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iangxw (Goodman)
看板historia
标题[介绍] 清华两校史
时间Wed Aug 10 11:03:19 2005
http://www.ianhui.com/printpage.asp?BoardID=7&ID=8191
国 立 清 华 大 学
《 大 事 记》 │中文版│英文版│
沿革 ‧回上页‧
1909 年 利用美国退还庚子赔款,考选留美学生,成立「游美学务处」主其事。
越二年勘定校址,筹设学校,称清华学堂。
1911 年 3月开学,旋以辛亥革命暂停。
民 1 年 春,复课,「清华学堂」改称「清华学校」,仍为留美预备学校性质。
民 14 年 成立国学研究所。开办大学部,设文、理、法三学院。
民 17 年 改称国立清华大学。
民 18 年 正式成立研究院,分文、理、法三部;大学部第一届学生亦于是年毕业。
民 21 年 增办工学院。
民 26 年 对日抗战军兴,南徙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组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民 27 年 长沙临大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民 34 年 抗战胜利,西南联大仍继续课业,三校同时分别开始筹划复员工作。
民 35 年 秋,本校复员北平,并增设农学院。
民 44 年 中美两国订立原子和平用途协议,政府决定设立原子科学研究机构,发展原子科学之研究,乃电召梅贻琦
校长返国筹议。组设清华大学研究院筹备委员会,勘定校址于新竹,筹划复校,创办原子科学研究所。
民 45 年 1月,在台北成立筹备处,聘陈可忠为主任,正式展开筹备工作。7月,原子科学研究所成立,招考第一届
研究生。
民 50 年 具有壹千功率之水池式核子反应器(原子炉)一座,完成初步临界运转,开始作业。一方面适应教学研究
需要,一方面配合国家政策,展开原子能和平用途之推广工作,是为我国进入原子能时代之里程碑。
民 51 年 5月19日梅校长病故,陈教务长可忠奉命代理校务(民54年真除)。
夏,本校鉴于数学之重要与日俱增,国内大专学校数学师资至为缺乏,为培植数学研究人材,充实大专数
学师资,并加强原子科学研究之数学课程,增设数学研究所。
民 52 年 春,数学研究所招考第一届研究生。
民 53 年 政府鉴于培植科学基础人材,适应国家发展科学教育之需要,指令本校恢复大学部,设置核子工程及数学
两学系,参加联合招生。
民 54 年 增设物理学系。
民 55 年 增设化学系。原子科学研究所之物理组,以数年来之经营,设备渐臻充实,青年物理学家返国来校任教者
,亦渐增多,乃于秋季成立物理研究所,招收第一届研究生。
民 56 年 设立物理研究所博士班。
民 57 年 原子科学研究所化学组,亦以同样情形成立化学研究所,招收第一届研究生。
民 58 年 7月陈校长可忠退休,阎振兴先生继任校长。
民 59 年 6月阎校长调任立台湾大学,本校校长由徐贤修先生继任。原子科学研究所核工组改设为原子核工程研究所。
民 61 年 增设应用化学研究所、应用物理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材料科学工程学系、工业化学研究所、工业化
学系、动力机械工程学系。
民 63 年 增设分子生物研究所、工业工程学系及化学研究所博士班,均开始招生,并将原有所系分设三学院,即理
学院、工学院级及原子科学院。
民 64 年 9月,徐校长奉命转任国家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本校校长由张明哲先生继任。
民 65 年 增设电机电力工程系,电子计算器中心成立。
民 66 年 增设电机电力工程研究所(于六十八学年度起更名电机工程研究所,电机工程学系),计算器馆管理决策
及辐射生物研究所。
民 67 年 增设高分子研究所。
民 68 年 工业化学研究所增设博士班,均于当年招生。
民 69 年 增设工业工程研究所,大学部增设中国语文学系;工业化学研究所、工业化学系更名为化学工程研究所、
化学工程学系。
民 70 年 增设动力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工程、原子核工程研究所博士班。核子工程学系自七十年度开始招生。8月
,张校长调国家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本校校长由毛高文先生继任;10月,研究发展委员会成立。
民 71 年 数学所增设博士班,大学部增设外国语文学系;4月,本校成立长期发展委员会,订定五年发展计划。
民 72 年 3月,开始规划行政业务计算机化操作系统;8月,物理研究所、应用物理研究所合并为物理研究所;化学研
究所、应用化学研究合并为化学研究所;计算器管理决策研究所、电机工程研究所增设博士班;为配合推
动国防科技发展之基本需要,与中山科学院合作成立自强科学研究中心;9月,开始设置辅系;年底,为
推动跨院所系的教学与研究,成立校内各研究中心,次年又相继成立原子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及科仪中心。
民 73 年 增设人文社会学院、经济学系、分子生物研究所博士班;化学工程研究所与高分子研究所合并为化学工程
研究所;与工业技术研究院合作成立材料科学中心。
