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magewind (秋水連天)
看板Buddhism
標題[轉錄] 「末法」與「淨土念佛得度」考(2)
時間Wed Feb 28 11:20:09 2007
(三) 審視《大集月藏經》的原意
《大集經》第五十五卷是《大集經.月藏分》的第十七〈分閻浮提品〉,內容是世尊告訴
「他化自在天王」等,要他們守護安置此閻浮提,也就是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使得「佛
正法眼久住於世,紹三寶種使不斷絕。損減惡趣,增益善道,令此閻浮提一切安隱豐樂可
樂。」然後,這些天神都接受佛陀的教?,「護持養育佛正法眼,令得熾然」。接著就一
一點名,將某一個地方指名交給某位天神守護。
在這一卷裡面,只有一段經文是類似於講到佛弟子的「情況由好變壞」這種話題的,經文
是這樣說的:「爾時世尊告月藏菩薩摩訶薩言:『了知清淨士!若我住世,諸聲聞眾,戒
具足、捨具足、聞具足、定具足、慧具足、解脫具足、解脫知見具足,我之正法熾然在世
;乃至一切諸天人等,亦能顯現平等正法。於我滅後五百年中,諸比丘等,猶於我法解脫
堅固。次五百年,我之正法、禪定、三昧得住堅固。次五百年,讀誦、多聞得住堅固。次
五百年,於我法中,多造塔寺得住堅固。次五百年,於我法中鬥諍言頌,白法隱沒,損減
堅固。了知清淨士!從是以後,於我法中,雖復剃除鬚髮,身著袈裟,毀破禁戒,行不如
法,假名比丘。如是破戒名字比丘,若有檀越捨施供養,護持養育,我說是人猶得無量阿
僧祇大福德聚。何以故?猶能饒益多眾生故。何況我今現在於世。譬如真金,為無價寶。
若無真金,銀為無價。若無銀者,鋀石無價。若無鋀石,偽寶無價。若無偽寶,赤白銅鐵
白鑞鉛錫為無價寶。如是一切諸世間中,佛寶無上。若無佛寶,緣覺無上。若無緣覺,羅
漢無上。若無羅漢,諸餘聖眾以為無上。若無聖眾,得定凡夫以為無上。若無得定,淨持
戒者以為無上。若無淨戒,污戒比丘以為無上。若無污戒,剃除鬚髮、身著袈裟,名字比
丘為無上寶,比餘九十五種異道最尊第一,應受世供,為物福田。何以故?能示眾生可怖
畏故。若有護持養育安置是人,不久得住忍地。』」(T13, p363a-b)
這一段經文的大意,是預示佛住世時,到佛滅後5個500年,也就是2500年之間,聲聞比丘
住持佛法每下愈況的情形。道綽禪師讀到這段經文,產生了一個印象,認為它是在說:「
我末法時中,億億眾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確實是可能的。因此,如果有人認為
《安樂集》的這一段話,源自「《大集經》卷五五意」,是可以說得通的。
但是,如果我們來作進一步的比對分析,可以分辨《大集經.月藏分》的原文,和《安樂
集》的引述,還是有一些明顯的差異。首先,被講到的主體不同,經文講是「聲聞比丘眾
」,而《安樂集》講的是「億億眾生」;其次,經文講到的主題是「住持佛法的情形」,
而《安樂集》講的是「修道成功的可能性」。第三、經文並沒有排除佛滅2500年之後的眾
生修道有所成就的可能性。因為這段經文要強調的,正是「破戒名字比丘」也是「無上寶
」,「若有護持養育安置是人,不久得住忍地。」「得住忍地」,根據《法門名義集》:
「五忍:一伏忍,二信忍,三順忍,四無生忍,五寂滅忍。地前三賢菩薩得伏忍。初地、
二地、三地得信忍。四地、五地、六地得順忍。七地、八地、九地得無生忍。十地與佛地
得寂滅忍。」(T13, p197b)忍,無論是地前的賢位,還是地後的聖位,皆是修道有得之
意。而《安樂集》的「未有一人得者」則是排除了其可能性。可以說,在根本的意趣上,
「末法的眾生沒有得度的可能性」這個意思,在經文中是不存在的。因此,《安樂集》想
要以他理解的《大集月藏經》來證明「末法眾生沒有得度的可能性」,究極而言,是過度
推衍,以致推翻了經文原來有的「末法眾生也可以不久得住忍地」的意思。因此,它的引
證從根本來說,是不能成立的。
(四)佛經中的「末法」未必不可以修行
筆者認為,在佛經中,「末法」的概念主要談的是住持佛法的聲聞僧團的逐漸墮落、腐化
、敗壞,強調的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佛弟子應當如何潔身自愛,努力修學,護持佛法,而
不是就此認為修道無望。譬如《佛說護國尊者所問大乘經》:「如是末法破戒人,損滅佛
教亦如是。若有淨修梵行者,逢斯惡友常遠離。」(T12, p0007a-b)這是說末法之時,
應當潔身自愛,淨修梵行。它並沒有說「末法時代,梵行修不成了」。《佛說大乘菩薩藏
正法經》說:「若於世尊末法中,復能利樂諸有情。彼時多有魔障侵,於此勿應生退屈。
未來若有苾芻眾,決定於法生信解,寧喪身命堅護持,速獲證悟圓常果。」(T11,
p0846b-c)這是勸勉末法比丘眾,仍能信解佛法、證悟佛法、利樂有情的明文。《法華經
.安樂行品》說:「文殊師利!如來滅後,於末法中,欲說是經,應住安樂行。……善修
如是安樂心故,諸有聽者不逆其意;有所難問,不以小乘法答,但以大乘而為解說,令得
一切種智。」(T9, p37c-38a)這是在末法時代可令眾生得一切種智的方法。《大方廣佛
華嚴經》:「善男子!於汝意云何?彼無垢面日光明轉輪聖王,隨彼如來,轉正法輪,及
涅槃後,興其末法,然大法炬,光照世間者,豈異人乎?今普賢菩薩是。」(T10, p762a
)這是末法時代仍然光大法炬的典範。如果「末法時中,億億眾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
者」這個命題為真的話,以上這些經文就不可能出現了。因此,我們可以說,《安樂集》
推衍《大集月藏經》的經文,得到的「末法眾生沒有得度的可能性」這個主張,不但是《
大集月藏經》原意中沒有的,也是其他這些大乘經中所沒有的。
日本學者鹽入良道的〈中國佛教的形成〉一文,指出:「正、像、末三時思想,真正演變
為一種時代觀,且有組織體系,則屬中國佛教界。」(轉引自《中國佛教百科全書》
p.1746)筆者認為,將「末法」與「眾生沒有成道的可能性」結合在一起,是中國佛教的
特有看法。南傳佛教、藏傳佛教都沒有這樣的觀點。而根本原因是來自印度的佛經中,沒
有這樣的觀點。
轉自以下網址:
http://tinyurl.com/2ty8gg
--
守口攝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2.39.20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