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variables (Carl)
看板meditation
标题正念动中禅的原理与方法 壹 隆波通
时间Fri Apr 23 23:55:40 2010
※ [本文转录自 Buddhism 看板]
作者: hvariables (Carl) 看板: Buddhism
标题: 正念动中禅的原理与方法 壹 隆波通
时间: Fri Apr 23 23:35:09 2010
正念动中禅的原理与方法
隆波通答问
前言
这是一种身、受、心、法四念处俱足,止观双运的禅法,是超越经典、仪式、思考和想像
的。练习者只要以自然、轻松、舒适的方式持续不断用功,将会照见身、心及苦的源头,
并依次断除粗、中、细的烦恼。本书集结了隆波通禅师十多年来在台湾指导禅修的精采答
问。旨在提供给动中禅的学员们一些启示和教导,更进一步认识动中禅的核心法益。而对
於真心想好好修行的读者,亦希望可因之受到鼓励,亲来体证。愿此书有助於大家对「动
中禅」的了解。最後,谨向所有对本书问世有功的人士致谢。
中华民国正念动中禅学会编译组
隆波通禅师简介
隆波通,泰国东北动中禅创始人隆波田的传人。生於1939年,22岁出家研读传统佛学课程
,六年後追随隆波田修习动中禅,体验到「苦灭」,对生与死不再有任何疑惑。後经隆波
田指定接任南来寺住持(位於泰国曼谷近郊为最重要的动中禅中心)迄今,常年往返於台
、港、中、美、泰间弘法。(泰语「隆波」意指「长老」)
目录
壹、原理
一、Mahasati:「大念住」、「全然的觉」、「圆满的觉」
二、止观双运、俱足四念处
三、觉知规律的动作
四、「猫抓老鼠」与「觉断妄念」
五、知道妄念vs看到妄念
六、有毅力、恒心、耐心
七、自觉觉他
贰、正确方法
一、张开眼睛
二、自然呼吸
三、轻松觉知动作
四、心中不默念、不标记
五、经行
六、心念
七、睡觉
八、对治障碍
参、日常生活
肆、生死涅盘与轮回
伍、练习境界
陆、福慧双修
壹、原理
一、Mahasati:「大念住」、「全然的觉」、「圆满的觉」
问:Mahasati Meditation(编︰「正念动中禅」的英译,简称「动中禅」)的含意是什
麽?
答:Mahasati是一个巴利文(古老的印度语言)名词。Maha是「大」;Sati是「正念或自
觉」。因此Mahasati的意思是「大念住」、「全然的觉」或「圆满的觉」。如果能够培养
觉性,我们将越来越能够知道身体的动作。当随时都能觉知自己身体的动作时,「觉性」
就会自动地运作并逐渐增长,到圆满时就称为「Mahasati」。
问︰觉性和慈悲之间的关系是什麽?
答:没有觉性,将会产生盲目的爱与慈悲。
有觉性,你就会用智慧去爱。当尽了全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即使不能帮上什麽忙,你
也不会感到痛苦或抱歉,你会用平等心将它放下。每一种善的特质都包含在圆满的觉性之
中。像是慈心、悲心、喜乐、平等心等,所有一切本来就在那里。我们需要透过修行,直
到它自然显现。那时会发现原来所有一切都是自己;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
问:觉知、觉念、觉性、正念,实际上意思是不是都一样?
答:觉知、觉念、觉性、正念都是sati,知道是正念,知道自己也是正念。好像水,倒在
不同的容器都是水。在容器,就叫它那个容器的名字,这些是名相,所以你必需要先有觉
性,才不会迷思在名相上面。
问:所谓觉性是智慧,为何透过训练会知道?它的原理是怎样?
