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m 板


LINE

四 從利他行中去成佛 (一) 三心 大乘道,發願以後,就應該見於實行。說到菩薩的正行,就要先論到菩薩行所不可少的要 素。聲聞乘與緣覺乘,是通於因果的。但大乘中,重於因行的,名菩薩乘;重於果德的, 名佛乘。因圓果滿,為大乘法的全體。現在從成佛之道──因行來說,大乘是「菩薩」「 所乘」的法門;依此法門,從凡夫地而趣入大菩提,也叫一切智海。菩薩行中,不論修持 什麼,有必不可少的三要則。例如布施,一、要與「菩提心相應」,就是為了上求下化的 志願而布施。二、施時要以「慈悲」心「為上首」,為先導,就是從慈悲心而引發布施。 三、法「空慧是方便」,方便是善巧的別名。如不著施者,受者,所施的物件,名為有方 便。如沒有法空慧,著相布施,名為不善巧,無方便,不能出離生死,而趣向一切智海。 可以說:菩提心是志願所在,慈悲心是動機,法空慧是做事的技巧。如「依此三要門」為 本,「善」巧的「修」習「一切行」:世間善法的五戒,十善,三福業也好;出世善法的 四諦,緣起,三學,八正道,三十七道品也好;大乘法的六度,四攝,百八三昧,四十二 字門等也好:這「一切行皆」就歸「入」於「成佛之」道的「一乘」法了。簡單地說:有 了這三心,一切善行都是大乘法;如離了這三心,或缺少了,什麼也不是成佛的法門了。 《大般若經》說到菩薩的修行時,總是說:『一切智智相應作意,大悲為首,由無所得而 為方便』;這就是本文所說的三心。依此,龍樹的《寶鬘論》說:『本謂菩提心,堅固如 山王;大悲遍十方;不依二邊慧』。《大日經》也大體相同說:『大菩提為因,悲為根本 ,以方便而至究竟』(漢譯誤作方便為究竟)。一切智智相應作意,就是《法華經》的『 一切智願』,也就是菩提心的別名。大悲是遍十方一切眾生而起,所以說遍十方際。無所 得是般若,就是不依有無二邊的空性慧。《大日經》兼存有相說,所以說以種種的方便而 到達究竟。但成佛的主要方便,不能不說是都無所得的空慧。因為如取著相,什麼都不能 到於究竟了。在大乘法中,這三者是同等的重要,不可或少的。但大乘經是各有所宗重的 ,或特重菩提心,或特重大悲心,或特重般若的都無所得;每把他說作首要的。這是依所 宗要而巧說,其實這三者,初學是可以偏重而不可偏廢的。 這三心是大乘的通行,正與儒者的三達德──智、仁、勇一樣。這本是人類的特勝:憶念 勝,梵行勝,堅忍勝;也就是理智的,情感的,意志的特勝。重於人乘正行的儒者,也就 揭示了人乘通德的智、仁、勇。大乘法,本是著重依人乘而直入佛道的,所以也就揭示了 :究竟無上的志願──菩提心;普遍平等的同情──慈悲;徹法源底的智慧──空慧,為 大乘行必備的通德。因此,大乘法行,就是使人類特勝的德性淨化(俗稱昇華),使他融 和進展而到達完成。成佛時,菩提心成法身德,慈悲心成解脫德,法空慧成般若德。如來 的三德秘藏,不是別的,只是人生德行的最高完成。大乘的真義,與帶有隱遁傾向的小乘 行,帶有神秘氣息的天乘行,是不大相同的。大乘的真義,實是人生的趣向於究竟,『即 人成佛』的法門。 (本文錄自《妙雲集‧成佛之道》262~265頁) 菩薩行是非常深廣的,這只能略舉大要,可從《般若經》的依止三心而行六度萬行來說。 三心,是「一切智智相應作意,大悲為上首,無所得為方便」。一、無所得為方便,是菩 薩行的善巧──技巧。一般的行為,處處為自我的私欲所累,弄得處處是荊棘葛籐,自己 不得自在,利他也不外自私。這惟有體悟空無所得,才能解脫自由。聲聞雖體悟不取一切 法相的空慧,由於偏于空寂,所以自以為一切究竟,不再努力于自利利他的進修。這樣, 無所得又成為障礙了。