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m 板


LINE

圓覺經下卷略述 http://www.baus.org/baus/newsletter/2004/nl90ndx_c.html 楊雲唐 上卷重點—止妄為宗 佛法本無正末,自性無頓漸,眾生根器也無大小,只因妄想而有顛倒,故佛出世 以一大事因緣—開示悟入佛之正覺。佛說:「非覺違拒諸能入者,有諸能入,非 覺入故;是故動念及與息念皆歸迷悶。」學佛最麻煩的就是這個難以安撫的心, 尤在性命及愛欲交關時最會令人失去理智或走上歧路,所以上卷中以十二因緣正 觀一切無明是空華虛幻來化解我們對二者的執著。雖然佛陀已把生命實相說得夠 清楚了,我們面對眼前的本來無一物還是有很多的「可是要如何才能相應……」 的疑惑,這些疑惑,換而言之就是上卷普賢所問的:「在一切皆幻,無修無證之 下,我們的煩惱要怎麼解脫﹖」佛陀儘管說了再明白,表示法本無來去或增減, 莫於空華中覓如來;我們對法、對自己還是信心不夠,面對眼前生死、愛欲還是 覺得非常實在。雖然在末尾清靜慧一節已說明「不要管它」的頓悟法門,我們仍 是做不到,還是要為虛空華請問種種方法以求平息妄想。其實,這裡最怕的是我 們的「動念即乖」又隨之流轉,否則只要一直堅信實相,保持「不管它」,終將 是迎刃而解的;然而由於善知識難求,妄念習氣難捨,只好再安立法門談起修證 ,於是就有下卷的產生。因為此經要行者貫徹「於諸幻中不動」的法門,所以下 卷所講的三個修行方便乃針對止妄為著眼,重於以「止」為加行。 理事與止觀 一般我們都說:道理懂了,還要事修。若真的契入於理,從圓覺經講理障已斷, 事障將不會是纏縛的煩惱,然而我們只是理懂了,沒真正融入不二,所以還要退 而求其次,依止方便。 本經的「觀」其實在上卷已明示:「正知見的慧解」就 是正觀,行者若能契入四大無我、諸相皆幻,已是觀慧成就,剩下的應是如何從 理起用、巧妙程度的熟練才是,但是佛菩薩的悲智中又開展「止妄」的方便,稱 為「三種淨觀」,與上卷之理悟遙相呼應,再讓行者體悟圓覺中無修無證的本來 面目。 三種淨觀—威德自在菩薩章 前面提及,這三種其實是止門,以上卷觀慧為宗旨,再從止入手而於自性中現寂 然輕安,悟入實相,達到止觀雙運的定慧解脫。 首先佛說「一切法同體平等,於諸修行實無有二」從方便隨順才有無量法門。眾 生的妄動無非是攀緣內外境界自性而來,斷除攀緣是止息十二因緣流轉的下手方 法。 一、奢摩他–生滅如客塵 體會四大無我,乃緣氣假名為心,得寂靜輕安,一切存在如鏡中顯像沒有實體。 這法門是承接上卷「不起妄念」取靜為行而來,只要覺識煩動,便當放下或不管 它,漸漸一切念頭都生滅不住,如客塵般,而內外清明如鏡照物,無作無作者 。 二、三摩缽提-諸有皆如幻 體會根塵識相互生起如幻,以幻修幻,如土長苗非有而有。 這法門是依「知幻即離、離遠離幻亦復遠離,得無所離即除諸幻」的以幻修幻而 來,如入地菩薩隨順覺性,知一切法如標月指,從幻化中而大作夢中佛事,成就 如幻眾生,如土中本無苗,從無至有只是緣起假有,當下報身也是自性化現的眾 生,與其他眾生同體不二,在如幻三昧中起大悲輕安,無出無入者。 三、禪那-無相皆不住 體會一切都無相不住,互不障礙,沒得染著,如器中鍠聲不能留礙。 這法門如如來隨順覺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知虛空非是暫有或是暫無,故不依 幻化的空華或虛空相作對象(不依諸礙),所有眾生相、壽者相等境界皆是浮想 ,如聲之過境、雲過太空,終是能所寂滅,無受無受者 。 