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eal (何以故,須菩提)
看板Buddhism
標題[佛教] 道(一) ----- 惟覺老和尚開示
時間Fri Nov 24 09:58:14 2006
950924
無論在家或出家修行,都希望成道。第一要先悟道,悟了道以後是修道,最後才能成
道,這些道理大家都知道,可是容易忽略。儒家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
就是溫習、複習;溫故,就是將已知道的事情重新複習,時時刻刻念茲在茲,不要忘記。
雖然我們知道了這些道理,可是不一定能夠做到,因為心很粗,六根時常向外攀緣,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一接觸到「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就容易攀
緣;攀緣了以後,產生顛倒、取捨,就容易迷失自己。所以,修行要時時刻刻念茲在茲,
不要忘記自己本具的覺性。
我們天天在念佛、禮佛,究竟佛在哪裡?為什麼要拜佛?覺得自己業障重,打了妄想
、犯了過失、造了惡業,所以來禮佛懺悔。拜佛的目的是在懺悔,懺悔之後,心清淨了就
是佛,六根清淨就是佛。「能禮所禮性空寂」,能所俱空這一念心是絕對的。如果希望見
佛,有能見、所見,心就成了相對的,就變成妄想了,哪裡還有佛?佛早就成了生滅心,
成了生滅心就是妄想。這念心沒有能見、沒有所見,達到絕對了,就稱之為「明心見性,
見性成佛」。
心當中有了過失,佛就不在了,佛就變成了無明、煩惱、愚癡。所以,禮佛的目的是
在檢討、反省,使我們的佛性時時存在。佛性就是覺性,眼睛能見、耳朵能聽、嘴巴能說
,有了過失,馬上檢討、反省、慚愧、懺悔、改過,這樣就是真正的修行。否則,即使每
天禮很多佛、念很多佛,心當中都是妄想、塵勞,也沒有功德可言。
「佛」就是指我們清清楚楚、了了分明的這一念覺性。心不貪、不瞋、不癡,清淨心
就是佛;不惡口、不兩舌、不妄言、不綺語,口清淨就能與佛相應;身體不做殺、盜、淫
,身清淨就能與佛相應。所以不要好高騖遠,只想到要在將來成佛。將來怎麼成佛?「萬
丈高樓從地起」,沒有現在的努力,也不會有未來的成就。大家都知道中台四箴行「對上
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能夠做得到,三業清淨了就是佛。
所以,佛法必須在生活上落實,首先要有信心,信清淨心是佛、清淨心是道。《金剛
經》講:「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無為是什麼?心當中一念不生,當下這個覺
性就是無為。所以,修了善,沒有能修之心、沒有所修之境,能所俱空;弘揚了佛法,無
一眾生可度,能所俱空。雖然是無為法,但也不妨礙有為法,什麼是「有為法」?「修一
切善,無善不修;斷一切惡,無惡不斷;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不度」,這屬於有為。既
然要契入無為,為什麼還需要修有為法?因為要藉由修善來轉識成智,轉化心中的惡業種
子,轉了以後,能所俱空,就是歸於無為法。
「斷一切惡,無惡不斷」,怎麼去斷?檢討、反省,慚愧、懺悔,把它看破,這個就
是斷惡。譬如,對於男女之間的事情起了貪愛,念念不忘,就要把它看破。什麼叫做「看
破」?男女之身本來就是臭皮囊,這個身體是臭的,大家要了解,執著身體為實有,就會
起貪愛,必須藉由修不淨觀來看破這種煩惱。「觀」就是思惟,思惟一次沒有用,這個妄
想還是會一波波不斷地湧現,所以在靜坐時還要不斷地反覆思惟:九孔流不淨……這個就
是看破,這個就是觀行。「觀」不是想一個東西,而是用智慧心反省、觀照,把煩惱照破
、把境界照破。如果不看破,心中的這個「賊人」始終還是存在。王陽明先生說:「擒山
中賊易,擒心中賊難。」六根對六塵,生了無明、起了煩惱,心當中的貪瞋癡就是賊人,
所以要時時刻刻警惕自己。每一個人都有妄想、煩惱,我們現在要轉煩惱,把賊人變成好
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1.1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