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m 板


LINE

印順導師禪學思想究 ——「傳統之繼承」篇(之二) 釋性廣 瞓3.修定歧途   人道眾生多以修持而得定境,天界眾生的定境則多屬「生得」之定,亦即感生至某一 天界,自然就擁有彼天界之定境(當然,這也還是過去習定功德所引發的異熟果報)。人 道眾生雖也能修至甚深的禪定境界,但是其人道的「引業」在一期壽報結束之前是不會改 變的。   流轉遷化的世間,佛教一般的通說是「三界」之宇宙、「六趣」之眾生。三界中的天 界,從欲界地居天往上,加上色界和無色界,共計二十八層天。時人著作敘述天界情狀者 ,或單據某一經論,或羅列諸多異說,然多作純資料之引述。   日人木村泰賢指出:佛教的「三界」說與印度傳統的「地、空、天」說法不同,而是 「適應我們精神的境界,從禪定修行的階梯推究,以之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他並且 也提出了一個問題:「這些(神名),全部是佛教發明的嗎?立在何派何處而利用諸神呢 ?在探討佛教思想的淵源上,不能不說是個有興味的題目。」他看出了修定與諸天的關涉 ,也提出了問題,可惜並沒有進一步做說明。   至於佛教對世間的說明,日人中村元則沒有溯源印度傳統文化,而是舉《阿含經》中 對於四大、六界的敘述,說明佛教對於自然界的觀察。當然也提到禪定對「三界」說成立 的影響,並且對於「四無色定」的個別內容解釋較多,但沒有依修定與安立天界的關聯性 來敘述佛教三界宇宙觀的具體脈絡。   而印順導師考察《阿含經》中諸天的形成以及天次的排列,發現其與禪修者修光、修 淨的禪觀所緣有關,認為佛弟子從修學淺深禪定,感生諸層天界的對照之中,漸進而安立 了諸天名目與層次。相對於時人將佛經中的天界內容輾轉傳抄,或點到為止的介紹方式, 印順導師的分析,可說是相當獨到而清晰的。茲略述其內容如下: 禝(1)修定與生天 a. 從「由定發慧」到「修定生天」   佛法不共世間的殊勝處,是契證緣起無自性而能究竟得解脫的般若智慧,與修證有密 切關係的是定慧二學。   《雜阿含經》中說:「云何不得禪定,而復記說?比丘答言:我是慧解脫也。」然而 「慧解脫阿羅漢」在觀空證聖時,仍須依於一念電光喻定的輔助,所以「由戒生定,依定 發慧」,這是一貫的修道次第。八支正道中的正念、正定,都是定學的內容,所以禪定的 修習,在通往慧證的過程中,是相當重要的科目。從道品的依次安立,循序漸進而言,禪 定的修學是先於慧觀的;但是就個人根性與修法的靈活運用而言,並不一定如此,故「先 修於止,終成於觀」、「修習觀已,亦成於止」及「止觀俱修」都是並存不悖的,經中如 是說:「若樂處空閑,便能引發內心安住正奢摩他;若內心安住正奢摩他,便能引發毘缽 舍那。」   而無論是先止後觀,修觀成止,止觀雙運,最終都必趨向於慧證緣起空性,而得無漏 解脫慧的完成。由此可見,解脫的關鍵可以不依於(深)定,但是不能沒有慧解乃至慧觀 ,佛法的精髓還是以智慧為尚的。   其次,修定也與「生天」有關。   佛陀應化於印度,說法內容不免涉及當代宗教的通說,故佛典《阿含經》中常見「天 」、「魔」、「梵」的敘次。依佛法,以最高創造神自居的梵天,還在生死流轉中,佛與 聖弟子,則超越於「天魔梵」的境界。依據佛經,欲界以魔天(他化自在天)為最高,出 於魔界,即是離欲界的禪天,所以初禪天就名為梵天。   有關於天界和天人的層次,印順導師在《成佛之道》「五乘共法章」(民國四十三年 )中依佛教一般通說而言:三界諸天共有二十八天,世間禪定有四禪八定等;但早在民國 三十三年成書的《性空學探源》,即已針對色、無色界禪天的成因而提出分析,故對於禪 定修持,與因之而有的諸天安立,以下依《性空學探源》與《空之探究》等專著,提出印 順導師在這方面超拔獨到的見解。 