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m 板


LINE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一卷) 淨空法師主講 新加坡淨宗學會錄影室 (此講錄出自淨空法師專集文字講堂) 這個經本,清朝靈桀父編著的《地藏經科註》,在所有《地藏經》註解裡面,這個註子註 得最好,不知道現在這裡有沒有?查一查,如果是有的話,我們就用這個本子;沒有,我 們就用聖一法師的講記。我過去講過幾次,都是依科註這個本子講。 諸位同學,我在往年每一個新的道場建立,第一部經一定是講《地藏菩薩本願經》。為什 麼要講這一部經?佛法的建立不能離開硬體的設施,我們現在的話來說,一定要有土地、 要有房舍、要有建築。有了硬體設施之後,我們修道才有一個場所。可是修道要依據什麼 ?我們必須要知道。修道必須要依據「心地」,《地藏經》就是我們第一個課程。有了硬 體設施之後,軟體裡頭最重要的心地法門。所以我們一定第一部要講解《地藏菩薩本願經 》,作為我們修學大乘的基礎。如果不懂得心地法門,不知道從心地修起,最後決定是一 無所成。換句話說,無論你怎樣用功、怎樣努力、怎樣發奮、怎樣精進,你依舊出不了六 道輪迴,你所修無非是有漏的福報而已。在中國大乘表法是以四大菩薩,第一位就是地藏 菩薩。從地藏菩薩再發展出來是觀世音菩薩,叫大慈大悲。地藏是孝敬。 今天佛法為什麼這麼衰?修學的人為什麼不能有像過去那一種顯著的成就?大家把根忘掉 了,不孝、不敬。這種修學就是李老師以前常常講的玩弄佛法,他不是在修學佛法,也不 是在弘揚佛法;玩弄佛法、消遣佛法,沒事幹!消遣消遣,拿佛法來消遣。確實如此,李 老師講的話一點都不過分。我們想想我們自己是不是也在消遣佛法?也在玩弄佛法?修一 點有漏福報而已。而這一點福報決定不在人間享,到那裡享?畜生道享、餓鬼道享,惡道 去。為什麼不能在人道享?你作人的資格沒有,所以修的福不在人道享,我們要清楚。作 人都懂得孝親尊師,《觀經》三福裡頭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 業,你才能得人身,你所修的福報才能在人天裡面去享。如果這四句做不到,你所修的福 報決定在惡道享,惡道裡頭也有福報很大的。這些理與事我們都明瞭,可是我們就轉不過 來,換句話說,明瞭,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說實在話,對於這些事理了解得不夠透徹 。真正透徹了,決定他能夠懺除業障,他能夠回頭是岸。所以道場新成立,《地藏本願經 》是決定不能夠缺少的,一定要講。 諸位同學到這邊來參學,我們今天把這個課程列為主要的課程,時間雖然不多,重點我們 一定細說。其次的部分,古德有詳細的註解,聖一法師有通俗的講話,可以幫助大家作參 考。將來諸位在國內、國外弘揚佛法,凡是到一個道場應當先講《地藏本願經》,再說《 無量壽經》,勸他念佛往生,這個是一定的規矩。 《地藏菩薩本願經科註》是前清靈桀法師寫的,他是康熙年間人,清朝早期的,註得非常 之好。我們讀他的註解,要細心去體會,要用現代的言語來表達,現代人的觀念來說明, 大家就容易接受。他前面有綸貫,綸貫就是在未講經文之前,先將全經大意作一個概略的 介紹。綸貫裡面包括了五重玄義,這是第一個部分。第二個部分,教我們怎樣觀法,也就 是教我們學習這一部經,如何把觀念轉過來。第三部分是介紹全經大意,他的綸貫寫得很 長,這一部分非常重要。在玄義部分完全依照天台的方式,說明解釋經題。辨體,體是理 論的依據,佛根據什麼講這一部經?我們明白之後,對這一部經對佛的說法才能產生堅定 的信心。第三部分是明宗,明宗是講修行,換句話說,如何把這些道理、這些理論落實在 我們生活當中。第四部分是論用,我們依照這個方法修學,得到些什麼樣的功德利益。末 後一個部分是講教相,教相那是說世尊教學的方式、教學的儀規。 法師在這五個科目裡面都用「不思議」這三個字。經題是以不思議人法立名,「地藏菩薩 」不可思議,「本願」不可思議;地藏菩薩是人,本願是法。在辨體裡面他說不思議性識 為體,性是真如本性,諸佛如來之所證;識是九界凡夫的用心,九界凡夫在迷,迷了的時 候就不叫性,就叫識;性是真心,識是妄心。換句話說,他是講真實的心地跟九界眾生妄 心的心地,作為立論的基楚,這太好了。佛是講這一部經,依據什麼?依據諸佛如來自己 的真心,再依據九法界眾生的妄心,為我們說這一部經典,這個經典立論的依據,可以說 是太真實了。性地不可思議,我們講地藏;性地是真心不可思議,九法界眾生那個妄心也 不可思議,不思議性識為經之體。又以不思議行願為宗。本經的宗旨,地藏菩薩的大行大 願都不可思議。又以不可思議的方便為用,這個在全經裡面很明顯的能看到,讓我們知道 如何來學習。最後是以不可思議開顯無上菩提為教相。如果以古大德這五種比喻,比喻教 相,用乳、酪、生酥、熟酥、醍醐來表佛法的五個階段。地藏本願是無上大法,基礎是無 上大法,成就的當然是無上的佛果。這個是玄義的總綱領。 今天我們在此地講這部《地藏本願經》有兩個用意,一個是應九華山仁德老法師的邀請, 我答應他在地藏菩薩聖誕之前為大眾介紹地藏菩薩本願的大意。