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enetrating (宅男)
看板Buddhism
标题Re: [问题] 依法不依人
时间Sat Feb 3 13:49:10 2007
※ 引述《penetrating (宅男)》之铭言:
: 虽然大家常常说依法不依人
: 可是当只依法的时候,好像感觉法变成一个可以得到的东西,一种获得利益的心
: 并且少了一种受到慈爱的感觉
: 而且如果靠自己悟出了什麽东西,好像又会起我慢心
: 可是如果谈到信任,感觉我一信任下去就很难再收回来,时时刻刻以他为依归
: 万一他不如法,即使收回来,也只剩下破碎的心,和不安全感
: 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什麽看法呢??
http://www.obf.org.tw/new/intro1/master_03_04_33.htm
在网路上找到一篇文章,好像可以回答自己的问题 XD
===========================================================================
依法不依人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的进行方式与佛法是不合的;可是由於人们的习性使然,
又不得不如此进行,那是什麽呢?就是把事情和一个人结合成一体。
譬如说我们敬重某一个人,是因为这个人做了让人尊敬的事情。当他做了这些好事
以後,我们就会把这些好的事情,和这个人结成一体;从此以後,这个人不管做什
麽事情都变成是好的——在我们生活中常有这种情况。
韩愈的《师说》中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传道、授业、解惑
其实全是事情,不是人。所以「师」是「事」,而不是「人」。
我们中国,习惯将属於事的师与一个人结成一体,成为大师或名师。此时「师」所
指的是「人」,已经不是「事」,於是这个成为「师」的人和「学生」之间,就形
成了两个阶级,他们是不平等的。
就佛法而言,这是不对的,因为佛法是要追求平等的。把「师」固定在某一个人身
上,对为师者是不利的,因为他没有学习新东西的机会了。即使他想要跟人家学,
人家会说:「你是师啊!怎麽可以向我学呢?我们是生啊!」这样对他既不真实也
不公平。
尤其是在教佛法的时候,更是不自在。因为把「师」固定在一个人身上,这样是没
有脱离我相。而佛法是要超越四相,除了我相之外,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都要超
越,当然更不可以固定在我相。所以将属於事的「师」固定在一个人身上,显然不
合佛法。
在我们的文化中,原本就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师应该尊敬,道更应该重视,可是我
们不应该把师和人连接固定起来。那我们应该怎麽做呢?应该「以戒为师」、「以
法为师」、「以慈、悲、喜、舍为师」、「以真、善、美为师」,而不是以人为师
。
事实上在学习的过程里,中国有所谓「三人行必我有师」——三个人一起行走,一
起工作,一起玩,一起生活,中间就有你的师。所以这个时候,师不固定在那一个
人身上,而是就某一件事情而言的。比如说我有一个地方不懂,旁边有个人懂,他
可以教我,教我这件事是我的师,而不是这个人是我的师。
我再举些例子:比如说讲到怎麽样修行、修心,我的经验比较多,我可以教人,在
这一方面我就是师;而一讲到吃什麽东西比较营养,要怎麽保养身体,袁安若、陈
家成就比我懂,在这方面他们就可以教我;如果要学什麽「易筋经」,就要跟陈守
美学,她就是我的师啊!
所以师不是固定在一个人身上的,应该定在事情上。我们喜欢把师固定在人身上,
其实是为了方便行事——这个人就是师嘛,然後不管什麽事情,即使他根本不会的
,还是要以他为师。所以一旦当了上师,或是做了师父以後,唉呀!不得了,你样
样都要会!你不会不行!因为你是师,非会不可!那有些事我明明不会的,还被逼
得要充壳子,冒充自己会,真是莫名其妙!
像这一类的状况中国太多了,每一个层面都会出现这种事情。如常言道:「官大学
问大」,这是错误的。又好比有人拿了诺贝尔奖,人家就期望他什麽都懂,会拿各
种问题来向他请教;他被逼得只好装成什麽都懂,事实上他不是事事都懂的。
所以这是一个错误,我们需要把这个虚假、不真实的部份拿掉。况且这样做不仅是
不真实,同时也造成了阶级,又着了我相,真是一无是处!所以我们有必要把这个
错误的观念打破,我们的「师」不要跟「人」连在一起,而是和「事」连在一起,
是就某一件事而言的。
弘一法师讲「以戒为师」,当然也可以「以法为师」、「以慈、悲、喜、舍为师」
、「以真、善、美为师」。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辛苦一点,每一个人自己要有智慧一点,来判断那些是真、善、
美?那些是慈、悲、喜、舍?那些是正法?那些是戒?你要自己判断,不能偷懒!
