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waken02001 (snow)
看板meditation
标题Re: [转录] 白玉蟾祖师《修道真言》
时间Wed Jul 13 00:43:28 2016
白玉蟾乃丹道南宗大师之一
还有悟真篇之张伯端
也非常的精彩
实修次第
尽显其中
不求大道出迷徒,纵负贤才岂丈夫?百岁光阴石火烁,一生身世水泡浮。
只贪利禄求荣显,不觉形容暗瘁枯。试问堆金等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
二
人生虽有百年期,寿夭穷通莫预知。昨日街头犹走马,今朝棺内已眠尸。
妻财抛下非君有,罪业将行难自欺。大药不求争得遇?遇之不炼是愚痴。
三
学仙须是学天仙,唯有金丹最的端。二物会时情性合,五行全处虎龙蟠。
本因戊己为媒娉,遂使夫妻镇合欢。只候功成朝玉阙,九霞光里驾翔鸾。
四
此法真中妙更真,都缘我独异於人。自知颠倒由离坎,谁识浮沉定主宾?
金鼎欲留朱里汞,玉池先下水中银。神功运火非终旦,现出深潭日一轮。
五
虎跃龙腾风浪粗,中央正位产玄珠。果生枝上终期熟,子在胞中岂有殊?
南北宗源翻卦象,晨昏火候合天枢。须知大隐居尘巿,何必深山守静孤?
※ 引述《yule1224 (恬静 sweet peace)》之铭言:
: 静坐者,不在坐时静,要在常时静。..............
: ※ [本文转录自 Taoism 看板 #1HD4RZPX ]
: 作者: yule1224 (恬静 sweet peace) 看板: Taoism
: 标题: [转录] 白玉蟾祖师《修道真言》
: 时间: Mon Mar 4 15:01:52 2013
: 感谢传给我的人,很受用
: 心真是最难驾驭的东西........
: 原来我容易生气,是因为心不定的关系阿
: 修道真言里有个我觉得很有趣的地方就是,白玉蟾祖师把宋代的理学家周廉溪和邵康节
: 都批评了一下
: ....................................................................
: 白玉蟾祖师《修道真言》,直示修道入手理法。未入门者读之,可据以寻师求法;
: 已入门者详参,可据以解惑。此次返台适逢新旧历年假,拟以此文和同学一字一句共参,
: 请同学先通读数遍,列出疑惑不明处,让我们一起依口诀参究。
: 恭录:白玉蟾祖师《修道真言》
: 宋·白叟玉蟾子辑
: 凡参玄宗不难得手,难从性宗参入。如从此入,便得渊源。倘错行路径,如书空寻迹,
: 披水觅路矣。
: 修玄之理,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古人章句之中隐隐在焉。天不言而四时行,
: 人身阴阳消息,人不能使之然也。
: 大道之妙,全在凝神处。凡闻道者,宜领此意求之。凝神得窍,则势如破竹,节节应手。
: 否则面墙而立,一步不能进。
: 学道之人,须要海阔天空,方可进德。心宜虚空,神宜安定,能使心不动,便可立丹基。
: 学道之人,以养心为主。心动神疲,心定神闲。疲则道隐,闲则道生。胸次浩浩,
: 乃可载道。
: 邪说乱道久矣,采战、烧汞、搬运皆邪道也。年少者、不笃信者、遑遑趋利者,
: 皆未易言此道。欲修此道,先宗一淡字。
: 仙凡界、人鬼关,全在用功夫。然用功夫者,如擒狡兔然,稍懈则兔纵,稍紧则兔死。
: 须於空虚中觅之,否则何足言功夫哉。
: 凡人心不内守,则气自散。若能时时内观,则气自敛,调养脏腑,久之神气充足。
: 古云:「常使气通关节透,自然精满谷神存」。
: 静时炼气,动时炼心,下学之功毕矣。
: 须节慾。先天必须後天定。
: 动时茫茫,不如此心久在腔子里。学道者要先知收心法,再言静功。
: 欲学玄功,须先时时瞑目,一日间静坐几刻,再来问道。