我們預定九月一日啟講, 九月二十日圓滿;二十日正是農歷的七月三十—地藏菩薩的聖誕日。第二個意思,新加坡 淨宗學會這個道場建立,我們還沒有在這個地方正式講過一部經,今天為新道場開講《地 藏菩薩本願經》,也是符合我們多年為新道場講經的慣例,所以有這雙重的意思。先在淨 宗學會的報恩堂為諸位同修來說這一部大經。 在玄義當然最重要的先要介紹經題: 【地藏菩薩本願經】 這七個字,前面六個字是別題,經這個字是通題;佛所說一切法都稱之為經。別題裡面又 分為人、法,這七種立題我們就省略掉了,聖一法師在講記裡說得很清楚,諸位可以作參 考。 「地藏菩薩」是人,「本願」是法,這個題是釋迦牟尼佛自己說的。佛在經上說這個經可 以用三個經題,這三個都是佛說的。第一個就是「地藏本願」,在這個法會當中世尊為我 們宣說的「地藏菩薩本願」。也可以說是「地藏菩薩本行」,行願相資,有願一定有行。 行的意思用現代的話來說,地藏菩薩的生活、地藏菩薩的修持、地藏菩薩之處事待人接物 ,這些都是他的本行。又稱做「地藏菩薩本誓力經」,力是顯示他殊勝的能力。現在我們 看這個經題,是翻譯的人他在三個題當中選「地藏本願」,因為這個本願裡面包含了本行 ,也包含了本誓力,意思都在其中。 地藏這個「地」,在事上講是大地,大地是一切萬物所依賴生存的,任何一物離開大地就 不能生存,所以在中國對天跟地看得很重。在八卦裡頭它的相是坤卦,其德為母,《易經 》裡面說:「至哉坤元。」至是到極處。這是形容大地萬物資生,一切萬物都從大地而生 ,所以地有能持、能育、能載、能生的意思。佛用這個來比喻我們的心地,我們心地確確 實實具足這個意思。以佛法講,住持的意思、生長的意思、荷擔的意思。住,一切萬法依 真性而住,一切萬法皆從真性而生,《華嚴經》裡面所說:「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諸 佛如來所住的一真法界,九界眾生所住的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從性地裡面變現出來。性 是能變,萬法是所變。自性裡面本來具足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一切的無量本來具足 。 佛法的教學其目的就教我們明心見性,為什麼以此為目的?明心見性之後,你什麼問題自 自然然都得到解決。而且這個事情是決定可能的,決定可以辦得到的。為什麼這麼肯定? 因為每個人皆有真性,這不是從外面來的;外面來的,未必能辦得到,自性本具那有辦不 到的道理?問題只要我們能夠恢復自性。其實自性那需要恢復,今天我們的性德上面有障 礙,只要把這個障礙去掉,性德自然就現前,所謂是撥開雲霧,陽光就普照。陽光比喻我 們的性德,雲霧比喻著障礙;障礙是假的,陽光是真的。離了妄,真就現前,所以真性不 需要去求;你求那就是虛妄的,毋需要去求,離了妄就是真。 真心裡面佛告訴我們具足三德。法身,法身是我們真身,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垢不淨 ,禪宗裡面所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就是這個東西。可惜我們無始以來起心動 念、妄想執著,把我們自性的光明、德用障礙住了,現前這個作用受了很大很大的虧損。 一百分的作用,我們現在所能感受到百分之一都不到,九十九分的德用不能現前,你說這 不是可惜!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迷失了,不知道自己本具無量智慧、無量德能;迷失了 ,迷得太久、迷得太深、迷得太廣。佛看到我們才生起憐憫之心,幫助我們覺悟、幫助我 們恢復。 這要講求修行了。因修萬行,果圓萬德,修行的方法也是無量無邊。無量無邊方法當中, 有方便法、也有不方便法,佛都說了。所以佛為眾生演說無量法門,四弘誓願裡面所謂法 門無量誓願學。為什麼佛要說無量法門?眾生根性不相同,眾生的根性也是無量無邊。順 著眾生根性去教學,學習就容易成就;如果不順眾生根性,他的修學就會感到困難。而在 一切法門當中,第一方便、第一穩當、第一容易,無過於念佛法門。佛在這個經裡面就是 教給我們念佛,至心稱名,跟《無量壽經》上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一個道理、一 樁事情。如果我們不能接受這個法門、疑惑這個法門,佛再給你開其他方便法門,這個是 佛教人真的是第一個法門。 為什麼說這個法門是第一個法門?如果我們細細觀察,佛在經上跟我們講的根本原理原則 ,我們就能想通、就能體會到。佛告訴我們,諸法|世出世間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 所變」,這八個字是根本;宇宙間所有一切萬事萬法的道理,都說盡了。又明白的告訴我 們,「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法從心想生就是解釋唯識所現。