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oobi (加辣的布丁)
看板Buddhism
標題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二)
時間Mon Oct 23 17:47:40 2006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二卷)
淨空法師主講
新加坡淨宗學會錄影室
昨天講到經題,介紹了「地藏菩薩」,今天我們接著再介紹「本願」。題目對我們修學關
係太大,必須要很清楚的理解。許許多多的同學們不能說他不用功、不能說他不精進,為
什麼得不到成就?實在是因為對於心地寶藏沒有能夠真正認識清楚。世間人在過去無論是
那一個行業,尤其是讀書人,佛法更是不例外;世法裡面重視立志,一個人沒有志向,他
的一生奮鬥努力沒有目標,當然不會有結果。佛法講發願,發願跟世間人所講立志是同樣
的意義,一定要發大誓願。我們的願為什麼發不出來?這個道理並不難懂。
佛常常在經上
作比喻,譬如一個植物,種子為什麼它不能夠發芽、不能夠生長?這個種子沒有放在地上
。我們把種子放在桌子上、放在茶杯上,永遠不會發芽成長。所以願一定要有個依靠,依
靠什麼?依靠大地、依靠心地。心地不明,願怎麼能生得出來?一定的道理。樹木要依靠
大地它才能生根、才能茁壯,開花結果。
諸佛菩薩的大願都是從心地上建立,所以地藏兩個字就重要。為什麼說修學大乘從「地藏
」開始?你的願心是從地藏建立,你的行也從地藏建立。心地裡面含藏無量的智慧、無量
的德能、無量的才藝,你才能發揮得出來。如果不明心地,不明心地本具的德能寶藏,你
怎麼樣苦修都不會有成就。
願是種子,在此地講願是種子。《華嚴經》裡頭把信心比喻種
子,也非常有道理。你不信,你的願從那裡生?
願稱之為本願,上一堂跟諸位略略提過,本有兩個意思。從事上講無量劫來生生世世都曾
經發過這個願,發這個願,你為什麼沒成就?願是發了,不是從心地上發,不是從真心本
性裡面發的。從那裡發的?從意識心裡面發的,妄心裡面發的;妄心是生滅心,所以你那
個願會滅。如果從真心裡面發的,這個願就不會滅,真心不生不滅,這個願發了之後,不
會退轉;從妄心裡發的會退轉。緣消失了,願就沒有了,這一生再投生到人間來,又遇到
佛法,把從前的願心又勾引起來,就這麼回事情,所以稱之為本願,這個意思淺。
深一層的意思,「本」就是真如本性,從真如本性發的大願這叫本願。諸位要曉得,果真
從真如本性發的大願,你就不是凡夫,就是《華嚴經》上講的法身大士。因為你會用真心
,
用妄心是凡夫,用真心是菩薩。你們都學過《百法明門》,法相唯識入門的一個課本。
《百法明門》裡面給你講同生性、異生性,這兩個都是此地講「本」的意思。異生性用就
是用妄心,異是不一樣,跟佛菩薩不一樣,用的心不一樣;佛菩薩用真心,你用妄心,你
跟佛菩薩差異叫異生性。那些人是異生性?十法界都是異生性。別說六道凡夫,聲聞、緣
覺、菩薩,跟十法界裡面的佛,像天台家所講藏教佛、通教佛,都是異生性。
那些是同生性?同生性就跟諸佛如來用同樣的真心。如果用相宗的話來講,轉八識成四智
,這就用真心,那就是同生性。同是跟諸佛如來相同,跟佛用的是同樣的心,真心。佛的
心好比十五的滿月,如果你會用同生性,你好比是初二、初三的月芽。月芽雖然跟滿月光
不一樣,但是都是真的,都是真正的月光,不是假的。異生性,古人把它比喻水裡面的月
亮,是月亮的影子,那個叫異生性,那個不一樣,不是真的。雖然是月芽,像初住菩薩、
十住菩薩真的是月芽,到十行、十迴向、十地,慢慢在增加它的光輝,到如來果地上那就
是滿月,統統用的是真心。
從真心裡面建立的信心,從真心裡面發起的大願,這是本願。
這樣的願力,古德講經得起考驗,什麼樣的狂風大浪,他也不會動搖;無論什麼樣的順境
、逆境,他決定不會為境界所動。為什麼?他那個願是從真心發的,是依真心。如果不是
依真心,妄心發的願,這個願力不強,願力很弱,很容易被境界所轉,很容易迷失方向,
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
真心就好比是大地,真心裡面本具的智慧德能就好比是根,立願這就是本。然後你的行持
,我們講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就好比樹木的枝幹、枝條、花葉、果實,自然就茂盛,所
以願要從真心裡面發。真心必須要肯定自己心地寶藏,與十方諸佛如來無二無別,你要肯
定,在這個地方建立信心,從這個地方發起大願。我們雖然在經教裡面知道有這麼一樁事
情,可是在生活當中依舊還是妄心作主,一妄是一切都妄,不會說我發的心、發的願是真