如果说某人是师,他说的才算,什麽都听他的,其实是自己偷懒。
就好像我们买东西的时候,只看商标,只看招牌,或只看有没有正字标记,而不管
里面包的是什麽东西,这都是偷懒!我们有这个偷懒的习性,不肯用智慧。所以把
这个错误改掉,也就是要不着相,要自己用智慧去判断。这时就逼得你开始有智慧
,逼得你不着相,也逼得你培养出无师智。
关於这一点我们要很慎重地考虑。同时也不要以为,大家都没有这样讲,或者是传
下来的佛法,并没有像我这样子的说法。事实上佛法是讲了,佛法教我们「依法不
依人」,不就是我今天所说的道理吗?只是我们没有认真的去检讨而已。
我们都听过「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个「
四依法」的偈子,一层一层深进去。这个偈子我们也常讲,可是做的时候呢?却反
其道而行!这样就不叫修行了,因为心口不一致,言行也不一致!所以我希望大家
了解这个状况後,能认真地去检讨。
为什麽有些修行修得好的人,当他的弟子跟他学也学得正有进步的时候,忽然间就
圆寂了(就像我的师父)?我猜想其中有一个可能的因素是:因为那个时候,我们
对他的我相已经执着了,我们已经将「师」和他的我相结成一体了,他因此受到不
公平、不真实的对待;而他一圆寂的话,这个不公不真也就解除了。
对他的弟子而言,这个「师」的相也就跟着一起毁了,一起消失了,让你无法执着
了。是不是他有意造成的呢?我想不是我师父有意造成的,而是法界的安排,已经
不是他个人的意思了。
所以修行人想要长命的话,不要被定为师!(众笑)被定为师,这个法界会安排你
早一点圆寂!(众笑)所以我想我蛮聪明的!(众笑)我已经在前两个月宣布不做
上师了,後来想一想这可能是潜意识自动要保命的反应。所以我们当然最好不要有
错误的、不合佛法的作法,而应该要如实,要追求真实、公平,才是佛法。
至於要怎样求真实呢?就像刚才我提出来的,「师」并不是固定在人身上,而是在
某一件事、某一种行为、某一种理念、某一种正知正见上面。若以正知正见、慈、
悲、喜、舍为师,这样才会把我们的无师智培养出来。
就像我所提倡的:「皈依」就是皈依自性;皈依自性就是找到真正的自己。我也把
「四皈依」的「皈依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解说为「皈依自性师、皈依自
性佛、皈依自性法、皈依自性僧」。如此皈依,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才能够悟本
来面目,也才能成道!
当我们清楚以什麽为师时,你就不会套一个「师」之名在别人的脖子上,别人也就
轻松了;不然的话,每一个人都把那个「师」之名丢出去,套在别人的脖子上,就
有很多人要遭殃了!
当然,也有很多人希望别人把那个「师」之名套在自己的脖子上,然後他就变成大
师了,在社会上变得有地位了,有人可能喜欢这样子。
但是我深深了解这是非常痛苦的,很不自在的。对於一个真正修行的人而言,这样
子是非常不利的,因为他不自由了,不自在了。当他被冠上「师」之名,变成了公
众人物的时候,那就惨了,很糟糕的!因为你会发现你的自由被剥夺了,从此没有
自由自在生活的条件了,没有了!消失了!
我延续昨天要谈的事情就讲到这里,不知道各位对这样子的讲法,有没有什麽问题
?
张居士:
请问师父,你刚才说「以戒为师」,那我们圆觉宗不晓得有没有什麽戒是我们一定
要遵守的,我们有哪些原则可以判断?