心能現相,相裡頭起變化 是心的作用;這個心就是識,識心,就是我們講的念頭。我們懂這個原則,那佛說念佛, 我們就明白,我們就點頭。為什麼?念佛就作佛,就直截了當。為什麼去念阿羅漢證阿羅 漢,再念菩薩就成菩薩,最後再念佛成佛,這不是囉嗦嗎?拐彎抹角。你為什麼不直截了 當去念佛?而佛裡面,這是世尊在經論裡面告訴我們,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所有一切諸佛裡頭阿彌陀第一。念阿彌陀佛就作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就成阿彌陀佛,何 必再念其他的佛?其他的佛跟阿彌陀佛比又要次一等,為什麼不直接去念圓圓滿滿的阿彌 陀佛?我們通過這些道理,才肯定念阿彌陀佛是第一。真的明白,真懂得,心裡頭念念都 是阿彌陀佛,那才是真正念佛人。念佛法門之道,道共戒,所有一切戒律統統圓滿具足。 你不會犯戒、不會破戒,道共戒。得禪定是定共戒。定共戒不如道共戒,道共戒裡頭不如 念佛裡頭具足圓滿戒律、清淨戒律。與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這才是真正的 大圓滿。 所以在這個法門裡面,佛教導我們至心稱名、念誦;念誦就是讀誦大乘。在讀誦大乘經裡 面,是以《無量壽經》為第一,我們在講解的時候跟大家分析過。這個分析我們沒有能力 ,隋唐時代的古大德跟我們講的,一切經最後都歸《華嚴》,《華嚴》歸《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歸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歸十八願。現在有人提倡本願念佛,本願裡面特別著 重在第十八願。十八願,完全依照十八願念佛,能不能往生?果然遵照決定得生。只是提 倡臨終十念、一念都能往生,平常可以不要守戒律,可以胡作妄為、可以造作罪業,到臨 終的時候念佛還能往生。這話說得沒錯,臨終你有把握念佛嗎?你仔細觀察一些臨終的人 頭腦能清楚嗎?如果臨終的時候是糊裡糊塗的,別人幫他念,他也聽不進去。臨終的時候 業障現前,佛號聽不進去,甚至於聽了佛號生煩惱;我親自見過這種人,一生念佛到臨命 終時不念佛,貪生怕死,不能放下。本願在理上講沒有問題,在事上講,難,太難太難! 那是怎麼樣的善根福德因緣,我們要清楚。古大德真是慈悲至極,為我們分析得很清楚、 很詳明,勸勉我們不可以存僥倖之心,一定要腳踏實地、認真努力的修學,臨終才有把握 。僥倖的人,最後一定落空。所以提倡本願,捨棄戒行,這是走的險道。這些論調表面看 好像是有道理,佛在經上是這麼說的,你細細分析沒有道理,他把佛的意思完全錯解、曲 解,所以願解如來真實義,談何容易! 世尊當年在世,《無量壽經》肯定是多次的宣講,每一次宣講這個法門,聽眾不一樣。經 上所記載常隨眾,常隨眾是這麼多人,除常隨眾之外,一般與會的聽眾不相同。所以佛對 於淨宗的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介紹,也有詳略不一樣,所以後來集結經典,經典內容懸 殊就很大。像最明顯的,我們現在看五種原譯本裡面四十八願,有的經典裡面二十四願, 有些經典裡面四十八願,還有經典裡面三十六願,這是最明顯差別。如果是佛只講了一次 ,翻譯的人,不管什麼人翻譯,這個數字一定是相同,不可能有這麼大的差別,由這個地 方證明佛是多次宣講。我們要對於西方極樂世界認識明瞭圓圓滿滿,就必須要把佛多次介 紹的統統要讀過。 在古時候佛經都是手抄本,流通量很少,一個人在一生當中能將五種原譯本都能看到,那 是大福報、大因緣。宋朝王龍舒居士,這個人福報夠大,當然也得佛力加持,他在五種本 子裡面只看到四種;唐朝翻譯的《大寶積經》,王龍舒居士就沒有看過。所以《大寶積經 》裡面無量壽會,這一部分裡面有一些很重要的話,其他四種本子裡頭沒有。王龍舒居士 也實實在在了不起,知道一般人很難有機緣看到這麼多的本子,所以他開始作會集本。會 集本就是集原譯之大成,將佛在各種本子裡面所說,都能夠會集在一起,看到這一個本子 ,就等於各種版本統統都看到,這好事情,大慈大悲! 他的本子收集在《大藏經》裡面,入了藏等於說我們佛門古來這些大德都承認、都肯定這 個做法是正確,沒有錯誤。王龍舒這個本子流傳到後世,蓮池大師註《彌陀經疏鈔》裡面 所引用《無量壽經》經文,大多數都採取王龍舒的會集本,這就是受到蓮池大師的肯定。 以後有彭際清的節校本,魏默深的會集本。王本跟魏本確實是有瑕疵,這個瑕疵就是取捨 不善,不太妥善;原譯的文字,他們做了修正。在他們來說,這個修正是沒有問題,確實 比原譯本用的辭句還要好。印光大師不贊成,不贊成有他的道理,怕的是後來的人隨隨便 便改動經文。他們這個開端,開了例子,引起後人隨便改經文,這個經典傳到後來那就面 目全非,決定不能夠開這個例子。印祖反對是這兩點,一個是取捨不當,一個是改動原文 ,並不是說不能會集。 到民國初年,夏蓮居這個本子出來,這個本子真正是完善的版本。可是有一些人執著成見 ,反對這個本子。反對這個本子,就要提倡讀五種原譯本。