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eViL34 (阿班)
看板ASES-Taiwan
標題[分享]好學生->先學好再做好,創業家->邊學邊做!
時間Sat Nov 12 13:08:26 2011
☆本周文章精選☆
曾想過優秀的學生跟創業家的不同嗎?
創業需要的是什麼?
這篇文章將為你解答,創業所需的精神、努力和態度。這篇所提倡的態度,在現今的環
境下更顯出其重要性。創業需要的或許也是這裡面所說的東西呢!
--
原文:
★好學生都是「先學好再做好」,成功創業家則是「一邊做一邊學」★
成功創業家都不約而同的告訴我,他們創業的時候,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假如他
們當初真的想得很清楚,再三的確認無誤才宣布創業,可能就永遠不會創業了,不可能以
「成功創業家」悠閒姿態坐在我面前。
成功創業家一點也不諱言,他們在創業初期,是從跌跌撞撞中闖出一番頭緒。「第一次
創業,一群二十幾歲的人,能懂得甚麼東西?」年紀三十出頭就把公司賣掉的楊孟佑回憶
當時年紀小:「都是靠自己的感覺,隨後再調整。」
你可以看到,成功創業家雖然是這世代最年輕就累積財富的一群,他們的學、經歷卻不
一定是同年紀中最好的。為什麼?這是因為,那些總是從最好的學校出來、錄取最好的公
司的高層人士,從小到大都在做「正確的事」,養成了做什麼事都要求「正確」的習慣,
在創業方面反而就縛手縛腳。他們都是「先學好再做好」,成功創業家則是「一邊做一邊
學」。科技創業,本來就是需要一些「傻勁」;那些習慣做正確的事的守本份的人,「傻
勁」就缺了一些。
大部份的人都缺乏傻勁,也因此無法認同創業家的傻勁。他們看到別人創業,第一句話
就是:「你,真的可以創業嗎?」聽了對方的點子,還沒聽完就說:「真的有這麼簡單嗎
?」等到他也開始羨慕成功創業家,打算自己出來創業時,他會先做了非常詳盡的市場調
查,各項細節都考慮了非常詳盡,還很害怕別人將他的點子偷走,這樣的人,速度太慢,
要考慮的事情太多,便無法支持到最後一刻,創業也無法成功。
成功創業家想都不想就跳下去,如此莽撞的行為為什麼反而容易創業成功?大概是因為
科技創業成功的人,一定是靠創新,在產業裡應該是「第一位」。這就好像田徑賽。跑第
二名的,可以跟著第一名跑,第三名則可以跟著第一和第二名跑,但,身為第一名的,若
還東張西望、研究自己跑的跑道是否正確,就會愈跑愈慢,跑得搖搖晃晃,跑得不夠堅決
,很快就會被第二名趕上去,要不也自己先精疲力竭了。
林百里當初創立廣達電腦,就是一口氣就砸了三千萬資金、聘了二十餘人的團隊,不到
半年就做出了產品。也就是林百里迅速的動作,公司馬上取得先機,獲歐美大廠訂單,也
因而進步迅速,讓廣達先一步的成為全球最大的筆記型電腦工廠。
看著各方創業家成長長達二十年的成功創業家沙正治,也對於這件事有很深刻的感覺。
他說,成功創業家當然也不是隨便創業,但他們作初期的創業分析時,都是「盲目的自信
」。到最後,產品完成的期限一定是一延再延,比計畫中的還長幾倍。等到把東西好不容
易都做出來了,人家就是不買;有時候,別人又突然買了,你也摸不透他為甚麼買了!
既然再厲害的創業家都很難計畫得周全,所以周全就不是這麼重要了。「創業,要有一
種永不妥協的個性和宗教式的狂熱。」沙正治說:「太注重理性、完美的人,並不適合創
業。」
科技本身本來就是充滿風險,已經成功五次的人,下次不見得會成功;已經失敗五次的
人,下次也不見得會失敗。就是因為這樣,成功創業家這樣的「做下去」精神,讓他們至
少比別人更有機會。創業家一定要有勇氣大聲說:沒關係,做下去,這次或許失敗了,但
一定會有成功的一天!
