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magewind (秋水連天)
看板Buddhism
標題[轉錄] 論師的佛陀觀 2-1
時間Sun Oct 1 08:25:30 2006
論師的 佛陀觀(二)
◇釋悟殷
貳、佛身
二、佛色身長短修齊 (一、佛身有漏無漏,前期登載已畢)
佛陀色身莊嚴無比,一般形容:佛身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功德巍巍。在三十二相方面
,佛陀有三十二相,菩薩、轉輪聖王亦有,乃至難陀亦有三十相,可見並不稀奇,比較特
殊的是佛陀有八十相好,而一一相好都是百福莊嚴的。在阿含經中,並未強調佛陀有八十
相好,所以當《大毘婆沙論》說:佛「八十種隨好,莊嚴其身」(大正27.890中),「假
如有人習奢摩他滿十二歲,所生善品,不如於須臾頃觀察佛相好之身所獲功德」(大正
27.958上),甚且受到龍樹菩薩質疑:「如汝所信八十種好,而三藏中無!」(大正
25.255下)
關於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並非本文重點所在,本文所要探討的是佛陀的高矮問題。
佛陀的色身高矮,據律典記載,難陀短佛四指,諸比丘遙見難陀走來,以為是佛,皆起來
奉迎,直至相近,才知原來是難陀。又六群比丘與「如來等量作衣,或過量作」,遭人譏
嫌,世尊遂制:比丘與佛等量,或過量作衣者,波逸提。如來的衣量是:長佛十磔手,廣
佛六磔手〔註9〕。
依據廣律,佛制比丘,所穿衣服長度不能和佛衣相等,或超過佛衣長度。這表示了當時佛
陀和弟子的身高,差距並非很大,就像難陀只矮佛陀四指而已。然《異部宗輪論》說:大
眾部主張:「如來色身實無邊際,如來威力亦無邊際」(大正49.15中--下)。亦即大眾
部認為:佛陀色身高大無比,超過一般人的想像之外,盡虛空遍法界,是超越空間,而不
為空間所侷限的佛身觀。
而有部認為:佛身的高度,如經中說「丈六金身」,決不能到無邊無際,不可限量的地步
。即佛世時,常人身高八尺,佛陀高一倍,等於丈六。如《薩婆多毘尼毘婆沙》云:「佛
身丈六,常人半之。」(大正23.561上)
所以,關於佛身的高矮,大眾部和有部間的歧異很大。在這裡值得玩味的是:同一部派(
如大眾部),廣律和論典所載的佛身觀不同。律師之佛身觀,仍本著「佛在人間,所以和
常人無異」的看法。而論典(《異部宗輪論》)所載之佛身觀,已趨向於理想化了。這種
情形,不僅顯示佛教思想的流變,亦說明了論師和律師性格之差異。
大乘佛教的佛身高矮修齊,是隨眾生根性、意樂不同,所見的佛身亦有差別。如龍樹菩薩
說:
《密跡金剛經》中,佛有三密:身密、語密、意密。一切諸天人,皆不解不知。有一會眾
生,或見佛身黃金色、白銀色、諸雜寶色;有人見佛身一丈六尺;或見一里十里百千萬億
,乃至無邊無量,遍虛空中。如是等,名身密。語密者,有人聞佛聲一里,有聞十里,百
千萬億,無數無量,遍虛空中。有一會中,或聞說布施,或有聞說持戒,或聞說忍辱、精
進、禪定、智慧,如是乃至十二部經,八萬法聚。各各隨心所聞,是名語密。(《大智度
論》,大正25.127下)
佛法身……但以本願業行因緣,自然施作佛事。如《密跡經》說:佛身者,無方之應,一
會之眾生,有見佛身金色,或見銀色、車渠、瑪瑙等種種之色。或有眾生見佛身與人無異
,或有見丈六之身,或見三丈,或見千萬丈形,或見如須彌山等,或見無量無邊身。(《
大乘大義章》,大正45.125下)
部派佛教中,佛身有丈六身及無量無邊身之差別,佛陀的身力及威力,同樣的亦有差別。
據《長阿含》:「佛威神不但能動地,二十八天皆為大動。」(大正1.167上)大眾部亦
說:如來具有不可思議的威德神通之力,運用威力時,不須加以作意,任運自然,於一剎
那中,就能遍至十方無量無邊世界。有部認為:如來威力可遍至十方世界,但必須加以作
意,若不加作意,只能及於三千世界。如說:
聲聞天眼,不作加行,見小千界,若作加行,見中千界;獨覺天眼,不作加行,見中千界
,若作加行,見大千界;世尊天眼,不作加行,見大千界,若作加行,能見無量無邊世界
。(大正27.767上--中)
此中,大眾部和有部的歧異點在於,大眾部認為:佛陀不須加以作意,展現威神力,即能
任運自然的遍於無量無邊世界;而有部是認為須加以作意才行。至於佛陀的身力如何?《
增壹阿含經》記載:世尊以父母所生之力,單手把長百二○步、寬六○步之大石,往虛空
拋擲,即到達梵天。佛言:「設復有人往梵天上,取此石投閻浮地者,十二年乃到,然今
如來威神所感,正爾當還。」於是世尊舒手遙接之。又世尊神足、智慧力,無與倫比,縱
使神足第一的目犍連、智慧第一的舍利弗,遍滿三千大千剎土無空缺處,欲比如來之神力
、智慧力,百倍千倍巨億萬倍,不可以譬喻為比(大正2.749下--750中)。
佛陀有如此驚人的身力,這身力是父母所生的,經論形容這身力是那羅延力〔註10〕。然
法救大德說:「菩薩身力,猶如意力,量無邊際。」因為菩薩在吉祥人邊,接受吉祥草,