二十五輪—辯音菩薩章 這三種法門可混合或單修,共有二十五種配套,依個人因緣與不同階段,可交互 運用,加上信心不疑,必當成就。不論用那一輪方法,都在止息妄心、放下我法 二執或貪愛、對立等分別,而把眼前一切因緣存在轉為利益眾生的隨順,這隨順 就是在本來無一物、無一事中隨緣處理一切事物,而這些事物都是自性中的顯現 ,所以不起能所與有修有證的四相分別。 自肯承擔 其實修行只有二種,一是為圓滿正知見,二是為廣度眾生;因為知見正了行為必 正,剩下的就是在眾生中去磨鍊了 。 想橫截生死之流,繼承如來家業必須有大氣魄與於生死中敢自肯承擔的肯定;解 脫的人把生命結束當作回歸涅槃,是一切虛妄的平息、因緣幻法的寂滅、如夢似 戲的結束。若行者沒有回歸涅槃的勇氣,則想要解脫是緣木求魚(當然,不是說 涅槃即死亡之意),在十二因緣生命流轉上終難停息。所以禪宗有句名言:「懸 崖撒手,自肯承擔;絕後方甦,欺君不得」學佛人一直不敢放下依賴與所得境界 ,難以承擔自性如來無邊無礙的妙德,只好在人世間像乞丐一般,只為維生,做 個法華經裡的除糞人,直至自肯承擔才醒醒悟過來。佛陀在本經中也扮演大富長 者,告訴我們什麼是我們真實身分,只要我們願意,隨時可以回家––自性華藏 大海。 四相—淨諸業障菩薩章 文殊菩薩說:「我即無礙,何以無礙得無礙乎?」修行的印證就是絕我與我所, 一切不可得。得失之心是愛取有的結果。 十二因緣斷除攀緣的止息已在三種淨觀開示,再依「以幻修幻」的返照,息卻有 無邊見妄想,入寂滅大海而不動如如。若還有問題,就表示修行人在我愛上仍有 取相執著,因此佛再開示十二因緣另一修行的重點—「愛取有」的息滅,莫取相 得失以為修行。 修行人最在乎修行有沒進步,總是以有沒證入什麼、或果位為衡量;可是心有得 失就落分別取捨,因此佛以四相開示行者,以免修行變成有漏。因本經標明佛性 本具,行者當修行至氣勢滂然、雄力無畏,展現出「沛乎塞蒼冥」天地一我時, 若缺乏如幻的省覺、「懸崖撒手」的捨心,則掉在有證有得的「我相」中,一不 小心就落於梵(神)我之潛意識而不自知,尤其是若成就非凡或神通現前時,更 有入於魔境的可能。所以於「四相」莫愛取於整個修行自始至終都很重要。 一、我相: 修行自認不畏生死,認定此身非我了,周遭境界調適愉悅,但遇到拂逆衝擊,才 知還在喜惡二邊,我執還在,仍以有所得為取,故不自在。比如有人自認不怕境 界磨鍊, 卻在病苦煎熬時方知仍未能擺脫四大的執取。 二、人相: 放下有所得之心,以為超越有無相對,認知一切證取只是識心的攀緣,既是識心 則非是我;「不復認我,所悟非我」,卻不離此證悟之理,仍有我說法,謂此是 我說非餘人能說。比如有人離世俗識,超然物外,卻執於人性的光輝或顯神通, 以示自在超凡。 三、眾生相: 悟得此世間乃因果所作,無非是正報、依報、眷屬報所組成,所謂「眾生」即眾 緣和合而生,在因果交織果報中,沒有誰是獨立的,都是「陪客」;「我」只是 眾報的一部份,他人所謂的「我」是不存在的,但心中仍黏附所緣,潛藏識根仍 會冒出來,而無法隨緣,仍有造作人生意義與目的黏附,於不增不減如來性海仍 起波瀾。比如有人常談大悲,仍存度生說法之造作,被眾生苦相或法之興敗相所 動,而不自在。 四、壽者相: 對自己微細識心不能覺察,謂己不著世間,亦不畏三界受生,卻於涅槃無我中仍 起有出入之念,欲於此一期生命了辦大事,不受後有,著於證量或已有的成就, 能高不能低,於地獄天宮仍著高下,於涅槃相仍有愛取。 以上四相之說法與金剛經者有些不同,金剛經是依性相上說,本經是依證量上說 。然究其根本是相同的,都是因識心對自我的執取未能清淨所成。在本經說:「 若說有覺猶未離妄。如湯銷冰,無別有冰。」、「兩木相因,灰飛煙滅。」