如果說反對這個本子,在五種 原譯本裡提倡一種本子,你不就是其餘四種本子裡面,還有一些重要的經文,你依舊讀不 到。讀誦大乘的目的是破疑生信,是建立信心。這個都是偏漏執,偏見、淺見,孤陋寡聞 ,這一些執著,這錯誤的。又說夏老居士是居士,居士沒有資格來會集經藏。王龍舒是居 士,彭際清也是居士,魏源也是居士;蓮池大師是出家人,是淨土宗祖師。蓮池大師能採 取王龍舒的本子,蓮池大師沒有說王龍舒是在家居士沒有資格會集,沒有說這個話。如果 說是在家人不能做這個事情,一定要出家人做,這個佛法失去了平等,換句話說,決定不 能往生淨土。淨土是平等法,經題上「清淨平等覺」,你的心不清淨、不平等,一天念十 萬聲佛號也不能往生。心淨則國土淨,心平則國土平,西方極樂世界是清淨平等的國土, 諸位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 夏老居士不是普通人,他的會集本出來之後,很可惜印光大師已經往生,印祖沒看到這個 本子,我相信印祖看到這個本子一定讚歎、一定贊成。為什麼?過去會集本這些毛病,他 都改過來。它這個本子對原文一個字沒有改動,而取捨之恰當,當時慧明老和尚肯定,在 當代律宗的大德慈舟老和尚肯定。慈舟老和尚採取它的本子在濟南講過,在家的大德梅光 羲老居士用他的本子在中央廣播電台講過。這個本子今天流通全世界,符合老居士臨終的 預言,他告訴學生,他的會集本將來是從海外傳到中國,這個話兌現了。當時大家懷疑, 現在肯定了,果然如此。他又說這個經會傳遍全世界,所以夏老這個會集本跟他所預言的 完全相應。我們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心,決定不懷疑,依教奉行,要常常讀誦。佛在經上教 們做的,我們認真努力做到;佛教我們不可以做的,我們決定遵守。這樣念佛發願往生, 我們這一生才能成就,我們要相信佛的話。 夏老居士的會集本字字句句都是五種原譯本裡面的原文,諸位可以把五種原譯本拿出來對 照看;如果你有疑惑的話,你把五種原譯本給它對照起來看。我過去曾經印過,這個本子 的題目叫《淨土五經讀本》。裡面五種原譯本,四種會校本,《無量壽經》總共九種版本 都印在裡面,大家可以對照。《彌陀經》三種譯本,三種本子是:羅什大師的譯本,玄奘 大師的譯本,夏老居士的會集本,統統印在一起。印出這個本子目的無非是堅定同修們的 信心,不能輕易被人動搖,壞了我們這一生大事因緣,那就太可惜了。 我們一定懂得讀誦大乘,皈依《無量壽經》,恭敬阿彌陀佛,懂得認真修供養法。我們在 講席當中跟諸位都做過詳細報告,怎樣供養?供養如來、供養眾生,如教修行供養,這是 真供養,這種供養就是真正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我們總結這個經裡面的意思,如果我們 真能夠至心稱名、讀誦大乘、皈依恭敬供養,這個人他的功德不可稱量。他必定得到諸佛 如來、諸大菩薩,不僅是地藏菩薩,觀音、勢至、文殊、普賢這些大菩薩威神加持,必然 獲得不可思議的果報。 佛在這個經裡面告訴我們,地藏菩薩在過去無始劫以來,以無量無邊的化身放光說法,普 度眾生,常住幽冥法界。幽冥法界怎樣講法?我們怎麼學習?我們是不是要鑽到地獄裡去 ?一定要懂得經文裡頭字字句句表法的義趣。幽冥法界意思就是講我們放低姿勢,為善不 需要讓人知道,不需要去表揚,這個就是幽冥法界。默默的去做,認真努力去做,捨離一 切名聞利養,就是在幽冥法界,成就自己真實功德,念念之中利益六道眾生。這個經裡面 給我們說,我們與諸佛菩薩的關係、我們與六道眾生的關係,凡夫無知,真正是所謂是弱 肉強食,殘害一切眾生。這些眾生也都是凡夫,也都是迷惑顛倒。迷惑顛倒,報復的心不 會消滅,你傷害他,他那個怨恨之心永遠含藏在阿賴耶識裡頭,遇到他有機會他怎能不報 復?這種報復就是今天世界上的災難,大災難!佛在經上講刀兵劫。往後的刀兵劫就是核 子戰爭。 刀兵劫因是什麼?食眾生肉。佛說得很清楚,要想免除世間的刀兵劫,除非眾生不食肉, 這個刀兵劫才能夠化解。年輕的時候無知,不吃牠,也殺害牠。螞蟻,我們看到很多人, 自己也造過這個罪業。螞蟻爬到家來,討厭,燒一鍋開水一下就把牠燙死。我們看到許多 人這樣幹,我們也曾經幹過,這些小動物任意的殺害。以前不知道,這才曉得自己犯下了 重大的過錯。佛教給我們發露懺悔,我們今天明白了,知道自己做了錯事,認真修行,每 一天念誦、供養、修學一切功德,迴向這些冤親債主。這個功德我們自己不敢享受,希望 把這些冤結統統化解,我們在菩提道上一帆風順沒有障礙。否則的話,常常說到業障現前 ,他業障怎麼會不現前?這些被你殺害的眾生,如何能夠輕易饒過你?不可能。 我們要學地藏菩薩,以真實心幫助他們破迷開悟,幫助他們離苦得樂。心如大地一樣,一 切法、一切眾生,賴以住持、生長、荷擔。所以經上說:「心如大地,能安一切。」這是 把地比作心、比作識。我們今天看到大地,腳踩到大地,要知道迴光反照。地是我們的心 地,心地平等,載荷諸法,載荷一切眾生,你喜歡的、愛的人也住在這個地上,你討厭的 、怨恨的人也住在這個地上,地不分親怨、沒有好惡,我們要學大地。我們心地原來跟大 地是一樣,現在在裡面起心動念,分別好惡,分別好醜,這是錯誤的。