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ucLee ((((->-))))
看板B863051XX
標題[轉錄]九一一事件之我見。
時間Sun Sep 16 01:10:56 2001
※ [本文轉錄自 Journalist 看板]
作者: jimulder (接代) 看板: Journalist
標題: 九一一事件之我見。
時間: Sat Sep 15 22:48:23 2001
要找到不知道這消息的人,大概比登天還難了吧。九月十一日早上八點半
(東部時間),美國遭受到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恐怖主義的攻擊:兩棟世貿大樓
全毀、五角大廈缺了一角,造成數以萬計的傷亡和一觸即發的全球性戰爭。
全美各大網站的首頁(Front Page)都是此一災難的消息,美國有線電視
網以”American under attack”來作為此事件的標題。逛到亞馬遜書店,一個
大大的紅十字(Red Cross)出現在首頁,哀悼著死去的無辜民眾和官員,並且
希望大家投入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行列中。以亞馬遜長久以來累積起來的顧客
群和龐大的信用卡消費機制,短短的二天內便募得了一百多萬美元,且金額一直
在增加當中。再點選書本首頁,一堆有關末日預言的書,特別是十七世紀的法國
預言家諾斯達馬斯的預言書格外暢銷。恐怖份子的行為和美國強硬的報復心理撩
起民眾對第三世界大戰的恐慌。因為根據「華盛頓公約」的集體防禦條款第五條,
「任何北約的歐洲或北美盟國受到外來武裝襲擊時,應被視為全體盟國受到攻擊」。
美國的軍事報復行動已經不再是自家人的家務事,進而發酵成全球對恐怖主義威
脅的集體反擊。
事件發生以後,除了萬夫所指的阿富汗神學士塔里班政權和幕後主謀奧薩瑪外,
美國民眾對中情局對情報掌握的敏感度以及政府對危機應變的動員都頗有微詞,
甚至有人怪罪到描述恐怖組織的電影和暢銷的軍事小說。首當其衝的電影和作家
有:「戰略殺手」(Peace-Maker)、「危機總動員」(The Siege)和以「獵殺
紅色十月」(The Hunt of Red October)成名的軍事小說作家湯姆克蘭西。僅管
好萊塢電影的暴力問題以及軍事小說的嗜血性一直都是大眾文化為人所垢病的一
環。但第八藝術和文學的領域本來就是馳騁想像力的空間,創作原本就是天馬行
空的。當閱聽人在埋怨娛樂界的抄襲風和電影的了無創意,在發生了恐怖活動以
卻又為劇作家的天馬行空扣了一頂大帽子。如此除了會造在藝術創作者的「寒蟬
效應」(Chilling Effect)外,亦非杜絕恐怖主義的最好方式。充其量不過是潑
婦罵街,隨便找一個出氣筒罵爽的而已。
新聞媒體一直不斷重覆播放飛機撞上大樓的畫面,斗大的標題彰顯著有如世
界末日的來臨。紐約市恍若死城,少了車水馬龍的城市噪音,只有此起彼落的警
嗚聲。此次的攻擊行動不但打破了美國受兩大洋保護而成為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
的神話,布希政府一廂情願的「全國飛彈防禦系統」(NMD)的建置與否也受到空
前的挑戰。畢竟,怕的不是越洋飛來的飛彈,而是從自家門口起飛的神風特攻隊。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美國無論在經濟、科技、政治、外交議題上都一點一滴地滲透
全球各地,干涉外政情況十分嚴重。再加上冷戰結束後,共產勢力的瓦解和蘇聯的
失勢,美國一躍成為唯一世界警察的地位,以強硬的意識型態掌控著全球化的發展,
自然引發許多反彈。從美國到受撞擊事件後,中東地區部份民眾手舞足蹈慶賀大勝
利的情況看來,兩國(或曰兩個民族)之間的種族仇恨已經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美國九一一事件的結局如何,由布希政府強硬的軍事行動的跡像顯示,勢必帶
領整個戰爭局勢到另一個全球化的曾面。愛因斯坦曾說:「我不知道第三世界大戰
會用什麼武器,但第四世界大戰使用的武器絕對是石塊和棍子」。無論布希政府會
用何種方式來採取報復行動,「九一一」的電話鈴響,可能,會在其他國家不斷地
響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12.153.55
--
X:那個人當你的情人怎樣?
L:我討厭沒腦又偏激的傢伙。
X:你不也是這樣的人?
L:正是如此。所以我討厭我自己。
但這樣就夠了。我這樣的人有一個就夠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1.21.1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