的,其他的生活是妄的,沒這個道理,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由此可知,我們在日常
生活當中,要把虛妄的習氣改掉,要不在這個地方下功夫,不叫做修行,那是假的,假修
不是真修。真修,不僅僅是宗門裡面著重提倡從根本修,所以禪宗成就快,根本是心地,
教下又何嘗例外,淨宗也不例外。淨宗如果用真心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
不會生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不會。可是淨宗的確是個方便法門,其他任何宗派、任
何法門,如果不用真心就決定不能成就。但是淨土宗好處就在此地,妄心也能生凡聖同居
土,這個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煩惱習氣斷不盡的人,如果能夠依照淨宗經論所講道
理方法去修學也能成功、也能往生,這是淨土無比的殊勝。
所以發願,你是根據什麼發的,你是從那裡發出來的?我們不能不曉得。我們再說落實到
事相上,事相裡頭有通、有別。通是共同的,一切菩薩、一切諸佛共同的大願,這就是四
弘誓願,
四弘誓願是通願。這個願從什麼地方建立?發生起來的?是從自性裡面的般若跟
慈悲,你沒有智慧發不起來,沒有慈悲也發不起來。因為有智慧、有慈悲,見到眾生苦,
特別是六道裡面眾生,無始劫以來墮落在六趣流轉,沒有辦法出離。佛菩薩見到,所以發
起「眾生無邊誓願度」,這一願是從這個地方發的。
在四諦裡面依苦諦而發的,我們發願是不是依這個?現代的眾生比古時候這個苦,不曉得
要加多少倍。不覺悟的人,他的心思愚昧,觀察世法含糊籠統,看不清楚。科技是給我們
帶來生活上一些方便,今天聲光化電,古時候沒有,可是你有沒有想到我們享受科技的方
便,付出是多少的代價,你要仔細去思惟,那是古人所講「得不償失」。我們得到受用很
小,時間很短暫,我們付出的代價太大了,不成比例。換句話說,我們再說得清楚一點、
明白一點,
把我們在六道受苦的時間加長了,在六道裡面受的苦難加重,你說值不值得?
為什麼是這個現象?
這種物質文明的生活,增長我們的貪瞋痴慢,遠遠不如古代;古代這
種生活一般人貪瞋痴慢的意念有,比現在薄。換句話說,他輪迴的時間可以縮短,六道裡
面受苦可以減輕,我們今天不然。不要說很久了,半個世紀之前,還沒有聽到人說地球病
了,生態環境不平衡了,沒有聽說過;空氣污染、環境污染,沒聽說過。五十年前、一百
年前,沒有,那有這些名詞。
現在科技的進步可以說是日新月異,可是帶來的災害,你就沒有想到。如果這些科學家要
豁然覺悟了,這負面的災害太大,我想他這個科學技術就終止,不再發展、不再去做了。
一個頭腦很清楚、很冷靜的人,這才能觀察得出來。所以眾生苦,物質文明雖然進步,眾
生比從前生活得更苦。物質上享受有一些方便,可是精神上的痛苦是人人都不能夠避免。
你今天在這個社會上,你有很多的財富、有很高的地位,依舊不能避免。那有古時候的人
那種生活悠閒自在?我們在古文裡讀過很多,從前作官的人、作地方首長的人、領導的人
工作不繁忙,每天一、兩個小時事情就辦完,其餘時間讀書、寫字、畫畫、遊山玩水,過
的是詩情畫意的生活。
那裡像現在人,現在人過的是分秒必爭,這個日子有什麼過頭,這
麼緊張、這麼痛苦。明白事實真相還願意到人間來投胎嗎?他不會來了。覺悟的人只有佛
與大菩薩來,來救度這些苦難的眾生,實在講四弘誓願這一願才叫真正的本願。
要發願度眾生,自己一定要能給眾生作榜樣、作模範,那就是德行。眾生為什麼受苦?因
為煩惱不斷,見思煩惱天天在增長、天天在擴大,這個事情果報就不可思議。所以佛菩薩
要做一個好樣子,斷煩惱。世間人犯了錯誤,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增長貪瞋痴慢,不
擇手段幹一些損人利己之事,不知道因果的定律。世間人常講「損人利己」,其實這個話
是錯的,依舊不了解事實真相;明瞭事實真相,我們知道損人決定不利己,沒有這個道理
。只有利人才會利己,這才是一定的道理,損人那能夠利己?可是他們迷惑顛倒,以為自
己的利益一定是建立在別人損失我們就得利益,這是妄想,這是造極重的罪業。所以《了
凡四訓》我們要推廣,讓這些人多念念,然後才曉得每一個眾生一生「一飲一啄,莫非前
定」,你用不正當手段奪得來的,依舊是你命中所有的。你命中沒有,你試試看,你去搶
,搶人家,你看看你能不能搶得到?你命裡頭沒有,你還沒有動手,已經被警察抓去。換
句話說,你能夠偷得到、你能夠搶得到、你能夠霸佔得到,統是命中所有,不用這些手段
也得到,那你何苦?所以明白人常講,「君子樂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這個話就
