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m 板


LINE

印顺导师禅学思想究 ——「传统之继承」篇(之二) 释性广 瞓3.修定歧途   人道众生多以修持而得定境,天界众生的定境则多属「生得」之定,亦即感生至某一 天界,自然就拥有彼天界之定境(当然,这也还是过去习定功德所引发的异熟果报)。人 道众生虽也能修至甚深的禅定境界,但是其人道的「引业」在一期寿报结束之前是不会改 变的。   流转迁化的世间,佛教一般的通说是「三界」之宇宙、「六趣」之众生。三界中的天 界,从欲界地居天往上,加上色界和无色界,共计二十八层天。时人着作叙述天界情状者 ,或单据某一经论,或罗列诸多异说,然多作纯资料之引述。   日人木村泰贤指出:佛教的「三界」说与印度传统的「地、空、天」说法不同,而是 「适应我们精神的境界,从禅定修行的阶梯推究,以之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他并且 也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些(神名),全部是佛教发明的吗?立在何派何处而利用诸神呢 ?在探讨佛教思想的渊源上,不能不说是个有兴味的题目。」他看出了修定与诸天的关涉 ,也提出了问题,可惜并没有进一步做说明。   至於佛教对世间的说明,日人中村元则没有溯源印度传统文化,而是举《阿含经》中 对於四大、六界的叙述,说明佛教对於自然界的观察。当然也提到禅定对「三界」说成立 的影响,并且对於「四无色定」的个别内容解释较多,但没有依修定与安立天界的关联性 来叙述佛教三界宇宙观的具体脉络。   而印顺导师考察《阿含经》中诸天的形成以及天次的排列,发现其与禅修者修光、修 净的禅观所缘有关,认为佛弟子从修学浅深禅定,感生诸层天界的对照之中,渐进而安立 了诸天名目与层次。相对於时人将佛经中的天界内容辗转传抄,或点到为止的介绍方式, 印顺导师的分析,可说是相当独到而清晰的。兹略述其内容如下: 禝(1)修定与生天 a. 从「由定发慧」到「修定生天」   佛法不共世间的殊胜处,是契证缘起无自性而能究竟得解脱的般若智慧,与修证有密 切关系的是定慧二学。   《杂阿含经》中说:「云何不得禅定,而复记说?比丘答言:我是慧解脱也。」然而 「慧解脱阿罗汉」在观空证圣时,仍须依於一念电光喻定的辅助,所以「由戒生定,依定 发慧」,这是一贯的修道次第。八支正道中的正念、正定,都是定学的内容,所以禅定的 修习,在通往慧证的过程中,是相当重要的科目。从道品的依次安立,循序渐进而言,禅 定的修学是先於慧观的;但是就个人根性与修法的灵活运用而言,并不一定如此,故「先 修於止,终成於观」、「修习观已,亦成於止」及「止观俱修」都是并存不悖的,经中如 是说:「若乐处空闲,便能引发内心安住正奢摩他;若内心安住正奢摩他,便能引发毘钵 舍那。」   而无论是先止後观,修观成止,止观双运,最终都必趋向於慧证缘起空性,而得无漏 解脱慧的完成。由此可见,解脱的关键可以不依於(深)定,但是不能没有慧解乃至慧观 ,佛法的精髓还是以智慧为尚的。   其次,修定也与「生天」有关。   佛陀应化於印度,说法内容不免涉及当代宗教的通说,故佛典《阿含经》中常见「天 」、「魔」、「梵」的叙次。依佛法,以最高创造神自居的梵天,还在生死流转中,佛与 圣弟子,则超越於「天魔梵」的境界。依据佛经,欲界以魔天(他化自在天)为最高,出 於魔界,即是离欲界的禅天,所以初禅天就名为梵天。   