答:觉性、智慧、三摩地要经过训练,觉性训练好了,般若智慧会跟着来,然後,三摩地
(定)也会跟着来。把因(觉)造好了,果(慧与定)就跟着来。所以说,这个方法很简
单,把觉性照顾好了,其他会自然明白,所不知道的会知道,所不了解的会了解。动中襌
很简单,没有任何典礼、仪式,没有什麽复杂的东西。我们慢慢地做下去,过去的疑惑会
慢慢消除。这个保证可是要练,如果不练,不能了解啊!如果练了,保证一定会知道的,
不用拿那些经典来读、来钻研,一样可以了解,因为它从实践当中升起,从修行中升起。
智慧有三种。第一种来自听闻,闻慧;第二种来自阅读思考,思慧;第三种来自实修,实
际的修持。所以敢保证,就算不识字,读不了书,但实修有了觉性一样可以知道、了解生
命。所以才会说容易,不用去读、去记。
问:南传的觉性跟汉传的觉察力(觉察环境;清楚;吃饭,知道吃饭;走路知道走路;清
楚当下)有何不同?
答:觉察力跟觉性是一样的。我们的教导就是要知道,有觉性。
二、止观双运、俱足四念处
问:动中禅和四念处有何不同或相同?
答:四念处於动中禅中都俱足完备。在《大念处经》中,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和法念
处等四念处是分开说的。动中禅则合而不分,这是不同的地方。
问:动中禅是不是止和观同时运作的一种禅法?
答:是!觉(sati)、定(samadhi)、慧(panna),现在是三个,以後它们会变成一个
。三藏大经说了八万四千个法门,但只要觉性能照顾好,所有的一切都融合,最後就剩一
心。我们每个人都有心──成就在哪里?就在这个「心」。照顾好这个心,慢慢地让它增
长,它会越来越高;须陀洹向、须陀洹果,斯陀洹向、斯陀洹果,阿那含向、阿那含果,
阿罗汉向、阿罗汉果,都是来自心。
问:我们应依闻、思、修来用功,并依戒、定、慧来学,为何只谈觉性?
答:事实上,一切都俱足在觉性里:圆觉就是大圆满,一切都俱足了。当然,在实践时,
也有次第,将依次看清粗的、中的及细的烦恼,并依次断除。
问:禅修法门很多,为什麽选择「动中禅」?
答:因为动中禅是一种自然的方法,不论从事什麽活动,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
「觉」是一种存在於每一个人之中清净、自然的本质。人类的身体不能静止不动。它总是
自然地在动。动中禅是一种始终强调当下的方法。练习者将会照见身、心以及苦(贪、瞋
、痴)的来源──自己的念头。
问:不同的人,是否适用不同的禅修方式?
答:这方法与任何人的教育背景、是否知道经典无关,只要使觉性持续如环链,智慧将生
起。
问:我对佛法一无所知,请问我可以练动中禅吗?
答:当然可以。不分年龄、不论性别、职业,每一个人都可练习。无论教育程度、文化、
国籍、宗教信仰是什麽──只要可以沟通并了解如何练习,大家都可以练。
问︰静态的禅修和动中禅二者有何不同?答:静态的禅修需要静坐。动中禅则适用於任何
地方、任何时间的任何活动。动中禅如此简单,以致大多数人不相信它会引导我们到达目
的地。只有透过练习,才能了解并自己证明它。
问︰静态禅修的三摩地和动中禅的三摩地有什麽不同?
答:练习动中禅得到的定是「自然的定」,自然的定是当走路、跑步、工作时也拥有的定
,或者说,在任何活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所拥有的三摩地,也就是在练习动中禅得到
的三摩地。假设有两个人,他们都拥有汽车,其中一个人只是在车内休息,另一个人则驾
着车子在路上行驶,你认为哪个人会先到达目的地?
三、觉知规律的动作
问:为什麽要张开眼睛?
答:日常生活中做事都要张开眼睛,因此练习时就要自然张开,这样在日常生活中才能应
用上去。眼要看,耳要听,才能知道外境。练习时看到、听到什麽,知道了就好,不要去
管它。刚开始张开眼睛好像会影响练习,持续下去就习惯了。人喜欢执着看到的与听到的
,有觉性就不会黏在上面,一切都是自然发生的。觉可超越所见所闻。知道一切都是自然
法则,就会喜悦,好好地与自然相处。
问:为何要做规律的肢体动作?有何意义?
