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varian (vic)
看板CFAiafeFSA
标题[心得] 前辈的心得(二)台大国企财工组v.s.政大金融
时间Wed Jul 7 10:49:00 2004
台大国企财工组v.s.政大金融
其实看看师资就知道到底哪间好了,国企所的专任教授能称得上跟财工有关系只有三位吧,
不明说,大家自己可以去找,而且三位里面,有一位作的是财务经济学,严格说也不应该算财工。
政大金融的师资整齐多了,至少有三四位作的研究都是很典型的财工领域。
说台大国企最好,其实是很没概念的人,研究所能跟的指导教授有几位,
上系所网页去查,就一目了然。国企所的行销教授不错啦,只是你学财工,
除了洪茂蔚以外,你还有谁能跟?况且洪茂蔚作的东西你确定有兴趣吗?
还没进研究所,就把自己卡死在只有一位教授能选的窘境,会不会太不明智。
而且国企所第一个开财工课程,其实讲起来是管院笑话之一。
台大财金所当初规划三年,最後在确定和台大资工合聘到吕育道教授後
(教财务演算法,这是财工重要的一环--写程式),才正式设立。
国企所是知道财金所已经确定隔年要设立财工组後,
只花了半年赶紧去中研院数学所和统计所找教授来开一堆数学课,
於是终於领先财金所一年提早开了财工组。这就国企所财工组为什麽这麽早成立的原因,
因为筹备时间最短,财工课程师资几乎都是外聘的兼任教授(你也不能找他们指导论文),
国企所开设的第一年,演算法没人能教,变成财工研究生不学演算法的笑话。
隔年财金所成立财工组,才紧急商请财金所的吕育道去支援国企所开设课程。
这一来,笑话闹大了,自己的课程要别所来开,
国企所後来才想办法请洪茂蔚和中研院教授来找相关师资。
(现在如何解决我就不知道了,只是当年成为教授间的一个八卦话题,
国企所和财金所的心结就是从这个事件起产生,
因为财金所很不满国企所只为了抢「第一个成立」的名号就匆促硬搞出财工组,
事後还要财金所去支援国企所开课)
如果要我来评论--我会说国企所的风格是标准的抢短线,这样搞财工,
让後来一堆学校相继模仿,在师资不健全时就先外聘教授来开课,
反正研究生有没有专任财工教授可以当指导教授是他们的事,
所以财工才会一窝风成为主流(也可称为乱流),要知道该校的财工值不值的念,
要看清楚他们的专任教授中,到底有几位是作财务工程,几位学作财务数学,
几位作财务经济。纯的财工教授很少,因为纯的财工教授必须同时娴熟金融市场,
商品设计,商品评价与商品行销,能有这样程度的教授国内少之又少,
因为这牵涉到对实务界熟不熟悉的问题。
财务数学的教授就相对较多,因为他不需要懂金融实务,
只要懂各种随机过程,随机微积分..等等就可以开课,
作的内容就会是很偏理论,实务接受度低。
财务经济的教授又是离的更远,因为财务经济学的内容牵涉到大量数学,
实际上,内容却是跟财工差异极远。不仅理论内涵与财工差异很大,
实务上更是完全不搭轧。
国内许多打着财工师资的教授实际上都是作财务数学和财务经济的,
标准的财工教授少之又少。
大家可以翻翻学界大师对於财工的定义,就知道财工教授应该是懂金融,
懂数学的人,他不是程式专家,不是数学专家,
而是将金融,数学,程式完美结合的coordinator。
厉害的财工教授上课时,是从市场为何需要该商品,
商品如何设计才有人要买,设计概念怎麽转成数学式,
怎麽将数学转成利用程式来算,算完价格後要卖给哪个市场客户。
管理长期资本管理顾问公司的诺贝尔奖得主才是标准财工专家
(虽然他们最後作错预测大亏,但是他们操作的模式才能叫财工)。
希望大家不要念了财务数学和财务经济,还以为自己是念财工,
实际上,只念了一堆数学的人在市场上比没念过数学却拥有金融直觉的人还糟糕十倍。
经济是利用数学培养经济直觉,财工也是,而不是本末倒置,专学数学和程式,却连金融直觉都丧失了。
回应於2004/5/22
没错,那两篇都是我发表的,目的是希望各位考生多想想,多思考,
不要盲目追逐他人的脚步。想成为顶尖的高手需要九十九分的努力(或许加上一分的天份),
但能够支撑你付出九十九分努力的动力却是「兴趣」。
此外,财工的市场饱和的很快,八,九年前毕业的硕士如果进新金融商品领域,
持续作下来的人现在几乎都已经是部门的主管或副主管,三,四年前毕业的硕士同样进去,
通常就卡在上面的年轻主管底下,他们再过十年也没到退休年纪。
当市场商品与交易量快速膨胀时,职务和好的位子却不会以同样比例大幅扩增,
只会小幅稳定成长。但是学界培养的速度却是「量产」,
终究会走入财工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困境。这也就是我提醒各位不要光看眼前美景,
看看三五年後的发展,因为你念完硕士班再就业至少是两三年後