地不分,換句話說 ,真心不分,妄心在分,妄心是錯誤的。知道妄心在分,就知道眾生心;知道大地不分, 就知道真心。所以本經的立論就是真心跟妄心。這是說「地」這一個字。 第二個是「藏」,藏是藏、含藏的意思,我們世間人講倉庫、寶庫。世間人一些珍寶都要 好好的收藏起來,這些財富可以保障他生活的安全。如果自己失去了財寶,他就感覺到恐 懼,生活沒有保障,所以世間人人都希望收藏這些珍寶、這些財富。佛用這個來比喻,我 們自性裡面有寶藏—三德祕藏。我們真心自性裡頭有「法身」,法身是真身,宗門裡面所 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本來面目是法身,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垢不淨。第 二個「般若」,般若是智慧,究竟圓滿的智慧是我們自性裡頭本來具足,不是從外頭來的 。無量無邊的智慧,此界、他方,過去、未來沒有一樣不知道,這所知。所知現在不知道 ,不知就變成有障礙。所知是本有的,現在有個障障住了我們所知,這叫所知障。所知障 跟煩惱障立名的用意不同,煩惱就是障礙,所知不是障礙;障礙所知的那個障就叫做所知 障。 如果我們從佛法名相來說,妄想、分別、執著,執著是煩惱障,完全是煩惱;分別裡面一 部分是煩惱,一部分是所知障;妄想裡面完全是所知障。有人問,無明從那裡來?無明怎 麼來?其實釋迦牟尼佛在楞嚴會上講得好清楚、好透徹,讀《楞嚴經》的人也是囫圇吞棗 ,就這麼過去,含糊過去。佛講得很清楚:「知見立知,是無明本。」什麼叫知見?知見 就是所知,所知就是般若智慧。你在所知裡頭還要立一個知,就錯了,頭上安頭,那就是 無明的根本。你不要在所知上再立一個知,你的智慧就現前;你偏偏要立一個知,那有什 麼法子?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這個你們看清楚了,我們用這個比喻,大家看得清清楚楚 、明明瞭瞭,這是所知、這是知見。偏偏說「法師手上拿一本書」,完了,馬上墮到無明 裡去。這個東西叫書嗎?這個東西叫手嗎?手是你建立的,書是你建立的;你要建立這個 叫書、這個叫手,你就完了,這就是無明。佛法沒到中國來,中國人也很聰明,老子就知 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你說個名已經錯了,那是你自己的意思,不 是事實真相。所以你在知見上立知,你就墮到無明,你就是起了妄想,妄想裡頭又有分別 、又有執著,一大堆東西麻煩來了,一連串都來了。 佛給我們說法,佛說我,不執著我,這個高明。六祖問永嘉:「你還有分別嗎?」永嘉答 得很好:「分別亦非意。」我分別就是沒有分別,心裡頭真沒有分別,乾乾淨淨的。分別 什麼?為大眾分別。所以說就是無說,無說就是說,你要說是說,你不懂得無說這個意思 ,你不懂得佛的意思。如果說跟無說分做二截,說也錯了,無說也錯了。說是什麼?分別 、執著;無說是無明,兩邊都墮了。要知道說跟不說是一不是二,說即無說,聞即無聞, 你這個通了,你這個障礙都沒有了。你能在這個上面體會,宇宙人生的真相就大白了,你 真正入了不二法門。世間人可憐活在相對裡面,相對就是二,對立了。說大對面有個小, 說空那邊就有個有,總是在相對;說我,對面有個人。幾時你能夠一下覺悟到,我跟人不 二,空跟有不二,性跟相不二,理跟事不二,事跟事也不二,你才入佛法,你才懂佛法。 所以佛法之難,難在那裡?就難在這個地方。難在什麼?妄想、分別、執著永遠放不下, 只要放不下你就不入大乘之門,大乘跟你絕分。你修學大乘,是修學一種皮毛常識而已, 真正大乘是什麼樣子?你根本不能夠體會。這是跟你講般若。 還有一個祕藏,祕是祕密,藏是含藏在自性裡面的;「解脫」,解脫就是大自在,就是《 華嚴》裡面講事事無礙,都是自性裡頭本有的、本來具足的。這是「藏」的意思,這個叫 三德,自性裡面的三德。為什麼叫祕藏?祕是好像很祕密,一般凡夫不能夠覺察,六根接 觸不到;不能覺察就好像很祕,就好像藏在那個地方,藏沒有被人發現。換句話就是眾生 不能明瞭、不能理解,稱之為祕密。而心性確確實實裡面包含無量無邊的一切法,本性裡 頭本來具足,用之不盡,這是藏的意思。好比我們世間的金礦一樣,這個金礦裡頭含藏著 金非常豐富,你去取、你去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是金礦在那裡你不知道、你不曉 得,那就變成祕密。佛用這個來比喻我們的心地,我們心地的寶藏。大地含藏跟心地比那 不成比例,我們心地裡含藏的寶藏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的佛法,一切眾生無量的 世法,都含藏在其中。你只要開發新的寶藏,給諸位說,世間法、出世間法全都通達,全 都沒有障礙。 佛法的教學是開發自性的寶藏。自性寶藏要用什麼東西開?那個工具一定要稱性,你不是 稱性的工具,你就沒有辦法開發自性寶藏。稱性的工具是什麼?就是孝跟敬,所以《地藏 》稱為佛門孝經。《地藏經》要用現在的話來講,它就是孝道跟師道,孝親尊師就能開發 自性的寶藏。