答:这是为了唤醒我们的觉性或佛性。以规律而循环的动作,可使觉性持续不断如环链。
对一般人,以这种方式规律地做手部动作,会很快而有效地培养觉性,在短期内训练出强
的觉性。在动作中,强调有动有停,觉性比较容易升起,如果只是平顺地挥动手臂,仍然
容易生起妄想。
问:自觉手册在第59页有一段说,我们要把日常生活上的一些举动规律化,规律地站起来
,规律地坐下,规律地躺下。为什麽要规律化,就像手部动作很有规律是降低我们的意根
念头,不管做什麽动作就是把意识念头降到最低,纯粹只是觉知动作,是不是?
答:规律的动作是培养觉性的技巧,当觉性比较圆满的时候,一切都会变成自然。
问:那现在是个过渡期吗?
答:是。
问:关於动中襌的修行方式,好像都是一些重覆的动作,这是一种自我催眠?透过这种修
行,是否会进入我们深层的潜意识?
答:练习这种方法是要你一直带着觉知。如果自我催眠进去到里面而不知不觉,表示你不
知道自己!但这个方法最重要的是你「要觉知」,随着这种规律的动作知道。如果做着做
着就睡着了,不醒了,表示你不知道!不知不觉地挥舞着手做动作,和知道地做手部动作
是不一样的。好像在工作的场合,很多人不知不觉地工作,但是他一样也在工作啊!走也
会走,洗澡也会洗澡,睡觉也会睡觉啊!他一样在工作,一样在尽责任,只是不知不觉而
已。所以,知道的人是活在当下,知道自己在做什麽。这两种人看起来很像,其实是不一
样的。知道的人坐在这里,他知道坐在这里;不知道的人坐在这里,但是不知道坐在这里
,因为他忘失了,不知不觉、带着无明坐在这里。有人说那不是一样吗?噢!那是不一样
的──所以才说你们必须知道:有动作要知道,没有动作也要知道。
问:动中禅最主要的修持是不是就在觉知这个手的动作、走路,还有日常当中的动作事情
,都要在这上面觉知,就是要一直这样做,这就是法门的重点,是吗?
答:对!没有错!动中禅这个方法是相当自然简单的,没有任何的限制,什麽时间,什麽
事情,都可以应用上去。这个方法是最简单、最自然、最舒服的,无论行、住、坐、卧都
可以,无论是转头、眨眼睛、呼吸、吞口水、伸屈都可以。只要这样练习,就会有依靠,
无论任何的事情,贪、嗔、痴,都无法来干扰。有觉性就像有伞帐一样,无论到那里都不
怕风吹雨打,随时都有保护。回去之後不要就放弃了,还要继续练习。这是最简单、最圆
满、最完整的方法。动中禅觉知手部规律动作的方法,在经典上是没有的。这是隆波田自
己发现的,他用这个方法来教导大家培养觉性。至於觉性,佛陀教导我们行、住、坐、卧
,做任何事情,随时都要保持觉知。
问:只要你知道,就没事了,问题是你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意思?
答:不知道就是无明,知道就是明,如果有觉,所有的一切都是「没有」,如果不知道,
就一切都「有」。如果我们不知、无明,所有的一切都是有,然後会黏着上去,就是我执
。如果明就不会黏着、不会迷失。
问:如何察觉自己的觉念?
答:要练习。经过训练,会从不知道变知道。刚开始不知道,经过练习就会变知道。从不
知道变知道,从知道一点点变很多,慢慢地进展,因为大部分的人都是跟无明、不知道在
一起。着手开始训练,这个不知道、无明会变少,知道会变多。如果慢慢地清洁、打扫它
,就会慢慢变白、变乾净起来。
问:经典中提到不要执着,而师父说要知道身体的每个动作,这算不算执着?这只是初步
的阶段,还是一直都要知道?
