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ucLee ((((->-))))
看板B863051XX
标题[转录]九一一事件之我见。
时间Sun Sep 16 01:10:56 2001
※ [本文转录自 Journalist 看板]
作者: jimulder (接代) 看板: Journalist
标题: 九一一事件之我见。
时间: Sat Sep 15 22:48:23 2001
要找到不知道这消息的人,大概比登天还难了吧。九月十一日早上八点半
(东部时间),美国遭受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恐怖主义的攻击:两栋世贸大楼
全毁、五角大厦缺了一角,造成数以万计的伤亡和一触即发的全球性战争。
全美各大网站的首页(Front Page)都是此一灾难的消息,美国有线电视
网以”American under attack”来作为此事件的标题。逛到亚马逊书店,一个
大大的红十字(Red Cross)出现在首页,哀悼着死去的无辜民众和官员,并且
希望大家投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行列中。以亚马逊长久以来累积起来的顾客
群和庞大的信用卡消费机制,短短的二天内便募得了一百多万美元,且金额一直
在增加当中。再点选书本首页,一堆有关末日预言的书,特别是十七世纪的法国
预言家诺斯达马斯的预言书格外畅销。恐怖份子的行为和美国强硬的报复心理撩
起民众对第三世界大战的恐慌。因为根据「华盛顿公约」的集体防御条款第五条,
「任何北约的欧洲或北美盟国受到外来武装袭击时,应被视为全体盟国受到攻击」。
美国的军事报复行动已经不再是自家人的家务事,进而发酵成全球对恐怖主义威
胁的集体反击。
事件发生以後,除了万夫所指的阿富汗神学士塔里班政权和幕後主谋奥萨玛外,
美国民众对中情局对情报掌握的敏感度以及政府对危机应变的动员都颇有微词,
甚至有人怪罪到描述恐怖组织的电影和畅销的军事小说。首当其冲的电影和作家
有:「战略杀手」(Peace-Maker)、「危机总动员」(The Siege)和以「猎杀
红色十月」(The Hunt of Red October)成名的军事小说作家汤姆克兰西。仅管
好莱坞电影的暴力问题以及军事小说的嗜血性一直都是大众文化为人所垢病的一
环。但第八艺术和文学的领域本来就是驰骋想像力的空间,创作原本就是天马行
空的。当阅听人在埋怨娱乐界的抄袭风和电影的了无创意,在发生了恐怖活动以
却又为剧作家的天马行空扣了一顶大帽子。如此除了会造在艺术创作者的「寒蝉
效应」(Chilling Effect)外,亦非杜绝恐怖主义的最好方式。充其量不过是泼
妇骂街,随便找一个出气筒骂爽的而已。
新闻媒体一直不断重覆播放飞机撞上大楼的画面,斗大的标题彰显着有如世
界末日的来临。纽约市恍若死城,少了车水马龙的城市噪音,只有此起彼落的警
呜声。此次的攻击行动不但打破了美国受两大洋保护而成为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
的神话,布希政府一厢情愿的「全国飞弹防御系统」(NMD)的建置与否也受到空
前的挑战。毕竟,怕的不是越洋飞来的飞弹,而是从自家门口起飞的神风特攻队。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美国无论在经济、科技、政治、外交议题上都一点一滴地渗透
全球各地,干涉外政情况十分严重。再加上冷战结束後,共产势力的瓦解和苏联的
失势,美国一跃成为唯一世界警察的地位,以强硬的意识型态掌控着全球化的发展,
自然引发许多反弹。从美国到受撞击事件後,中东地区部份民众手舞足蹈庆贺大胜
利的情况看来,两国(或曰两个民族)之间的种族仇恨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美国九一一事件的结局如何,由布希政府强硬的军事行动的迹像显示,势必带
领整个战争局势到另一个全球化的曾面。爱因斯坦曾说:「我不知道第三世界大战
会用什麽武器,但第四世界大战使用的武器绝对是石块和棍子」。无论布希政府会
用何种方式来采取报复行动,「九一一」的电话铃响,可能,会在其他国家不断地
响起。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12.153.55
--
X:那个人当你的情人怎样?
L:我讨厌没脑又偏激的家伙。
X:你不也是这样的人?
L:正是如此。所以我讨厌我自己。
但这样就够了。我这样的人有一个就够了。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1.21.1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