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utranet (佛經館)
看板Buddhism
標題[分享] 白話金剛經選讀及佛法基礎(七)
時間Mon Nov 4 08:15:29 2024
白話金剛經選讀及佛法基礎(七)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須
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白話
「須菩提,你認為如何? 佛有說過法嗎?」
須菩提對佛說:「佛陀,佛沒有說過(法)。」
「須菩提,你認為如何? 一個佛世界中所有的微塵多不多?」
須菩提說「很多,佛陀。」
「須菩提,這些微塵,佛說並不是微塵,只是有個微塵的名字而已。 佛所說的世界
並不是世界,只是有個世界的名字而已。」
思考
*假使「如來未曾說法」,那眾生要依什麼修行成佛呢?但是如來是不妄語者,他說的話
是不會錯的;那麼這段經文在這裡應該如何理解呢?其實如來只說了一半,雖然經中說如
來未曾說法,但是另一半是:同時如來也曾說法,而且說了將近五十年的佛法。這並非詭
辯喔!能理解中道的人,應該對這種說法很熟悉,例如:不生不滅、不垢不淨;所謂不生
,那就是滅了,怎麼後面又說不滅?所謂不垢,那就是淨,怎麼後面又說不淨?按因緣法
來說,這樣的描述,產生了矛盾。如果同時要放在一起說而有意義,就必須要超越因緣法
,什麼是因緣法,就是因果法則,邏輯思考;在這個角度,邏輯學中的非A即B,被超越了
,非A與A是同時成立的。但所謂的佛法,並非全盤推翻因果邏輯,因果法則仍然成立,被
保留了一半:佛法的一邊是超越邏輯的空性(心性),另一邊是實實在在我們所生活的二元
因緣世界,這種深刻的理解,才是中道理論的核心。
佛法基礎前行(七)
*生氣的壞處
生氣不但會影響心情,還會影響我們的健康。生氣時身體會產生不好的激素,若長期處於
生氣的狀態,會產生很多的疾病。
沒有人喜歡和容易生氣的人打交道,若沒有接近的必要,大家都是能避開就避開,所以容
易生氣的人,人際關係也會不好。
在生氣的時候我們心中被怨恨和不高興佔據,無法靜下心來做事,專注力變得渙散,無法
集中精神在眼前應做的事情,影響到原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如何看待金錢
雖然我們為了生存,必須靠金錢來維持生活,但是金錢並非萬能,有很多東西是無法用金
錢買到的,比如:健康的身體、平安快樂的生活、平靜安詳的心......等等。
金錢只是一種賴以維生的工具,不要把所有的時間精力,全部放在賺錢上,人生若只是為
了賺錢,會使我們變得庸俗,錯過應該追求的生命意義。
快樂和有錢並非絕對相等,有錢人還是會有煩惱、會生病。有些人為了賺錢,忽略了與家
人相處的時間、犧牲了原本可以很悠閒自在的生活,到最後卻無法得到真正的快樂。
與其把金錢用在買奢侈品、吃昂貴的美食、住豪宅、開名車,倒不如用金錢幫助他人來的
快樂、心安理得;當我們用自己的錢使窮困的人填飽肚子、改善他人的生活環境或醫治他
人的疾病時,能讓我們的生命更加的有意義。
*助人為快樂之本
當我們看到有人遇到困難時,可以隨自己的能力伸出援手、幫助別人脫離困境。受別人幫
助的人,則應該要感謝伸出援手的人;在自己有能力時,同樣地也去幫助其他有困難的人
,這樣就會形成善的循環。
幫助別人是一種「善」事,我們會因為完成一件善事而感到快樂。這種快樂和一般感官上
的快樂不同,是一種從心中油然升起的喜悅,因為我們幫助他人減輕了痛苦。
一個社會太過功利取向,並非好事。有些人總是會盤算做某件事對自己有什麼好處;社會
的形成本來就要互相幫忙,我們不應該只做對自己有利益的事,隨自己的能力幫助他人,
能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美好。
(待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3.72.1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ebptt.com/m.aspx?n=bbs/Buddhism/M.1730679331.A.978.html
1F:推 kissung : 南無阿彌陀佛 11/04 15:16
2F:推 dakudai : 阿彌陀佛! 11/04 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