是說你一生的福報是你前世修的,你命裡頭有這個福報,任何力量擋不住,你決定會得到
,你決定丟不掉,何必用這些不正當的手段?錯了。
佛菩薩在世間給眾生示現最好的榜樣,你們用不正當手段得到,我用正當的方式,我也得
到。為什麼要幹這些害人害己的事情?為什麼不多做一些利己利人之事?佛菩薩作這個樣
子,所以才有
第二願—「煩惱無盡誓願斷」。這裡頭最重要是斷給別人看,一定要為社會
大眾作一個好樣子,建立自己的德行,才能被社會廣大的群眾敬仰。你這個人有道德,他
才願意跟你學,你勸他,他才會聽;自己德行要有虧欠,你說的真正是好話,人家聽了懷
疑,不能相信、不能接受。所以未度眾生,先要示現德相。
德行的標準也沒有一定,要看現前的狀況,這一個時代、這一個地區一般眾生犯的是那些
毛病?針對於這些病態下手,才能收得到效果。現在眾生貪心重,貪圖名聞利養、五欲六
塵,菩薩示現首先就要放下名聞利養,捨棄五欲六塵,就得從這上下手,這叫
自利利他;
成就自己,感化眾生。如果光是講經說法,自己不能夠身體力行,別人聽了會有疑惑;你
自己說得這麼好,你自己為什麼不肯做?換句話說,你就收不到度眾生的效果。所以一定
要自己做到、說到,先要把它做到,然後你再說,這大家沒話說。其次的是我先說到,然
後我自己也能做到,要兌現。
現在眾生煩惱重,現在眾生忘本,連儒家都明瞭
「本立而道生」,本忘掉了,這怎麼得了
?「本」是什麼?地藏本願,本是孝順父母、奉事師長,這是本。所以我們要提倡孝道,
要提倡知恩報恩,不僅是口頭說,我們要做到。現代人與人的關係只看利害,今天給我有
利,我們做朋友,我恭敬你、巴結你;明天沒有利了,就是路邊人,不相識了。如果有利
害上衝突,那是敵人,這是什麼社會?如果叫這個社會不亂,不可能!
提倡孝道、提倡紀念祖先,現在佛門還在做,清明祭祖、中元祭祖、冬至祭祖,一年三次
重大的祭祀節日,提倡孝道。我是一生福薄,前生沒修福,這是佛經裡頭說「修慧不修福
」,可是我還沒有落到「羅漢托空缽」,我還沒有落到這個程度,還能勉強維持溫飽。我
如果有大福報,給諸位說我不建寺廟,我建祠堂,提倡孝道。這個話我說了幾十年,希望
能建祠堂,建百姓宗祠,每年這三個節日舉行重大的祭祀,在這裡頭宣揚孝親。現在祭祀
完全落在形式,很遺憾。譬如說我們清明、中元、冬至祭祀,祭祀節日應當是七天。七天
,前面幾天是講解孝道、表揚孝道,最後這一天才舉行儀式,這個就有意義。否則的話,
徒具形式,什麼叫孝?孝的意義在那裡?不知道,這很難收到效果。
我們國家將孔子的誕辰訂為教師節,這是紀念老師,一年有一次。凡是祭祀現在都應當是
七天,要把為什麼要修孝道?為什麼要重視師道?要給社會大眾講清楚、講明白,這個祭
典才有意義,才不致於僅僅落到形式上。就連我們平常佛門裡面一些儀規,譬如淨宗學會
成立之後,館長提倡「三時繫念」的佛事,所以我們把三時繫念詳詳細細講過一遍。要做
三時繫念之前,一定要把三時繫念講過。要拜梁皇懺,一定要把梁皇懺從頭到尾講得清清
楚楚、明明白白;然後大家去拜懺,這個心才相應,才能收到效果。對於裡面的理、事、
境界一無所知,照那個模式去做,收不到效果。所以古人這種懺悔,確實有不思議的力用
;現在人我們修這個懺悔見不到效果,道理在此地。如果人人對這些理論、境界都清楚,
那不必講解,來修這個儀式,行!現在人都不懂,對這些儀規都不了解,所以必須預先要
上課。
世出世間法都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中國儒家以孝道為基礎,所謂是《六經》,皆是《
孝經》的註解。同樣一個道理,大乘佛法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可以講世尊四十九年所說
一切法,都是《地藏經》的註解。諸位是真正能深入,你就能體會到這個意思。
這兩願是觀察四諦而建立。能觀察四諦是智慧,能發起這個大願是慈悲;智慧、慈悲都稱
性,從性地上建立,這叫本願。所以就像菩薩一樣,菩薩用什麼來教化眾生,幫助眾生離
苦得樂?菩薩用道、用滅。這個道,諸佛如來過去也是凡夫,他是從凡夫修成的;諸佛如
來從凡夫修成佛道,這個途徑、這個道路,成佛之道!他怎麼樣修成?將他們的經驗,將
他們的方法傳授給還沒有發心的這些凡夫,迷惑顛倒的這些凡夫,所以法門無量誓願學。
菩薩先做出修學的榜樣給大家看,告訴大家這是正路,這是真理,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你要讓他覺悟,讓他跟你一起學習。
從那裡學起?從孝親尊師學起,世出世法都不例外。現在這個世間孝道沒人提倡,漸漸的
消失、淡忘了。而師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他不懂得孝道,他怎麼會懂得尊師重道?