有关於天界和天人的层次,印顺导师在《成佛之道》「五乘共法章」(民国四十三年 )中依佛教一般通说而言:三界诸天共有二十八天,世间禅定有四禅八定等;但早在民国 三十三年成书的《性空学探源》,即已针对色、无色界禅天的成因而提出分析,故对於禅 定修持,与因之而有的诸天安立,以下依《性空学探源》与《空之探究》等专着,提出印 顺导师在这方面超拔独到的见解。 b. 四空定与四无色界天   印顺导师从《阿含经》中发现,佛弟子依定修慧的目的,是为了证得无漏慧而究竟解 脱;但在修持的过程中,也有修出世观慧却反而成就世间禅定的情况发生。如说:「尊者 阿难……白佛曰:『世尊!若有比丘如是行:无我,无我所;我当不有,我所当不有,若 本有者,便尽得舍。世尊!比丘行如是,彼为尽得般涅盘耶?』世尊告曰:『阿难!此事 不定,或有得者,或有不得。』」   在本经中,佛陀回答阿难尊者的问题时指出,并不是所有修「无我、无我所」观慧的 佛弟子都能证得涅盘——「此事不定,或有得者,或有不得」,这还要看修学者的心会不 会乐着於所修之禅境而定。如经云:「阿难!若比丘如是行:无我,无我所;我当〔来〕 不有,我所当〔来〕不有,若本有者,便尽得舍。阿难!若比丘乐彼舍,着彼舍,住彼舍 者,阿难!比丘行如是,必不得般涅盘。……若比丘有所受者,彼必不得般涅盘。」又说 :「阿难!若比丘如是行:无我,无我所,我当不有,我所当不有。若本有者,便尽得舍 。阿难!若比丘不乐彼舍,不着彼舍,不住彼舍者,阿难!比丘行如是,必得般涅盘。… …若比丘无所受,必得般涅盘。」   印顺导师指出:这段经文的关键点,即「修出世观慧而成世间定,问题到底出在那里 ?」他并比对经文,认为:在无想——净非想非非想道後,又可依(定的)无想处而通於 (观慧的)不动及无所有处道。所以,就「非想非非想处」的境界而言,如果通向当来我 、我所的不再有,本有——现在有的尽舍,则是究竟般涅盘而得解脱的。   但如果对於心的「舍念」境界有所乐、着、住(按:南传《中部》日译本作:喜,欢 迎,执着),那就不能得般涅盘了。因为四禅定以上,都是「舍心」与「心一境」的,而 一切乐、着、住於禅定境界,都算是「有所受」(「受」是「取」的旧译)。所以:「即 使修行者所修的是正观,只要心有所乐着,就不得解脱了。如修无所有正观,心着而不得 解脱,就会招感无所有处报。无所有处定与天报,是在这种情形下成立的。」   佛教界向来认为:修某种定境成就,可以感生某种定境的天报。如说:「彼於尔时而 得无想。彼如是行如是学,如是修习而广布,便於处得心净。於处得心净已,比丘者,或 於此得入无想,或以慧为解。彼於後时,身坏命终,因本意故,必至无想处。」   又在《中阿含经》中,即有定心(意)成就而生天的说法,如经云:「佛言:云何意 行生?若有比丘离欲,离恶、不善之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得初禅成就游。彼此定乐 欲住,彼此定乐欲住已,必有是处,住彼、乐彼,命终生梵身天中。……先此行定,然後 生彼。彼此定如是修,如是习,如是广布,生梵身天中,如是意行生。」   经文中谈到无想定心的修持,则或入於无想定中,或是藉此定力而得「心无所着的慧 证境界」;若不因依此定而得解脱,则当来「身坏命终」时,将「因修此定之本心本行」 而「生至无想处天」。印顺导师依此说明四空处定的来源是:「古代的修行者,观色法的 不净(对治贪欲),进而观色法的清净,就是前三解脱,前八遍处,八胜处。或超越色相 ,观虚空相,胜解为遍一切处,如不能依之发慧得解脱,生在虚空无边处。或进一步的观 识相,假想为遍一切处……,不能解脱的,生在识无边处。无色界的前二天(及定),依 此修得的定境而来。」   四无色界是佛弟子依定起慧时,因心着定乐,不得慧证成就而感得无色界的异熟报身 ,故依其「定境浅深」与「定业感得天报」的原则,而渐次安立无色界天之次第。   