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huit (從菩提樹下走過)
看板Buddhism
標題[分享] 不知出離‧不知出家
時間Sun Nov 19 12:16:08 2006
http://www.wretch.cc/blog/edharma&article_id=3586279
在《增一阿含》卷26有一讚嘆出家的偈言:
人為天善處,良友為善利;出家為善業,有漏盡無漏。
偈文中世尊讚嘆出家,表達即便是三十三天的天人,仍然會於色、受、
想、行、識蘊中執取,終究要生死輪迴,不得解脫,所以在人間出家,才是
三十三天該冀求的善處,因為在人間可獲得善知識的幫助而獲得善利,當對
人間之苦有了正確的知見之後,才會生正出離心而出家,於正法之中獲得善
利而得三達,因此世尊才會接著說:「佛世尊皆出人間
。非由天而得也。」
體認苦,是出離的第一個條件,而正出離心是對於輪迴的痛苦深深的體
會後自然生起的一種心念,促使我們產生一定要從六道的生生死死中解脫出
去的強烈願望,因此正出離心乃是以智慧、清靜安祥的態度面對現實生活,
而非逃避現實生活的不負責任的行為。一個生起正出離心的人,即使在困苦
的現實生活中也可以行六度四攝,利益眾生。有許多人雖然表面上是已經出
家了,可是實際上並非因為知苦、生厭、正出離而出家,而是因為逃避生活
的壓力、或是羨慕出家生活--認為出家生活優遊自在,無須辛苦勞力、無
須煩惱生活。這種現象並非現在才出現,實際上早在二千五百年前世尊住世
的時候,就已經出現這種貪取出家利益、供養而在僧團混吃混喝,而這種出
家因緣不單純、並非積極自覺、覺他的出家者,也就是如來所說「形是沙門
。心是外道」的賊住比丘。
曾經有這麼一位法師自述出家因緣:
「有一段時間,做到要貸款,因為開銷太大,那時候心情就不好,因為
有壓力,有壓力的結果,公司那時剛好在台北慧日講堂的旁邊,...(略
)...,看到出家人這樣走來走去沒有事情,大家看起來那麼自在,看那
些出家人,皮膚看起來都粉紅色的,都不錯的樣子,我們怎麼操成這樣,所
以那時就很羨慕出家人。」
在這段自述中,這位以放生博得惡名的法師更以「算命的說我是出家命
」來加強自己的出家因緣,完全看不到一點知苦、生厭、正出離而出家,而
是因為逃避生活的壓力、羨慕出家生活而出家。在《雜阿含》第1083經中,
世尊藉著龍象食藕的小寓言來警惕染著貪逐於財利、衣被、飲食、臥具、湯
藥,而不知出離的比丘:
龍象拔藕根,水洗而食之。
異族象效彼,合泥而取食。
因雜泥食故,羸病遂至死。
正出離之比丘知道不該執取於五蘊,而壞法、壞戒比丘卻未能正確的知
曉,這就好似異族象食藕,不知該將黏附其上之爛泥洗去,終將「轉向於死
。或同死苦」。
比丘們應當於何出離呢?《雜阿含》第74經中,世尊告誡比丘們於色、
受、想、行、識當知出離,若執取於五蘊,則將縛於生死流轉,如同「入魔
網中。隨魔所化。魔縛所縛。為魔所牽」。
在這裡與大眾們分享相應部《眾生經》中,世尊藉由小孩子堆沙堡的遊
戲來解釋眾生對五蘊的執取:
「就像小男孩、小女孩在堆沙堡一樣,只要他們沒有從熱情、欲望、喜
愛、渴求、狂熱以及渴望這沙堡的觀感之中脫離,他們就會繼續沉迷在建構
沙堡的樂趣之中,歡喜、珍惜並且覺得擁有了這座沙堡。一但他們自熱情、
欲望、喜愛、渴求、狂熱以及渴望這沙堡的觀感之中脫離,他們將會用雙手
或雙腳來摧毀、粉碎、破壞這座沙堡,讓這座沙堡再也不適合玩。
同樣的也應當摧毀、粉碎、破壞『色蘊』,讓它再也不適合玩。應當練
習去停止對『色蘊』的執取,對於『受蘊』、『想蘊』、『行蘊』、『識蘊
』也是如此,停止一切的執取將再也不受牽絆。」
--
諸行無常 Anicca vata sankhara,
是生滅法 Uppada vaydhammino;
生滅滅己 Uppajjhitva nirujjhanti,
涅盤無我 Tesam vupasamo sukho.
從菩提樹下走過
http://www.wretch.cc/blog/edharma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2.181.214
1F:→ poohkoala:感覺這篇好像是自說自話,故意寫來謗僧的喔 11/19 18:43
2F:→ chuit:僧? 不清靜還有資格稱之為僧嗎? 11/20 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