梁教授:
我们的戒比较笼统,但我们有一个规则,有一个戒——七十分的戒。就是你在这个
地方、这个时代、这样的环境里面,你有必要做七十分以上的好人。
至於什麽样子是七十分,我没有硬性规定,由你自己去决定。当然满分就是一百分
,而我们也没有这麽严格地要求,但至少要达到七十分以上或更高,而这个七十分
的标准是自己决定的。
另外还有一条清楚的规定,就是「菩提心戒」。只要心不分别,就是守了戒;一有
分别心,就破了戒,这个戒也是给自己用的。要怎麽样才可以做得到呢?就是要「
悟本来面目」,一悟本来面目,就到无分别心。所以有些人是偶尔守戒,因为偶尔
才能到无分别心,其他时间都在破戒;甚至还没有守过,因为还没有悟,还没有到
过,所以没有守过戒,一直都在破戒中。
我们是有这两个戒。这个七十分的戒,很有弹性,对不对?而且这个戒不是守给别
人看的,是给自己用的,自己定给自己用的。当然在同一个地方,有些问题可能会
成为大家共同谈论的话题,大家交换意见,会形成共同的七十分的条件。你做了什
麽样的事情,就不是七十分,就没有七十分了,那要看各地区的人自己形成,没有
硬性的规定。
所以这是个可以传之久远,散布全世界都可以通用的规则,它很实用,但是也不定
型。主要是因为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改变,不同的国家、宗教、种族、文化会有不同
的风俗和规范,所以不硬性规定。
左居士:
我想您今天讲的这些事情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到底以什麽为师?事实上您说的要「
以戒为师」、「以法为师」、「以慈、悲、喜、舍为师」、「以真、善、美为师」
,我想其实可以归纳为「以自性为师」、「以法性为师」。因为您所讲的这些,不
论是慈悲喜舍也好,是戒也好,是法也好,或者是真、善、美也好,这些都是法性
、自性,也就是菩提心的特质。
如果我们能够清清楚楚知道是以自性为师、以法性为师的话,所有这一切您今天讲
的,还有其他您今天没有提到的所有菩提心的特质,通通都是我们要以之为师,以
之来修正我们身心的。
您今天提出这个问题,您讲以什麽为师?我就马上回头以自性为师,只有在这种状
况下,我才觉得身心得到最大的安顿、最大的愉悦、最大的解脱,而且只有他这个
方式才不违背我们圆觉宗历代祖师所教下来的法门。
梁教授:
说得好!说得好!
左居士:
也许有人听了您的话,就搞糊涂了,以为不要只有一个师,他就到外面去乱抓师,
所以我想补充说明:圆觉宗历代祖师所教「四皈依」把「皈依师」放在第一;而我
们师父 华藏祖上师讲修行要一师、一佛、一本尊、一法,这些和您今天讲的,似
乎有冲突。
事实上,我们圆觉宗讲「皈依师」,是因为本宗的标准非常严格,惟有真正成道的
人才能做师父。因为他们成道、证道了,可以带我们走回头路,主要是如此。此外
,「皈依师」的真谛即「皈依自性师」,也就是我们真正要以之为师、要皈依的,
还是自性和法性。我们是藉这些成道人的帮助回归自性和法性。
梁教授:
所以我们如果合乎「皈依」的真义,一师、一佛、一法、一本尊这个真义要做对,
还是不能把一师、一佛的身体当作是皈依的对象,不管他们是否成道,都不可以;
而是要回归到自性和法性,也就是要回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回到了自己的本来
面目,才等於真正皈依了历代祖师的自性和法性。
左居士:
这些都要从真谛来看。
梁教授:
对!这样子做,我们才能够从无明壳里破茧而出!如果把历代祖师想成是外面的一
个对象,不是你的自性,只要你是这样想,那麽你去皈依历代祖师,不管他们是否
成道,那还是向外驰求!
所以我们要怎麽样才算是真正皈依了历代祖师呢?就是要皈依他们的自性、法性。
他们的自性、法性是什麽?就是你的本来面目,就是你的自性、法性,这根本就是
一体的、一致的,完全相等,全等!所以你只要往自性、法性皈依,完全是对的,
一点错误都没有!如此也就不会落在历代祖师的我相上。
陈佑智居士记录
新竹圆觉圈整理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61.225.166.87
※ 编辑: penetrating 来自: 61.225.166.87 (02/03 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