b. 四空定與四無色界天   印順導師從《阿含經》中發現,佛弟子依定修慧的目的,是為了證得無漏慧而究竟解 脫;但在修持的過程中,也有修出世觀慧卻反而成就世間禪定的情況發生。如說:「尊者 阿難……白佛曰:『世尊!若有比丘如是行:無我,無我所;我當不有,我所當不有,若 本有者,便盡得捨。世尊!比丘行如是,彼為盡得般涅槃耶?』世尊告曰:『阿難!此事 不定,或有得者,或有不得。』」   在本經中,佛陀回答阿難尊者的問題時指出,並不是所有修「無我、無我所」觀慧的 佛弟子都能證得涅槃——「此事不定,或有得者,或有不得」,這還要看修學者的心會不 會樂著於所修之禪境而定。如經云:「阿難!若比丘如是行:無我,無我所;我當〔來〕 不有,我所當〔來〕不有,若本有者,便盡得捨。阿難!若比丘樂彼捨,著彼捨,住彼捨 者,阿難!比丘行如是,必不得般涅槃。……若比丘有所受者,彼必不得般涅槃。」又說 :「阿難!若比丘如是行:無我,無我所,我當不有,我所當不有。若本有者,便盡得捨 。阿難!若比丘不樂彼捨,不著彼捨,不住彼捨者,阿難!比丘行如是,必得般涅槃。… …若比丘無所受,必得般涅槃。」   印順導師指出:這段經文的關鍵點,即「修出世觀慧而成世間定,問題到底出在那裡 ?」他並比對經文,認為:在無想——淨非想非非想道後,又可依(定的)無想處而通於 (觀慧的)不動及無所有處道。所以,就「非想非非想處」的境界而言,如果通向當來我 、我所的不再有,本有——現在有的盡捨,則是究竟般涅槃而得解脫的。   但如果對於心的「捨念」境界有所樂、著、住(按:南傳《中部》日譯本作:喜,歡 迎,執著),那就不能得般涅槃了。因為四禪定以上,都是「捨心」與「心一境」的,而 一切樂、著、住於禪定境界,都算是「有所受」(「受」是「取」的舊譯)。所以:「即 使修行者所修的是正觀,只要心有所樂著,就不得解脫了。如修無所有正觀,心著而不得 解脫,就會招感無所有處報。無所有處定與天報,是在這種情形下成立的。」   佛教界向來認為:修某種定境成就,可以感生某種定境的天報。如說:「彼於爾時而 得無想。彼如是行如是學,如是修習而廣布,便於處得心淨。於處得心淨已,比丘者,或 於此得入無想,或以慧為解。彼於後時,身壞命終,因本意故,必至無想處。」   又在《中阿含經》中,即有定心(意)成就而生天的說法,如經云:「佛言:云何意 行生?若有比丘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得初禪成就遊。彼此定樂 欲住,彼此定樂欲住已,必有是處,住彼、樂彼,命終生梵身天中。……先此行定,然後 生彼。彼此定如是修,如是習,如是廣布,生梵身天中,如是意行生。」   經文中談到無想定心的修持,則或入於無想定中,或是藉此定力而得「心無所著的慧 證境界」;若不因依此定而得解脫,則當來「身壞命終」時,將「因修此定之本心本行」 而「生至無想處天」。印順導師依此說明四空處定的來源是:「古代的修行者,觀色法的 不淨(對治貪欲),進而觀色法的清淨,就是前三解脫,前八遍處,八勝處。或超越色相 ,觀虛空相,勝解為遍一切處,如不能依之發慧得解脫,生在虛空無邊處。或進一步的觀 識相,假想為遍一切處……,不能解脫的,生在識無邊處。無色界的前二天(及定),依 此修得的定境而來。」   四無色界是佛弟子依定起慧時,因心著定樂,不得慧證成就而感得無色界的異熟報身 ,故依其「定境淺深」與「定業感得天報」的原則,而漸次安立無色界天之次第。   