如果你不能孝親、不能尊師,你永遠在佛法門外,換句話說,你學小乘也許 能夠有一點點成就,學大乘沒有分;大乘是開發自性,跟小乘不一樣。小乘是在事相上, 換句話說,它還是世法。小乘之間出世法你也得不到,換句話說,你縱然修學小乘,你也 只能停留在初果、二果這個境界裡頭,四果是證不到的。要想證得小乘的四果,小乘最高 果位還是要孝親尊師。這是真理,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一個例外的。 世尊在《觀經》三福裡面說,這三種淨業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這話說得多清楚、多明白 ,我們聽起來,諸位同修都能夠記得,也都能說,可是就是不肯去做,那就沒法子。說, 一天說一千遍、說一萬遍,也沒用處,那是說食數寶,有什麼用處?一定要自己認真去做 ,去做到。把孝順父母的心推廣孝順一切眾生,諸佛如來確實是這麼修的。一切眾生就是 我們自己的父母,不是別人,一切眾生就是我們的老師,讀了《華嚴》,你應該相信。不 但一切人是老師,昨天我們講樹,樹木、花草那一樣不是老師?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真的 是一微塵、一毛孔,我們觸目都能夠醒悟,那就是老師。昨天看到樹,種子是信心,根是 慈悲,身是智慧,枝葉是五度,枝幹是五度,在在處處只要見到了,心裡面都開智慧。正 是惠能大師所說,惠能見五祖,跟五祖說:「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他怎麼不常生智慧? 六根接觸外面境界都開悟,這就是常生智慧。我們今天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生煩惱,順 自己意思貪愛,貪愛是煩惱;不合自己意思討厭,討厭生煩惱。人家六根看六塵境界生智 慧,不生煩惱,這就是凡聖不一樣,起修不相同。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肯定我們自性本來具足萬法,具足一切法,這個是寶,像大地裡面含 藏一些礦物寶藏一樣。大地含藏的寶藏用得盡,我們心性裡面含藏的寶藏用不盡,為什麼 不懂得開發?這四大菩薩就是開發自性寶藏的四個法門。這四個法門要同時用,地藏菩薩 的孝敬,觀音菩薩的慈悲,文殊菩薩的智慧,普賢菩薩的落實,四大菩薩教我們開發自性 寶藏。這四個法門缺一個都不可以,像一張桌子四個腿,缺一個就倒下來,它就站不住了 ,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佛在一切大乘經裡面所說,千經萬論不外如是。諸佛菩薩明白了 ,就落實,他得受用,他得的是大自在、大圓滿。我們眾生迷惑顛倒,迷失了自性,胡作 妄為,所以搞六道輪迴,生死流轉,永無出期。 但是我們的性德無論在覺、無論在迷,它並沒有改變;悟沒有增加一絲毫,迷也沒有損失 一絲毫。佛為什麼尊敬一切眾生?連蚊蟲、螞蟻都尊敬。他為什麼尊敬?蚊蟲、螞蟻也是 眾生,牠的性德也是圓滿的,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只是牠迷,牠變成這個樣子,牠不懂 事,胡作妄為,搞成這個樣子。雖然搞成這個樣子,牠的性德依舊是圓滿的,沒有缺損一 絲毫,所以諸佛如來對牠平等的尊重、平等的禮敬,也平等的供養。在十大願王裡面佛對 牠們不讚歎,可是恭敬供養那是決定平等的,慈悲一切。 我們要認識心地,肯定寶藏。知道我們真心,這個心從般若上講就是大菩提,從法身上來 說就是大涅槃。大涅槃通常也稱為大滅度;涅槃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滅度。如果就這三 個字來說:大、滅、度,這三個字來講。「大」是法身的意思;「滅」是滅煩惱,滅妄想 、分別、執著,那個就得大自在,大自在是解脫;「度」是明瞭、是覺悟,就是般若智慧 。菩薩修六度,這六條是智慧,他們過的是高度智慧生活,他們過的是究竟圓滿的智慧生 活。我們今天過的是煩惱苦日子。 法身、般若、解脫,這三德是自性本具的三德,一一都具足常樂我淨。所以常樂我淨,我 們稱為四淨德。「常」是永恆不變。「樂」是離一切苦,我們世間人講苦樂,這個苦樂是 相對的,所有一切相對的苦樂統統沒有了,統統盡了,斷盡了。「我」是主宰的意思,自 在的意思,真正做得了主、真正得大自在。「淨」是清淨,一塵不染,心地空寂。真心裡 面不能有一物,惠能師講得很好,「本來無一物」,要知道本來無一物,你要在裡頭加一 物進去,錯了。一個念頭就是一物,不能加。所以參禪的人,念一聲佛號被染污了,漱口 三天。本來無一物,怎麼會有個佛進去?佛也沒有。佛都沒有了,我們要不要念佛?要念 。怎麼個念法?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就對了,就正確了。如果你有念,你就有一物,錯 了。你無念也有一物,有什麼一物?有個無念,你也錯了。換句話說,念錯了,不念也錯 了。 怎樣才不錯?