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現在我們看到學生不敬老師,不足以為怪,你要責怪他,你自己就錯
了。要把不孝父母、不敬師長看作正常的現象,現在是這麼個時代。如果看到有一個懂得
孝親尊師的,喔!那是很不平常,換句話說,那不是凡人。誰教他?沒人教他;沒人教他
,自己會,那不是再來人是什麼?他不是凡人,換句話說,佛菩薩再來應化的,凡夫是決
定做不到的。凡夫教,他都不能接受,他怎麼會自動做到?
今天諸佛菩薩應化在這個世間是生大慈愍心,不但你不敬他,還要毀謗他、還要糟蹋他、
還要侮辱他,這都是大風大浪,佛菩薩應化在其中,如如不動,為什麼?他的本願是從真
心本性裡頭建立的。不論你怎麼樣糟蹋,佛菩薩示現到後來,總會有一天你會覺悟,你會
悔過,這個就是要用長時間感化眾生。佛菩薩曉得一切眾生必定會受感化,因為他的業障
習氣太重了,不是短時間他能夠體悟,需要一段長時間,需要一段深化,他才能感動、才
肯回頭。然後認真努力去學習,達到續佛慧命,幫助眾生、成就眾生的教學目標。
「孝親尊師」這四個字是性德,自性本具的德行。你要是明心見性,你一定會做得圓圓滿
滿;你做不到,是你沒見性,你在迷惑顛倒。唯有性德才能開發自性,怎麼樣才能明心見
性?一定要性修才能夠見性,現代人修學見性就難了。倓虛老法師在《念佛論》裡面跟我
們講,他說他一生當中沒有見過明心見性的人,不但沒見過,也沒聽說過。他說參禪得禪
定的人,他見過。參禪得禪定,果報是生四禪天,這個很了不起,不能出三界。參禪要明
心見性才能出得了三界,如果不能明心見性,是出不了三界。這就是他老人家講,在我們
這個時代參禪不如念佛,念佛能帶業往生,往生是出了三界;不但出了三界,而且出了十
法界。他是天台宗的祖師,他念佛往生的,他往生的時候坐著走的,很難得。天台宗歷代
的祖師念佛往生的人很多,大概是受智者大師的影響,智者大師是念佛往生的。後來他們
的祖師統統都念佛,雖修止觀,不捨念佛,真正得利還是念佛。可是止觀的修學,可以提
升他往生的品位,這是真的。我們古人常講「禪淨雙修」,天台宗確實如是,它真的是禪
淨雙修。
所以孝道就很重要很重要。過去我們在講席當中也常說,「孝」這個字、這個符號就是代
表我們真心本性。中國文字之完美是世界上罕見的,這個字的形象、樣子是會意,叫你看
到這個字,體會裡面的意思,這個符號的意思。這個符號上面一半是「老」字,下面一半
是「子」,這兩個集合起來稱之為「孝」;這是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這孝字的本意在
此地。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一體,
這從豎的說。有豎當然就有橫,所以這個符號實際上代表什麼?佛法裡面所講「豎窮三際
,橫遍十方」。十方、三際是一不是二,換句話說,十方、三際是一個自己,這不就是佛
法講的法身嗎?法身就是講十方、三際是一不是二。「孝」這個字在佛法裡面講就是法身
理體,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從這個體生的,都是從孝生出來的,不孝怎麼行?
孝就是一心,孝就是一真,孝就是法界,我們修學大乘人對這個不能不懂。所以修學以它
為根本、以它為基礎,從它這裡面生出大慈大悲,就是觀音法門。觀音,大家曉得千手千
眼,表什麼?表眼到、手到。看到眾生有苦了,立刻就去幫助他,千手千眼表這個意思。
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文殊菩薩是不是千手千眼?普賢菩薩是不是千手千眼?我們佛堂裡
面兩旁邊供的是文殊、普賢千手千眼,地藏菩薩也是千手千眼,任何一尊佛菩薩都是千手
千眼。千手千眼代表眼到、手到,表這個意思,不是真的一千隻手、一千隻眼,實在就是
我們世間人常講雙手萬能,就表這個意思;觀察入微,雙手萬能,表這個意思。這是讓我
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應當去學習的。
對眾生,幫助眾生終極的目標,一般講這目標有三種。
最下等的目標是解決眾生現前的困
難,幫助他一生能過幸福美滿的生活,這是下等近程的目標。
中程的目標,是要幫助他來
生還要得福,不能說這一生享福,來生墮三惡道,那就可憐、那就錯誤。這一生享福,來
生繼續還要享福,更希望來生的福報比這一生要大一些,比這一生更殊勝一些,這是中程
度生的目標。
遠程、大的度生的目標,是要幫助他圓滿證得無上菩提,換句話說,幫助他
成佛,這個目標才真正是達到圓滿。佛菩薩教化眾生,為什麼特別讚歎淨宗法門,淨宗法
門這三個目標統統都含攝在其中,實實在在說這是大圓滿。所以一切諸佛讚歎阿彌陀佛,