答:从刚开始到最後抵达终点,都可以练习这个方法。如果有觉性,不会有执着,知道越
多,越不会执着,会执着是因为没有觉性。有两种知道,「真正知道」与「不是真正知道
」。如果「真知」不会执着,「不是真知」就会执着。
四、「猫抓老鼠」与「觉断妄念」
问:「喂猫法」是什麽?答:觉性像猫,妄念像老鼠。猫的本性不怕老鼠,同样地,觉性
从来不怕妄念。现在妄念很多,如同大老鼠,而觉性还很弱,如同小猫。小猫看到大老鼠
就去抓,但会被大老鼠拉着跑。同样的,弱的觉性知道有妄念,但会被妄念拉着跑。要喂
的是猫,让它变强壮。老鼠看到强壮的猫,就会很快逃走,要不然当场就吓呆了。所以,
我们唯一的责任是养猫,给猫食物,不用注意老鼠。喂什麽食物呢?就是要觉知自已身体
的动作。因此想要有强壮的觉性,就要不断地喂猫,持续地觉知自己的身体动作。当猫长
大了,不用教牠去捉老鼠,猫的天性自然就会去捉老鼠。
问:隆波说这个方法是「喂猫法」,喂猫法确实是比捕老鼠轻松一点,但是我觉得喂猫还
是喂得不轻松──有更轻松的喂猫法吗?请问奢摩他与毗婆舍那的不同?
答:动中禅这个「喂猫法」已经是很舒服、很轻松的方法了,问题是在喂的时候,不要绷
得太紧,不要太严肃、太紧张,就轻轻松松、舒舒服服地喂猫就好了:甚至可以躺着喂猫
,不要睡着就好了。如果累的话,可以改变姿势,像这样轻轻地翻掌也可以。如果练到手
酸痛的话,也可以轻轻摩擦手指,觉知,可以这样改变,不过一次一只手就好,看自己怎
样来调配。甚至这样转头,觉知头在转,或是上下这样,一边运动,一边保持觉知。眨眼
睛也可以,觉知这个眨眼。呼吸也可以,可是不建议,因为如果用观呼吸的方式,会很容
易就觉得舒服,然後就黏着在舒服上面,黏着在宁静里面:观呼吸虽然舒服、宁静,但它
并不是真正的舒服和宁静,就像冰箱里面的冰块一样。禅修方法有两种:奢摩他与毗婆舍
那。奢摩他的练习会让你舒服宁静,毗婆舍那的练习会让你产生智慧。动中禅的方法属於
毗婆舍那。毗婆舍那没有任何时间、地点、动作上的限制,即使在工作,也可以有毗婆舍
那的舒服宁静──所以为什麽说奢摩他像冰箱里的冰块,因为只要一拿出冰箱,它就融化
了。毗婆舍那的宁静,无论在任何时间地点,在工作或是做任何事,随时都可以有这种宁
静:奢摩他有时间地点的限制,毗婆舍那没有任何限制。
问:我有些怀疑──是不是有人用这种方法养猫,养不大,或是大到某个程度,就没办法
再长大了?
