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m 板


LINE

※ 引述《penetrating (宅男)》之銘言: : 雖然大家常常說依法不依人 : 可是當只依法的時候,好像感覺法變成一個可以得到的東西,一種獲得利益的心 : 並且少了一種受到慈愛的感覺 : 而且如果靠自己悟出了什麼東西,好像又會起我慢心 : 可是如果談到信任,感覺我一信任下去就很難再收回來,時時刻刻以他為依歸 : 萬一他不如法,即使收回來,也只剩下破碎的心,和不安全感 : 大家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呢?? http://www.obf.org.tw/new/intro1/master_03_04_33.htm 在網路上找到一篇文章,好像可以回答自己的問題 XD =========================================================================== 依法不依人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的進行方式與佛法是不合的;可是由於人們的習性使然, 又不得不如此進行,那是什麼呢?就是把事情和一個人結合成一體。 譬如說我們敬重某一個人,是因為這個人做了讓人尊敬的事情。當他做了這些好事 以後,我們就會把這些好的事情,和這個人結成一體;從此以後,這個人不管做什 麼事情都變成是好的——在我們生活中常有這種情況。 韓愈的《師說》中指出「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傳道、授業、解惑 其實全是事情,不是人。所以「師」是「事」,而不是「人」。 我們中國,習慣將屬於事的師與一個人結成一體,成為大師或名師。此時「師」所 指的是「人」,已經不是「事」,於是這個成為「師」的人和「學生」之間,就形 成了兩個階級,他們是不平等的。 就佛法而言,這是不對的,因為佛法是要追求平等的。把「師」固定在某一個人身 上,對為師者是不利的,因為他沒有學習新東西的機會了。即使他想要跟人家學, 人家會說:「你是師啊!怎麼可以向我學呢?我們是生啊!」這樣對他既不真實也 不公平。 尤其是在教佛法的時候,更是不自在。因為把「師」固定在一個人身上,這樣是沒 有脫離我相。而佛法是要超越四相,除了我相之外,人相、眾生相和壽者相都要超 越,當然更不可以固定在我相。所以將屬於事的「師」固定在一個人身上,顯然不 合佛法。 在我們的文化中,原本就有尊師重道的傳統。師應該尊敬,道更應該重視,可是我 們不應該把師和人連接固定起來。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應該「以戒為師」、「以 法為師」、「以慈、悲、喜、捨為師」、「以真、善、美為師」,而不是以人為師 。 事實上在學習的過程裡,中國有所謂「三人行必我有師」——三個人一起行走,一 起工作,一起玩,一起生活,中間就有你的師。所以這個時候,師不固定在那一個 人身上,而是就某一件事情而言的。比如說我有一個地方不懂,旁邊有個人懂,他 可以教我,教我這件事是我的師,而不是這個人是我的師。 我再舉些例子:比如說講到怎麼樣修行、修心,我的經驗比較多,我可以教人,在 這一方面我就是師;而一講到吃什麼東西比較營養,要怎麼保養身體,袁安若、陳 家成就比我懂,在這方面他們就可以教我;如果要學什麼「易筋經」,就要跟陳守 美學,她就是我的師啊! 所以師不是固定在一個人身上的,應該定在事情上。我們喜歡把師固定在人身上, 其實是為了方便行事——這個人就是師嘛,然後不管什麼事情,即使他根本不會的 ,還是要以他為師。所以一旦當了上師,或是做了師父以後,唉呀!不得了,你樣 樣都要會!