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eisuretime3 (自性自度)
看板Buddhism
標題[推薦] 一部了義經典,一條不可思議解脫之路
時間Sun Aug 6 17:22:20 2006
讀諸佛經者,佛言佛語,亦是他言他語,於己何干?
自己雖然勤加誦讀,縱然自己生活環境似乎有所改善,但是自心往往未能明白經中實義,
是故雖然勤讀卻未能真實解析經義,無法識知無生無滅之地,是故往往卻難得真實受用。
縱然有所明白者,亦往往只得一隅,或謂:「不能讀遍如來大正藏,如何盡知佛知見」,
若真如此,凡夫日常生活如此忙碌,如何有時間能夠讀遍如來大正藏,
縱然每天抽時間讀之,又因其中太多內容無法盡瞭,需要許多注釋註解,如此這般,
何時才能盡數了知?何時才能通達一切法?
修持密咒,往往口誦容易、自心卻難施行,密咒密語密意者,於日常生活中卻難以實用,
只因密咒密意者本是佛與佛方能盡知,
自己卻只具凡夫身與凡夫心性,
自己只通國語、台語、客家話者,密咒卻是哪國文字?何種語言?如何了得真實義?
如何如同日常生活之白話文一般、而能真實受用呢?
讀誦金剛經,卻發現自己只知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卻發現自己只知一句『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卻不知道「何謂有住」?「何處有住」?「如何無住心」?「如何不頑空」?
卻不知道如何才算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如何言語才算是真正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如何過生活、如何作為才能夠算是真正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是故,
我們需要深入鑽研一部佛經,
只要一部就好,
一部幾乎能夠通達一切佛法內涵之佛經,
一部幾乎能夠明白一切眾生心相之佛經,
一部幾乎能夠明確自我檢察「是心有住、住於何處」之佛經,
一部幾乎能夠通達一切凡夫心相、眾生心相、菩薩心相之了義佛經,
我們日常生活讀經之時間有限,我們只要一部經典,一部足以深刻玩味之佛經,
我們十分不信任末法時代的各種名師、魔師,因為我們會害怕,
我們害怕並擔憂末法時代之諸種邪師、魔師會誤解佛義、會將我們引入歧途,
我們害怕那不是釋迦牟尼佛的始心本意,
我們不要花時間閱讀沒有釋迦牟尼佛認可之各種佛經佛典,
我們只要一部釋迦牟尼佛具體認可之了義經典,
我們需要深入鑽研一部佛經,
我們想要深入從中體會釋迦牟尼佛之本心本意
我們想要入佛知見,
我們跟惠能向弘忍求法時一般,有這樣的弘心誓願:「惟求作佛,不求餘物」!
只要一部就好!
是故,學生推薦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經卷。
並附上兩個網址,有詳細註解,卻是兩偏說法,仁者但能雙入雙出雙受雙離,則無所縛。
http://ccbs.ntu.edu.tw/DBLM/resource/ebooks/seeland/suttra/032-g.htm
http://book.bfnn.org/books2/1714.htm#a05
學生以己之心得體會,為尚未深入其中者,簡介本經概要。
維摩詰居士者,雖現居士身,卻實與世尊無二無別,是世尊親言首肯,
維摩詰年歲長於世尊,只因維摩詰是過去佛,法名『不動佛』,
轉得菩薩身而與世尊同居一紀,
維摩詰為世尊諸緣覺、聲聞、菩薩弟子等『說破一切執、引入不二法門』。
仁者讀畢全文自可知曉,學生所言非為妄語。
維摩詰所說經,之所以稱為『不可思議解脫經卷』者,
實因本經中無任何一個密咒密語,卻句句皆是密咒密語,一言一語全部是說給凡夫聽。
文句句句反覆,維摩詰本人深了凡夫心相、眾生心相、菩薩心相及一切聲聞緣覺心相,
雖然:「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維摩詰本人卻一一深入個中虛妄、復引眾生心離一切執、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諸仁者如欲邁向「不可思議解脫」之路者,學生以己之體會,為君舖路。
1.全部經文,大約三萬字,字字珠璣。仁者應先取A4紙印出全文,隨身攜帶。
先上學生前面提出之兩個網址,將經中所言及之一切眾生心相具體了解。
該經所涉及之佛法內容十分豐富,若人能全部通篇瞭解者,
幾乎一切了義經典之佛法亦悉數瞭解。
2.在一邊瞭解全部經文所言之眾生心相的同時,請亦每天
誠實誦讀。
何謂『誠實誦讀』?請將自己於經文中能產生感應的部分,拿筆劃下重點。
何謂
『感應』?
