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OC (The Alchemist)
标题[转录][转录]开放与自由:公众创用
时间Sun Feb 11 16:26:49 2007
作者: imkeynes (keynes) 看板: AAAAAAAA
标题: [转录]开放与自由:公众创用
时间: Sat Feb 10 10:49:23 2007
http://jedi.org/blog/archives/005607.html
这一篇是我给数位文化志的文章,於 2006/12/06 刊登在
http://mag.udn.com/mag/dc/storypage.jsp?f_MAIN_ID=2&f_SUB_ID=4&f_ART_ID=53147
。请注意,这一篇文章并不授权各位读者任意作为商业使用。
开放与自由:公众创用
在前几期中我们提到,目前的 DRM 技术已经不足以应付正在发生的网路活动──不只是
功能上的不完备,而是在於整个系统一开始的设想方向就有了差池;另外我们也提到了有
一些新的想法与实践,正试图参与 Web 2.0 的潮流:包括昇阳所提出的 DReaM
(openDRM),以及 Creative Commons 所提倡的 DRE 等。然而回到现实考量,人们免不了
要质疑:「我们到底该如何从中获利呢?」
这真是个大哉问。读者诸君务必要理解,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获利模式能适用於所有的情
境;换句话说,要期待一个简明的回答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将这麽一个大问题拆解成若
干小问题,然後再逐一探讨。在本文中,让我们先来看看其中的三种情境:文化、科学、
协力创意。
第一种情境──文化──或许是跟商业利益最扯不上关系的,至少是跟眼下的商业利益无
关的,在这个规模中我们要面对的是整个国家的利益,是众人的利益。政府用人民纳税所
产生的着作,理应用於增进全体人民的利益,就是这个规模中的议题;多年前那个出版不
易的年代中,许多政府出版品都本着「赔钱来做」的理念印行,一般民众可以付出工本费
来取得基本的「使用着作」的权利。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纪,出版已经变得太容易了,复制
数位内容变得跟呼吸一样基本,人们对内容的使用反倒有了更多的需求,此时坚持只能由
政府单位印行的做法,其实已不敷所需,甚至会扼杀民间利益。为了要增进国家竞争力,
政府公部门得学着将手中握持的文化资源融入当地的商业产品。
美国普林斯敦大学认知科学实验室有一份叫 WordNet 的词汇资料库,包含了近 20 万个
英文词义及其语意关系,包括同义、广义、狭义、相似、部份、全体等,对於自然语言处
理、搜寻引擎等研究领域都是相当重要的资料来源。这个如此厉害的资料库却用了非常简
短大方的授权方式,大意是说任何人完全不需要付费或者是另外经过允许,就可以使用、
复制、修改、散布 WordNet 的程式、资料库以及文件,就算是用於商业产品也没问题,
唯一的规则是不能将「普林斯敦大学」的名号用於广告或宣传。有一间叫 Thinkmap 的公
司,就使用了 WordNet 的资料库,搭配上他们自己开发的视觉化介面,发展了一套叫
Visual Thesaurus 的软体,同时提供单机版及线上版,并广受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的
好评。
这就是一个很有趣的案例,很可以作为公部门释出文化资产的参考。日前国家级数位典藏
计画联合目录已经确定要采公众授权释出给大众使用,这感觉很像数千年前的有司赎经,
但是我们可以在此期待他可以变得更好:小老百姓可以免费取得基本的内容,同时又有专
门的公司能够制作(需额外花钱才能享受的)丰富的互动介面,每一手的上游及授权方式
与范围都清楚可见。而这对於整个国家与社会的贡献都是无可估量的。
接着让我们把视野略微缩小,来看看学术界。学术圈是个很有趣的「社群」,在这个社群
内流通的货币是像「论文被引用次数」这类的信誉;以往(不论是自然或社会)科学家们
总是自甘放弃着作权,以换取在所谓「高影响力」期刊上能被刊登引用;另一方面则是许
多科学工作者都签署过雇聘契约,把智慧财产权让渡给雇请他们的组织机构。
然而在这样的制度发展下,许多的学术工作却开始受到了阻碍。论文本身被出版商箝制还
是小事,进行研究的工具、以及研究的资料也被保密条款、专利法、契约等法律力量限制
住了。曾经有公开研究指出,近半数的基因领域研究人员,因此而无法验证其同僚的研究
成果。(论文的)出版、(研究工具的)授权、和(实验的)资料,这三个左右学术圈互
动的领域,也都面临着革新的需求。即将迈入第五年的生物多样性资料库整合计画正面临
着这样的难题,而这也是 Creative Commons 子计画 Science Commons 所试图要解决的
。
这个领域中有很多待解的难题,包括让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取用科学文献,让学术文章
与研究资料能更适宜地连结在一起、使其相联的後设资料也能够标准化,建立研究工具的
技术信托制度,并建立一套完整的资料网、文件网、工具网及政策网以来改进资料的流通
。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任何人都能更容易地对学术领域做出贡献、验证、解决本地化的
问题等。这些都仰赖更多法律的、科技的、人们的协同合作。
至於协力创意则是 Web 2.0 的滥觞,正如我们在前一期所探讨过的一样,有许多新的内
容运用方式,以及新的合作方式跟媒体型态,都是前所未有的。如何让这些新的媒体领域
更能适性发展,让各种着作的参与互动更透明,都是可以期待由这些新的授权方式、授权
机制与授权技术所带来的。
这个领域相较之下是最被关注的领域,因为这是许多传统出版商自认「损失」最多的地方
,但也是商机最多的地方。此刻我们所能看到的获利个案都还很奇怪,例如「使用者争相
贡献内容,服务商(因被并购而)获利」的 YouTube,这其实不大健康,因为久了之後难
免会走上学术圈那样的情况,产出内容的人无法直接拥有相对应的权利,而真正的自由再
度被流通商所控制。另一方面,像是 Revver 这家公司在提供类似服务的时候,又做了一
些新尝试:他让提供影片内容的人,也能够分到服务提供者因流通数位内容所获得的利润
。
今年七月, Fritz Grobe 和 Stephen Voltz 这两位先生因为《健怡可乐加曼陀珠实验》
影片的广告收益,就从 Revver 手上领到三万五千美元。目前 Revver 已被提名明年一月
的葛莱美技术奖,而他们直接回馈内容产出者的做法,也为谷歌等公司所效法。
而这些只不过是众多新尝试的其中一部份而已。面对新的媒体与新的互动模式,值得摸索
的空间还大得很;隶属於中央研究院的台湾「创用 CC」计画将於明年初举办一场国际研
讨会,邀请了杜克大学法学院公共领域研究中心主任 James Boyle、巴西 FGV 法学院科
技社会中心主任 Ronaldo Lemos、Science Commons 执行长 John Wilbanks、中研院生物
多样性研究中心主任邵广昭、台湾棒球维基馆主持人林信成,以及知名艺术家和音乐创作
人郑淑丽、朱头皮、林强、Monbaza 等人共同对话,本着开放与自由的精神,讨论公众创
用的实务,有兴趣的读者朋友们如有兴趣及空闲,不妨前往报名参加:
http://creativecommons.org.tw/static/conference2007
--
※ 发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125.225.104.202
※ 编辑: KOC 来自: 61.224.71.166 (02/11 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