菩薩的空慧,雖是法增上的理智,但從一切緣起有中悟解得來,而 且是悲願── 上求佛道,下化有情所助成的,所以能無所為而為,成為自利利他的大方 便。二、一切智智相應作意,是菩薩行的志向。一切智智即佛的無上覺。心與佛的大覺相 應,淺顯的說,這是以悲智圓成的大覺大解脫為目標,立定志向而念念不忘的趨求,要求 自己也這樣的大覺,這是自增上的意志。一般的意欲,以自我為中心而無限的渴求。聲聞 行以無貪得心解脫,偏於自得自足。菩薩的發菩提心,是悲智融和淨化了的意志。有這大 願欲,即是為大覺而勇于趨求的菩薩。三、大悲為上首,菩薩行的方便、志趣,都以大悲 為上首的。大悲是菩薩行的動機,是世間增上的情感。為了救濟一切,非以無所得為方便 ,一切智智為目標不可。「菩薩但從大悲生,不從餘善生」。「未能自度先度他,菩薩於 此初發心」。這是菩薩行的心髓,以慈悲為本,從利他中完成自利──其實是自利與利他 的互相促進,進展到自利利他的究竟圓成。 (本文錄自《妙雲集‧佛法概論》251~252頁 ) (二) 依三心修六度 依上面所說的三心,才能修菩薩的六度。但這是說,菩薩的一切德行,不能離去這偉大目 標,純正動機,適當技巧,不是說三者圓滿了再來修學。六度是菩薩行的大綱,如《增一 含‧序品》說:「菩薩發意趣大乘,如來說此種種別,人尊說六度無極,布施、持戒、忍 、精進、禪、智慧力如月初,逮度無極觀諸法」。現在略敘他的特點:一、施:菩薩布施 ,初發心時,即將一切捨與有情。不僅是財物,就是自己的身體,知能,也否定為私有的 ,奉獻于一切,因為這是依于父母師長等而來。即以財物來說,再不看作自己的。一切屬 於一切,自己僅是暫時的管理人。從世間緣成,世間共有的立場,為法為人而使用這些。 就是修行的功德,也是由于佛菩薩的教導,由于有情的助成,也不能執為自己私有的。願 將此一切歸于──回向有情,等一切有情成佛,自己再成佛。「有一眾生未成佛,終不于 此取泥洹」。這樣的一切施,即菩薩「淨施」。二、戒:為自他和樂善生而不得殺、盜、 淫、妄,菩薩是更徹底的。聲聞適應印度重定的天行──重于離欲淨心,所以以淫、盜、 殺、妄為次第,嚴格的禁止男女情欲。菩薩從「本來清淨」、「本來不生」的悟解,又從 淨化自心而回復到自他的和樂,又以不得殺、盜、淫、妄為次第。對於一切有情的悲濟, 雖不為局限于人類的學者所諒解,但擴展慈悲不忍的同情到一切,顯出了對於善生的無限 尊重。從大智的契合真理,大悲的隨順世間來說,戒律決非消極的「不」、「不」可以了 事;必須慈悲方便的能殺,能盜,能淫,能妄,才能完滿的實現。如有人殘害人類 ── 有情,有情因此遭受難堪的苦迫。如不殺這惡人,有情會遭受更大的慘運;惡人將造成更 大的罪惡,未來會受更大的痛苦。那麼寧可殺這惡人,寧可自己墮地獄,不能讓他作惡而 自害害他。這樣,應以慈悲心殺這惡人,這不是殺少數救多數,是普救一切,特別是對於 作惡者的憐愍。因為憐愍他,所以要殺他。但願他不作惡業,不墮地獄,即使自己因此落 地獄,也毫不猶豫。對於殺害這個人,是道德的,是更高的德行,是自願犧牲的無限慈悲 。同樣的,無論是國王、宰官、平民,如有非法的掠取財物,那不妨「廢其所主」,取消 這王臣及聚落主的權位,從巧取、豪奪、侵佔、偷竊者手中奪回來,歸還被奪者,這當然 需要方便│ │技巧。推翻他,從他手中索回,對于這個人或少數人也是善行。如讓他受 用非法得來的財物,即會加深他的罪惡;奪他,即是拯救他。菩薩的心中,是沒有疾惡如 仇的,應該是悲憫惡人過于善人。但這不是姑息縱惡,要以「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 精神,起來殺他奪他。