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eisuretime3 (慈悲喜捨)
看板Buddhism
標題Re: [問題] 想請教忍辱~
時間Wed Jun 21 23:15:32 2006
學生開此文先說明三個事實:
1.何謂修行
2.自力修行 與 他力修行 之不同。
3.佛法 與 其他宗教 和 世間法 之不同。
1.凡人只要活著,都是在修行。
修行者,修其行也,自渡也,所為何來,俱是為了使自己能更安適,
只要一個人還有意識,即使沒有意識、但只要還有呼吸、還有心跳,
那個人就是在修行、就是在努力使自己獲得安適、就是在努力自渡。
2.佛法與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點,
就是佛法除了他力修行外,還有自力修行的部分。
他力修行,即著相外求,
例如一個人肚餓,就要吃東西。有東西則不餓,此即他力修行。
一個人有煩惱,就使他想一些有趣的事情,煩惱就得緩解,此即他力修行。
淨土宗唸阿彌陀佛,求往生淨土,有彌陀慈悲帶領,此即他力修行。
密宗修密法,有上師灌頂,有佛菩薩護祐,此即他力修行。
禪宗參話頭、直指見性,主要是自己努力精進,此屬自力修行。
凡人修佛斷十惡、持戒律,此即自力修行。
但是淨土宗、密宗法門亦含有自力修行之部分,佛法本身俱不偏於一處,
但有主次之別,佛法本身一般皆有他力與自力修行兩者並進。
但是佛法主要是自力修行,他力修行皆屬次要。
3.佛法與諸多世間法、包括文學歷史哲學地理、電算科學....等等諸種學問之間的差異,
在於佛法除了有他力修行和自力修行之外,
佛法的自力修行,是從最根本的地方下手,是從一個人最原始的痛苦上下手,
因為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是一位大覺者,其心細如絲如髮、甚至勝絲勝髮,
所以他抓到人類一切煩惱最原始之根源。
並開啟了自力修行之上法,此即所謂「究竟」。
十二因緣、八正道、十惡.....等等諸般佛理,俱是自力修行。
一般的世間學問,雖然也有反省、雖然也有自我覺察,但是與佛法相比較來說,
則易偏於他力修行,即使仍有自力修行之部分,但是不像佛法這麼完整、這麼細膩。
※ 引述《ichbinfang (感謝... *^___^*)》之銘言:
: 之前聽過法師開釋時有說過人家對我們不好要接受
: 為什麼呢? 因為搞不好久遠以前我們也曾經對別人不好
: 還有佛法常常教導我們要忍辱
: 我想可以了解其中的道理 但是我想請問這樣真的符合人之常情嗎
: 還是我誤解了其中的什麼小細節?
: 如果今天有一對夫妻 丈夫平常私底下幾乎天天打老婆
: 但是在別人的表面上又做了相當的功夫
: 所以當太太說想離婚的念頭時 一堆人都勸她要"寬恕""消業帳""忍一忍家和萬事興"
: 但是當太太一直鑽入這個胡同裡 "要寬恕要寬恕"
: 卻發現幾乎越不可能做到 每天丈夫還是拳打腳踢 她心裡只有越來越多的恨
: 每天心理掙扎的結果是這位太太崩潰了 求助於精神科門診
: 醫師要她先做到想辦法躲開丈夫的拳打腳踢 然後培養興趣不要再把重心放在家庭上
: 後來這位太太決定離婚了 繼續唸書並且再不久後找到另一個值得託付的對象
: 過的比之前更好 這時候的她才能真正"寬恕"她的前夫 並且憐憫他生命的貧乏
: 我想請問的是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
: 就像是我們認真的學習佛法讓生命更美好
: 但是其中有一些觀念卻很容易讓別人誤解了寬恕和忍辱的真意
: 也許這些觀念是真理 但是沒有全盤的了解佛理下反而會陷入其中
: 過著矛盾的生活 而忘了佛法其實是要讓我們過的更好.....心有戚戚焉 唉~
: 如果這位太太仍然每天要自己修忍辱消業帳的工夫
: 我想她現在離幸福的日子應該還很遠很遠吧
: 我以為寬恕跟忍辱的真意應該要建立在自我的提升 不為外界環境所動
: 寬恕跟忍辱就會從內心油然而生 是忍辱而非忍辱
: 而不是一再的忍受不公平的對待
: 儘管受到不公平的對待 這位太太如果能夠做到心平氣和不去埋怨她的丈夫
: 那麼我覺得她已經做到人所不能忍 修養夠深厚的了
: 我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句話覺得很有意思:"不要把溺愛跟寬恕搞混了.."
: 不知道各位大大了解我要表達的問題嘛?? @@
: 我想要討論忍辱這個topic...
: 平常做人處事以忍辱第一優先 但是遇到太over的還是要懂得趨吉避凶的道理嗎?
: 還是仍然要去愛自己的敵人?? 無限量的包容??
: 也許末學是初學還不夠有智慧
: 想了這個問題很久 希望各位大大解惑... 感謝~
所以學生認為:
1.關於忍辱波羅密,請見下文:
9541 2 6/18 Leisuretime3 R: [心得] 一件善行,一份感動
忍辱波羅密是六波羅密中最困難的,所以應在努力先修其他五波羅密後,
自然得入忍辱波羅密。
即忍而非忍,終至『無生法忍』。
四無量法本身,其實每一法都含有忍辱波羅密成份在。
智慧波羅密本身也是十分困難的,需要努力學習的。
例如常人見到趙建銘入獄時,如何發起慈悲心,必然要有很多學識才行。
趙建銘本身應非壞人,今天卻必須入獄受苦,故悲其苦。
趙建銘價值觀可能有偏差,但可能與他的家庭教育環境有關係,
昔孟母三遷亦是為此,故悲其不幸。
趙建銘之所以有劣行,亦可能是與他的交友不慎有關係,亦可能與他貪愛打桌球
有關係,故悲其人性本具貪愛心、悲其不幸入鮑魚之肆。
趙建銘之所以入獄,錯可能不全在他,也可能他幾乎沒犯錯,可能是當時社會其
他環境交互影響所致,與社會上藍綠對峙、挺扁打扁之對抗有關,
有此政治狂熱,亦與民眾日常生活困苦有關,故悲民眾之苦。
民眾之苦可能不是生活過得很差,也可能是貪愛太過,所求不遂所致,
故悲其貪愛心不足、明明生活在天堂、明明就日子過得很好、
卻因為心念不攝、貪求心不息所致,故悲民眾未得正法、未受佛教教化所致
,故悲其不幸。
故知慈悲心之有,與人之智慧高低有很大關係。
所以,學生認為忍辱波羅密不應該單論,而應該與六波羅密合起來一起看。
要達到此境界,破除我執是很重要的,可用下書之方便法:
內觀禪十五個原則---確切修行之路
原著:阿姜。念
譯者:徐強
大千出版社。 ISBN: 957-447-097-0
頁數:210頁
流通費:220元。
各大書局皆有售。
南無觀世音菩薩
--
學生是凡夫,學生有凡夫身,學生走凡夫路,學生具凡夫性,學生受凡夫苦,
但以一心迷於世見起生滅心受輪迴苦,以一心清淨自性而返識真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6.45.170
※ 編輯: Leisuretime3 來自: 203.66.45.170 (06/21 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