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magewind (秋水連天)
看板Buddhism
標題[轉錄] 戒律與人間淨土的建立(10)
時間Tue Sep 12 22:50:59 2006
十、結論
戒律給人的印象是繁瑣、保守,不合時宜、不近人情的形式主
義。但是根據本文的探討所見,有關佛陀制戒的目的、過程、
原則,已相當明瞭,戒律原來是相當簡樸和親切的,而且本來
就是具有彈性的,遇高則高,逢低即低;能簡則簡,須繁即繁
;當守則守,宜捨即捨。豈可被指為不合時宜、不近人情的形
式主義!從僅有一偈四句的七佛通戒,演為八正道,漸次增設
為五戒、八戒、十戒、比丘戒、比丘尼戒,乃至菩薩的三聚、
十善、十無盡戒及諸輕戒,它們的作用、性質、功能,雖有廣
略、僧俗、深淺之別,它們的目的和原則,都是相同的,那就
是正法久住,淨化人間。雖然說,比丘有三千威儀八萬細行,
《大智度論》也說︰「復次是戒,略說則八萬,廣說則無量。
」(83) 可是並沒有強制所有的人,一律要受持那一類戒,
────────────
78 同注 75。
79 《大正藏》冊 25,頁 155 下。
80 《大正藏》冊 16,頁 813 中及下。
81 參考拙著《戒律學綱要》, 收入《法鼓全集》第一輯第三
冊,頁 92 ~ 95。
82 《長阿含經》卷 16 《祼形梵志經》有云︰「佛告迦葉︰
諸世間諸所有戒,無有與此增上戒等者。 」《大正藏》冊
1,頁 104 上。
83 《大正藏》冊 25,頁 162 下。
頁 21
或僧或俗,或多或少,或暫或久,都可以自由選擇。不幸的是
,能夠直探佛陀制戒本懷的人不多,以致有部分人,重視戒律
,卻是拘泥於繁瑣的形式,一部分人,專重定慧的修證或重隨
俗的利生而不重毘尼了。(84)
回憶 1990 年元月,在中華佛學研究所主辦第一屆「中華
國際佛學會議」的綜合檢討大會上,有幾位先進學者,知道我
曾研究戒律,鼓勵我改革已經形同僵化的戒律。我當然沒有那
樣的能耐,我根本不可能編集出一部會被大家永遠認同和普遍
應用的戒律書來。
不過,筆者從 1965 年出版《戒律學綱要》一書以來,斷
斷續續,做著研究戒律及復活戒律的工作。我是著眼於戒律的
通俗性及實用性,強調時空的適應性及人間性。那便是回歸佛
陀制戒的本懷︰塑造健全的人格,經營健康的環境,建立清淨
的僧伽,淨化人類的身心,展現人間的淨土。至於如何靈活地
運用戒律,我祇能提供了若干消息,(85) 作為參考,並請指教
。
─────────
84 印順長老的《契理契機的人間佛教》頁 34 有云︰「在律
制的原則下,不能沒有因時因地的適應性。可惜在佛法流傳
中,重律的,拘泥固執,漸流於繁瑣形式。 而一分專重修
證、或重入世利生的, 卻不重毘尼,不免形同自由的個人
主義。 」
85 聖嚴本人所著關於戒律研究的作品有︰ a. 《戒律學綱要
》,b. 《菩薩戒指要》,c. 《律制生活》, d. 〈正法
律中的僧尼衣制及其上下座次〉。 其中 a. b. c. 三種,
由臺北東初出版社發行,d. 種收於《法鼓全集》第三輯第
一冊的《學術論集》。
--
守口攝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40.177.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