亦即 若有能所即有我、我所相,不離「空果」的迷執。在華嚴經有句話與此四相說很 相似,可為參考:「不離眾生有顛倒,不離顛倒有眾生;不於顛倒內有眾生,不 於眾生內有顛倒;亦非顛倒是眾生,亦非眾生是顛倒;顛倒非內法非外法,眾生 非內法非外法;一切法虛妄不實, 速起速滅。」 有為法 在實相世界裡,一切皆是「本然如此」,既名本然即是無為法。無為如太虛空, 想要在虛空中建屋,永不成立;亦即有為法是不能創造涅槃,可是人們都認為是 用有為的修行得入涅槃實相,本經卻明示有為只是「兩木相因」以泯滅人因無明 所造作的妄想顛倒。人最大的顛倒就是「我相」,故有照有覺都是幻,未有實體 ,而即使往生的淨土也是化城,實無去來。必當「照與照者同時寂滅,譬如自斷 其首,首已斷故,無能斷者。」強調以幻修幻是本經對有為修行的提醒。 所謂「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無有本體,但學佛人常會疑:「那為何要離幻, 而離了幻又有何意義?」其實幻的根本是「我」,離幻是離去對自我的幻覺,並 不是離外幻而在涅槃中常樂。至於「自斷其首」後,這外境是幻與否則不是還需 追問的問題了。所以「覺後空空無大千」並不意謂世界不復存在,而是「空空還 大千」;世界是幻與否都對,只問此時還有沒「對垢者」,能否隨順不二。六塵 不惡,不要把修行對象搞錯了,一直與境界對立,則百千萬劫永無出期。因此學 本經時不可落入梵我論,或把法身與梵我混淆,落於四相中以為成就。為避免行 者在修行上出錯,佛陀又開示四種禪病提醒。 四種禪病—普覺菩薩章 前面「四相」是於我取的分別,這裡的禪病是解釋觀念與方法上的錯解。禪本身 無病,這四種禪病其實是修行人普遍有的現象。由於法性是不生不滅、無相非思 議的,以有為法及思維心,想要與之相應,都是取相分別,執著以下任何一法都 是病。 一、作病: 學佛人都是被教以修行法門,讓我們以為只要一直架高梯子,有朝就會爬上青天 、見到佛陀。可是我們又是常被種種法門、禪定、神通、知見、境界眩惑,總認 為要作種種努力、具備很多資糧後才可能成就。這種種有為增上,用思惟心想與 無為涅槃相應,依世間價值及成就為修行得不得力的衡量。若以為圓覺是靠有為 增上修行出來的,即使成聖而認為此聖是增減而生,那只是世間超凡的人而已, 仍未離四相。 二、任病: 聽說任性放曠、絕學無為、本自具足無欠無餘,所以就放任不修以為這就是無為 ;卻不知舊習未除又染新殃,仍是十足隨業凡夫,於本自具足的圓覺不動無念法 性未能體會清淨不二,仍是在無明造作。 三、止病: 知道空華由無明妄想所起,欲修奢摩他之靜行,壓抑念頭求無念不動,卻落於知 見分別,欲於禪定塵影中得到不動本覺,一出定又煩擾不堪。 四、滅病: 欲修三摩缽提滅諸煩惱,知根塵皆是虛妄,一昧棄捨諸相,以為有實法可滅,仍 是不離追求,不能契於不生不滅的圓照覺性。 看了以上四種禪病會覺得很難不落入其中一種,這表示我們習慣於有為增上及意 識分別,不解圓覺乃是眾生「本具法性」,而此本具法性是一體不可分割或加以 組合的,乃非思議與造作可及。又加上我們知見常落邊見緣故,於有為與無為、 世諦與俗諦難以融通,是以維摩詰經提出「不住無為,不盡有為」為方便,做該 做的,莫為結果計較,則不會雜染我人諸相,離諸禪病。更具體的說,就是「以 圓滿正知見為本,以無所得為正念,以菩提心為用」,這就是果地覺因地心的實 踐;亦即以如來正覺為因地法行,於過程中三心不可得,於結果無修無證,亦不 存成佛目的之求,但於生死中自利利他,不落完成不完成的計較分別,就是不住 無為,不盡有為,就可通達本經隨順不二圓覺。 