除此之外,印顺导师又对照唯识观之进境与四无色界之定果,而分析成立四无色界的 过程;即:「即是先观物境空,名空无边处;次观但唯有识,名识无边处;再观识也不可 得,名无所有处。这三者,类似唯识学的相似证得三性。进一步,无所有性也遣离了,到 达非有想非无想处,可说是绝对主观的体证,类似证唯识性。」   这种由欲界修禅定而进至色界(四禅),乃至无色界(四空界),也就是由群体社会 到个人独处的定乐,以至於唯一深细的精神存在状态,印度当时一般修禅定者——瑜伽者 的境地,不外乎此。 c. 四禅与色界天   至於色界四禅十八天的安立,也与四空天的成立意涵大同。四禅天境的内容,仍因修 观所缘而分立,亦因禅修者心着定乐,故感生禅天而不得解脱,彼「身坏命终,因本意故 」,投生於色界天处。印顺导师很敏锐地观察出:其所感得之异熟果报,和所修胜解禅观 中「光」与「净」境的所缘有关。   佛弟子修胜解作意,依光明相而现起,所以缘色法而修胜解的,不外乎得光明相与清 净色相。在佛弟子成就四禅而不得解脱的情况下,依四禅而相对感得生到色界诸天的果报 ,而且色界诸天的名字,也是依渐次之禅境而成立的。   依於四禅定果的次第,分梵天为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三天,再有外 道的无想天,以及佛教圣者所住的五不还天。这十八天为色界,最高者名为色究竟天。印 顺导师又举《中阿含》「有胜天经」所说「光天、净光天、遍净光天」为例,说明诸天光 色之差别,端视其因中修行时,能否「极止睡眠,善息掉〔即掉举〕悔」,由於「人心胜 如故,便有精麤,因修有精麤故,得(人)则有胜如。」所以,感得天界光明净妙之层次 就有不同。   总之,他提出了天界中上二界安立的重要法则是:「佛教假想观及如实观的发达,对 於上二界诸天的安立,是有直接关系的。」   这样的结论,可说是立本於《阿含》之教,而发抒了前人之所未见的独到观点。 秃(2)修定与见佛   佛教修习禅定的所缘,有渐从不净观改为净观的倾向,再结合修光明相的「胜知见」 ,使整个禅观的方向都往清净(相)、光明(境)的方向发展,而忘却了佛陀修不净以离 贪,观无常无我以断(我)执的淳朴禅教本怀。   印顺导师指出,从部派佛教与大乘佛教的发展,皆能见到此一偏向修习净观的痕迹。 如《阿含经》中说:成就清净光明的定中所缘,则能见天人,并与诸天对谈;而大乘佛教 ,如《般舟三昧经》中说:修「般舟三昧」,则能现见於(阿弥陀)佛,并与佛应答;後 期大乘密教修习本尊法,悉地成就时,本尊现前,也能对行者开示佛法。这表示了:修定 成就而所缘境现前的原则是相同的,只是修行者因信仰不同,而用以修禅定的对象不同而 已。   对於佛教修持偏向以念佛见佛为主(主要是修定)的发展过程,印顺导师有精辟的分 析与感叹:「在『原始佛教』中,佛与大弟子们,往来天界的记载不少。但那时,佛与大 弟子们,对於定中所见到的,是要开示他们,呵斥他们,警策他们,所以佛被称为『天人 师』。佛涅盘以後,演化为在定中,见当来下生成佛,现在兜率天的弥勒菩萨。十方佛现 在说兴起,『大乘』佛弟子,就在定中见他方佛。在『秘密大乘』中,佛弟子就在定中, 见金刚夜叉。在定中有所见,有所问答,始终是一致的。但起初,是以正法教诲者的立场 ,教化天神;後来是请求佛、菩萨、夜叉们的教导。这是佛法的进步昇华呢?还是佛教精 神的迷失呢?」   对於(修定)见佛,他从修持的原理和修慧的正见而加以解析,亦即:无论是佛或本 尊现前,都应如《般舟三昧经》而作观:「所见的不是真实佛,是自己定心所现的影像相 。」   笔者以为:无论定中所见为何,都仍是禅定成就而不是慧证解脱。