除此之外,印順導師又對照唯識觀之進境與四無色界之定果,而分析成立四無色界的 過程;即:「即是先觀物境空,名空無邊處;次觀但唯有識,名識無邊處;再觀識也不可 得,名無所有處。這三者,類似唯識學的相似證得三性。進一步,無所有性也遣離了,到 達非有想非無想處,可說是絕對主觀的體證,類似證唯識性。」   這種由欲界修禪定而進至色界(四禪),乃至無色界(四空界),也就是由群體社會 到個人獨處的定樂,以至於唯一深細的精神存在狀態,印度當時一般修禪定者——瑜伽者 的境地,不外乎此。 c. 四禪與色界天   至於色界四禪十八天的安立,也與四空天的成立意涵大同。四禪天境的內容,仍因修 觀所緣而分立,亦因禪修者心著定樂,故感生禪天而不得解脫,彼「身壞命終,因本意故 」,投生於色界天處。印順導師很敏銳地觀察出:其所感得之異熟果報,和所修勝解禪觀 中「光」與「淨」境的所緣有關。   佛弟子修勝解作意,依光明相而現起,所以緣色法而修勝解的,不外乎得光明相與清 淨色相。在佛弟子成就四禪而不得解脫的情況下,依四禪而相對感得生到色界諸天的果報 ,而且色界諸天的名字,也是依漸次之禪境而成立的。   依於四禪定果的次第,分梵天為初禪三天,二禪三天,三禪三天,四禪三天,再有外 道的無想天,以及佛教聖者所住的五不還天。這十八天為色界,最高者名為色究竟天。印 順導師又舉《中阿含》「有勝天經」所說「光天、淨光天、遍淨光天」為例,說明諸天光 色之差別,端視其因中修行時,能否「極止睡眠,善息掉〔即掉舉〕悔」,由於「人心勝 如故,便有精麤,因修有精麤故,得(人)則有勝如。」所以,感得天界光明淨妙之層次 就有不同。   總之,他提出了天界中上二界安立的重要法則是:「佛教假想觀及如實觀的發達,對 於上二界諸天的安立,是有直接關係的。」   這樣的結論,可說是立本於《阿含》之教,而發抒了前人之所未見的獨到觀點。 秃(2)修定與見佛   佛教修習禪定的所緣,有漸從不淨觀改為淨觀的傾向,再結合修光明相的「勝知見」 ,使整個禪觀的方向都往清淨(相)、光明(境)的方向發展,而忘卻了佛陀修不淨以離 貪,觀無常無我以斷(我)執的淳樸禪教本懷。   印順導師指出,從部派佛教與大乘佛教的發展,皆能見到此一偏向修習淨觀的痕跡。 如《阿含經》中說:成就清淨光明的定中所緣,則能見天人,並與諸天對談;而大乘佛教 ,如《般舟三昧經》中說:修「般舟三昧」,則能現見於(阿彌陀)佛,並與佛應答;後 期大乘密教修習本尊法,悉地成就時,本尊現前,也能對行者開示佛法。這表示了:修定 成就而所緣境現前的原則是相同的,只是修行者因信仰不同,而用以修禪定的對象不同而 已。   對於佛教修持偏向以念佛見佛為主(主要是修定)的發展過程,印順導師有精闢的分 析與感歎:「在『原始佛教』中,佛與大弟子們,往來天界的記載不少。但那時,佛與大 弟子們,對於定中所見到的,是要開示他們,呵斥他們,警策他們,所以佛被稱為『天人 師』。佛涅槃以後,演化為在定中,見當來下生成佛,現在兜率天的彌勒菩薩。十方佛現 在說興起,『大乘』佛弟子,就在定中見他方佛。在『秘密大乘』中,佛弟子就在定中, 見金剛夜叉。在定中有所見,有所問答,始終是一致的。但起初,是以正法教誨者的立場 ,教化天神;後來是請求佛、菩薩、夜叉們的教導。這是佛法的進步昇華呢?還是佛教精 神的迷失呢?」   對於(修定)見佛,他從修持的原理和修慧的正見而加以解析,亦即:無論是佛或本 尊現前,都應如《般舟三昧經》而作觀:「所見的不是真實佛,是自己定心所現的影像相 。」   筆者以為:無論定中所見為何,都仍是禪定成就而不是慧證解脫。因為念佛則見佛( 本尊),不念則不見佛(本尊),故應進一步認知這是依於色相而有的定心觀想,不離三 界的物質與精神作用。