尊他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就是他教化眾生、他度眾生,三個目標都圓滿。
而且確確實實淨宗教人是建立在孝敬的基礎上。《觀經》的淨業三福,一開端就教我們「
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從前人懂得,所以做父母教兒女那一樁事情最重要?尊師重道,
他不是教別的。老師教學生第一重要的課程就是孝順父母。所以一個小孩從小接受這個教
育,少成若天性,從小灌輸、從小教導,在他心地、在他阿賴耶識裡面根深蒂固,永遠不
變,他能夠盡孝。孝裡面包含一切世出世間法,在此地不能細說。在家能孝親、能友愛兄
弟,這就是悌;能報效國家,就是忠。所以八德裡頭|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孝是個根本,其餘七個都是孝表現在不同事相裡面,給它建立的名相,其實就是一個「
孝」字。
在佛法裡面三學、四攝、六度,無量無邊的法門都是一個孝字,世出世間的正法決定建立
在孝道的基礎上。一個道場的建立,大眾在一起薰修,為什麼第一部要講《地藏經》?道
場硬體的設施建立了,建立之後我們得到這個硬體,要在這個地方建立軟體,心理的建設
。心正則行正,與道就相應,與心性相應,與宇宙人生的真相相應。
《地藏菩薩本願經》特別殊勝之處,孝從度母親做起,一個人在世間最親密的是母親,父
親還次一等。一個嬰兒出生下來時時刻刻不離母親的懷抱,受到母親的關懷、照顧,恩德
無與倫比,所以講孝親第一個是母親。
這個經裡面我們看到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是修學地
藏法門的這個人,地藏菩薩不是一個人。凡是修學孝親尊師這個人就是地藏菩薩,凡是修
學慈悲救一切眾生苦難的這個人就是觀音菩薩,這個意思我們要懂。我們要以一生具足一
切菩薩才能圓成佛道,這就是法門無量誓願學真正的意思。我們要學地藏的孝敬,要學觀
音的慈悲,要學文殊的智慧(我們現在講理智),要學普賢菩薩的落實,這不是一個身具
足了四大菩薩。四大菩薩再要細分就是無量無邊一切菩薩,這叫法門無量誓願學。
從這個地方諸位也就能體會到,《華嚴》、淨宗經典裡面所講「一即一切」,一個法門決
定含攝一切法門。地藏孝敬,孝敬裡面當然有慈悲,孝敬裡面有理智,孝敬落實,一個地
藏就具足觀音、文殊、普賢,不統統具足了嗎?普賢菩薩實踐,實踐裡面必定有孝行、必
定有慈悲、必定有智慧,那不是一個菩薩又具足一切菩薩。
所以才給你講「一即一切,一
切即一」,法法圓融,法法無礙,你才真正懂得佛法的不可思議。所以他是,我們在這裡
看到是為母親發心,這比什麼都親切。教給我們孝順心怎麼樣生起?度母親。母親對我們
有這麼大的恩德,無論我們在那一個地方、在那一個時候,念念不忘,念念不忘是在心上
。為報母恩,不但我們不可以做錯事,連一個惡念都不能生起,為什麼?對不起母親,這
不是母親對兒女的期望。每年舉行一次祭祀那是提倡孝道,擴展孝道,用意在此地,是利
他。念念斷惡、念念修善,這是孝母親這個心約束我們必須要這麼做。你說這個孝的力量
多大!推動我們在菩提道上精進不懈。
從孝母親使我們聯想到教導我們的老師,沒有老師,我們怎麼會懂得孝道,所以老師的恩
德不能忘。樸老提的「知恩報恩」,這四個字是世尊在《大般若經》裡講的,二地菩薩修
學的法門。二地菩薩在《大般若經》裡所說主修有八個科目,知恩報恩是其中的一個科目
。在這個時代特別值得提倡,現在社會忘恩負義的人很多,忘恩負義是罪行、是過失,苦
報;知恩報恩是正行、菩薩行,果報是樂報,不一樣。今天社會這些大眾犯些什麼過失,
我們要針對過失來加以輔導、來加以幫助,這樣就對了。所以是因母親發心,這太親切了
,這樣的教學使我們體會到,世尊高度智慧、圓滿智慧,極其善巧方便;善巧方便達到了
極處,讓我們聽到、接觸到,不能不信,不能不學。所有一切善法、一切善行,都是從孝
順母親、救度母親而衍生出來的,這真正是根本。我們在菩提道上的正行、成就愈是殊勝
,對母親的孝敬就愈是圓滿。所以我常說孝道做到究竟圓滿的只有一個人,成佛;圓教的
佛果,這是達到究竟圓滿。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孝道還欠缺一分。
我們為什麼要發心度眾生、為什麼要發心斷煩惱、為什要發心學法門、成佛道?為報母恩
。我們不這樣做,對不起父母,特別是母親。如來的正教大法建立在這個基礎上,所以四
弘誓願是一切諸佛如來的通願、本願。地藏菩薩特別以無比的悲心偏向受苦的眾生,眾生
受的苦難愈多,菩薩的悲心愈重,所以經上稱他「永做幽冥教主」。幽冥是地獄,菩薩的
誓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悲心到了極處。地獄這個苦難的地方,一般人不願意去,