民 74 年 5月,视听中心成立;8月,增设历史研究所硕士班及工业工程研究所博士班,分子生物研究所更名为生命
科学研究所,原子核工程研究所更名为核子工程研究所。
民 75 年 8月,应用数学研究所增设博士班,原子科学研究所取消保健物理与放射化学分组以及增设语言学研究所
硕士班,动机、电机两系成立双班;9月,开始实施双学位制。
民 76 年 8月,毛校长调任教育部部长,本校校长由刘兆玄先生继任,同时增设社会人类学研究所硕士班及原子科
学研究所博士班。
民 77 年 8月,增设统计学研究所、经济学研究所硕士班,同时计算器管理决策研究所更名为信息科学研究所。
民 78 年 8月,增设文学研究所硕士班、统计学研究所博士班及辐射生物研究所博士班。
民 79 年 8月,增设信息系及语言学研究所博士班。
民 80 年 8月,增设生物医学研究所硕士班及生命科学系。11月15日,生命科学二馆建筑工成完成发包,并于12月9日
动工兴建。
民 81 年 5月,共同学科改为通识教育中心。7月,增设生命科学院,同时将生命科学系、生命科学研究所、生物医
学研究所改隶于生命科学院。8月,增设原子科学系。
民 82 年 2月,阿冈诺反应器除役工程开始,全程约费时二个月。2月27日,刘兆玄校长调任交通部长,校务由教务
长李家同先生暂行代理。12月,化工新馆落成。
民 83 年 1月28日,新旧任校长交接,新任校长沈君山先生为首任经由遴选产生之校长。
8月,增设工程管理研究所硕士班、哲学研究所硕士班、文学研究所博士班。
民 84 年 生命科学二馆落成启用。8月,设立教育学程,又配合新大学法调整所系架构,
将研究所并入性质相近学系。
民 85 年 成立电子工程研究所硕士班、博士班,历史研究所博士班,及社会人类学研究所人类学组博士班。
民 86 年 8月,成立生物技术研究所(硕士班)。
民 87 年 2月,新任校长刘炯朗上任。
8月,成立电机信息学院,设有资讯工程学系、电机工程学系、电子研究所。
辐射生物研究所并入生命科学系,社会人类研究所分设为社会研究所硕士班与
人类学研究所硕士班、博士班。工业工程学系改名为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
民 88 年 8月,成立通讯工程研究所硕士班、博士班。
民 89 年 8月,成立科技管理学院,设有科技管理研究所、科技法律研究所、计量财务金融学系。
民 90 年 8月,成立天文研究所硕士班、信息系统与应用研究所硕士班。
民 91 年 2月,新任校长徐遐生上任。
8月,成立微机电系统工程研究所硕、博士班、台湾文学研究所硕士班,人文社会学士学位学程
(目前暂名为「人文社会学系」),生命科学院调整为生命科学系、分子与细胞生物研究所硕、博士班、
分子医学研究所硕、博士班、生物信息与结构生物研究所硕、博士班、生物科技研究所硕、博士班。
--------------------------------------------------------------------------------
新竹市光复路二段101号 (300)
o Telephone : 03-5715131
o 统一编号 : 4680480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者:suzhou
-- 发布时间:2003-10-9 18:42:00
-- 作者:suzhou
-- 发布时间:2003-10-9 18:42:00
--
学校沿革
首页->学校概况->学校沿革
清华大学校园,地处北京西北郊繁盛的园林区,是在几处清代皇家园林的遗址上发展而成的。清华校园周围高等学府和名园古迹林立,园内林木俊秀,水木清华;清澈的万泉河水从腹地蜿蜒流过,勾连成一处处湖泊和小溪,滋润着一代代清华学子高洁的志趣和情操。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曾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以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在战火纷飞、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岁月里,师生休戚与共、艰苦办学,联大也以名师云集、水平高、学风好而蜚声海外,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
清华大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在震撼全国的"一二‧九"爱国民主运动中,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中,一代代清华仁人志士在探求救国道路、传播先进思想、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中成为后世的楷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1952年国家高等教育的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1952年11月蒋南翔出任清华大学校长,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办学道路,在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和尖端科技人才方面成绩卓着.