對于合理的少數或個人──多數是更應該的,為了救護他,不使他 受非法的殺害、掠奪、奸淫、欺誑,如非妄語不可時,即不妨妄語。對於異性的戀合,如 可以因此而引他入正途,使他離惡向善,出家者,也不妨捨戒還俗,以悲憫心而與他好合 。總之,不得殺、盜、淫、妄,為佛法極嚴格的戒條,甚至說:一念盜心即犯盜戒,一念 淫心即犯淫戒,謹嚴到起心動念處。然而為了慈悲的救護,菩薩可以不問所受的戒而殺、 盜、淫、妄。這樣的犯戒,是合理的持戒,是究竟的持戒,所以說:「有犯戒成尸羅波羅 蜜,謂菩薩教化眾生,不自觀戒」。三、忍:施能攝受大眾,戒能和樂大眾,但有情間的 隔礙,誤會嫉害,是免不了的。菩薩為了貫徹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志願,必須堅定的忍 耐,經得起一切的迫害苦難;即使是犧牲生命,也不能違背菩薩行。難行能行,難忍能忍 ,這才能完成菩薩的德行。否則,施與戒的努力,會功敗垂成。四、進:這已略有說到。 菩薩行的精進,是無限的,廣大的精進,修學不厭,教化不倦的。發心修學,救濟有情, 莊嚴國土,這一切都是為了一切的一切,不是聲聞那樣的為了有限目標,急求自了而努力 。菩薩是任重致遠的,如休捨優婆夷那樣,但知努力於菩薩行的進修,問什麼成不成佛。 五、禪:這是自心調伏的靜定,不一定是靜坐,坐不過是初學的方便。菩薩禪要與悲智相 應,從一切處去實踐,做到動定靜也定,如維摩詰所說的那樣。《中含‧龍象經》也說: 「內心至善定,龍(喻佛)行止俱定,坐定臥亦定,龍一切時定」。又如彌勒菩薩那樣的 「不修禪定,不斷煩惱」,可作初學菩薩行的模範。因為如悲心不足,功德不足,急急的 修定,不是落於外道「味定」,就落入聲聞「證實際」的窠臼。禪定是六度的一度,但應 先從悲智中努力。六、慧:從勝義慧的悟入緣起性空說,這是與聲聞一致的。不過菩薩應 先廣觀一切法空,再集中於離我我所見。同時,不但是勝義慧,也重於世俗智,所以說: 「菩薩求法,當於五明處求」。五明中,「聲明」是文字、音韻學等;「因明」是論理學 ,認識論;「醫方明」是醫藥,衛生學等;「工巧明」是理論科學,實用科學;「內明」 才是佛法。如不能這樣,怎能教化有情?菩薩的自利利他行,一切都攝在這六度中。 (本 文錄自《妙雲集‧佛法概論》252~257頁) (三) 依六度圓滿三心 菩薩的修行六度,出發於三心,歸結於三心,又進修於三心的推移過程中。試約菩薩行的 歷程來解說:一、立菩提願,動大悲心,得性空見──無所得,這即是無貪、無瞋、無癡 三善根的擴展。起初,以大悲心、真空見來確立大徹悟,大解脫的大菩提願,即是發菩提 心──這等於八正道的從正見而正志。不過八正道重於解脫,不談慈悲。二、本著三心和 合的菩提願,從自他和樂本位,修施、戒、忍、精進,也略學禪、慧,作種種利他事業; 這等於八正道的從正志到正精進,即是修大悲行。三、這樣的本著三心而精進修行,等到 悲心悲事的資糧充足,這才轉向自心淨化,修定發慧;這等於八正道的從正精進到正定。 由利他而自利,證無所得的空寂理,這是般若的實證。四、接著,本著實證慧導攝的三心 ,廣修六度,再從自他和樂本位,「成熟有情,莊嚴國土」,即是以自利成利他的大悲行 ──略近聲聞自證以上的隨緣教化。末了,自利圓滿,利他圓滿,圓成究竟的大菩提。這 佛陀的大菩提,即無貪、無瞋、無癡三善根的圓成;也是依法、依世間、依自的德行的完 成。成佛,即是擴展人生,淨化人生,圓滿究竟的德行,這名為即人成佛。 菩薩不從自私的私欲出發,從眾緣共成的有情界──全體而發心修行。對於依法、依自、 依世間的,無貪、無瞋、無癡的德行,確能完滿開展而到達完成。然從菩薩的入世濟生說 ,我們的世間,由於菩薩僧的從來沒有建立,始終受著聲聞僧的限制,形成與世隔離。