你不會不行!因為你是師,非會不可!那有些事我明明不會的,還被逼 得要充殼子,冒充自己會,真是莫名其妙! 像這一類的狀況中國太多了,每一個層面都會出現這種事情。如常言道:「官大學 問大」,這是錯誤的。又好比有人拿了諾貝爾獎,人家就期望他什麼都懂,會拿各 種問題來向他請教;他被逼得只好裝成什麼都懂,事實上他不是事事都懂的。 所以這是一個錯誤,我們需要把這個虛假、不真實的部份拿掉。況且這樣做不僅是 不真實,同時也造成了階級,又著了我相,真是一無是處!所以我們有必要把這個 錯誤的觀念打破,我們的「師」不要跟「人」連在一起,而是和「事」連在一起, 是就某一件事而言的。 弘一法師講「以戒為師」,當然也可以「以法為師」、「以慈、悲、喜、捨為師」 、「以真、善、美為師」。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辛苦一點,每一個人自己要有智慧一點,來判斷那些是真、善、 美?那些是慈、悲、喜、捨?那些是正法?那些是戒?你要自己判斷,不能偷懶! 如果說某人是師,他說的才算,什麼都聽他的,其實是自己偷懶。 就好像我們買東西的時候,只看商標,只看招牌,或只看有沒有正字標記,而不管 裏面包的是什麼東西,這都是偷懶!我們有這個偷懶的習性,不肯用智慧。所以把 這個錯誤改掉,也就是要不著相,要自己用智慧去判斷。這時就逼得你開始有智慧 ,逼得你不著相,也逼得你培養出無師智。 關於這一點我們要很慎重地考慮。同時也不要以為,大家都沒有這樣講,或者是傳 下來的佛法,並沒有像我這樣子的說法。事實上佛法是講了,佛法教我們「依法不 依人」,不就是我今天所說的道理嗎?只是我們沒有認真的去檢討而已。 我們都聽過「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這個「 四依法」的偈子,一層一層深進去。這個偈子我們也常講,可是做的時候呢?卻反 其道而行!這樣就不叫修行了,因為心口不一致,言行也不一致!所以我希望大家 了解這個狀況後,能認真地去檢討。 為什麼有些修行修得好的人,當他的弟子跟他學也學得正有進步的時候,忽然間就 圓寂了(就像我的師父)?我猜想其中有一個可能的因素是:因為那個時候,我們 對他的我相已經執著了,我們已經將「師」和他的我相結成一體了,他因此受到不 公平、不真實的對待;而他一圓寂的話,這個不公不真也就解除了。 對他的弟子而言,這個「師」的相也就跟著一起毀了,一起消失了,讓你無法執著 了。是不是他有意造成的呢?我想不是我師父有意造成的,而是法界的安排,已經 不是他個人的意思了。 所以修行人想要長命的話,不要被定為師!(眾笑)被定為師,這個法界會安排你 早一點圓寂!(眾笑)所以我想我蠻聰明的!(眾笑)我已經在前兩個月宣佈不做 上師了,後來想一想這可能是潛意識自動要保命的反應。所以我們當然最好不要有 錯誤的、不合佛法的作法,而應該要如實,要追求真實、公平,才是佛法。 至於要怎樣求真實呢?就像剛才我提出來的,「師」並不是固定在人身上,而是在 某一件事、某一種行為、某一種理念、某一種正知正見上面。若以正知正見、慈、 悲、喜、捨為師,這樣才會把我們的無師智培養出來。 就像我所提倡的:「皈依」就是皈依自性;皈依自性就是找到真正的自己。我也把 「四皈依」的「皈依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解說為「皈依自性師、皈依自 性佛、皈依自性法、皈依自性僧」。如此皈依,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才能夠悟本 來面目,也才能成道! 當我們清楚以什麼為師時,你就不會套一個「師」之名在別人的脖子上,別人也就 輕鬆了;不然的話,每一個人都把那個「師」之名丟出去,套在別人的脖子上,就 有很多人要遭殃了! 