: 聪明智慧不如愚,学人只因伶俐二字,生出意见,做出许多坏事。今欲收拾身心,
: 先从一个愚字起。
: 天之生人,人之所以生而不死者,於穆不已也。人若无此不已,则气绝矣。
: 故天地以气机存,人亦以气机生。能炼住气机,便与天地同寿,便不息了。
: 不息则久,中庸言之矣。
: 定其心神,方可言道。要入玄关,须用定力。定则静,静则生。不但静中能静,
: 必须动中能静,方见功夫之力。神定,内一着也。事来心应,事去心止。
: 气定,外一着也。
: 语谨形正,语端气峻。下学要紧处,全在正气安神,忘心守口而已。
: 修道原从苦中来,但得清闲处便清闲,此即是道。且更须忙里偷闲,故人能偷闲便有闲。
: 不然,则终身无宁晷矣。
: 心乃一身之主,故主人要时时在家。一时不在,则百骸乱矣,所以学道贵恒。
: 始勤终怠,或作或辍,则自废也。
: 「四大威仪皆是假,一点灵光才是真。晦藏灵明无多照,方现真如不二身」,则此一点,
: 如剑上锋,如石中火,一现即去。故修养家,要养圣胎、孕婴儿者,此也。
: 功夫如不早做,及至精乾血枯,屈曲蒲团,有何益哉。
: 令人慕道者多矣,俗网牵人,是以道心不进。至人非不悯世,奈世人自纠葛何。
: 今为学子脱此苦恼,略敷数言。夫心之动,非心也,意也。神之驰,非神也,识也。
: 意多欲,识多爱。去此二贼,真性圆明。不欲何贪,不爱何求。无贪无求,性如虚空,
: 烦恼妄想,皆不为累。再加炼气,金丹可成,神仙可冀。
: 养气只在收心。心在腔子里,则气存矣。
: 居尘不染尘,乃上品也。其次避之。
: 清静二字是换骨法。
: 凡人能治心,便是道中人。若全消俗障,何患乎不成。
: 虚之又虚,与天合体。空空空,空中有实功。若还纯寂灭,终是落顽空。
: 静坐者,不在坐时静,要在常时静。
: 灵台不灭,慧觉常存,此道之至宝也。然无形无影,莫可明言。默以心会,不在外求。
: 神乃心之苗也。面色润泽,方徵血气冲和。总要华池养得水足,意树自然花开。
: 昔人教人,寻孔颜乐处。
: 此乐非章句可能寻,在天命也。心静则神清,神清则气和,始可得之。
: 下手功夫疏不得,因循无益。得一刻,便做一刻,念头须时时返照此处。
: 神到则气到,气到则命坚。
: 敬慎二字,通天彻地。再无放心之人,能仙能佛。
: 人生做事,业传千古,不过此一点神光耳。然神非精不能生,而精非静不能养。
: 欲至极虚极灵地位,须炼此能生、能养功夫。
: 道心常现,则凡念自退。一时忘道,则起一时之凡念。一念忘道,则起一念之凡情。
: 须要时时提醒。
: 人生若幻,须要寻着真身。天下无一件是实,连此身也不是自家的,只这一点灵光。
: 若无所依,到灭度时,何所随着,岂不哀哉。
: 焚香烹茶,是道也。即看山水云霞,亦是道。胸中只要浩浩落落,不必定在蒲团上求道。
: 学道是乐事。乐则是道,苦则非道。但此乐不比俗人乐耳。
: 居尘世中应酬,最是妨道。人能於尘事少一分,道力即进一分。幻缘不破,终无着处。
: 人当以圣贤自待,不可小视自己,则上达矣。故天下未有不圣贤的神仙。
: 世人当知俭之道,俭於目可以养神,俭於言可以养气,俭於事可以养心,
: 俭於欲可以养精,俭於心可以出生死,是俭为万化之柄。若不知俭之道,
: 惟以刻薄悭吝是趋,则於俭之道失之远矣。
: 无上妙道,原从沉潜幽静中得来。若是一念纷纭,则万缘蔚起,身心性命,何日得了。
: 一已尚不能照应,何暇及他事哉。人须亟亟回首,早登彼岸。
: 玄功不但要养气足精,仍宜运髓补脑。家俬攒聚到十分,方称富足。
: 倘身中稍有缺乏,便是空体面的穷汉子。分明一条好路,为何不走,可惜一个神仙阙,
: 夜间难道也匆忙。
: 烦恼是伐性之斧,人当於难制处下功。若不将气质变化完善,怎得成善士。
: 凡学道人,言语行事,必较世俗人要超脱些。若仍走俗人行径,何贵乎学道。
: 学道先以变化气质为主,再到与人接物上浑厚些,方是道器。
: 今之文人,只因理障,难以入道,不知道即孔孟之道。
