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magewind (秋水連天)
看板Buddhism
標題[分享] 從這裡開始---十個練習學《金剛經》
時間Fri Jul 14 16:36:35 2006
一如往常的收到香光寺的『香光莊嚴』雜誌,
但是礙於自己的惰性,遲遲未開卷閱讀。
難得今天無事一身輕,慵懶的翻開目錄看到:專輯『去來 無住 金剛經』。
一看下去不可自拔,一頭埋入這些珠玉般的佛法思路、經驗中。待閱畢心中想到,
學佛不就是要將經典的教法融入心中,落實到生活上嗎?
至於如何將這些思想實行之,主要是靠自己的『聞、思、修』的努力;另一方法,
則是採取他/她人的經驗來納為己用。
以下摘錄專輯中的一篇文章,有興趣的行者可到以下網址閱讀這份專輯:
http://0rz.net/791Cw
------------------------------------------------------------------
香光莊嚴第八十五期/專輯
/從這裡開始【去來無住金剛經】香光莊嚴八十五期/95年3月20日
從這裡開始
十個練習學《金剛經》
釋見瓚
從哪裡下手學《金剛經》?
就從這裡開始!將自己的身心當成佛法的實驗場,
在日常生活中隨處用心, 不斷地以《金剛經》中的智慧來面對生活、觀照生命。
從這裡開始
論到菩薩的修行,不外乎六波羅蜜。此六度以般若為導,而《金剛經》的內容,就
是傳遞佛法中般若思想的要義。「般若」即智慧,在一天24小時的生活中,離了智慧就一
定會有煩惱。修行在生活中,智慧也在生活中升起。
《金剛經》以佛陀一日的生活為開啟,從穿衣吃飯到洗足敷座,這些呈現於外的日
常形象,是般若的「相」,也即是從般若的「體」所流露的,而應用於生活的行住坐臥,
則是般若的妙「用」。
佛陀這般尋常的示現,讓我們了解在穿衣、吃飯、走路的當下,就是智慧展現的行
相,因為生活就是在踐行六度,六度在人間生活中,展現了般若的功能。
有一句話很簡單,但卻為糾結於煩惱中的我們,點出了可以用功的下手處—嘸來嘸
去,嘸代誌;有來有去,全代誌。因為「有來有去」,讓我們「想要得到,害怕失去」,
情緒跟著起起落落,擾動不已,心念在「無明、愛、取」的圈套中,流轉而無止息。而這
般受「來去」的影響,是汲汲追求感官欲樂的心,所能體會的嗎?
將自己的身心當成佛法的實驗場,在日常生活中隨處用心,並加以驗證。例如觀察
自己對吃的喜好,從中就會有許多新發現。
像我很喜歡吃泡麵,試了好幾次,最多也只能吃2包,到第3包,我就會想嘔吐,看
了都害怕。為何會如此?雖然我愛吃泡麵,但這「喜歡吃泡麵」的心,是一直延續著不改
變的嗎?當我吃第2包時,心已開始起變化,等看到第3包泡麵時,心又有了不同。觀察一
下我們的心,是時時刻刻不停地轉化著,並非一成不變。
就從這裡開始,從自己的身心、生活開始修行,累積修學的波羅蜜,不斷地以智慧
來面對生活、觀照生命。解開心結和放下包袱的輕鬆,也就在這裡發生了。
照護自己的心念
20多年前,那時我才剛出家不久。有一天,悟師父接到電話,說悟文法師因車禍往
生。我開著車子載悟師父過去幫忙。那是一次與往生者近距離的接觸,看著處理的過程,
我的心中出現了很多的想法。事後,我很天真地問師父:「悟文師伯去世後,會到哪裡去
?」悟師父看了我一眼,說:「去哪裡並不重要。」
悟師父要我看看門前一棵大樹,問:「那棵樹會往哪裡生長?往哪裡長會長得好?
