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Aboriginal
标 题Re: 「功利之箭」与「自觉之箭」 ◎voyu(转录)
发信站小鱼的紫色花园 (Wed May 17 15:13:42 2000)
转信站Ptt!warp!fpg
==> [email protected] (排湾泡泡龙) 提到:
「功利之箭」与「自觉之箭」 ◎voyu
>主因,其一是殖民政权计画性「同化政策」,早期禁讲「方言」、「挂狗牌」,然而这并
>非关键性因素,因为早期家庭保有的母语环境,使得原住民仍有一定的母语能力。随着原
>住民族生活方式及所处空间的转换,大量原住民往都市迁移,打散了原乡紧密的语言流通
>空间,现实压力下许多原住民则「功利」地放弃了实用性与流通性不高的母语,转而学会
>了另类双语─「北京话」和「福佬话」。
1.这段文章对於母语问题的第一个原因是指同化政策,这不能否认,我也赞同
毕竟在国民义务教育的推行下,学习中文对於原住民来说是最不公平的事
基於文法,基於发音,都不利於原住民学生在教育中与自己母语的学习
但是,这是原住民学生或是曾就学的原住民青年不会讲母语的原罪吗?
教师的心态,或是整个教育环境的资源,还有大环境都反应出轻视原住民的文化的心态
都在在反应在整个教材中,如果这不是关键因素之一,我真的觉得太夸张了
2.大量的原住民迁往都市,难道就是他们的错吗!?
他们并非"自愿"地放弃与原乡紧密结合的机会,为了生活,就这麽简单
但是竟然被评为"功利"地放弃实用性与流通性不高的母语
我承认,这的确是有可能,但不能依此理论来以偏概全
毕竟还有太多的外在因素影响着,但文章中只字未提,引导读者直线思考推论
我必须质疑作者在写文章的用心
> 各国中小学施行原住民族口号式的「双语教学」,企图恢复原住民族母语,几年下来
>不见成效。说穿了,母语本身缺乏实用性且背负着汉人社会的「污名感」,让原住民觉得
>学母语是沈重的包袱,许多推动原住民母语的文化工作者也为之担忧,「邹语工作室」主
>持人汪信石就曾指出:「若情况未变,邹族语言不出五十年就会消失,邹族文化则将视同
>灭亡。」警示意味浓厚,也表达了对母语传承的无力。
提出一个问题,太鲁阁族语的选项包括在国中小学双语教学的选项之一吗?
如果没有,这个推论就有缺陷了
有一些族群,他们的语言还可细分好几种,但是现行的师资可以提供那麽完整的系统吗?
纹面族(原泰雅族)就包括了泰雅族与赛德克族,而且又细分不同的语系
现在的双语教学如果还没有能力提供细分的母语教学,那这样的推论是不合理的
我认为原住民一定要学母语
但如果用功利来诱导
那我真的觉得很难过很讽刺
大家要多学学母语,一起加油吧
--
★ Origin:
︿︱︿ 小鱼的紫色花园
﹀ fpg.m4.ntu.edu.tw (140.112.21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