所謂『感應』者,即是仁者「自覺講得很有道理者」,即是「自覺講得很深入者」
,即是「自覺聽得很感動者」,即是「自覺聽得十分受用者」,
即是「自覺足以每天朗朗上口者」,即是「自覺足以向他人勸說向道者」,
即是「自覺足以每天朗朗上口者」,即是「自覺它是善法善語者」,
即是「自覺聽聞後足以得解脫者」,即是「自覺聽聞後足堪離苦得樂者」,
凡是一切能令仁者心中生相生念者,俱是有『感應』之文字,請劃下重點,
並以個人因緣及能產生『感應』之程度而予以熟讀之。
仁者應當能夠誠實誦讀,並誠實鑑別有否感應。
3.待得仁者有感應後,應當起始自我反省,為何我會自覺有感應?
它究竟是和我的生活中的哪一段落產生了感應?
它究竟是和我的念頭中的哪一段落產生了感應?
它究竟是和我的習性中的哪一段落產生了感應?
它究竟是和我的行為中的哪一段落產生了感應?
它究竟是和我的喜好中的哪一段落產生了感應?
仁者自省,則自知己偏。
仁者再入經典中搜尋,必然可以找出與仁者會產生矛盾之其它文字。
何以故?
維摩詰所說經,之所以又名不可思議解脫經卷者,
是因經中文字通達一切相,通達一切善法、惡法、善心、惡心.....等等,
以其通達一切心相,
是故一切眾生聞之,必能依其不同業因業報、而產生相應之正面感應。
又因經中通達一切相,是以既有正面之相應感應者,亦有負面之相應矛盾感應者。
請注意,非惟誦經如此,仁者自己生活中亦是如此。
仁者自心省察,必能發現自己日常生活中,有些時候是無『耳順』之念的,
最顯著的,就是政治新聞,還有家長嘮叨誦念,還有公司長官之碎碎念念,
諸如此類,仁者心中其實無時無刻皆有正面感應與矛盾感應充斥於日常生活中。
若仁者能自破相應正面感應,自滅相應負面之矛盾感應,
虔誠誦經、至心誦念,並於日常生活中如實行之,
待得仁者誦至毫無感應、亦毫無矛盾之時,
待得仁者自覺日常生活中之一切所見所聞者,皆無「正面感應」與「矛盾感應」時
便覺全部維摩詰所說經,皆已自覺無有隻字片語重點之可畫,
皆已自覺無有隻字片語重點可記,
皆已自覺無有隻字片語重點可說,
皆已自覺無有隻字經文片語之所愛好,
皆已自覺無有隻字經文片語所可受用,
皆已自覺整部經典皆無法可說,
皆已自覺整部經典皆無內容可讀,
則諸仁者,是可燒佛經,是可毀佛法,是可斷佛知見,是可滅盡佛種。
是可滅盡一切正法,卻實無可殺者,則與佛偕行。
------------------------------------------------------------------------------
學生於後引大家耳熟能詳之兩篇經文文字,
諸仁者前後相參,並於日常生活中如實行之,必當有所受用,終至於無可受用者。
學生所謂:誦經讀經與日常生活一般者,皆有「正面感應」與「矛盾感應」之情況,
即是金剛經中所言之:在在處處,若有此經 之謂。
「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
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
皆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
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學生所謂: 是可滅盡一切正法,卻實無可殺者,則與佛偕行。
即是惠能師所謂:「得其經意,不以為勝」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機緣品第七
僧法達,洪洲人,七歲出家,常誦法華經,來禮祖師;頭不至地。
祖訶曰:「禮不投地,何如不禮。汝心中必有一物,蘊習何事耶?」
曰:「念法華經,已及三千部。」
祖曰:「汝若念至萬部,得其經意,不以為勝,則與吾偕行。汝今負此事業,都不知過。
聽吾偈曰:
「禮本折慢幢,頭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無比。』」
師又曰:「汝名什麼?」
曰:「名法達。」
師曰:「汝名法達,何曾達法?」復說偈曰:
「汝今名法達,勤誦未休歇,空誦但循聲,明心號菩薩;
汝今有緣故,吾今為汝說,但信佛無言,蓮花從口發。」
達聞偈悔謝曰:「而今而後,當謙恭一切。弟子誦法華經,未解經義,心常有疑,和尚智
慧廣大,願略說經中義理。」
師曰:「法達,法即甚達,汝心不達;經本無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經,以何為宗?」
達曰:「學人根性暗鈍,從來但依文誦念,豈知宗趣?」
師曰:「吾不識文字,汝試取經誦之一遍,吾當為汝解說。」
法達即高聲念經,至譬喻品,
師曰:「止!此經元來以因緣出世為宗,縱說多種譬喻,亦無越於此。何者因緣?
