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magewind (秋水連天)
看板Buddhism
標題[轉錄] 初探四無量心的修行方法與次第(6)
時間Fri Dec 29 09:12:28 2006
(一)巴利語系統的傳承
1、《清淨道論》
談過了漢文系統的四無量心,現開始介紹巴利語系統的修法,筆者選擇在巴利佛教最被推
崇的《清淨道論》為主要探討對象 [15]。《清淨道論》「說梵住品」對于四無量心的修
習方法與次第,基本上雖立足于《解脫道論》之上,但卻增加許多珍貴的修行經驗與方法
,這也是筆者為何引用《清淨道論》的重要原因之一。
《清淨道論》對于「慈梵住」,也就是「慈」的修習,有條理分明的詮釋。在未進入作慈
心觀時,須先觀察瞋恚之過患及忍辱之功德,論有說:「未曾有不見過失而能斷及不知功
德而能修証的道理」(中冊p.101)。此項觀察在本文第三章經已陳述過。其次便告知「
初學者」應當避免以六種類型的人為所緣:一、反感者,二、至愛者,三、中立者,四、
敵對者,五、異性,及六、已死者。
為什麼在預備階段慈悲不應向這六種人發展?把慈悲的意念指向反感、至愛或中立者,會
容易引生疲勞,且在指向至愛者的情形中還會有感情的牽入。如果憶起敵對者,惱怒則會
勃然生起。將慈悲指向異性,容易增長貪欲。如果指向去世者,安止定或是近行定都無法
獲得 [16]。
當預備功夫完成後,接下來便是正式進入作觀想的時候了。第一步:對初習者來說,首先
應該對自己修慈,腦海不斷重覆這樣的願文:
Aham avero homi .(hontu) 願我無敵意、無危險
Abyapajjho homi. 願我無精神的痛苦
Anigho homi . 願我無身體的痛苦
Sukhi-attanam pariharami. 願我保持快樂
這是出《清淨道論》(巴利本)的願文 [17]。為什麼要如此憶念呢?因為一個人要布施
別人慈悲,自己應該先具足滿懷的慈悲心,這與佛陀由証出教的經驗,意義相同。
第二步:為了與其他人分享這份慈悲的法喜,首先針對可敬愛者來修習。憶念他們擁有令
人恭敬的德行,然後通過沉思「令此善人有樂無苦」等的方法,而把慈悲之心擴展于他。
第三步:然而,若是希望慈心能不斷增強的話,接下去便要將慈悲指向至親者、中立者,
乃至敵對者,以同樣的願文沉思(只是把「我」更換即是),讓慈悲之心能散播到這四種
人直至不變動。不過,在對怨敵修慈時,如不能將慈愛散播給他,則應以《清淨道論》裡
所述的種種方法省察,勸誡自己:一、念鋸斷之;二、佛子不起瞋;三、以忿還忿,尤過
于彼;四、見怒靜默,自利利他;五、由此三業的行惡,命終墮惡趣;六、忿者如燒了兩
端中間沾糞的薪 [18]。另外,還有念五種寂靜法、以十法教誡自己、觀察彼此的作業、
念佛宿德、無始輪迴、念慈功德、作界分析及當行分施等 [19],皆是止息對怨敵瞋恨的
好方法。
第四步:此時應逐一地更換慈心觀的對象,直到能成功的對怨敵散播慈愛。過後,禪修者
應更進一步,修習破除界限(sima sambheda)。什麼是界限?即若能散播慈愛給某個人
而對另一人卻不能,那麼這即是還有界限的存在,必須修至心境平等與無分別心。
在這個階段,行者應輪流地散播慈愛給四種人,即:自己、喜愛者、中立者及怨敵。以「
願我無敵意、無危險」等四句來觀想,直到每一句都能成功地將慈愛給這四種人。當修習
到慈心極強時,慈心將會變成對自己、喜愛者、中立者及怨敵四者都平等,而不會對任何
一種人產生偏愛。此時,即是破除界限,而能證得近行定 [20]。
第五步:最後,就是以五種行相的「無界限遍滿慈」(anodhiso pharana metta),七種
有界限的遍滿慈(odhiso pharana metta)及十種行相十方遍滿慈(disa pharana metta
),來對一切眾生修慈心觀 [21]。
增長四梵住的所緣,如《清淨道論》說,當獲得近行定或安止定時,才逐漸增長所緣。譬
如善巧的農夫先把所耕的田地劃一界限而耕之,如是先以一住所為界限,對此(一住所之
)內的有情,以「願此住所之內的有情無怨」等的方法而修慈。於此一處令心柔軟而適合
