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eisuretime3 (自性自度)
看板Buddhism
标题[推荐] 一部了义经典,一条不可思议解脱之路
时间Sun Aug 6 17:22:20 2006
读诸佛经者,佛言佛语,亦是他言他语,於己何干?
自己虽然勤加诵读,纵然自己生活环境似乎有所改善,但是自心往往未能明白经中实义,
是故虽然勤读却未能真实解析经义,无法识知无生无灭之地,是故往往却难得真实受用。
纵然有所明白者,亦往往只得一隅,或谓:「不能读遍如来大正藏,如何尽知佛知见」,
若真如此,凡夫日常生活如此忙碌,如何有时间能够读遍如来大正藏,
纵然每天抽时间读之,又因其中太多内容无法尽了,需要许多注释注解,如此这般,
何时才能尽数了知?何时才能通达一切法?
修持密咒,往往口诵容易、自心却难施行,密咒密语密意者,於日常生活中却难以实用,
只因密咒密意者本是佛与佛方能尽知,
自己却只具凡夫身与凡夫心性,
自己只通国语、台语、客家话者,密咒却是哪国文字?何种语言?如何了得真实义?
如何如同日常生活之白话文一般、而能真实受用呢?
读诵金刚经,却发现自己只知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却发现自己只知一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却不知道「何谓有住」?「何处有住」?「如何无住心」?「如何不顽空」?
却不知道如何才算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如何言语才算是真正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如何过生活、如何作为才能够算是真正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是故,
我们需要深入钻研一部佛经,
只要一部就好,
一部几乎能够通达一切佛法内涵之佛经,
一部几乎能够明白一切众生心相之佛经,
一部几乎能够明确自我检察「是心有住、住於何处」之佛经,
一部几乎能够通达一切凡夫心相、众生心相、菩萨心相之了义佛经,
我们日常生活读经之时间有限,我们只要一部经典,一部足以深刻玩味之佛经,
我们十分不信任末法时代的各种名师、魔师,因为我们会害怕,
我们害怕并担忧末法时代之诸种邪师、魔师会误解佛义、会将我们引入歧途,
我们害怕那不是释迦牟尼佛的始心本意,
我们不要花时间阅读没有释迦牟尼佛认可之各种佛经佛典,
我们只要一部释迦牟尼佛具体认可之了义经典,
我们需要深入钻研一部佛经,
我们想要深入从中体会释迦牟尼佛之本心本意
我们想要入佛知见,
我们跟惠能向弘忍求法时一般,有这样的弘心誓愿:「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只要一部就好!
是故,学生推荐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经卷。
并附上两个网址,有详细注解,却是两偏说法,仁者但能双入双出双受双离,则无所缚。
http://ccbs.ntu.edu.tw/DBLM/resource/ebooks/seeland/suttra/032-g.htm
http://book.bfnn.org/books2/1714.htm#a05
学生以己之心得体会,为尚未深入其中者,简介本经概要。
维摩诘居士者,虽现居士身,却实与世尊无二无别,是世尊亲言首肯,
维摩诘年岁长於世尊,只因维摩诘是过去佛,法名『不动佛』,
转得菩萨身而与世尊同居一纪,
维摩诘为世尊诸缘觉、声闻、菩萨弟子等『说破一切执、引入不二法门』。
仁者读毕全文自可知晓,学生所言非为妄语。
维摩诘所说经,之所以称为『不可思议解脱经卷』者,
实因本经中无任何一个密咒密语,却句句皆是密咒密语,一言一语全部是说给凡夫听。
文句句句反覆,维摩诘本人深了凡夫心相、众生心相、菩萨心相及一切声闻缘觉心相,
虽然:「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维摩诘本人却一一深入个中虚妄、复引众生心离一切执、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诸仁者如欲迈向「不可思议解脱」之路者,学生以己之体会,为君舖路。
1.全部经文,大约三万字,字字珠玑。仁者应先取A4纸印出全文,随身携带。
先上学生前面提出之两个网址,将经中所言及之一切众生心相具体了解。
该经所涉及之佛法内容十分丰富,若人能全部通篇了解者,
几乎一切了义经典之佛法亦悉数了解。
2.在一边了解全部经文所言之众生心相的同时,请亦每天
诚实诵读。
何谓『诚实诵读』?请将自己於经文中能产生感应的部分,拿笔划下重点。
何谓
『感应』?
所谓『感应』者,即是仁者「自觉讲得很有道理者」,即是「自觉讲得很深入者」
,即是「自觉听得很感动者」,即是「自觉听得十分受用者」,
即是「自觉足以每天朗朗上口者」,即是「自觉足以向他人劝说向道者」,
即是「自觉足以每天朗朗上口者」,即是「自觉它是善法善语者」,
即是「自觉听闻後足以得解脱者」,即是「自觉听闻後足堪离苦得乐者」,
凡是一切能令仁者心中生相生念者,俱是有『感应』之文字,请划下重点,
并以个人因缘及能产生『感应』之程度而予以熟读之。
仁者应当能够诚实诵读,并诚实监别有否感应。
3.待得仁者有感应後,应当起始自我反省,为何我会自觉有感应?
它究竟是和我的生活中的哪一段落产生了感应?
它究竟是和我的念头中的哪一段落产生了感应?
它究竟是和我的习性中的哪一段落产生了感应?
它究竟是和我的行为中的哪一段落产生了感应?
它究竟是和我的喜好中的哪一段落产生了感应?
仁者自省,则自知己偏。
仁者再入经典中搜寻,必然可以找出与仁者会产生矛盾之其它文字。
何以故?