當然,也有很多人希望別人把那個「師」之名套在自己的脖子上,然後他就變成大 師了,在社會上變得有地位了,有人可能喜歡這樣子。 但是我深深了解這是非常痛苦的,很不自在的。對於一個真正修行的人而言,這樣 子是非常不利的,因為他不自由了,不自在了。當他被冠上「師」之名,變成了公 眾人物的時候,那就慘了,很糟糕的!因為你會發現你的自由被剝奪了,從此沒有 自由自在生活的條件了,沒有了!消失了! 我延續昨天要談的事情就講到這裏,不知道各位對這樣子的講法,有沒有什麼問題 ? 張居士: 請問師父,你剛才說「以戒為師」,那我們圓覺宗不曉得有沒有什麼戒是我們一定 要遵守的,我們有哪些原則可以判斷? 梁教授: 我們的戒比較籠統,但我們有一個規則,有一個戒——七十分的戒。就是你在這個 地方、這個時代、這樣的環境裏面,你有必要做七十分以上的好人。 至於什麼樣子是七十分,我沒有硬性規定,由你自己去決定。當然滿分就是一百分 ,而我們也沒有這麼嚴格地要求,但至少要達到七十分以上或更高,而這個七十分 的標準是自己決定的。 另外還有一條清楚的規定,就是「菩提心戒」。只要心不分別,就是守了戒;一有 分別心,就破了戒,這個戒也是給自己用的。要怎麼樣才可以做得到呢?就是要「 悟本來面目」,一悟本來面目,就到無分別心。所以有些人是偶爾守戒,因為偶爾 才能到無分別心,其他時間都在破戒;甚至還沒有守過,因為還沒有悟,還沒有到 過,所以沒有守過戒,一直都在破戒中。 我們是有這兩個戒。這個七十分的戒,很有彈性,對不對?而且這個戒不是守給別 人看的,是給自己用的,自己定給自己用的。當然在同一個地方,有些問題可能會 成為大家共同談論的話題,大家交換意見,會形成共同的七十分的條件。你做了什 麼樣的事情,就不是七十分,就沒有七十分了,那要看各地區的人自己形成,沒有 硬性的規定。 所以這是個可以傳之久遠,散布全世界都可以通用的規則,它很實用,但是也不定 型。主要是因為隨著時間和空間的改變,不同的國家、宗教、種族、文化會有不同 的風俗和規範,所以不硬性規定。 左居士: 我想您今天講的這些事情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到底以什麼為師?事實上您說的要「 以戒為師」、「以法為師」、「以慈、悲、喜、捨為師」、「以真、善、美為師」 ,我想其實可以歸納為「以自性為師」、「以法性為師」。因為您所講的這些,不 論是慈悲喜捨也好,是戒也好,是法也好,或者是真、善、美也好,這些都是法性 、自性,也就是菩提心的特質。 如果我們能夠清清楚楚知道是以自性為師、以法性為師的話,所有這一切您今天講 的,還有其他您今天沒有提到的所有菩提心的特質,通通都是我們要以之為師,以 之來修正我們身心的。 您今天提出這個問題,您講以什麼為師?我就馬上回頭以自性為師,只有在這種狀 況下,我才覺得身心得到最大的安頓、最大的愉悅、最大的解脫,而且只有他這個 方式才不違背我們圓覺宗歷代祖師所教下來的法門。 梁教授: 說得好!說得好! 左居士: 也許有人聽了您的話,就搞糊塗了,以為不要只有一個師,他就到外面去亂抓師, 所以我想補充說明:圓覺宗歷代祖師所教「四皈依」把「皈依師」放在第一;而我 們師父 華藏祖上師講修行要一師、一佛、一本尊、一法,這些和您今天講的,似 乎有衝突。 事實上,我們圓覺宗講「皈依師」,是因為本宗的標準非常嚴格,惟有真正成道的 人才能做師父。因為他們成道、證道了,可以帶我們走回頭路,主要是如此。此外 ,「皈依師」的真諦即「皈依自性師」,也就是我們真正要以之為師、要皈依的, 還是自性和法性。我們是藉這些成道人的幫助回歸自性和法性。 梁教授: 所以我們如果合乎「皈依」的真義,一師、一佛、一法、一本尊這個真義要做對, 還是不能把一師、一佛的身體當作是皈依的對象,不管他們是否成道,都不可以; 而是要回歸到自性和法性,也就是要回到自己的本來面目,所以回到了自己的本來 面目,才等於真正皈依了歷代祖師的自性和法性。 