別人不願意去的,他去,別人不願意吃的苦頭,他肯吃。在地獄裡面一定要現地獄同類身
,不現同類身,怎麼能教化眾生?要修同類行,地獄眾生受那些苦,菩薩在裡頭也要示現
受那些苦,不能特殊,不可以例外,才能夠感化地獄眾生覺悟,懺悔回頭。所以是忍苦忍
難,大慈大悲,這是地藏菩薩的本願,讓我們修學大乘初發心的人要學地藏菩薩。我昨天
給諸位提示,「幽冥」另一個意思就是謙虛卑下,永遠在別人下面,認真努力修學教化眾
生,名聞利養種種一切享受,奉獻給別人,自己永遠處在下位,這是幽冥的意思。經題的
別題就介紹到此地。
末後有個「經」字,經是通題。諸佛如來所說一切法,我們都尊稱為「經」。這個稱呼是
順著中國人的習慣,中國人,佛法沒到中國之前,中國人對於古聖先賢的教訓都稱之為「
經」。像儒家有《十三經》,道家老子尊稱為《道德經》,莊子尊稱為《南華經》,對古
聖先賢的教誨都是這樣稱呼。佛法傳到中國來之後,中國人對它尊敬,同樣也稱之為經典
。根據經典裡面的解釋,梵文原文稱為「修多羅」。修多羅它的本意是線,因為過去佛經
是用貝葉寫的,寫好之後兩邊打洞用繩子穿起來,所以叫做線。中國人對這個線不尊重,
中國人尊稱為經。
修多羅裡面它有些意思,通常講有五個意思。第一個是「湧泉」的意思,像泉水從地上往
外面冒出來,這是取佛所講義趣無窮;我們現在講很有攝受力,愈讀愈有味道。不像世間
人文字,世間文字諸位要是看報紙、雜誌,看一遍不會想再看第二遍,為什麼?一遍的味
道就盡了、就沒有了,這個味道很淡,不濃。世間好的文學作品,大家喜歡看、喜歡讀,
可是如果讀到十遍、二十遍、三十遍,不再想看,它這個味道就比報紙、雜誌濃得多,它
可以讓你看個十幾遍、幾十遍。可是經典那就不一樣,經典的味道永遠不會衰退,我們可
以做個比較。在中國著名的文學作品,四大小說|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
這中國著名四大文藝小說;你能看多少遍?看個十遍、二十遍,不想看。給諸位說,我看
過十幾、二十遍,我那是做學生時代。那麼大的書,我告訴諸位同學,這本書我從頭到尾
看一遍頂多一個星期。我從小學四年級開始看中國古典文藝小說,我看到初中一年級以後
就不看了,這東西沒味道了。可是《四書》、《五經》、《古文》,你從小學念到鬍鬚白
了還有味道,還是津津有味,不一樣,意味無窮。佛經的味道就更濃了,諸位如果能夠契
入到佛的大乘經典,世間的典籍不再想看。我過去在初學的時候,對於心理學很有興趣,
找不了不少心理學中國、外國的這些名著,沒看完。以後接觸到佛法,接觸到佛法的法相
唯識,這一看世界上所有的心理學跟法相唯識來作比,那差得太遠了。佛法的味濃,像泉
水往外湧。
第二個意思是「出生」,能出生一切微妙的善法。佛經讀了之後,你的心善,你的行自自
然然就善,把你的性德引發出來,所以這個善不是學的。第三個意思是「繩墨」,繩墨用
現在的話來說它是標準,是真妄、邪正、是非、善惡、利害的一個決定的標準、絕對標準
。繩墨是比喻,大概在中國現在還有,木匠鋸木頭用個墨斗拉一條黑線,然後跟著鋸;現
在西洋人已經不用這個東西,它的意思就是標準。第四個意思是「顯示」,它能夠顯示真
理。第五個意思是「結鬘」,結鬘就是貫穿諸法,要用我們現在講就是科判,就是章句之
學;它的文字組織自始至終一脈相承,有條不紊,取這個意思。文字結構嚴整,它思想體
系就很清楚。修多羅裡頭有這五個意思。
還有多意,多意是像清涼大師在《華嚴經》裡面就講十個意思,《華嚴》是以十代表圓滿
。可是我們通常解釋經的意思多半是用「貫攝常法」四個字來解釋,這是普遍也講得很好
。「貫」就是貫穿,就是結鬘的意思,就是佛的說法很有條理、很有層次,有條不紊,這
就是科判之學。中國在後期學術界裡面有所謂章句之學,實在講章句之學就是從佛經科判
之學變過來,佛法對中國學術界影響很深。拼音也是從華嚴字母裡面學到的。這貫的意思
。「攝」是攝受,就是剛才講湧泉的意思,這裡頭其味無窮,能攝受人心,讓你接觸到、
讀到之後欲罷不能,你會非常歡喜,它有這個力量。而且這種法味永遠不衰,愈深入愈濃
厚,這是世間任何書籍都辦不到,它有這麼濃厚的攝受力。「常」是說它所講的理論方法
永遠不變,超越時空。古時候三千年前,遵循這些理論、方法修學得成就,現在三千年後
的現代人,用這個方法、用這個理論,同樣能成就,超越時間。古時候印度人用這個方法
能成就,現在中國人用這個方法也能成就,超越空間。超時空的作品,這是真理。「法」
就是法則、規矩,依照這個方法修行,你決定成功。經典具足貫攝常法四個意思。經題我
們就介紹到此地,合起來經的題目是「地藏菩薩本願經」。
我們依照這部經典的理論方法修學,成就自己地藏法門。以這個為基礎,才能建立一切大
乘佛法,建立淨土的佛法;離開這個基礎,給諸位說,無論什麼佛法統統不能建立。所有