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就不錯;兩邊不住,中道不存。作而無作,無作而作 ,就像諸佛菩薩應化在九法界裡面,示現種種身,從事種種事業,他無念、無生。無念, 他沒有離念,無生,他也沒有離生。他在六道裡頭捨身受身,跟眾生示現是一樣的,他是 離即同時,所現的相沒有自己,現的相是慈悲應現,覺悟眾生的。雖然覺悟眾生,沒有覺 悟眾生這個念頭,就像《金剛經》所說,雖然度一切眾生,而實無眾生得度者,他沒有起 念。經上常常用雲來做比喻,比喻什麼?無心、無念,在佛法裡講無作、無為。無為而無 所不為,無作而無所不作,這樣與自性體、相、用,與自性法身、般若、解脫就相應,與 「大方廣」就相應,這是菩薩行,這是菩提心。 我們今天在凡夫位,我們有嚴重的迷惑,我們有深重的業障,我們也很想契入菩薩的境界 。從那裡下手?一定要從斷貪瞋痴下手,佛法、世法都不貪染。順境不貪,逆境不瞋,從 這兒做起,從這裡下手;順、逆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痴。不貪、不瞋、不痴叫三 善根。斷惡修善,斷什麼惡?斷貪瞋痴;修什麼善?修不貪、不瞋、不痴。從這裡下手, 恢復我們自性的寶藏,因為貪瞋痴在所有障礙裡頭最嚴重;最嚴重的先下手,我們今天不 能成就,就是不能斷貪瞋痴。你無論怎麼樣修學,你都是不得其門而入,搞一輩子都是有 漏的福報。如果要不修孝敬,你這個有漏的福報還不在人間享,在餓鬼、畜生道裡面去享 ,這都是事實真相,我們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白。 「菩薩」這兩個字是印度話,它的意思古人有兩種翻譯:一個翻譯叫大道心眾生,這是古 譯的;玄奘以後翻作覺有情,覺悟的有情眾生,兩種翻的都好。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 們,《華嚴經》應當傳授給什麼人?大心凡夫。諸位要曉得,大心凡夫就是大道心凡夫, 雖然沒有給你說是菩薩,你只要發大心,你就是菩薩。如果說是菩薩你會嚇一跳,「我不 是菩薩,我不敢當!」說大心凡夫,「可以,我是個凡夫,我發大心就行!」殊不知大心 凡夫就是菩薩。覺有情也好,我們是有感情的眾生,感情就是煩惱,有情就是有煩惱;雖 有煩惱,他覺悟了,這個行。覺悟了,就是我所說方向對準了。雖然還沒有入佛的境界, 但是你這個心、行、方向,確實是成佛的方向,角度沒有偏差;像航海、航空一樣,我們 羅盤對得很準確,方向很準確,雖然還看不見彼岸,但是知道決定可以達到彼岸。這是菩 薩的意思。 菩薩是人,千萬不要誤會,菩薩不是神、菩薩也不是仙,菩薩是人。如果說得更明白一點 、清楚一點,菩薩是一個明白的人,凡夫是個糊塗的人,這個大家就好懂了。對於一切人 、一切事、一切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它的業因果報,我們常講因緣果報,那你 就稱之為菩薩。如果你不了解,對人、對事、對物都不了解,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情,這就 叫做凡夫。地藏菩薩的名號,我們就簡單介紹到此地。 下面還有「本願」兩個字。本是根本,在此地的意思是說,他這個願不是這一生才發的。 我們知道一切眾生都有過去生,也有未來生,所以講三世。地藏菩薩在過去生中就發這個 願,過去還有過去,過去無始,無始劫來生生世世都發這個願,我們稱這個願叫本願。所 以這個願是有根本的,不是這一生當中才發的。願是一種希望、是一種希求,這個希求、 希望能夠得到滿足,這就稱之為願。如果意思說得更深一點,本就是真如本性,而願是從 本性裡面發生的,這才是大乘法裡面講「本願」真正的意思。 菩薩,如《華嚴經》上所說的法身大士,已經斷掉了妄想、分別、執著,這已經斷盡了。 所謂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確確實實契入如來果地上的境界,雖然入得不夠深,但是 已經進入,已經是明心見性,這個時候的願,是從自性裡面發出來。沒有見性的人,是從 識裡面建立的願心。我們講有過去世,還有過去世,多生多劫都發這個願,這是從識心裡 頭說的;明心見性之後是從本性裡面說的,這兩個意思都可以說之為本願,本願的意思淺 深有差別。 但是在相用上很接近。在事相上無量劫來生生世世有這個願,他這個願力很強,也不容易 被外面境界所移。縱然被外面境界所動搖,他很快會回頭,他會覺悟、他會回頭,他能懺 悔。如果這個願是一生才發的,或者是過去一生、兩生所發的,他這個力量淺,很容易被 外境迷惑;迷了之後,不容易回頭,不知道懺悔,我們就曉得他這個願力深度不夠,也就 是他沒有「本」,如果有本一定肯回頭。我們在《觀經》裡面看的,阿闍世王造的種種罪 業,到自己得到這個果報,病苦現前、地獄相現前,他能夠悔過、能夠自新,說明他過去 生中生生世世修持有力量,他願力很強,雖然一時糊塗、一時迷了,到緊要的關頭他還能 覺悟。這都是從事相上看的。 如果是法身菩薩從自性裡面發的願,那才是真真實實的本願,決定不會為外境動搖。