(男生要当兵,时间更长达四五年後),那时候的就业市场如何,不是任何人能够保证的。
还有一个重要的发展是台湾金融市场势必进一步与香港,大陆,新加坡产生竞合关系,
过去不明显,但是现在情况越来越明朗,不少国内的金融机构已经开始进军香港,
新加坡和大陆,指派人员考国外的交易员证照,以便承作或操作他国交易的也已经屡有所闻。
两.三年前,这是压根不会发生的现象,现在几乎前几大券商都有这种计画,
就是派专人操作国外市场,把自己的饼坐大,如果死守台湾这一块金融市场,
不设法增加自己的市场规模,迟早变成孤岛或被外商吃掉。
这个情况继续演变下去,会出现两种趋势:
(1)金融业人才需要跨国合作
(2)英文会成为台湾金融业决定性的主导语言。
以不久前,台湾证交所打算与新加坡证交所展开合作计画,
碰到最大的问题竟是--证交所中,能以英文与新加坡人员沟通的不到10%,
连最基本的接受英语报价与英语下单都有困难。更别提其他复杂的商务往来。
同样地,台湾许多新金融商品领域,作的已经是境外业务,
同样面临到---看数字作,很多人的能力都可以作的有声有色,
但遇到要打国际电话询价和报价,偌大部门只剩少数几位有能力作沟通。
这是财工人未来面临最大的挑战之二。
英语能力不好,就只能作纯粹的内部参谋,没办法成为第一线的大将,
即便能力非常优秀,挥洒的空间就只有台湾本岛,一打电话出国谈生意就吃瘪。
这也就是为什麽许多外商宁可需要英文好,程度中上的人才,而不想要程度顶尖但英文差的人。
程度好,英文无法沟通就等於哑巴,外商不需要聪明的哑巴。
程度稍微降一些,英文流利更好用,
程度不太够可以靠培训让他上手(业界需要的程度不会难到跟作研究一样),
英文流利却不是几个月就能培养起来的。
普遍来讲,学财工的人英文好的比例真的非常低,
加上目前有许多人去国外念财工硕士,这些人会成为各位的劲敌,
硕士班学的东西其实相去不远,非常类似,
但是他们的英文能力会远胜过国内学生,若不自己加强,各位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会非常吃亏。
回应於2004/5/23
谢谢大家的回应,其实我的年纪只比各位大一点而已,
幸运的是我有很好的同学,常常彼此分享心得与新知,
也遇到好的指导教授,让我学习到很多事情(无论是研究或思考,
甚至在就学期间推荐我好几个相关的工读机会),也因为念书时间还有短期工读,
研究内容跟工读作的专案又是同样领域,所以相辅相成,省去了摸索的时间,
也发现学界与业界的差别。
我的路虽然很顺,但是不算轻松,现在回首过去,
真的认为任何人的成功其实只有两个因素:幸运地拥有旁人的支持以及个人的努力。
因此我很乐意分享自己的一些想法,如果能对大家有一点帮助,
那麽我会很高兴自己能让各位少走一些冤枉路。
无论是研究或找寻方向,摸索的过程都是很辛苦的,
或许有一天,大家发现找不到人可以给你建议时,
就是你开始创造属於个人天地的时候。不要怕难,
不要怕挑战,因为台湾的未来很快轮到我们要接班,做好准备,Be the best!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18.167.90.96
1F:推 ianchang:文章都写得很好 只是这篇的政大金融在哪? 210.192.230.209 07/07
2F:推 Engedi:最初原po这两所重榜 上高点问大家意见 210.66.235.10 07/07
3F:推 Engedi:想不到一高人回文後 方知国企所疑云重重 210.66.235.10 07/07
4F:推 actuary:政大金融的师资是真的蛮强的 216.248.122.34 07/08
5F:嘘 krugman:这是一篇扬恶隐善的文章 140.112.109.173 07/24
6F:推 p70:推~ 01/26 04:41
7F:推 dinob:原po跟台大国企所有仇,激进的文章看看就好,与其看一人之言 06/22 17:31
8F:→ dinob:不如去问问实际上三所有的人到底怎麽想,你就会知道了… 06/22 17:32
9F:推 yuekun:台大国企早就鸟掉了 现在他们还敢说他们财工强吗 10/29 02:06
10F:推 saar:政大商管本来就很强 不是冠上台大就是该领域的第一 02/02 09:45
11F:→ saar:看看国企系... 02/02 09:46
12F:推 Q1Q2Q3: 重榜100%选台大国企,许多外资券商前辈也都完完全全建议 07/27 01:50
13F:→ Q1Q2Q3: 秒选台大国企 07/27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