大乘法、淨土法都建立在這個基礎上,離開這個基礎就沒有佛法,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
所以真正學佛希望自己在這一生當中能有成就,這個法門不能不重視,不能不認真去修學
。古德在講經之前還有玄義,玄義裡面的內容也非常之美滿,我們限於時間這個部分我們
就把它省略,好像我過去曾經講過。是不是留著有錄音帶,我也記不清楚,留的東西也很
多,如果有,諸位可以找出來作參考。
下面我們看人題,就是翻譯本經的人。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佛經裡面翻譯的人很重要,也是讓我們生起信心。佛經是從印度梵文翻譯過來的,是當年
釋迦牟尼佛在世所說。揀別它不是偽造的,它不是架乩扶鸞、神仙來降的,不是的,那個
不能夠令人生信。扶鸞這樁事情,我很小的時候,好像是念小學的時候,在福建,我看到
福建扶鸞的風氣很盛,我看他們那個作法我有信心。因為扶鸞的人,扶鸞在沙盤上,那個
也很考究。這個鸞筆,也叫扶乩,叫乩筆;他們刻一個龍頭,龍的舌頭撐下來的時候就是
那個筆桿。用一個小畚箕,也裝潢得很美觀。扶鸞的人多半是在街上找一些挑水、賣柴的
,那個時候在抗戰之前,一般家裡面沒有自來水,買水,專門有挑水賣的,這些人不認識
字;有賣柴的。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就在馬路上隨便找他們來,請他們來扶。所以沙
盤上寫的字我們在旁邊我們都認得,他寫的是規規矩矩的,一點都不潦草,一筆一畫寫出
來,大概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能夠寫幾十個字,再把它記錄下來。我對那個很相信,因為
他們自己本身不認識字,尤其不是固定的人,隨時找來的,我很相信它。可是我在台灣看
到那個扶鸞,我就不相信。為什麼?扶鸞的人是一定的一個人,扶乩的是固定的一個人。
而且乩盤一開動的時候,那個裡面動的我們怎麼看一個字都看不出來。而且他口邊念的時
候,半個小時候念一、兩千字就出來,所以我看到那個我不相信。那個大概是偽造的,不
是真的。佛經不是這些鬼神鸞筆,確確實實是從印度梵文翻譯出來的。所以有翻譯的年代
、翻譯的場所、有翻譯的人,足以證明它的真實性。
譯人這個題裡頭,朝代是代表時間,這是唐代,唐朝的時代。翻譯的法師,我們也要知道
。古時候的譯經不是一個人,所以有譯場;譯場是國家建設的,就是譯經的場所。參加譯
場工作的人很多,它裡面的執事也分配得很細。譯人是譯場的負責人,好像譯經院他是院
長,所有這些翻譯的都用他的名字,他負責任;像一個機構裡面的長官一樣,做這個工作
可能是他底下人做的。裡面法師、居士都很多,參加譯經的工作;經譯成之後,用他的名
字,他負責任。正如像政府組織一樣,政府裡的長官,一個市長;市長發布所有這些文件
、公告,都是他底下祕書、科員、科長替他擬的草,他看過發布,他蓋印,書他的名,他
負責任。這個我們一定要懂得,不一定是他自己翻的。
這位法師在『于闐國』,于闐在我們現在的新疆,在唐朝時候是西域的一個小國。這是說
明法師的籍貫,他是那裡人,他出現在什麼時代;唐是代表時代,于闐國是代表他的籍貫
。『三藏沙門』是代表他的學歷。通常稱為三藏法師,他老人家客氣,不敢稱法師,稱沙
門。沙門是個很謙虛的稱呼,要用現在來說就是學生,是在學習的,不敢稱師,稱為學生
,地位跟大家是平等的,我們同學。「三藏」,這是一定要冠上去,如果不通達三藏就沒
有資格翻經,翻經的法師一定是通達三藏,才有資格翻經;經、律、論三藏他都通達。「
沙門」是梵語,古印度凡是出家人都稱沙門,不一定是佛教。其他宗教裡面出家修行的,
像婆羅門教、瑜伽、數論,只要出家修行的都稱為沙門。沙門這個名稱傳到中國來之後,
就變成佛家出家人的專稱,它的意思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這就稱之為沙門。這是
法師謙虛的稱呼。
『實叉難陀』也是梵文音譯過來的,翻成中國意思稱為喜學,歡喜學習。『譯』是翻譯,
這就不多說了,是實叉難陀大師譯出這部經。法師在中國還有一部就是現在大家所讀誦《
八十華嚴》,八十卷《華嚴》也是他老人家翻譯,所以對於中國佛教很有貢獻。我們在此
地讀經,對於傳法的人這種大恩大德,我們也不能夠忘記,沒有他翻譯,我們就讀不到這
部經典。
沒有祖師大德代代相傳,我們也沒有緣分見到這部經,所以對於歷代祖師我們都
以感恩的心來看待。感恩一定要報恩,報恩就要認真的學習,這才是真正的「上報四重恩
」;能報恩,必定能「下濟三途苦」,所以報恩度苦是一樁事情。你這個報恩之行,讓眾
生看到之後,能夠生起感發,能夠覺悟、能夠回頭、能夠改過自新,就收到度化眾生真實
的效果。
本經經文一共十三品,第一品是序品,但是它的品題叫《忉利天宮神通品》。在這品經裡
