四年前畢業的碩士同樣進去,
通常就卡在上面的年輕主管底下,他們再過十年也沒到退休年紀。
當市場商品與交易量快速膨脹時,職務和好的位子卻不會以同樣比例大幅擴增,
只會小幅穩定成長。但是學界培養的速度卻是「量產」,
終究會走入財工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困境。這也就是我提醒各位不要光看眼前美景,
看看三五年後的發展,因為你唸完碩士班再就業至少是兩三年後
(男生要當兵,時間更長達四五年後),那時候的就業市場如何,不是任何人能夠保證的。
還有一個重要的發展是台灣金融市場勢必進一步與香港,大陸,新加坡產生競合關係,
過去不明顯,但是現在情況越來越明朗,不少國內的金融機構已經開始進軍香港,
新加坡和大陸,指派人員考國外的交易員證照,以便承作或操作他國交易的也已經屢有所聞。
兩.三年前,這是壓根不會發生的現象,現在幾乎前幾大券商都有這種計畫,
就是派專人操作國外市場,把自己的餅坐大,如果死守台灣這一塊金融市場,
不設法增加自己的市場規模,遲早變成孤島或被外商吃掉。
這個情況繼續演變下去,會出現兩種趨勢:
(1)金融業人才需要跨國合作
(2)英文會成為台灣金融業決定性的主導語言。
以不久前,台灣證交所打算與新加坡證交所展開合作計畫,
碰到最大的問題竟是--證交所中,能以英文與新加坡人員溝通的不到10%,
連最基本的接受英語報價與英語下單都有困難。更別提其他複雜的商務往來。
同樣地,台灣許多新金融商品領域,作的已經是境外業務,
同樣面臨到---看數字作,很多人的能力都可以作的有聲有色,
但遇到要打國際電話詢價和報價,偌大部門只剩少數幾位有能力作溝通。
這是財工人未來面臨最大的挑戰之二。
英語能力不好,就只能作純粹的內部參謀,沒辦法成為第一線的大將,
即便能力非常優秀,揮灑的空間就只有台灣本島,一打電話出國談生意就吃癟。
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外商寧可需要英文好,程度中上的人才,而不想要程度頂尖但英文差的人。
程度好,英文無法溝通就等於啞巴,外商不需要聰明的啞巴。
程度稍微降一些,英文流利更好用,
程度不太夠可以靠培訓讓他上手(業界需要的程度不會難到跟作研究一樣),
英文流利卻不是幾個月就能培養起來的。
普遍來講,學財工的人英文好的比例真的非常低,
加上目前有許多人去國外念財工碩士,這些人會成為各位的勁敵,
碩士班學的東西其實相去不遠,非常類似,
但是他們的英文能力會遠勝過國內學生,若不自己加強,各位在未來的就業市場會非常吃虧。
回應於2004/5/23
謝謝大家的回應,其實我的年紀只比各位大一點而已,
幸運的是我有很好的同學,常常彼此分享心得與新知,
也遇到好的指導教授,讓我學習到很多事情(無論是研究或思考,
甚至在就學期間推薦我好幾個相關的工讀機會),也因為唸書時間還有短期工讀,
研究內容跟工讀作的專案又是同樣領域,所以相輔相成,省去了摸索的時間,
也發現學界與業界的差別。
我的路雖然很順,但是不算輕鬆,現在回首過去,
真的認為任何人的成功其實只有兩個因素:幸運地擁有旁人的支持以及個人的努力。
因此我很樂意分享自己的一些想法,如果能對大家有一點幫助,
那麼我會很高興自己能讓各位少走一些冤枉路。
無論是研究或找尋方向,摸索的過程都是很辛苦的,
或許有一天,大家發現找不到人可以給你建議時,
就是你開始創造屬於個人天地的時候。不要怕難,
不要怕挑戰,因為台灣的未來很快輪到我們要接班,做好準備,Be the bes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90.96
1F:推 ianchang:文章都寫得很好 只是這篇的政大金融在哪? 210.192.230.209 07/07
2F:推 Engedi:最初原po這兩所重榜 上高點問大家意見 210.66.235.10 07/07
3F:推 Engedi:想不到一高人回文後 方知國企所疑雲重重 210.66.235.10 07/07
4F:推 actuary:政大金融的師資是真的蠻強的 216.248.122.34 07/08
5F:噓 krugman:這是一篇揚惡隱善的文章 140.112.109.173 07/24
6F:推 p70:推~ 01/26 04:41
7F:推 dinob:原po跟台大國企所有仇,激進的文章看看就好,與其看一人之言 06/22 17:31
8F:→ dinob:不如去問問實際上三所有的人到底怎麼想,你就會知道了… 06/22 17:32
9F:推 yuekun:台大國企早就鳥掉了 現在他們還敢說他們財工強嗎 10/29 02:06
10F:推 saar:政大商管本來就很強 不是冠上台大就是該領域的第一 02/02 09:45
11F:→ saar:看看國企系... 02/02 09:46
12F:推 Q1Q2Q3: 重榜100%選台大國企,許多外資券商前輩也都完完全全建議 07/27 01:50
13F:→ Q1Q2Q3: 秒選台大國企 07/27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