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Aboriginal
標 題Re: 「功利之箭」與「自覺之箭」 ◎voyu(轉錄)
發信站小魚的紫色花園 (Wed May 17 15:13:42 2000)
轉信站Ptt!warp!fpg
==> [email protected] (排灣泡泡龍) 提到:
「功利之箭」與「自覺之箭」 ◎voyu
>主因,其一是殖民政權計畫性「同化政策」,早期禁講「方言」、「掛狗牌」,然而這並
>非關鍵性因素,因為早期家庭保有的母語環境,使得原住民仍有一定的母語能力。隨著原
>住民族生活方式及所處空間的轉換,大量原住民往都市遷移,打散了原鄉緊密的語言流通
>空間,現實壓力下許多原住民則「功利」地放棄了實用性與流通性不高的母語,轉而學會
>了另類雙語─「北京話」和「福佬話」。
1.這段文章對於母語問題的第一個原因是指同化政策,這不能否認,我也贊同
畢竟在國民義務教育的推行下,學習中文對於原住民來說是最不公平的事
基於文法,基於發音,都不利於原住民學生在教育中與自己母語的學習
但是,這是原住民學生或是曾就學的原住民青年不會講母語的原罪嗎?
教師的心態,或是整個教育環境的資源,還有大環境都反應出輕視原住民的文化的心態
都在在反應在整個教材中,如果這不是關鍵因素之一,我真的覺得太誇張了
2.大量的原住民遷往都市,難道就是他們的錯嗎!?
他們並非"自願"地放棄與原鄉緊密結合的機會,為了生活,就這麼簡單
但是竟然被評為"功利"地放棄實用性與流通性不高的母語
我承認,這的確是有可能,但不能依此理論來以偏概全
畢竟還有太多的外在因素影響著,但文章中隻字未提,引導讀者直線思考推論
我必須質疑作者在寫文章的用心
> 各國中小學施行原住民族口號式的「雙語教學」,企圖恢復原住民族母語,幾年下來
>不見成效。說穿了,母語本身缺乏實用性且背負著漢人社會的「污名感」,讓原住民覺得
>學母語是沈重的包袱,許多推動原住民母語的文化工作者也為之擔憂,「鄒語工作室」主
>持人汪信石就曾指出:「若情況未變,鄒族語言不出五十年就會消失,鄒族文化則將視同
>滅亡。」警示意味濃厚,也表達了對母語傳承的無力。
提出一個問題,太魯閣族語的選項包括在國中小學雙語教學的選項之一嗎?
如果沒有,這個推論就有缺陷了
有一些族群,他們的語言還可細分好幾種,但是現行的師資可以提供那麼完整的系統嗎?
紋面族(原泰雅族)就包括了泰雅族與賽德克族,而且又細分不同的語系
現在的雙語教學如果還沒有能力提供細分的母語教學,那這樣的推論是不合理的
我認為原住民一定要學母語
但如果用功利來誘導
那我真的覺得很難過很諷刺
大家要多學學母語,一起加油吧
--
★ Origin:
︿︱︿ 小魚的紫色花園
﹀ fpg.m4.ntu.edu.tw (140.112.21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