面佛為我們說明,釋迦牟尼佛表演給我們看,他在這個世間示現修學、成道、教學,所謂
是轉法輪、度眾生。教化眾生的緣分,快要到終結的時候,釋迦牟尼佛要示現滅度,在這
個之前特別為我們示現報母親之恩。我們在經典裡看到,世尊出世之後,他的母親就過世
了,母親生在忉利天,所以一定要到忉利天宮為母親說法。在忉利天住了三個月,為母親
說法,就是說的這一部《地藏菩薩本願經》。忉利天宮這一次的法會非常非常殊勝,世尊
為我們說出地藏菩薩過去因地當中,度母親的這些公案因緣,我們一般講故事。希望我們
聽了之後能夠感發,學習效法地藏菩薩,奠定大乘修學的基礎,這是這一品經的義趣。
現在我們看經文。經文一開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忉利天,為母說法。】
這跟其他經典開端有一點不相同。『如是我聞』這四個字簡單的講,是集結經的人他說的
,阿難尊者說的。「如是」這一部《地藏菩薩本願經》,是「我」,我是阿難尊者自稱,
親自聽佛所說,不是傳聞,親自聽佛所說。就像李長者在《華嚴經》裡面所說,阿難尊者
為我們複講這一部經,字字句句如佛所說、是佛所說,決定不敢摻絲毫自己的意思在其中
,這是「如是我聞」這四個字的意思。『一時』,實在講這個時候是非常非常的清楚,佛
在滅度之前的三個月。但是還是用「一時」好,一時有感應道交的時候,師資道合的時候
,所以一時的意思非常非常之濃、非常非常的圓滿。如果記載年、月、日、時,這個法門
就算是過去,不會再來;一時是個活的,它不是死的。像過去天台智者大師,他老人家讀
《法華經》,不知不覺當中他入定,定中他見到釋迦牟尼佛在靈鷲山講《法華經》,他還
在那裡坐了聽了一會兒。出了定之後告訴別人,世尊在靈鷲山講《法華經》法會沒散。真
的,就如世尊在《法華》裡面所說:「世間相常住。」
近代愛因斯坦也說,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現在問題在那裡?就是過去跟現在跟未
來,這個時間如何把它突破。現在科學家是知道,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沒有法子
突破。如果要突破了,你就能回到過去,也能夠進入到未來,換句話說,過去、未來什麼
事情你都知道、你都清楚。他們不曉得用什麼方法突破,像用科學機械。而實際上我們佛
法用禪定,用禪定的功夫,你的定力愈深,你突破的面愈廣。我們就能夠體會得到,智者
大師這個禪定可以能夠突破兩千年,他那個時代距離我們現在大概是一千四百年的樣子,
距離釋迦牟尼佛應該是差不多不到二千年,大概一千七、八百年的樣子。他能突破這麼大
的一個時段,能夠看到世尊依舊在靈鷲山說法,現在人所說時光倒流,他能夠回到過去,
這證明一時有味道。一時是一心不亂的時候,一心不亂就是禪定。
我們現在為什麼不能夠走到過去?不能夠走入未來?我們的心雜亂,妄想、分別、執著太
多,所以這個能力就失掉。諸位要曉得,這個能力是本能,應該有的;應該有的本能,現
在沒有了,這是失掉了。所以佛教我們修禪定,淨宗法門教我們念佛,一心不亂。你得一
心不亂,實在講你能夠得事一心不亂,這三千年前跟三千年後沒有問題,你決定知道。如
果得理一心不亂,盡虛空遍法界過去、未來的事情,你統統都曉得,你的能力就跟諸佛如
來差不多。所以「一時」是正確的,這是值得我們讚歎的。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
從愛出發─────┐ ▄佛在心中坐 ▄ ▄ 你呢ψnoobi
▄ ↓ ▄
「 存 好 心,做 好 事,說 好 話 ﹔你 就是菩薩。」───┐ ▄
▄ ▄ ↓
┌──────────────────────────────ψnoobi
└──→11 國
家研究
院 →5 HumanCulture →13 Buddhism → 涅 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4.88.107
1F:→ noobi:所以古人說"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真正有其道理^^ 10/23 17:56
2F:→ noobi:上報四重恩,四重恩:報父母恩 師長恩 社會恩 國家恩 10/23 17:57
3F:→ noobi:下濟三途苦,三途苦:畜生 餓鬼 地獄 10/23 18:01
4F:→ noobi: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_ _)> 10/23 18:03
5F:→ noobi:因貼文習慣一邊細讀一邊作標記,故時間上若不能跟上大德腳步 10/23 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