到菩提樹下,自敷為座,結跏趺作,發堅固願言:「若未諸漏永盡及證無上菩提,我終不
起此座。」無上菩提,從未來世將入現在,爾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菩薩毛髮亦不動
搖。由此故知:「菩薩身力,猶如意力,量無邊際。」論主質問大德:「若爾,何故契經
中說:『菩薩身有那羅延力?』大德說:「此力世間共所欽重,故以為譬,其實不然。」
(大正27.155下)
佛說:「諸行無常」,的確是真實不虛,佛陀生身亦顯示諸行無常法則。所以說:縱使如
來的身力,猶如那羅延力般壯碩,如來的神通、智慧力,即使遍滿三千大千世界的目犍連
之神通、舍利弗之智慧,亦難匹敵,然佛陀如此的身力、神通力、智慧力,亦難敵——「
無常力」(大正2.750中)。如佛告力士:「我父母生身之力,若神通力,及勝解力,今
日中夜,皆為無常力之壞滅。」〔註11〕因為「如來法身雖無衰退,而生身力必有退減,
諸異熟果有衰退故」(大正27.156中)。
以上,是關於佛陀色身長短修齊,以及身力、威力的問題。大眾部之佛身高矮、身力、威
力,都是異於常人的,經佛弟子理想化的佛身。有部之佛身,較一般人高大,而其身力、
威力,亦異於常人。雖然佛陀有異於常人之身力、威力,但是亦難敵「無常力」。雖然「
無常力」強大於佛陀的身力、威力,但是「無常力」,仍不如「業力」來得強大(大正
27.199中--下),因為「有阿羅漢猶受故業」(大正49.16中),佛陀亦難免受業力的牽
絆〔註12〕啊!
-------------------------------------------------------------------------
註9:與佛等量或過量作衣,波逸提。這一點,各部廣律的事緣,並無很大差異,大致上
是以難陀或六群比丘為主角而制。而佛陀的衣量,則律有不同說法。依《四分律》、《根
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佛衣量是:長佛十磔手,廣佛六磔手(大正22.695上--中;大正
23.897上)。《五分律》、《僧祇律》、《十誦律》,都是:長九修伽陀磔手,廣六磔手
(大正22.71中;大正22.394上--中;大正23.130中--下)。佛一磔手的長度,《僧祇律
》說:如來磔手長二尺四寸(大正22.394中);《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佛一張手,
當中人三張手(大正23.896上)。
註10:1.那羅延:具有大力的印度古神。意譯:堅固力士、金剛力士、鉤鎖力士、人中力
士、人生本天。
2.那羅延力之力量多少?請檢《大毘婆沙論》,大正27.155上--下;《增一阿含》,大正
2.749中--下。
註11:《大毘婆沙論》,大正27.156上--中;《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大正
24.31上--中。
註12:1.《大毘婆沙論》卷一二五,有二則阿羅漢猶受故業之事緣。
A.有一阿羅漢在寺自染袈裟,城中失牛犢者見衣似牛皮,染汁如血,煮札似肉,器如牛頭
,以為偷牛賊,以鞭撻之,縛送王所,禁閉牢獄。由彼業力故,囚禁多時,門人無知曉者
,待業力盡,方省救出。
B.有一阿羅漢未關門戶而入深靜慮,城中有離家出走之婦女投寺,藏匿彼床下,為夫捉得
,疑其共作不淨,於是鞭撻,縛送王所,以業力故,囚禁多時。(大正27.654下--655中
)
2.有部認為「阿羅漢猶受故業」,佛陀也是阿羅漢(大正24.128中--下),所以也還受故
業報。如《十誦律》、《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即有甚多阿羅漢或世尊受業報的「本
生」故事。茲舉世尊猶受故業報事如下:
A.「波逸提」四四,阿耆達婆羅門王邀請世尊及眾僧,在毘羅然(毘蘭若)國,三月結夏
安居。時世尊作是念:「我先世果報,必應當受」(《十誦律》,大正23.98下),所以
默然接受阿耆達邀請。然婆羅門卻未四事供養,以致世尊與弟子們三月食馬麥(大正
23.98中--99中)。
同樣的事緣在〈醫藥法〉中,復作「佛念本行因緣,必應受報」(大正23.187中),所以
三月安居,乞食難得,而食馬麥;等到「世尊宿行已畢」(大正23.188上),十六大國咸
聞世尊在毘羅然三月食馬麥,諸國信者備諸供具,種種餚膳而來供養(大正23.187中
--188中)。
B.〈調達事〉:提婆達多破僧,遣人以石擲佛,顧人殺佛,放醉象欲踐踏佛。於放醉象時
,隨行弟子遙見象來,驚惶逃走,唯阿難不捨離佛。而後世尊降伏醉象,為諸弟子說五百
「本生」故事(大正23.263上--264中)。
--
守口攝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1.1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