1978年以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中,清华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和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清华有着在首届全国研究生院评估中名列榜首的研究生院,有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及清华教育资源的继续教育学院。目前,清华大学设有理学院、建筑学院、土木水利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法学院、美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医学院等12个学院共48个系。目前,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水清木华90载,清华发散着独特的精神魅力。这里治学严谨、学风浓郁,有着良好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清华大学现有教职工约7500人,其中中科院院士2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4名,正高级职务1100多人,副高级职务1800多人。他们正在以自身的学科优势同世界学术界对话,担当着"科教兴国"的重任。
清华大学所传承的是培养具有"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建校至今,她共培养了近10万名毕业生,其中包括一批又一批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学术大师、兴业之才和治国之才。清华大学一直是全国最优秀考生心向往之的所在,目前,清华在校全日制学生25000多名,其中本科生14000多名,硕士生7400多名,博士生3700多名。
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校,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以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姿态跨入崭新的二十一世纪已成为今天全体清华人的努力方向。"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必将濡染着一代又一代的清华人,为我们民族的崛起与腾飞奋斗不止。
1911年 建立“清华学堂”后更名为“清华学校”(留美预备学校)
1925年 设立大学部
1928年 改建成国立清华大学,有文、法、理、工4个学院,16个系
1937年 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 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更名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 迁回北京清华园复校,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 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1978年 恢复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
1984年 建立国内第一个研究生院
在管理工程系基础上建立经济管理学院
在已有理学科系基础上恢复理学院
1985年 建立国内第一个继续教育学院
1988年 在建筑系基础上建立建筑学院
1993年 在已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994年 在已有信息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996年 在已有机械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机械工程学院
1999年 恢复建立法学院
建立应用技术学院
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0年 在已有土木水利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土木水利学院
在公共管理系的基础上建立公共管理学院
--------------------------------------------------------------------------------
-- 作者:suzhou
-- 发布时间:2003-10-9 18:44:00
--
清华大学历任校长及党委书记一览表
学校名称及起讫年月 姓 名 职 务 任 期
清华大学 1949年1月至今 顾秉林 校长 2003.4 - 至今
陈 希 党委书记 2002.2 - 至今
王大中 校长 1994.1 - 2003.4
贺美英 党委书记 1995.9 - 2002.2
方惠坚 党委书记 1988.9 - 1995.9
张孝文 校长 1988.10- 1994.1
李传信 党委书记 1984.2 - 1988.9
高景德 校长 1983.5 - 1988.10
林 克 党委书记 1982.7 - 1984.2
刘 达 党委书记 1977.4 - 1982.7
校长 1978.6 - 1983.5
蒋南翔 校长 1952.11- 1966.6
党委书记 1956.5 - 1966.6
袁永熙 党委书记 1950.3 - 1956.5
刘仙洲 院系调整
筹委会主任 1952.6 - 1952.9
何东昌 党委书记 1950.3 - 1953.9
叶企孙 校务委员会
主任委员 1949.5 - 1952.6
彭檖云 党总支书记 1949.3 - 1950.3
冯友兰 校务会议
临时主席 1948.12- 1949.5
国立清华大学 1946.10 - 1948.12 梅贻琦 校长 1946.10- 1948.12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38.3 - 1946.5
(北大清华南开组合) 梅贻琦 常务会主席 1938.5 - 1946.5
清华校长
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7.10- 1938.2
(北大清华南开组合) 未设校长,设立“常务委员会”,由北大、
清华、南开三校校长任常务委员
国立清华大学 1928.8 - 1937.8 梅贻琦 校长 1931.12- 1937.8
吴南轩 校长 1931.4 - 1931.6
罗家伦 校长 1928.8 - 1930.5
清华学校 1912.10 - 1928.8 温应星 校长 1928.4 - 1928.6
曹云祥 校长 1922.4 - 1927.12
金邦正 校长 1920.9 - 1921.10
张煜全 校长 1918.7 - 1920.1
周诒春 校长 1913.10- 1918.1
唐国安 校长 1912.10- 1913.8
清华学堂 1911.4 - 1912.10 唐国安 监督 1912.4 - 1912.10
周自齐 监督 1911.2 - 1912.4
-- 作者:suzhou
-- 发布时间:2003-10-9 18:47:00
--
现任校长 ─ 徐遐生 先生 历任校长 ─ 梅贻琦 先生 1956 ~ 1962
陈可忠 先生 1962 ~ 1969
阎振兴 先生 1969 ~ 1970
徐贤修 先生 1970 ~ 1975
张明哲 先生 1975 ~ 1981
毛高文 先生 1981 ~ 1987
刘兆玄 先生 1987 ~ 1993
李家同 先生 1993 ~ 1994
沈君山 先生 1994 ~ 1997
陈信雄 先生 1997 ~ 1998
刘炯朗 先生 1998 ~ 2002
--
Love never ends.
http://bbs.fhl.net/php/boards.php?China_gospel_reload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20.248.113.230
1F:推 invicta:可以排版整理吗? 很难阅读耶... 140.109.225.9 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