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oyna (doyna)
看板media-chaos
标题消费他人痛苦
时间Sat Jan 1 15:47:17 2005
看到这个标题让我想到苏珊‧桑塔格的"旁观他人之痛苦"....
消费他人痛苦
[ 2005/1/1, 庄纪婷 ]
http://www.hi-on.org.tw/article0.asp?Serial=01200501011959&Class=台湾观点
海啸造成东南亚与南亚多国各地死伤惨重,我们无力对於大自然愤怒反击,但在受灾地区
哀鸿遍野,国际间纷起投入救难工作之际,国内却出现毫无同理心、也欠缺人道关怀精神
的新闻报导、评论与赤裸裸只问商机的心态,实难令人不感气愤心寒。
无视灾民亟需救援
监察院长钱复坚持到普吉岛打高尔夫球,「确认打球的地点在山区,下榻饭店就在球场旁
,未受海啸影响,安全、交通、食宿均无虞」,两人便依计划,「一偿父子一起度假宿愿
」。打球是个人自由,但灾民与救难队伍均亟需食物与乾净饮水补给;普吉岛救灾工作如
火如荼,钱复与其子如何能无视他人痛苦与需求,坚持到灾区「安全」处寻求娱乐?身为
五院院长之一,难道该用这样的「勇气」引领社会风气?
而台湾记者抢进灾区,传回台湾的画面与新闻未见特殊新闻价值;与国外媒体比较,最「
特别」的就是强迫台湾海啸受害者家属发表感言,明知罹难者为家中经济支柱,仍在家属
泪眼迷蒙时,一迳询问「以後怎麽办」,在对方伤口撒盐;还无视儿童心理可能受到的创
伤,询问刚脱险、正在用餐的六岁孩子「多久没有这样吃早餐」,逼问孩子事发时找不到
爸妈的心情,还强问家属失踪者的感受。这些感受,不是只要稍微有点人性者,无论是媒
体或观众,都可以不须多问便可想见?媒体见灾心喜,消费他人痛苦,究竟哪个观众看了
会觉得有必要或开心?
从灾得利心态可议
这两天,观光业者更大声疾呼应趁震灾导致其他观光地残败,强力促销垦丁;无独有偶,
媒体也出现如此评论,指台湾外交政策失败,对於「能掳获人心、争取友谊的大海啸事件
」反应太慢,否则「对争取印尼、泰国官方与民间好感,会产生多大作用」。
两者所言或为事实,但是对於夺走众多生命,并且导致许多人失去家园的这场浩劫,却只
有「工具性」的思考逻辑,非得在灾难造成惊恐伤恸未除的当口,大声剥削灾难的「剩余
价值」,与前面几例,都彷佛是邻人有难,对我们最重要的就是确定自己不受影响,甚至
能从中得利,难道都不是人心凉薄、自私自利,缺乏同情同理心的可怕态度?对於身边人
、国家的遭遇态度如此凉薄,台湾如何夸言进步、准备好进入国际社会,还认为其他国家
就该理所当然因为人道与人权考量在台湾有需要时加以声援?
作者为台湾人权促进会国际事务部主任
----------------------------------------------------------------
关於苏珊‧桑塔格的"旁观他人之痛苦"(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
这是苏珊‧桑塔格2003年的最新论着,也是继《论摄影》之後,另一部深入探讨影像与当
代文化关系的力作。桑塔格在书中追溯了现代战争与摄影的演进,近代反战运动的发展,
以及影像与新闻、艺术和文化之间的复杂与暧昧。那些源源充斥於现代生活中的战灾影像
,究竟是「记录了」战争的原貌,还是「建构了」灾难的神话?究竟是激起了我们对暴力
的厌恶痛绝,还是磨平了我的同情心?旁观他人的苦痛究竟是为了谨记教训,还是为了满
足我们的邪淫趣味?观看这些凶劫的影像究竟是要令我们坚硬一点以面对内心的软弱?还
是令我们更麻木?或令我们接受生命中不可挽回的创伤?而面对这类由照片所带来的远方
灾痛的知识,我们又该做些什麽?桑塔格这本书不仅让我们重新思考影像的用途与意义,
更直指战争的本质、同情的局限,以及良心的责任等重大议题。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59.104.141.16
1F:推 LucLee:借转 61.62.13.231 01/01
2F:推 starshine:借转 218.166.118.69 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