般若經一直對般若波羅密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強調二者皆不實不虛,非有得或 無得,亦即從圓教角度言,成佛並非一個人從凡夫轉變成佛(這在世間是講得通 ,但實相或法的立場則不可得),成佛或開悟該是那虛妄自我及戲論妄識的息滅 ,並非一個實在的新佛的誕生;因為若是有新生佛的話,則成佛一事就是生滅法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變成有為事相。既然稱是「無上正等」,則不落高下, 因為世間中若有「高」則必有更高,所以若以取捨或任作止滅之道欲契於圓覺, 都是戲論,修行人若未依「無智亦無得」之無相為根本,則未能體會「圓覺不動 」,故非正修無上菩提。 再談下手方便—圓覺菩薩章 我們當下是佛也是眾生,是幻化也是非幻;從不二言,全體是也全體非,本無一 法,只是此心。而心本無相無不相,現種種相皆不離幻化,但一落於一邊就成翳 華,成為妄作的「多餘」部份;這多餘部份只能靠自己去息滅,此即是因果,即 是修行。所以修行並不於本體上增多什麼或減少什麼,仍無智亦無得,不增不減 ;可是不修則不能證知這個道理,不證知就仍妄想不安。為讓我們妄作的「多餘 」部份不成為煩惱障礙,佛又開示三種淨觀的有為方便,讓我們可在不依意識取 捨下,至少有正確下手處。首先行者當以「結界」方式,遠離俗緣昔染,清淨安 居,剋期自勵修行。 一、奢摩他: 以離執力為主,重點是放下妄作的「多餘」。當此心煩惱不安時,停息思念妄想 ,隨時令心在「歸零」的保持,以離過去的習性,如磨鏡般, 當有毅力與長遠 心。 二、三摩缽提: 既已知道不增不減的本然下本不離解脫,此生剩下的都是「多餘」,於是把這些 剩餘價值用作利他,冤親平等,行同體大悲,這種修行以憶想諸佛為主,以薰習 力培養悲心,重點是提起,心如入於大海,是以打開心量為前提的 。 三、禪那: 依於「平常心是道」,不起心造作,當下就是道場,於日日中自利利他,隨順因 緣,修而無修,隨時都是「所作已辦」,這要靠生命的感受力,可以數門訓練自 我的敏感度, 其重點是當下。 結語—攝歸大乘 讀了本經,最常會有的大乘的論述往往給人超現實的感覺,似乎只能欣賞,沒法 契入,好像是人與法不在同一世界,或甚至放棄這種高不可及的論調,認為那些 “至頓至圓”的東西只是理想,修行還是乖乖地老實一步步的好。如此的觀點主 要是因為混淆法性的正見與一般修行,或說是法的根本與事相的不清;亦即法性 是「全體性」的、是「空無相」的,本身是沒次第的,本來就是至頓至圓,無瑕 疵可言(無無明,無空華);世間性的修行乃為體悟無上正覺所作的方便施設, 這人為法才有次第性的分別。「空」、「無自性」為一切法之本體,這本體是無 關乎成敗得失等諸相的,學佛根本是在重回這本體,若以成敗得失為人生的內容 ,則必被生滅相所惑,於修行亦難離諸病,甚或一直在迷失本性中難有出期。本 經開悟我們所有相皆是幻化空華,沒有體性,執著不得;而人生的出路在覺醒無 明的妄作,認清實相,重回本體而不再輪回流轉(圓覺不動),這是學佛最重要 的根本,也是因地正見。 本經標榜大方廣,大就是本體,方是遍諸行的相,廣是隨順方便的用。人生本應 是以體為主,以世間的夢幻得失為枝末;可是一般人都是以得失為首,體為枝末 ,所以很難悟解大乘法義,直入菩提,或對不重次第的「空」與「不二」難以下 手,終使大乘教授只能當成理想,沒法攝歸自性。其實若多勉力用心,我們將必 有開竅而豁見根本的時候,因為法本於自心中,不是外求來的;所以祖師們都是 與諸佛同一鼻孔出去氣,像永嘉大師證道歌就是此經的翻版。欲遊如來性海,當 讀誦信解大乘經典。