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magewind (秋水連天)
看板Buddhism
標題[轉錄] 回應「大乘非佛說」論(2)
時間Thu Oct 19 19:38:48 2006
「立敵共許」的方法論
西元前後,大乘經典出現的時候,部派佛教並沒有消失,一直到二世紀至四世紀,龍樹、
無著與世親,分別作為中觀、唯識學派的三大偉大論師,他們全都還是在部派佛教的僧團
中出家,並且受過阿毗達磨的學術訓練,部派佛教顯然不但沒有消失,而且相當強勢。那
麼,部派學者又如何可能坐任大乘佛教「彈偏斥小」呢?他們當然也會反擊大乘學說。他
們攻擊大乘的理由,大概就是:大乘經典來路不明,出現得很晚,顯然不是佛說。
龍樹與無著,一個是中觀學派的開山祖師,一個是唯識學派的開山祖師,由於兩人有特殊
的代表性,因此我特別舉兩位論師作為例子。他們的因應之道分為兩途——我先講這部分
,好讓各位對照著看,導師又是如何面對同樣問題的。
第一、龍樹把大乘傳說中,有關於大乘經如何結集出來的故事撿集出來,用以證明佛滅之
後,大乘經也有結集,結集人士則有文殊師利、彌勒等諸大菩薩及阿難等大阿羅漢。傳說
是世親所造的《金剛仙論》則更進一步說,結集地點不在王舍城七葉窟,而是在鐵圍山外
。鐵圍山在哪裡?並沒有對照遺址可得。這就讓人感覺,好像是信仰與想像中創造出來的
神話空間。他們所提供出來的結集證據,當然不能說服聲聞學者來改變「大乘非佛說」的
偏見。
另外一種方式,是龍樹與無著的最大利器。他們本諸《阿含》,從《阿含經》裡尋求一個
聲聞佛教與大乘佛教可以溝通的基準點(因明學稱之為「立敵共許」)。所以,各位不妨
注意,龍樹也好,無著也好,他們要證成大乘或是學派理論時,都會先引證《阿含經》;
龍樹的《中論》,無著的《攝大乘論》,莫不如此。
作者寫書,就要預設自己在與讀者對話的情境,作者不是在跟空氣對話。龍樹寫《中論》
,很明顯的,是在與部派佛教對話。他是運用緣起論,透過辯證法,邏輯性地推衍出「緣
起、性空、假名、中道」的結論。無著也是一樣,他為了要證明阿賴耶識的存在,引用的
是《阿含經》而非大乘經。這是他們高超的地方,他們先共許了《阿含經》的權威性,這
可以作為各自學派正當性的基礎。
從這裡我們可以注意一個問題:在印度,大乘佛教的大論師,倘要建立學說的權威性,竟
然是引用原始教典(而非大乘經),然後依此「教證」基礎,透過綿密的邏輯分析來作「
理證」,以證明其大乘學說的正確性,然後才巧妙地轉接到大乘經典以引用之。例如,龍
樹先於《中論》引《阿含》以證明「緣起、性空、中道」義與「二諦」義,到了《大智度
論》,就大量引用大乘典籍了。無著《攝大乘論》也一樣,先援用《阿含經》來證明阿賴
耶識的存在,後面談「唯識無境」時,才引用各種大乘經,以豐富其唯識學內涵。
--
守口攝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2.39.20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