即使 在這個大時代,佛在經上講「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他也會如如不動不受影響。這是本 願一點意思。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 ─────┐ 佛在心中坐 ▄ ▄ 你呢ψnoobi 「 存 。」───┐ ▄ ▄ ┌──────────────────────────────ψnoobi └──→11 5 HumanCulture 13 Buddhism → 涅 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4.88.107 ※ 編輯: noobi 來自: 61.64.88.107 (10/23 09:18)
1F:→ noobi:這篇文章如果你沒時間看~~你可以跳過部分.但不要漏了粉紅字 10/23 09:21
2F:→ noobi:這是佛教為何不殺生的道理之一。 10/23 09:23
3F:→ noobi:眾生平等眾生皆有佛性,不起眼小蟲也許可能是過去父母未來佛 10/23 09:28
4F:推 hasui:期待續集:) 10/23 10:24
5F:推 Jack0:滿好看的,謝謝法佈施 <(_ _)> 10/23 10:42
6F:推 noobi:只是盡點轉載微薄之力 <(_ _)> 感謝大大仔細閱讀 10/23 12:12
7F:推 rabbitmimi:請問 <<觀經>>是哪本經 10/23 17:09
8F:推 noobi:觀經四帖疏http://www.bfnn.org/book/books2/1069.htm 10/23 17:55
9F:推 rabbitmimi:感謝^^ 謝謝您的分享 10/23 18:58
10F:推 blueryan:還劃重點!謝謝。 10/23 20:41
11F:推 chicman:謝謝 noobi大德慈悲觀照眾生... 隨喜 10/24 09:48
12F:推 chicman:推 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10/24 09:53







like.gif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icon.png[問題/行為] 貓晚上進房間會不會有憋尿問題
icon.pngRe: [閒聊] 選了錯誤的女孩成為魔法少女 XDDDDDDDDDD
icon.png[正妹] 瑞典 一張
icon.png[心得] EMS高領長版毛衣.墨小樓MC1002
icon.png[分享] 丹龍隔熱紙GE55+33+22
icon.png[問題] 清洗洗衣機
icon.png[尋物] 窗台下的空間
icon.png[閒聊] 双極の女神1 木魔爵
icon.png[售車] 新竹 1997 march 1297cc 白色 四門
icon.png[討論] 能從照片感受到攝影者心情嗎
icon.png[狂賀] 賀賀賀賀 賀!島村卯月!總選舉NO.1
icon.png[難過] 羨慕白皮膚的女生
icon.png閱讀文章
icon.png[黑特]
icon.png[問題] SBK S1安裝於安全帽位置
icon.png[分享] 舊woo100絕版開箱!!
icon.pngRe: [無言] 關於小包衛生紙
icon.png[開箱] E5-2683V3 RX480Strix 快睿C1 簡單測試
icon.png[心得] 蒼の海賊龍 地獄 執行者16PT
icon.png[售車] 1999年Virage iO 1.8EXi
icon.png[心得] 挑戰33 LV10 獅子座pt solo
icon.png[閒聊] 手把手教你不被桶之新手主購教學
icon.png[分享] Civic Type R 量產版官方照無預警流出
icon.png[售車] Golf 4 2.0 銀色 自排
icon.png[出售] Graco提籃汽座(有底座)2000元誠可議
icon.png[問題] 請問補牙材質掉了還能再補嗎?(台中半年內
icon.png[問題] 44th 單曲 生寫竟然都給重複的啊啊!
icon.png[心得] 華南紅卡/icash 核卡
icon.png[問題] 拔牙矯正這樣正常嗎
icon.png[贈送] 老莫高業 初業 102年版
icon.png[情報] 三大行動支付 本季掀戰火
icon.png[寶寶] 博客來Amos水蠟筆5/1特價五折
icon.pngRe: [心得] 新鮮人一些面試分享
icon.png[心得] 蒼の海賊龍 地獄 麒麟25PT
icon.pngRe: [閒聊] (君の名は。雷慎入) 君名二創漫畫翻譯
icon.pngRe: [閒聊] OGN中場影片:失蹤人口局 (英文字幕)
icon.png[問題] 台灣大哥大4G訊號差
icon.png[出售] [全國]全新千尋侘草LED燈, 水草

請輸入看板名稱,例如:Soft_Job站內搜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