經云:『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見也。
世人外迷著相,內迷著空;若能於相離相,於空離空,即是內外不迷。
若悟此法,一念心開,是為開佛知見。佛,猶覺也;分為四門:開覺知見、
示覺知見、悟覺知見、入覺知見。若聞開示便能悟入,即覺知見,本來真性,
而得出現。汝慎勿錯解經意,見他道開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見,我輩無分。
若作此解,乃是謗經毀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見,何用更開?
汝今當信佛知見者,只汝自心,更無別佛。蓋為一切眾生,自蔽光明,
貪愛塵境,外緣內擾,甘受驅馳,便勞他世尊從三昧起,種種苦口,勸令寢息,
莫向外求,與佛無二;故云開佛知見。
吾亦勸一切人,於自心中,常開佛之知見;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惡,
貪瞋嫉妒諂佞我慢,侵入害物,自開眾生知見。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觀照,
自心止惡行善,是自開佛之知見。汝須念念開佛知見,勿開眾生知見。
開佛知見,即是出世;開眾生知見,即是世間,汝若但勞勞執念,以為功課者,
何異犛牛愛尾?」
達曰:「若然者,但得解義,不勞誦經耶?」
師曰:「經有何過,豈障汝念?只為迷悟在人,損益由己。口誦心行,即是轉經;口誦心
不行,即是被經轉。聽吾偈曰:
『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誦經久不明,與義作讎家;
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長御白牛車。』」
達聞偈,不覺悲泣,言下大悟,而告師曰:「法達從昔已來,實未曾轉法華,乃被法華轉
。」
再啟曰:「經云:『諸大聲聞乃至菩薩,皆盡思共度量,不能測佛智。』今令凡夫但
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見,自非上根,未免疑謗。又經說三車,
羊鹿之車與白牛之車,如何區利?願和尚再垂開示。」
師曰:「經意分明,汝自迷背。諸三乘人,不能測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饒伊盡思共推,
轉加懸遠。佛本為凡夫說,不為佛說,此理若不肯者,從他退席,
殊不知坐卻白牛車,更於門外覓三車。況經文明向汝道,唯一佛乘,無有餘乘。
若二若二乃至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詞,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汝何不省?
三車是假,為昔時故;一乘是實,為今時故。只教汝去假歸真,歸真之後,
真亦無名。應知所有珍財,盡屬於汝,由汝受用,更不作父想,亦不作子想,
亦無用想;是名持法華經。從劫至劫,手不釋卷,從晝至夜,無不念時也。」
達蒙啟發,踴躍歡喜,以偈讚曰:
「經誦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未明出世旨,寧歇累生狂;
羊鹿牛權設,初中後善揚,誰知火宅內,元是法中王。」
師曰:「汝今後才可名念經僧也。」達從此領玄旨,亦不輟誦經。
-----------------------------------------------------------------------------
學生合十
--
有鼻,細粒鼻嗅明。 有耳,微動聽聞響。 有目,毫毛清晰見。
有舌,勸發菩提心。 有喉,獅吼震天響。 有身,絲髮覺觸知。
意動八方無所滯礙,心念一切無所由住,無住亦無住。
佛恩浩盪,敬奉三寶。離眾生心,入佛知見。起涅槃寂,行菩薩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6.45.170
※ 編輯: Leisuretime3 來自: 203.66.45.170 (08/06 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