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magewind (秋水連天)
看板Buddhism
標題[轉錄] 阿含經典之文學體裁(1)
時間Wed Oct 25 17:08:58 2006
阿含經典之文學體裁 / 增谷文雄
一
在此,首先敘述見於「有詩的經集」(Sag?tha-vagga)中,用惡魔故事的文學體裁
所記述之諸經。
這類體裁的經典,在阿含部經典中隨處可見,但在「有偈品」,即「有詩的經集」
中,這類經被集錄成下列的三個相應:
1. 惡魔相應(M?ra-sajyutta)二十五經
這些經都是惡魔現身對釋尊的談話。
2. 比丘尼相應(Bhikkhun?-sajyutta)一○經
這些經都是惡魔對比丘尼的談話。
3. 梵天相應(Brahma-sajyutta)十五經
這些經都是梵天現身對釋尊的談話,而成為與惡魔相應諸經的對應經。
這些經我以前未曾仔細拜讀,因為當時我對於記載釋尊講述「智慧之道」的教誡出
現惡魔或天神的事,總覺得有不相稱的感覺。然而,有一次,我讀到一本經,不禁「啊!
」的一聲而驚異非常!我羞於自己的迷惑不解;但也可以說,從此刻開始我才正式睜開研
讀阿含經典之眼。我所說的那本經,就是「相應部經典」第二十三.「羅陀相應」之第十
一經,標題為「魔」(M?ra),因其經文短小,故將其全文記述如下:
「如是我聞:
「一時,世尊住舍衛城祇陀林給孤獨園。當時,長老羅陀來到世尊座前,禮拜世尊
之後在一旁坐。
「在世尊旁邊的長老羅陀,對世尊說道:
「『大德!您常說惡魔!惡魔!可是,大德!究竟什麼叫作惡魔呢?』
「『羅陀!色(肉體)是惡魔;受(感覺)是惡魔;想(表象)是惡魔;行(意志)是惡魔
;識(意識)是惡魔。
「『羅陀!聽我教法的聖弟子們,如是觀察,而厭離色厭離受,厭離想,厭離行,
厭離識。由於厭離,即得離貪;由於離貪,即得解脫。如已到達解脫,當可產生已解脫的
智慧。從而得知:我迷妄的生涯已盡,清淨的行為已成就,應作的事已辦,以後當不再涉
入迷妄的生死中。』」
此經所述,絲亳不隱晦。羅陀比丘一向喜歡作率直的請問,釋尊欣賞其率直的質問
,常以明晰的應答迎對。在此經中,世尊的應答亦復如此。
在此,本師一連串並提的色、受、想、行、識五個項目,乃本師明示人體分析的結
果。本師對人的分析,先把它分為肉體與精神的兩種要素。所謂「色」(r?pa),是指肉體
的要素。再就精神要素加以分析為四種。所謂「受」(vedan?,就是感官作用,也就是被
動的感覺。所謂「想」(sann?,就是表象作用,也可以說是由感覺而造成形象的作用。又
所謂「行」(sankh?ra),就是對表象所感覺的愉快或不快,乃至追求或拒絕的主動意志作
用的行動階段。最後的「識」(vinn?na)就是表示理性作用的工作階段。經典上經常說的
「五蘊」(khandha),就是指這五種要素而言,釋尊於討論人時,經常把人分析成這樣的
五種要素。
而此時釋答覆羅陀的詢問,用的就是這五蘊。他說,你的肉體的所作所為就是惡魔
,你的心的作用就是惡魔。釋尊說話的寓義亳無疑問的,是說:所謂惡魔,就是你自己肉
體與精神中所產生的迷妄。由此可知,這跟世人認為惡魔即危害此客觀世界的凶險者之想
法,完全大異其趣。這一點,使我大為吃驚。
--
守口攝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2.39.20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