答:只要继续喂养,牠还是会长大的。如果未到终点,就要继续喂养。有时候自己以为把
猫喂胖了,其实牠还没长大,还未抵达目标。我们看猫,看起来已经很好了,就不再喂牠
;猫如果越胖,越需要喂牠。有些人想已经够胖了,不用再喂了。有些人觉得满意,不再
喂猫了──在泰国很多,有些人喂猫,到达一定程度,就不再继续,结果就维持在那个程
度。我们还是要精进地喂牠、照顾牠。如果不再喂牠,猫可能力气不够,就躺下来了。
问:我的猫品种不好,养不胖也养不大?答:如果好好喂,还是可以改变品种,可以把它
变成好的品种。一只懒猫也可以养成一只精进的猫:如果好好喂,还是可以改变的。有一
位佛陀的弟子,剁了999个人的手指,串成项链,因为他原来的老师骗他,如果剁下1000
个人的手指,就会有所成就。最後一个对象是他母亲,当他正陷入犹豫时,佛陀适时对他
开示,即当下证果。佛陀的法,非常好,任何人实修,都可以改变:做坏事的人变成向善
的人,不好的人变成好人,不知道自己的人变成知道自己的人。慢慢地改过向善,慢慢地
变成一个有智慧的人,我们也不必希望成佛或什麽,只是像一般人而有智慧就好。不论出
家或在家,真正修行不一定要剃度或穿袈裟,只要好好修行,了解以後,每个人都是可以
改变的。
问:是否有些人老鼠少,猫比较容易长大,老鼠多的猫不容易长大?
答:有些人虽然老鼠较多,但是一直勤快地喂猫,猫还是会长大的。最主要的是要勤快地
喂牠。如果老鼠多,又不勤快地喂牠,那就没办法去抓老鼠,反而放任老鼠越来越多。怕
老鼠多,就越要喂猫,等猫胖而有力时,就有办法去抓老鼠。精进又精进,自然有办法把
老鼠除去,老鼠再怎麽多也抵抗不过精进。
问:精进的意思是什麽?答:要精进,不要欲求。如果精进但不急,心还是清凉的,就会
自在。一边做一边想要,就没办法达到。如果有欲求抓老鼠的心,就会起贪心。只是单纯
地去做,而没有欲求的心──越没有欲求的心越容易达到,越想达到反而达不到。
五、知道妄念vs看到妄念
问:是不是要做到妄念少的时候,才会看到法的生灭?或者妄念仍然很多,还是会看到法
的生灭?
答:妄念很多,要继续地练习,一定要练习到觉性越来越强,念头越来越少的时候,才有
办法看到苦的生灭。如果妄念还很多,是没有办法看见苦的生灭。现在妄念还很多,这不
是看见,只是知道而已。
问:知道念头、看到念头与没有念头,境界是否有高低?
答:知道与看到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每个人知道自己的念头,这是用弱的觉性知道的,
是一般程度的觉性。而看念头,则是用很强的觉性。二者是不同的体验。看念头时,有时
看到念头生起,有时看到没有念头,就像你坐着看工人工作,有的工作停止了,有的正在
进行。如果生起的是不想要的妄念,可以立刻丢。有用的念头(如煮饭时要起念头)则照
常进行,不用丢。念头的本性就是如此,有时有,有时无。
问:我觉得我只是知道,但是我可以砍断──这样是知道?还是看见?
答:如果可以砍断就是看见,如果只是知道就没办法砍断。
问:想的时候如何带着觉性?
答:念有两种,自然的念是做事、思考、企画所必需,不自然的是妄念、无明。只有自然
念头的时候,想也是带着觉性的,做事也是。如果连自然的念头都没有,就不能做事。自
然的念,想的时候,一样用平常心想。例如:空气很强就变成风,连树都会摇动,但和平
而自然的空气则让我们可以呼吸。为了让人听懂,需要藉名相做比喻,但有时候也无法让
人完全了解。
问:无常故苦?知道无常不能体会苦,如何去思维?
答:不用思维苦,只要培养觉性就会知道。有听闻的,有思维的,最高的是实修的。苦不
需要思维,只要培养觉性之後就会知道苦,苦就会熄灭。有的会教你去思维苦,现在这个
方法不用思维苦,只要实修就好。实修才能产生智慧,苦就会减少、熄灭。
问:如何看见身心?法的思维是否也是妄念?
