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altlake (SaltLake)
看板AfterPhD
標題Re: [建議] 要不要來個公投? 關於44000
時間Wed May 27 10:35:04 2009
政府的政策是有他的一貫性在裡面的 今天的問題在於政府這個短期就業政策
並不只是針對有博士學位的人 政策事實是更廣泛的"短期促進就業方案"
一些相關討論可以到 Salary 版搜尋標題為:
關於22000企業實習方案
政府短期就業
的討論串 在這些討論串裡面就有一些網友提出與本版網友相同的見解 那就是
這種透過政府發放從稅金得來的資金結果除了短期壓低失業率之外 同時也造成
資方利用這個政策壓低勞方薪水這種事實的存在
很明顯的沒有人會理性地期待政府能夠永遠讓這種補助持續發放下去 正如
政策已經明顯寫明的: 這只是短期政策 於是納稅人不管是否有拿到這種補助金
的人接下來自然要問: 短期的錢發完之後呢? 還是失業? 那麼就會引出下一個問題
就是: 這筆錢有沒有更好的運用方式以促進更長期更多的人民就業
事實上 如果這個政策的結果就是政府有錢補助就能壓低失業率 而政府沒錢繼續給
那失業率該多少就還是多少 那麼這個政策根本不應該實行 因為在更古老的時候
就有類似廣受批評的失敗政策 那就是我國一些產業純粹靠政策補貼或者關稅保護
而存在 而這種政策事實上就是透過政府的財力去干預市場的價格機制 具體說
像是為了保護國內汽車產業發展與生存 於是除了政策補貼之外還有對進口車課以較高
的關稅等保護市場的配套政策 結果多年保護下來 我國汽車產業還是不能達到當初的
政策所希望的能夠獨立研發生產等目標 這時候我們可以說當年的政策是失敗的
在另一方面 今天我國的電子產業能夠在世界有競爭力 原因很多 但事實上政府
也是有優惠政策在幫助這些產業 這時候的補助政策似乎產生良好成效
今天的短期促進就業的政策被人批評的關鍵點也在這裡 政府灑錢當然可以壓下
短期失業率 但是不再灑錢之後呢? 我們將得到的是如同還是不能自立研發開拓市場
利潤的汽車製造業 還是讓我國相當人士賺了不少錢的電子業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當我們在探討一個政策是否能夠得到預期成果 是否能再最低成本得到最大效果的時候
去爭論什麼: 有錢拿就該感恩 不爽不要去應徵 或者有本事自己另外去找喜歡的工作
等等的 請問對於一個政策到底有多大可能達到目的有何關聯?
※ 編輯: saltlake 來自: 71.77.1.125 (05/27 10:38)
1F:推 ggg12345:這個救失業案總得是有人去應徵領錢,若產業回溫夠快就自然 05/27 10:56
2F:→ ggg12345:會消除補助而造成加碼增薪,但教職缺是少子化結構問題.投 05/27 10:59
3F:→ ggg12345:入的資源要能造成增加學生源(如金援改教育訓練)或擴大學 05/27 11:01
4F:→ ggg12345:術活動帶入人潮與消費並能加速本身的學術地位為最優選項. 05/27 11:03
5F:推 ggg12345:在突增的預算沒耗光前,能增歲收的項目必然會隨之優先,辦 05/27 11:09
6F:→ ggg12345:長期國際性學術旅訪或Tutorial與論文研討對新科PhD較有利 05/27 11:13
7F:→ ggg12345:若大陸教師到台校參加國際級tutorial與刊物發表可增源收 05/27 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