: 濂溪尧夫非此乎,不可专作道家看。要知儒与道是合一的。
: 周邵二子,何尝出家修行耶。今人将道作出世一派而畏之,何其误也。
: 春桃多艳,是三冬蕴藏之真阳也。秋菊多黄,是三伏聚养之真阴也。
: 此中玄理,意会者得之。
: 人为形质所累,年纪一到,则百节风生,四体皆痛。何必地狱,即此便是。
: 倘平日少有静动,讵可免此一段苦楚。故形为我所爱,我亦为形所累。
: 若将此一段灵性,做到把握得住时,出生入死,总由我使唤。
: 学道者,首以清心寡慾为主。高枕茅檐,肆志竹窗,方是道家逸品。
: 若纷纷逐逐,何异流俗。陶养性情,变化气质,二语乃入门之始事也。
: 修道之人,未有不静默者。粗心浮气,一毫用不得。
: 有问前知者,答曰:「机从心生,事以理断。以理断事,人即神也。
: 弃理问神,神亦不告。」
: 凡入玄门,只以静性为主。如目前春庭新雨,四壁寂然,草木含春,暗藏长养。
: 理会此中,就有个究竟,不必定以谈玄为道。
: 人心如目也,纤尘入目,目必不安。小事入心,此心即乱。故学道只在定心。
: 若心不定,即纸窗之微,为人扯破,必生怒忿;一针之细,为人去取,便生吝惜。
: 又不徒以富贵乱心,得失分念,烦邪乱想,随觉即除。毁誉善恶,闻即拨去,莫将心受。
: 心受则满,心满则道无所居。要令闻见是非,不入於心。是心不外受,名曰虚心。
: 使心不逐外,是名安心。心安而虚,道自来居。
: 仙经云:专精养神,不为物杂谓之清。反神复气,安而不动谓之静。
: 制念以定志,静身以安神,保气以存精。思虑兼忘,冥想内观,则身神并一。
: 身神并一,则近真矣。
: 垢渐去而镜明,心渐息而性澄。养成一泓秋水,我不求镜物,而物自入我镜中。
: 有诸内,必形诸外,一毫也假不得。前贤云:「山有美玉,则草木为之不凋。
: 身有妙道,则形骸为之不败。」故心有真功夫者,貌必有好颜色。
: 人心犹火也,弗戢将自焚。防微杜渐,总在一心。
: 天下人不难立志,最怕转念富贵二字,是钩人转念的香饵。
: 所以每每得道者,非贫寒,即大患难之後。何也,割绝尘累,回头皆空。
: 故孙真人注《恶疾论》曰:「神仙数十人,皆因恶疾而得仙道」,是尘缘都尽,
: 物我俱忘,毫无转念,因祸得福也。
: 凡修道之人,一手握住此物,行住坐卧,不为外动,安如泰山,不动不摇。
: 紧闭四门,使十三贼人,不得外入,身中之宝,不使内出。
: 日日如此,何必顶礼求真仙,便是蓬莱第一座。
: 玄修与释家不同,释家呼此形骸为臭皮囊。道家入门,全要保此形体。
: 故形为载道之车,神去形即死,车败马即奔。
: 大道之传,原自不难,是世人错走路头,做得如此费力。
: 岂不闻「大道不远在身中,万物皆空性不空。性若空时和气注,气归元海寿无穷」。
: 又曰:「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灵台留一物,物在身中神不清,耗散真精道难得。」
: 「一念动时皆是火,万缘寂处即生真」,此守中之规也。进道之要,无如问心。
: 故云:「学道先须识自心,自心深处最难寻。若还寻到无寻处,始信凡心即道心。」
: 学道性要顽纯,毋用乖巧。其要总在将心放在何思何虑之地,不识不知之天,
: 此大道之总纲也。
: 捷径之法,推守此一心。阳气不走,相聚为元海。
: 夫道未有不探讨而得者。即三教圣人语录,无非发天地之秘密,接引後学阶梯。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114.40.61.239
※ 文章网址: https://webptt.com/cn.aspx?n=bbs/meditation/M.1468341810.A.A7E.html
1F:推 yule1224 : 真巧 最近也在看悟真篇 69.166.113.252 02/16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