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ihihihehehe (遠離塵囂)
看板Aboriginal
標題[新聞] 蒐藏維護原民文物站點 關注原文館發展
時間Wed Jul 24 03:56:09 2024
蒐藏維護原民文物站點 關注原文館發展
發布:2024-07-23 12:31
桃園大溪 Kacaw.Mayaw(周浩伊)、許家榮
https://youtu.be/RjhKaOEMUCI?si=
大綱
上周末,全國原住民族地方文化館發展論壇落幕,原文館是承接了部落文化保存的基地,
不過原文館多年以來仍是遇到大大小小的困境,像是館舍硬體設施的尋覓與建設、長期以
來人力不足的問題、還有原文館的角色定位,都影響著原文館的發展與推廣。
隨著臺灣原住民族政策發展與變化,原文館在文化政策中的越來越被看見:從1989 年臺
灣省政府推動《臺灣省原住民社會發展方案》來促進地方建設之後,也開啟了一鄉一特色
計畫,各地方政府開始爭取興建原文館,更在21世紀初啟動《活化閒置公共設施推動方案
》;原民會積極展開原文館的活化輔導工作,一直到2018年原文發中心推動「全國原文館
跨域輔導與改善計畫」,承接過去大館帶小館的經驗,輔導地方館舍。
霧台鄉公所文化所長 Dresedrese(巴秀芬):「專業知識上跟我們的典藏保存的一些技
術上都給予我們非常大的資源,但是我們跟博物館的合作也是提供我們在地部落田調的觀
點,我們再做合作。」
陪伴原民社群保存文物與傳承、走過了35多年,過程中個原文館也是篳路藍縷,而人力的
不足也困擾著各地館員。
霧台鄉公所文化所長 Dresedrese(巴秀芬):「不論是對於文物的背景的文化調查或是
文物的維護、研究,我們也會被要求具備博物館的四大功能:典藏、研究、教育、展示,
可是我們的人力往往一個館舍大概就是配置1到2位,所以其實對館舍而言是相當繁重的。
」
花蓮奇美原住民文物館策展規劃人員 Ariray(高億雯):「我們比較缺的就是人力的部
分,因為我們一個館舍就2個館員,然後再進行營運、辦理展覽跟活動,是希望可以再多
一個人力。」
也因為918地震的緣故,讓奇美館必須遷館到鄰近的舞鶴原創產業館,而人力不足的問題
也增加了館員的工作成本;而館舍的設計,也因不符合在地族群文化,是讓海端館員摸不
著頭緒。
花蓮奇美原住民文物館策展規劃人員 Ariray(高億雯):「產業館只有一個空間可以作
展覽,原本的奇美原住民文物館它是有很多空間的(提供展覽);文物的館藏如果要管理
的話,我們文專人員就必須還要到奇美原住民文物館去做整理跟檢查,所以就是兩邊跑。
」
海端鄉布農族文化館文專人員 Langus Lavalian(邱夢蘋):「上面的圖案就是有點偏離
我們布農族文化的面貌,那比如說像是有那個印地安酋長式的頭飾、還有雙牽跳舞的部分
;還有織布機的樣式也不太一樣,家屋是一個杆欄式建築。」
除此之外,學者也提到原文館的角色定位往往地方政府只設定為觀光取向,因而出現定位
模糊;同時學者也擔憂,文化館多以室內的授課及展覽,容易忽略文化學習特徵的探索。
自然科學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陳叔倬:「其實地方政府可能並沒有預設到這些原文館它會
是博物館的定位,其實滿遺憾的,我們發現就是過去這10多年來,各地方政府並沒有把原
文館當成一個組織。」
北藝大博物館研究所教授 王嵩山:「文物館人非常少、物也非常少,所以文化保存的這
個面向恐怕要有新的形式;文化實踐的面向多少是涉及到了文化如何在當代被創造,使得
可以跟過去進行一些連結。」
對此,王嵩山也提出「製作博物館」的概念,包含文化保存、文化再現、文化實踐,促進
館舍與社區的文化發展;學者也建議未來原博館落成設立,原發中心、各原文館、以及地
方政府的關係如何,學者認為應該要啟動討論。
北藝大博物館研究所教授 王嵩山:「恐怕是在缺乏了物件、缺乏了對於過去文化掌握的
蒐藏,它缺乏了一些可以運用的人力來策展,做出展示的、再現文化的這種企圖的時候,
在當代的原民(文)館它可能有一個機會了。」
自然科學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陳叔倬:「這樣的原博(館)跟原文館之間的關係又會是什
麼?包括原發中心其實又夾在中間,原博(館)有沒有義務再去承擔這樣的協力輔導的(
責任)?甚至就把整個計畫扛起來?這些都是必須重新談的。」
豎立在部落多年,扮演文化復振、與傳承的原文館,也在各地有了29間不同族群的館舍;
而在資訊爆炸的當代,如何保存文化、促進部落文化發展,同時也能促進社會更認識台灣
原住民族,都值得各界持續關注。
責任編輯:林懷恩
新聞出處:原視新聞網
https://news.ipcf.org.tw/13171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6.12.22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ebptt.com/m.aspx?n=bbs/Aboriginal/M.1721764573.A.3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