答:每个人都有身心。有觉性之後就能见身心。现在知道身心,只是别人从知识上告诉我
们的,不是真正的了解。像这样练习,未走到的地方走到了,自然会看见。从经典上或知
识上知道的,不是真正的知道。看见是用心眼或智慧之眼看见。肉眼只能看到外在的东西
,此时心眼或智慧之眼尚未发展出来。培养觉性以後,内在之眼就可以看见。肉眼所见是
外在的,心眼所见是内在的。用肉眼看,名相上是真的,实际上不是真的。如果用想的,
不是真正的了解。心眼看见才是真正的知道。练习能让我们真正的了解,不用思维,自然
就会明白。
问:怎样能及时看到自己的恶念?
答:用我所教的方法来练习,起恶念或善念时,我们将会知道。觉性的责任是知道发生在
周遭的所有事物,你们可能看过佛像有四面,前後方与左右边,象徵着觉性能知万物。
问:见法是见佛陀,见佛陀是见自性。请问所谓的见法是什麽?
答:在行、住、坐、中,见到自己的动作、自己的行为,就会见到佛、法。知道与看到是
不一样的东西,看到是比较高的,知道的层次比较低。知道自己在胡思乱想,但看不到自
己的念头。知道念头是停不下来的,但是看到念头却是可以让它停下来。知道念头会跟着
念头走,但看到念头可以停下来,是不一样的,那就是见到法:先看到外面,再看到里面
。
问:有什麽最好的方法可以帮我更有决心消除所有烦恼与不净?
答:如果不停止培养觉性,觉性会逐渐增长增强。停止练习後觉性将会退转,所以不要中
断练习,要随时随地知道每个身体的动作,让练习与日常生活结合。巴利经典提到:有觉
性的人每天都很快乐。
问:觉受与觉知有何不同?什麽是超越?
答:感受有两种:一种会苦,一种不会苦。觉知是做事情的时候你都知道,行、住、坐、
卧都有感觉,像这样就是觉知。不论感觉是痛苦或快乐,都不要去执着那种感觉、那种感
受。有时候我们会去执着快乐或痛苦的感受,但是有觉性,就会超越这个感觉、感受。觉
性是在感觉、感受之上,是超越的。有时候很快乐、很满意,这是感觉、感受;很不满意
、很难过、悲伤,这也是感觉、感受。如果有觉性、有定,就会了解什麽是觉知、什麽是
感觉,因此,不论什麽事情,满意或是不满意,都是可以接受、可以超越的。我们来学习
法,了解法,这种了解也是一种感觉。喜欢、讨厌也是一种感觉,疼痛、酸麻也是感觉。
练习的时候有不舒服的感觉,还是要继续练习,练到不舒服的感觉消失了,这就是超越了
感觉,在这感觉之上。如果身体上真的很不舒服,不必勉强,可以换一个姿势:重要的是
,变换姿势时要觉知身体的移动。如果你能忍受而超越,也很好,会越来越坚强。有时要
忍受是做不到的,还是要变换姿势。不过慢慢的,忍受度会越来越强。刚开始可能没办法
,做久了越能够忍受,这是需要培养的。
问:当觉知越来越强时,是否可以了知五蕴真相?
答:当觉性完整时,你将会了知五蕴真相及自性三藏。在觉性圆满时,对三藏(经、律、
论)会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知道,并能彻底地放下。培养觉性就好像读经、律、论一样
,到时候自然一切了解,不需再依持。经、律、论是为尚未达到圆觉的人而说的。觉性圆
满的人是不需要的,但我们必须为觉性未圆满的人保存,为下一代保留。
六、有毅力、恒心、耐心
问:如果用功的话,在五至十天之内将领悟「身心目标」,精进的人在一至三个月内,心
态会转变,假如是善良的人,不出三年将证苦灭,请问这种精进是怎样的精进?
答:除了吃饭、睡觉、洗澡和该做的事之外都在用功,练习规律的手部动作和经行,但是
也要吃够、睡够、放轻松。
问:动中禅不是很轻松、很容易的问题,而是要多久?可能有很多人急着要看到一些东西
,要体验到一些东西,他才能安定下来,这样培养觉性的过程中,隆波能够给大家什麽样
的鼓励,给大家一点信心?