而「做中學」,就是最好的學習方法。若創業家沒有先起個頭,他也沒機會調整方向,
也就沒機會將他個人和公司透過學習而提升到下一步的程度,成為成功創業家。
在印度被稱作教父級的創業元老雷奇(Kanwal Rekhi),雖然很聰明,從來學不會做人處
事的圓融技巧,七零年代,在美國各大公司工作了林林總總十一年,卻從來沒擔任過比系
統工程師更高的職位。老闆告訴他,因為他太聰明,是個不可多得的技術天才,所以不忍
埋沒他的才能,不能讓他當經理。雷奇憤而和他的印度朋友一起創立Excelan公司,雖然
技術很強,但在當時白人氣氛下,雷奇又不擅做人,資金找得非常辛苦,最後好不容易從
一個白人創投拿到錢。
拿到錢後,沒人放心讓雷自己做,一開始執行長給別人做。後來他做不下去,雷奇才重
新接掌,但隨後又因為公司要上市被換下來,之後又因為執行長管不住才被換回來。沒想
到,雷奇做了以後,管理公司的能力大增,因為他「喜歡當老闆的感覺」做得好。後來,
原本看起來和人無法相處的雷奇,做到Novell公司的技術長,並在故鄉印度做了一連串有
遠見的東西,他被印度人稱為「爸爸」,登上了富比士(Forbes)的封面。成為一個最受尊
敬的人。但,有誰去想過,為何他能從一個怪異孤僻的人,變成人人愛戴的人,這些都是
從他創業的過程中「做中學」出來的。
注意,並不是所有事都可以隨便做下去試試。成功創業家做下去之前,還是對財務要有
一定的規畫。張敦凱在這方面就很有經驗了。當時他靠著從前工作所積得的一些現金和股
票,算一算,沒收入仍可撐二到三年,在創業之前,在財務上已經有了最壞的準備。除了
個人以外,在公司的財務也要注意,方向錯了沒關係,但公司財務的觀念一定要有。不知
道這產品能不能用無所謂,但一定要知道這錢能「燒」多久。
把財務都算清楚以後,張敦凱就和其他的創業家一樣,捏起鼻孔噗通跳進水裡。當時他
才三十三歲,並未真的懂得從市場的角度來看東西,只大概看了一下市場,覺得市場大概
蠻大的。然後就鑽了進去,中間方向有點錯,但都還可以改,一邊改,一邊就看得到市場
中有大大小小的縫隙,就能找到自己的特殊點(niche)。張敦凱最後終於突破了一重又
一重的難關,他的公司也在台灣上市了。回想當年當他還是青澀的創業家一路學來的過程
,他不禁一笑:「假如當時想得太清楚,就不會出來創業啦!」
而成功創業家勇於做下去,也是在為自己增加成功的機會。多嘗試者,鐵定讓成功機率
增加。一次又一次的試,從每次嘗試中去作微調,就會愈來愈容易成功。
把公司賣掉賺進億萬財富的陳勁初,回想當年創業的時候,一心只想設計一個全世界唯
一做這東西的積體電路,就找了一個朋友,兩人很高興的做起來了。等到做完積體電路才
發現沒有電路板可裝這個積體電路,只好自己再繼續做電路板。等到做完電路板,又發現
市場上沒軟體可用這樣的電路板,於是就連軟體也自己做。等到所有東西都做完了,發現
沒人幫他們賣產品,只好跑來自己賣。這些都不見得是當初剛創業的人所想得到的,但,
若沒有做出積體電路,怎麼知道電路板需要呢?若沒做到下一步,要怎麼知道其它東西有
需要呢?
這些成功創業家一致認為,尤其是東方人,更需要訓練「不怕失敗」的飪性。科技大老
史欽泰認為,東方的教育系統在培養學齡兒童「不怕輸」精神方面,做得相當少,因此東
方人創業家相對就比較少。史欽泰憂心國內「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競爭環境,雖然刺
激很多人進步再進步,但同時也讓很多人由於怕失敗了被嘲笑、被以異樣眼光對待,於是
對於冒險一途望之卻步,許多創意十足的構想也從來沒人敢拿出來發表。
成功創業家根本不知道要向誰「學」。所以他們只能「一邊做一邊學」。
也就是說,創業成功的技巧無它,只要你肯踏出第一步,「一邊做一邊學」!
--
原文網址:
http://mr6.cc/?p=6671
Mr.6網站:
http://mr6.cc/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0.218.12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