」我回答:「向有陽光的地方生長,而且會一直朝向那個方向。」師父說:「對了!人,
也一樣!將會往生到那兒,就看你平常想事情時,都往那裡思考。你的所言、所思、所行
,身、口、意在那兒下功夫、用心,這一期生命所有的養分就會在那兒。
同理,你的未來就會往那兒去。你的個性、脾氣,你的執著、煩惱,你的念頭,都
是決定未來朝向哪裡的因素。這些就像影子一樣,跟隨著你,帶著你成長、生活,也帶著
你輪迴生死。無有間斷,無有歇息。」20多年過去了,這段對話仍深深地影響著我。
照護心念的練習,可以先從起一個愛惜及肯定自己的心開始。在生活中,如理作意
,留心自己與人、事、物接觸的念頭,常問:是否與經典或善知識的教導相應?不間斷地
培養正念,當發現有所改變及進步時,也不要忘記讚歎及鼓勵自己。另外,適時地慈心對
待他人,護念自己與他人的慈心能持續朝向光明、自在的方向。
觀察心念,過去是我們無法掌握的,而當下的現在也在不斷變動著。懂得「護念」
,把握現在的因緣,改變現在的因緣。只有「現在決定未來」,雖然生死輪迴是無始—沒
有起點的,我們的生命也是無始的,但是覺悟卻可以有一個開始。要把握現在可以改變、
創造的因緣,就從照護每一念心開始!
觀察事物的真相
有一次,我為了做一件東西,需要找壓克力廠商,碰到了一位老闆娘。這家工廠規
模大,生意很好,老闆娘還親自打理所有大大小小的事。讓人想像不到的是—老闆娘竟然
只有一隻腳。她是如此地熱情工作,親切地接待每一個人,所有的人都因為她敬業、專業
的態度,樂於與她有生意的往來。我也從她身上發現:一旦超越「我相」,所做的事將會
開啟不同的緣,面對一切境界的意義,也因此而不同。
《金剛經》中多次提到「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希望我們能
夠徹底去除「執著」。由不同角度、立場去體驗、修證,從凡夫、菩薩,乃至成佛,每個
階段都能做到「離相無住」。雖然我們現在是凡夫眾生,藉著大乘經典的閱讀、受持,期
望我們每一天每一刻都能因為體解「無住相」的義理,而生活得自在無礙。不住著在別人
的臉色、語言、情緒、喜歡、不喜歡裡。因為我們知道,自己與一切外境,隨時都在改變
,所以不可能住著,無法住著。
「見相是相」,使我們處處纏縛,產生痛苦。我們看不透真相,堅持不可改變,認
為不可能改變,也不肯接受改變。像我自己,如果正餐沒有米飯吃,好似沒吃到東西般,
這就著了「米飯的相」。或有為了保持當一個「好丈夫、好兒子」的形象,費盡心思地討
好別人。更有人為了標榜流行品味,即使成為卡奴,也要擁有名牌手提包。另外,像「牙
膏從後面擠」等生活瑣事的相,都能令我們固著其中,無法解脫。
「凡所有相皆是虛幻,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我們時時刻刻都是「見諸相取
相」、「心隨相轉」、「由相生心」,處處攀緣著相,由諸相決定我們的心、想法及行為
。「見諸相非相」,讓我們學習以新鮮開放的心面對一切,見到、聽到、感覺到的一切,
都是會變化的。不受過去干擾,沒有未來臆測,常用這樣的角度來看世界,即是智慧的累
積。以此幫助自己超越,發現無窮的生機。
請至以下網址閱讀全文:
http://0rz.net/031zU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守口攝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4.197.5
※ 編輯: imagewind 來自: 218.174.197.5 (07/14 16:37)
※ 編輯: imagewind 來自: 218.174.197.5 (07/14 16:39)
1F:推 j5f0129:謝謝分享 很好的文章呢!! 07/14 21:47
2F:推 Uchiha:感謝分享 07/14 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