答:只要能够好好地培养觉性,让觉性能够持续不断、非常稳固的话,当它可以的时候,
就这麽一瞬间而已,就像灯的开关一样,一开灯就亮起来了。因为我们现在还没有找到开
关,所以会着急,找到时按下去马上就会亮起来。所以要好好地、勤快地去找,就在此生
好好地去找。佛陀也给我们保证了:要如何灭苦?一定要有恒心、毅力、耐心。
问:一般人多久可以有成就?
答:因人而异,觉性持续不断就很快了。我们现在培养觉性,有时可以持续,有时会被妄
念打断──这是因为无明较强,所以无明一靠近就中断。如果觉性够强,能持续24小时都
不断,就很快了。经典上记载,有人只要一天,有人三天、七天、一年、三年、七年。每
人根基不同,有人快,有人很慢,比较困难要多花时间,佛陀时代就有这样的情形了。
问:如果一辈子精进都没有看到什麽实相,有何利益?
答:精进到断气,说不定在最後一刻就看到了。如果一直精进用功的话,你的利益在断气
之前就存在了。
问:如果这辈子修到99分的觉性,会带到下辈子吗?
答:如果再生的话,就只差一分了,只要再修一分。
七、自觉觉他
问︰什麽是我们最终的目的地?有什麽是要去达成的?
答:人生的目的地是没有苦。如果抵达了目标,就不需要再去达成什麽。因为抵达时,就
不必再到其他地方了。无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或发生了什麽,当不再有苦时,就是我们
的目的地。现在当你坐着的时候,请看看自己的心,如果没有苦,就表示已经抵达了目的
地,不过这要看你能停留在这种状态多久。事实上,这个目的地已经存在於每一个生命中
,「去达成目标」只是表达的语言文字,因为如果不说「我们应当达成目标」,就无法沟
通。
问:当觉性强到可以看见念头、照顾念头时,是否还要继续练习,没有练习会不会退转?
答:只有当旅程结束,到达终点後,个人责任已了,才不用再练习规律的动作。虽然不需
再练习,但还要为别人保留这个方法──也就是说,为别人示范出规律的手部动作,为其
他人保留这个方法,而不是为自己。
问:学会了如何推广?可以教人吗?如何教?另一个问题是︰人生的目的是什麽?
答:如果能够不断地培养这个觉性,就会知道人生的意义是什麽。知道以後,就知道怎麽
去教人家来培养觉性。如果真正知道,就有办法告诉别人,就像一道美食,自己吃了以後
,觉得这个东西很好吃,要跟别人分享。必须要等到真正的知道,真正的看见、真正明白
了,真正的亲证了之後,才可以来告诉别人,和别人分享。如果知道了还不告诉别人,那
就太小气、太自私了。必须要让自己先真正的知道了,这样子才可以教导别人、告诉别人
──因为现在大多数人都在沉睡,我们就是要帮助别人,唤醒别人。如果真正的知道了,
无论到那里,就不断地把这个法弘扬出去,告诉别人这个好东西,让别人也可以来练习,
但是现在大多数的人都还在沉睡,不断地叫他还不起来。
问:我们知道南传的小乘佛教都是求自身的解脱,一般的显教才讲利益众生──隆波虽然
是南传的,可是却出来把这套教法教给世人,做利益众生的事,为什麽隆波田、隆波通愿
意这麽做?
答:生命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哪一个国家,有宗教或没有宗教信仰,哪一个宗教的人都是
一样的:大家都一样会苦恼。佛陀觉悟并不是只为印度人,而是为了全世界的人。佛陀觉
悟之後,看到众生都在生死的苦恼里轮回,起大悲心帮助他们,让人能够实际地修行、了
解。可是佛陀没有办法替大家知道,每个人必须自己修行,才能够知道、见到、明白。
http://www.mahasati.org.tw/xoops/
--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18.169.132.9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18.169.132.9
1F:推 vicks:................. 04/24 00:22
2F:推 yule1224:满好的 04/26 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