因为念佛则见佛( 本尊),不念则不见佛(本尊),故应进一步认知这是依於色相而有的定心观想,不离三 界的物质与精神作用。而只有体悟到离一切想(「无想」不是什麽都不想,而是心识不再 攀缘於色或心而错觉有我),这才是缘起正观,也才能契入佛法所证得的究竟涅盘境界。 【下期待续】 (全文摘自《人间佛教禅法及其当代实践》第二、三章,自本期起将分节刊出) 转自以下网址: http://www.awker.com/hongshi/mag/58/58-14.htm -- 守口摄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02.39.208.171
1F:推 poohkoala:超推~念佛见的佛也只是观想法中一个妄念图像而已 01/16 18:54







like.gif 您可能会有兴趣的文章
icon.png[问题/行为] 猫晚上进房间会不会有憋尿问题
icon.pngRe: [闲聊] 选了错误的女孩成为魔法少女 XDDDDDDDDDD
icon.png[正妹] 瑞典 一张
icon.png[心得] EMS高领长版毛衣.墨小楼MC1002
icon.png[分享] 丹龙隔热纸GE55+33+22
icon.png[问题] 清洗洗衣机
icon.png[寻物] 窗台下的空间
icon.png[闲聊] 双极の女神1 木魔爵
icon.png[售车] 新竹 1997 march 1297cc 白色 四门
icon.png[讨论] 能从照片感受到摄影者心情吗
icon.png[狂贺] 贺贺贺贺 贺!岛村卯月!总选举NO.1
icon.png[难过] 羡慕白皮肤的女生
icon.png阅读文章
icon.png[黑特]
icon.png[问题] SBK S1安装於安全帽位置
icon.png[分享] 旧woo100绝版开箱!!
icon.pngRe: [无言] 关於小包卫生纸
icon.png[开箱] E5-2683V3 RX480Strix 快睿C1 简单测试
icon.png[心得] 苍の海贼龙 地狱 执行者16PT
icon.png[售车] 1999年Virage iO 1.8EXi
icon.png[心得] 挑战33 LV10 狮子座pt solo
icon.png[闲聊] 手把手教你不被桶之新手主购教学
icon.png[分享] Civic Type R 量产版官方照无预警流出
icon.png[售车] Golf 4 2.0 银色 自排
icon.png[出售] Graco提篮汽座(有底座)2000元诚可议
icon.png[问题] 请问补牙材质掉了还能再补吗?(台中半年内
icon.png[问题] 44th 单曲 生写竟然都给重复的啊啊!
icon.png[心得] 华南红卡/icash 核卡
icon.png[问题] 拔牙矫正这样正常吗
icon.png[赠送] 老莫高业 初业 102年版
icon.png[情报] 三大行动支付 本季掀战火
icon.png[宝宝] 博客来Amos水蜡笔5/1特价五折
icon.pngRe: [心得] 新鲜人一些面试分享
icon.png[心得] 苍の海贼龙 地狱 麒麟25PT
icon.pngRe: [闲聊] (君の名は。雷慎入) 君名二创漫画翻译
icon.pngRe: [闲聊] OGN中场影片:失踪人口局 (英文字幕)
icon.png[问题] 台湾大哥大4G讯号差
icon.png[出售] [全国]全新千寻侘草LED灯, 水草

请输入看板名称,例如:BabyMother站内搜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