维摩诘所说经,之所以又名不可思议解脱经卷者,
是因经中文字通达一切相,通达一切善法、恶法、善心、恶心.....等等,
以其通达一切心相,
是故一切众生闻之,必能依其不同业因业报、而产生相应之正面感应。
又因经中通达一切相,是以既有正面之相应感应者,亦有负面之相应矛盾感应者。
请注意,非惟诵经如此,仁者自己生活中亦是如此。
仁者自心省察,必能发现自己日常生活中,有些时候是无『耳顺』之念的,
最显着的,就是政治新闻,还有家长唠叨诵念,还有公司长官之碎碎念念,
诸如此类,仁者心中其实无时无刻皆有正面感应与矛盾感应充斥於日常生活中。
若仁者能自破相应正面感应,自灭相应负面之矛盾感应,
虔诚诵经、至心诵念,并於日常生活中如实行之,
待得仁者诵至毫无感应、亦毫无矛盾之时,
待得仁者自觉日常生活中之一切所见所闻者,皆无「正面感应」与「矛盾感应」时
便觉全部维摩诘所说经,皆已自觉无有只字片语重点之可画,
皆已自觉无有只字片语重点可记,
皆已自觉无有只字片语重点可说,
皆已自觉无有只字经文片语之所爱好,
皆已自觉无有只字经文片语所可受用,
皆已自觉整部经典皆无法可说,
皆已自觉整部经典皆无内容可读,
则诸仁者,是可烧佛经,是可毁佛法,是可断佛知见,是可灭尽佛种。
是可灭尽一切正法,却实无可杀者,则与佛偕行。
------------------------------------------------------------------------------
学生於後引大家耳熟能详之两篇经文文字,
诸仁者前後相参,并於日常生活中如实行之,必当有所受用,终至於无可受用者。
学生所谓:诵经读经与日常生活一般者,皆有「正面感应」与「矛盾感应」之情况,
即是金刚经中所言之:在在处处,若有此经 之谓。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
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
皆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则於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
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学生所谓: 是可灭尽一切正法,却实无可杀者,则与佛偕行。
即是惠能师所谓:「得其经意,不以为胜」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机缘品第七
僧法达,洪洲人,七岁出家,常诵法华经,来礼祖师;头不至地。
祖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
曰:「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
祖曰:「汝若念至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
听吾偈曰:
「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
师又曰:「汝名什麽?」
曰:「名法达。」
师曰:「汝名法达,何曾达法?」复说偈曰:
「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
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但信佛无言,莲花从口发。」
达闻偈悔谢曰:「而今而後,当谦恭一切。弟子诵法华经,未解经义,心常有疑,和尚智
慧广大,愿略说经中义理。」
师曰:「法达,法即甚达,汝心不达;经本无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经,以何为宗?」
达曰:「学人根性暗钝,从来但依文诵念,岂知宗趣?」
师曰:「吾不识文字,汝试取经诵之一遍,吾当为汝解说。」
法达即高声念经,至譬喻品,
师曰:「止!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纵说多种譬喻,亦无越於此。何者因缘?
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见也。
世人外迷着相,内迷着空;若能於相离相,於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
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佛,犹觉也;分为四门:开觉知见、
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若闻开示便能悟入,即觉知见,本来真性,
而得出现。汝慎勿错解经意,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
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见,何用更开?
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
贪爱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便劳他世尊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寝息,
莫向外求,与佛无二;故云开佛知见。
吾亦劝一切人,於自心中,常开佛之知见;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恶,
贪瞋嫉妒谄佞我慢,侵入害物,自开众生知见。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观照,
自心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汝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
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即是世间,汝若但劳劳执念,以为功课者,
何异犁牛爱尾?」
达曰:「若然者,但得解义,不劳诵经耶?」
师曰:「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己。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
不行,即是被经转。听吾偈曰: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雠家;
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达闻偈,不觉悲泣,言下大悟,而告师曰:「法达从昔已来,实未曾转法华,乃被法华转
。」
再启曰:「经云:『诸大声闻乃至菩萨,皆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今令凡夫但
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见,自非上根,未免疑谤。又经说三车,
羊鹿之车与白牛之车,如何区利?愿和尚再垂开示。」
师曰:「经意分明,汝自迷背。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饶伊尽思共推,
转加悬远。佛本为凡夫说,不为佛说,此理若不肯者,从他退席,
殊不知坐却白牛车,更於门外觅三车。况经文明向汝道,唯一佛乘,无有余乘。
若二若二乃至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词,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汝何不省?
三车是假,为昔时故;一乘是实,为今时故。只教汝去假归真,归真之後,
真亦无名。应知所有珍财,尽属於汝,由汝受用,更不作父想,亦不作子想,
亦无用想;是名持法华经。从劫至劫,手不释卷,从昼至夜,无不念时也。」
达蒙启发,踊跃欢喜,以偈赞曰:
「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
羊鹿牛权设,初中後善扬,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
师曰:「汝今後才可名念经僧也。」达从此领玄旨,亦不辍诵经。
-----------------------------------------------------------------------------
学生合十
--
有鼻,细粒鼻嗅明。 有耳,微动听闻响。 有目,毫毛清晰见。
有舌,劝发菩提心。 有喉,狮吼震天响。 有身,丝发觉触知。
意动八方无所滞碍,心念一切无所由住,无住亦无住。
佛恩浩荡,敬奉三宝。离众生心,入佛知见。起涅盘寂,行菩萨道。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03.66.45.170
※ 编辑: Leisuretime3 来自: 203.66.45.170 (08/06 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