所 以菩薩的理想世界──淨土,還不能在這個世間出現。有合理的世界,更能修菩薩行,開 展增進德性而成佛;如在和樂的僧團中,比丘們更容易解脫一樣。所以如確為大乘根性的 菩薩眾,應該多多為彌勒世界的到來而發心! (本文錄自《妙雲集‧佛法概論》257~258 頁) 轉自以下網址: http://0rz.net/c81yc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守口攝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4.196.46







like.gif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icon.png[問題/行為] 貓晚上進房間會不會有憋尿問題
icon.pngRe: [閒聊] 選了錯誤的女孩成為魔法少女 XDDDDDDDDDD
icon.png[正妹] 瑞典 一張
icon.png[心得] EMS高領長版毛衣.墨小樓MC1002
icon.png[分享] 丹龍隔熱紙GE55+33+22
icon.png[問題] 清洗洗衣機
icon.png[尋物] 窗台下的空間
icon.png[閒聊] 双極の女神1 木魔爵
icon.png[售車] 新竹 1997 march 1297cc 白色 四門
icon.png[討論] 能從照片感受到攝影者心情嗎
icon.png[狂賀] 賀賀賀賀 賀!島村卯月!總選舉NO.1
icon.png[難過] 羨慕白皮膚的女生
icon.png閱讀文章
icon.png[黑特]
icon.png[問題] SBK S1安裝於安全帽位置
icon.png[分享] 舊woo100絕版開箱!!
icon.pngRe: [無言] 關於小包衛生紙
icon.png[開箱] E5-2683V3 RX480Strix 快睿C1 簡單測試
icon.png[心得] 蒼の海賊龍 地獄 執行者16PT
icon.png[售車] 1999年Virage iO 1.8EXi
icon.png[心得] 挑戰33 LV10 獅子座pt solo
icon.png[閒聊] 手把手教你不被桶之新手主購教學
icon.png[分享] Civic Type R 量產版官方照無預警流出
icon.png[售車] Golf 4 2.0 銀色 自排
icon.png[出售] Graco提籃汽座(有底座)2000元誠可議
icon.png[問題] 請問補牙材質掉了還能再補嗎?(台中半年內
icon.png[問題] 44th 單曲 生寫竟然都給重複的啊啊!
icon.png[心得] 華南紅卡/icash 核卡
icon.png[問題] 拔牙矯正這樣正常嗎
icon.png[贈送] 老莫高業 初業 102年版
icon.png[情報] 三大行動支付 本季掀戰火
icon.png[寶寶] 博客來Amos水蠟筆5/1特價五折
icon.pngRe: [心得] 新鮮人一些面試分享
icon.png[心得] 蒼の海賊龍 地獄 麒麟25PT
icon.pngRe: [閒聊] (君の名は。雷慎入) 君名二創漫畫翻譯
icon.pngRe: [閒聊] OGN中場影片:失蹤人口局 (英文字幕)
icon.png[問題] 台灣大哥大4G訊號差
icon.png[出售] [全國]全新千尋侘草LED燈, 水草

請輸入看板名稱,例如:Gossiping站內搜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