而只有體悟到離一切想(「無想」不是什麼都不想,而是心識不再 攀緣於色或心而錯覺有我),這才是緣起正觀,也才能契入佛法所證得的究竟涅槃境界。 【下期待續】 (全文摘自《人間佛教禪法及其當代實踐》第二、三章,自本期起將分節刊出) 轉自以下網址: http://www.awker.com/hongshi/mag/58/58-14.htm -- 守口攝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2.39.208.171
1F:推 poohkoala:超推~念佛見的佛也只是觀想法中一個妄念圖像而已 01/16 18:54







like.gif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icon.png[問題/行為] 貓晚上進房間會不會有憋尿問題
icon.pngRe: [閒聊] 選了錯誤的女孩成為魔法少女 XDDDDDDDDDD
icon.png[正妹] 瑞典 一張
icon.png[心得] EMS高領長版毛衣.墨小樓MC1002
icon.png[分享] 丹龍隔熱紙GE55+33+22
icon.png[問題] 清洗洗衣機
icon.png[尋物] 窗台下的空間
icon.png[閒聊] 双極の女神1 木魔爵
icon.png[售車] 新竹 1997 march 1297cc 白色 四門
icon.png[討論] 能從照片感受到攝影者心情嗎
icon.png[狂賀] 賀賀賀賀 賀!島村卯月!總選舉NO.1
icon.png[難過] 羨慕白皮膚的女生
icon.png閱讀文章
icon.png[黑特]
icon.png[問題] SBK S1安裝於安全帽位置
icon.png[分享] 舊woo100絕版開箱!!
icon.pngRe: [無言] 關於小包衛生紙
icon.png[開箱] E5-2683V3 RX480Strix 快睿C1 簡單測試
icon.png[心得] 蒼の海賊龍 地獄 執行者16PT
icon.png[售車] 1999年Virage iO 1.8EXi
icon.png[心得] 挑戰33 LV10 獅子座pt solo
icon.png[閒聊] 手把手教你不被桶之新手主購教學
icon.png[分享] Civic Type R 量產版官方照無預警流出
icon.png[售車] Golf 4 2.0 銀色 自排
icon.png[出售] Graco提籃汽座(有底座)2000元誠可議
icon.png[問題] 請問補牙材質掉了還能再補嗎?(台中半年內
icon.png[問題] 44th 單曲 生寫竟然都給重複的啊啊!
icon.png[心得] 華南紅卡/icash 核卡
icon.png[問題] 拔牙矯正這樣正常嗎
icon.png[贈送] 老莫高業 初業 102年版
icon.png[情報] 三大行動支付 本季掀戰火
icon.png[寶寶] 博客來Amos水蠟筆5/1特價五折
icon.pngRe: [心得] 新鮮人一些面試分享
icon.png[心得] 蒼の海賊龍 地獄 麒麟25PT
icon.pngRe: [閒聊] (君の名は。雷慎入) 君名二創漫畫翻譯
icon.pngRe: [閒聊] OGN中場影片:失蹤人口局 (英文字幕)
icon.png[問題] 台灣大哥大4G訊號差
icon.png[出售] [全國]全新千尋侘草LED燈, 水草

請輸入看板名稱,例如:BabyMother站內搜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