此經如同其他了義經典一樣,勉勵我們說:能得如是經教者 ,都是已曾種過大善根,只要莫以思維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堅信自性與諸佛同 一法性,發清淨心,則因緣必將會遇,證得無上正覺。願我們都能體解大道,發 無上心,莫辜負此生聞法大好因緣。 --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 是故須常念,念念勿生疑。觀世音淨聖, 於苦惱死厄,能為做依怙,具一切功德, 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3.128.30







like.gif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icon.png[問題/行為] 貓晚上進房間會不會有憋尿問題
icon.pngRe: [閒聊] 選了錯誤的女孩成為魔法少女 XDDDDDDDDDD
icon.png[正妹] 瑞典 一張
icon.png[心得] EMS高領長版毛衣.墨小樓MC1002
icon.png[分享] 丹龍隔熱紙GE55+33+22
icon.png[問題] 清洗洗衣機
icon.png[尋物] 窗台下的空間
icon.png[閒聊] 双極の女神1 木魔爵
icon.png[售車] 新竹 1997 march 1297cc 白色 四門
icon.png[討論] 能從照片感受到攝影者心情嗎
icon.png[狂賀] 賀賀賀賀 賀!島村卯月!總選舉NO.1
icon.png[難過] 羨慕白皮膚的女生
icon.png閱讀文章
icon.png[黑特]
icon.png[問題] SBK S1安裝於安全帽位置
icon.png[分享] 舊woo100絕版開箱!!
icon.pngRe: [無言] 關於小包衛生紙
icon.png[開箱] E5-2683V3 RX480Strix 快睿C1 簡單測試
icon.png[心得] 蒼の海賊龍 地獄 執行者16PT
icon.png[售車] 1999年Virage iO 1.8EXi
icon.png[心得] 挑戰33 LV10 獅子座pt solo
icon.png[閒聊] 手把手教你不被桶之新手主購教學
icon.png[分享] Civic Type R 量產版官方照無預警流出
icon.png[售車] Golf 4 2.0 銀色 自排
icon.png[出售] Graco提籃汽座(有底座)2000元誠可議
icon.png[問題] 請問補牙材質掉了還能再補嗎?(台中半年內
icon.png[問題] 44th 單曲 生寫竟然都給重複的啊啊!
icon.png[心得] 華南紅卡/icash 核卡
icon.png[問題] 拔牙矯正這樣正常嗎
icon.png[贈送] 老莫高業 初業 102年版
icon.png[情報] 三大行動支付 本季掀戰火
icon.png[寶寶] 博客來Amos水蠟筆5/1特價五折
icon.pngRe: [心得] 新鮮人一些面試分享
icon.png[心得] 蒼の海賊龍 地獄 麒麟25PT
icon.pngRe: [閒聊] (君の名は。雷慎入) 君名二創漫畫翻譯
icon.pngRe: [閒聊] OGN中場影片:失蹤人口局 (英文字幕)
icon.png[問題] 台灣大哥大4G訊號差
icon.png[出售] [全國]全新千尋侘草LED燈, 水草

請輸入看板名稱,例如:e-shopping站內搜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