左居士: 這些都要從真諦來看。 梁教授: 對!這樣子做,我們才能夠從無明殼裡破繭而出!如果把歷代祖師想成是外面的一 個對象,不是你的自性,只要你是這樣想,那麼你去皈依歷代祖師,不管他們是否 成道,那還是向外馳求! 所以我們要怎麼樣才算是真正皈依了歷代祖師呢?就是要皈依他們的自性、法性。 他們的自性、法性是什麼?就是你的本來面目,就是你的自性、法性,這根本就是 一體的、一致的,完全相等,全等!所以你只要往自性、法性皈依,完全是對的, 一點錯誤都沒有!如此也就不會落在歷代祖師的我相上。 陳祐智居士記錄 新竹圓覺圈整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5.166.87 ※ 編輯: penetrating 來自: 61.225.166.87 (02/03 13:57)







like.gif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icon.png[問題/行為] 貓晚上進房間會不會有憋尿問題
icon.pngRe: [閒聊] 選了錯誤的女孩成為魔法少女 XDDDDDDDDDD
icon.png[正妹] 瑞典 一張
icon.png[心得] EMS高領長版毛衣.墨小樓MC1002
icon.png[分享] 丹龍隔熱紙GE55+33+22
icon.png[問題] 清洗洗衣機
icon.png[尋物] 窗台下的空間
icon.png[閒聊] 双極の女神1 木魔爵
icon.png[售車] 新竹 1997 march 1297cc 白色 四門
icon.png[討論] 能從照片感受到攝影者心情嗎
icon.png[狂賀] 賀賀賀賀 賀!島村卯月!總選舉NO.1
icon.png[難過] 羨慕白皮膚的女生
icon.png閱讀文章
icon.png[黑特]
icon.png[問題] SBK S1安裝於安全帽位置
icon.png[分享] 舊woo100絕版開箱!!
icon.pngRe: [無言] 關於小包衛生紙
icon.png[開箱] E5-2683V3 RX480Strix 快睿C1 簡單測試
icon.png[心得] 蒼の海賊龍 地獄 執行者16PT
icon.png[售車] 1999年Virage iO 1.8EXi
icon.png[心得] 挑戰33 LV10 獅子座pt solo
icon.png[閒聊] 手把手教你不被桶之新手主購教學
icon.png[分享] Civic Type R 量產版官方照無預警流出
icon.png[售車] Golf 4 2.0 銀色 自排
icon.png[出售] Graco提籃汽座(有底座)2000元誠可議
icon.png[問題] 請問補牙材質掉了還能再補嗎?(台中半年內
icon.png[問題] 44th 單曲 生寫竟然都給重複的啊啊!
icon.png[心得] 華南紅卡/icash 核卡
icon.png[問題] 拔牙矯正這樣正常嗎
icon.png[贈送] 老莫高業 初業 102年版
icon.png[情報] 三大行動支付 本季掀戰火
icon.png[寶寶] 博客來Amos水蠟筆5/1特價五折
icon.pngRe: [心得] 新鮮人一些面試分享
icon.png[心得] 蒼の海賊龍 地獄 麒麟25PT
icon.pngRe: [閒聊] (君の名は。雷慎入) 君名二創漫畫翻譯
icon.pngRe: [閒聊] OGN中場影片:失蹤人口局 (英文字幕)
icon.png[問題] 台灣大哥大4G訊號差
icon.png[出售] [全國]全新千尋侘草LED燈, 水草

請輸入看板名稱,例如:Gossiping站內搜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