於工作之後,再以二住所為界限。此後次第以三以四、五、六、七、八、九、十、(住所
)以一街、半村、一村、一縣、一國、一方及至擴大至一輪圍界,或者更過之,對於其中
的有情而修慈。如是悲等亦同樣。這是增長四無量的所緣的次序(中冊,p138)。
同樣地,修慈心觀者,應先向附近的地區散播五種無界限及七種有界限的遍滿慈,然後才
慢慢地擴大它的範圍。例如先以一寺院為範圍,以這界內的眾生為對象。先取無界限遍滿
慈的首五組作為禪修對象,繼而再以「願我無敵意、無危險」等四句逐一地向他們散播慈
愛,直到皆能證得第三禪為止(「慈心觀」不能至第四禪)。
成功地修完這五組之後,再進一步修習七種有界限的遍滿慈。相同的以四句的方式來散播
慈愛給這七種人,直到能證得禪那。因此,對這寺院的範圍一共有四十八個【﹙5+7﹚X
4 = 48】方式向眾生散播慈愛。爾後,則可以將範圍擴大至一村子、兩村子…無邊世界。
這遍滿無邊世界一切有情的慈心,即是慈無量心。
把慈愛散播至無邊世界後,應再修習十方遍滿慈,將慈愛散發到十方的無邊世界。同樣地
以四十八個方式把慈愛散播至東方的無邊世界。之後,目標轉至西方、南方等十方的無邊
世界。因此,一共有四百八十個散播慈愛的方式,若再加先前所提的四十八個散播慈愛的
方式的話,這一增長四梵住所緣的修法總共有五百二十八種,修習者皆應要完滿的修行成
就 [22]。
修習四無量心,到底與色界禪定有什麼關係呢?論中說:「慈、悲、喜三者祗屬前三禪;
捨屬第四禪」 [23]。最後還稱嘆四無量為十波羅蜜等一切善法的圓者 [24]。
《清淨道論》「說梵住品」的特色,在於作觀先從自己下手,這雖與一些論典的方法不一
[25],但卻不難發現其步驟背後支撐的是自己的真實經驗,這從其種種破除瞋恨的方法
中,可窺見其端倪。
縱然說它的內容,少了很多大乘的空慧思想,卻不失為解脫現生煩惱及獲得種種功德的好
法門 [26],故筆者以為:要真正落實菩薩道的四無量法門,必須要從兩種系統的傳承中
,以取長補短的方式,把佛陀一生的大悲精神,再度的宣揚開來。
---------------------------------------------------------------
[15] 這裡不舉「尼柯耶」nikaya﹙見漢譯《南傳》〈中部〉﹙二﹚「有明大經」P.10~18
﹚的方法,主要原因是因為它與漢藏《雜阿含經》「567經」有相雷同的方法,故略不重
述。
[16] 詳見《清淨道論》中冊,p.102~103。另,有關至愛者,或許會與北傳的上親產生混
淆。其實不然,因為上親之意義乃是值得敬仰的人,與南傳可敬愛者雷同。
[17] Buddhaghosa 覺音著《Visuddhimagga(清論)》Pali Text Society , London
, Edited by C. A. F. RHYS DAVIDS, D. L itt., M. A. 1975 . (P.296~297 )。(
巴利本,p.296~297)
[18] 《清淨道論》中冊,p.106。
[19] 《清淨道論》中冊,p.108。
[20] 《清淨道論》中冊,p.120。
[21] 帕奧《智慧之光》p.83;詳見附表C。
[22] 同上p.86。
[23] 《清淨道論》中冊,p.143;《解脫道論》卷8(大正32. 438上)。
[24] 《清淨道論》p.145;《解脫道論》卷8(大正32. 436下)。
[25] 如《菩提道次第廣論》卷8(p.215)說:「若此中不從最初遮止分黨,令心平等,
於諸有情一類起貪,一類起瞋,所生慈悲皆有黨類,緣無黨類則不生,故當修捨」。這從
「捨」為下手處的特色,也唯藏傳獨有。
[26] 修四無量現生可獲得種種功德,諸經論皆有述說。詳見附表D。
轉自以下網址:
http://www.fuyan.org.tw/8l/06.htm
--
守口攝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2.39.20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