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magewind (秋水連天)
看板Buddhism
標題[轉錄] 阿含經典之文學體裁(4)
時間Wed Oct 25 17:18:26 2006
四
釋尊圓寂後不久,舉行第一結集,長老比丘們集合在王舍城郊外的山窟精舍合誦結
集經典,應該是大眾們親眼仰望、親耳傾聽世尊所說的「法與律」。
然而,如今構成此「有偈品」的一切相應諸經所講述的,我以為未必就是此「法與
律」。例如「拘薩羅相應」(Kosala-sajyutta)諸經,是描述拘薩羅王波斯匿歸依釋尊的
情形。又如「惡魔相應」(M?ra-sajyutta)與「梵天相應」(Brahma-sajyutta)諸經,是描
述釋尊心中思惟的部分,也存有構成佛傳的重要一節。另如「婆羅門相應」
(Br?hmana-sajyutta)諸經,是描寫與印度舊宗教家婆羅門的接觸,其描述方式極具趣味
。此外,「諸天相應」(Devata-sajyutta)與「天子相應」(Dvaputta-sajyutta)諸經,是
將許多諸天來訪的事,以問答方式的偈頌所記下之有趣描述。
但上述諸經之描述,與其他傳述釋尊說法的諸經,形式互異,氣氛亦有所不同,例
如以下的一經(南傳相應部經典第十二相應,第二十經「緣」,漢譯雜阿含經卷十二.第
十四經「因緣法」,佛光卷十三.第三三四經):
「如是我聞:
「一時,世尊住舍衛城祇陀林給孤獨園。
『諸比丘!我為汝等講述緣起與緣生之法。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如是!大德!』」
於是釋尊開始講述:
「諸比丘!云何為緣起?諸比丘!緣生有老死。然彼如來出世及未出世,此為一定
之理則。」
讀了這些經,對於釋尊說法的情形究竟如何,自然會有深刻的印象,其理路之整然
,可以說就像教師講解義理一般,諄諄教誨,親切異常。然而,如今見於此「有偈品」中
諸經的描寫,卻令人感到無論是氣氛或方式、背景,都完全大異其趣。
那麼,到底是那裡不同或如何不同呢?我覺得其中對於傳記性經典的興趣極為濃厚
,此外對插話式經典的興趣亦頗高。關於這點,前文曾稍微提及。在此經集中,將釋尊與
波斯匿王親密交往的情形,集成了幾個經典;或將剛證正覺後的釋尊胸中的心思,作種種
的敘述,其中即不乏極珍貴的佛傳資料。其他,也有描述和諸婆羅門的種種折衝情節,以
及和到精舍來訪者的問答也都加以傳述,其中頗多趣味盎然之作,如先前所介紹的,已命
終的給孤獨長者於往生天界之後,仍禁不住懷念之情,又降臨世間訪問世尊,並有誦偈─
─「正法之王住於此,因而我心湧起歡樂」之經問世。
這種敘述的方式,想必使得當時的眾生心生歡喜,而且可能也因而得以用來莊嚴此
「相應部經典」,因為那是古代人們的習慣用法。但是,上述諸經如與集錄釋尊說法的諸
經比較,不得不承認是成立較晚的經典。
現在,如果用我們的思惟方法來重新編集這部「相應部經典」,它的排列順序,應
該是將「有詩的經集」排列在最末,如下所示:
1. 關於存在法則(緣起)的經集。
2. 關於審察人類(五蘊)的經集。
3. 關於人類感官(六處)的經集。
4. 關於實踐方法(道)的經集。
5. 有詩(偈)的經集。
在此,我之所以敢這樣重新編集的原因是什麼呢?除了認為那是更合理之外,還有
一個原因,就是類似這樣的重編工作,漢譯的譯經師們於譯經之時早已作過,我現在不過
是倣效其故智罷了。
但是,其起首四部經集的排列,在漢譯「雜阿含經」中是以五蘊誦、六入處誦、雜
因誦、道誦之順序排列。可是,我認為仍應以南傳「相應部經典」依因緣品、蘊品、六處
品、大品(道品)的順序較為合理,因此我採用上述的編排方式來編集本書。
轉自以下網址:
http://dblink.ncl.edu.tw/buddha/1e0217.htm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守口攝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2.39.20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