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outien (章太炎龙骑士团)
看板comment
标题[评论] 卢国沾:《歌词的背後(弦外之音)》
时间Wed Oct 17 18:55:09 2012
卢国沾:《歌词的背後(弦外之音)》,香港:坤林出版社,1988年3月二版
粤语歌坛殿堂级词人卢国沾的自述之集,收录80篇文章,每篇讲一两首他词作的故事
,交待创作缘由、过程与成败得失。这对我辈来说乃是一等重要的文献,黄志华、黄沾等
香港论着皆多有引用。此书似已绝版,到图书馆才找得到,而我手上这本,从借书戳记看
来,2002年至今约有四五十人外借过它,不知算不算得上热门。
早年卢国沾在电视台工作,因为近水楼台,从1975年开始步入词坛,至77年技巧稍成
,在电视台也升到了中层领导,「所以也懂得耍些花招……乘机把自己要求的写进歌词里
,这才开始,写的见些乐趣」 ,然後就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直到1980年代中。当年他很
有理想、拚劲,要在粤语歌坛开出一番生面,也有心将作词要领公开传授,於是也在这
些文章中拿了自己的作品来讲解,这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是不多见的。
通常有一种不知从哪里来的看法,认为诗歌的作者不用再多话,作品本身就应该是够
完整的,要讲的应该都已在里面再多说便画蛇添足了;就算要写文章讨论其中技法与本事
,也该由其他人来写,不要原作者自己写,否则──否则会怎样呢?每个人都可以回答:
否则作者自己把诠释空间、想像空间讲光,就没有意思了。或者说,「讲解」所为的确切
、定法,本就是与诗歌的美学、美感相反的。他人来讲,可达相反相成之效;作者自己讲
,好似自唱自和,感觉上就有点逊。还有一种说法,是用心作过诗歌的人都讲得出来的:
创作之时已经掏心掏肺,又或许隐藏了许多私密的衷曲,过後要再回来拆解,就不美且或
违背初衷了。
我一时想不出古今有多少文献作过此等论调,但这些看法却很是通行,至罗兰巴特「
作者已死论」出世更成了烂大街的禅理。但是,这种理论并不在乎增益吾人的写作技艺,
拿来谈技法已经很成熟的古典诗词、小说散文还好,对技法尚未昌明於世的华语流行歌曲
,就有些无济於事。
《歌词的背後》便是要济事的。卢国沾「牺牲」自己作品的想像空间,将故事贡献给
历史与後进词人,不耍花腔、不搞神秘,对自己的败笔不吝检讨懊悔,谈到胜笔也不吝得
意一下,不假惺惺,率真的态度让人感到他对这门技艺的用心。
书中经常被引用的,有〈逼上梁山〉、〈秦始皇〉等篇;前者让黄志华先生用来说明
作曲家于粦亦精通文学,能给作词人很恰当的修改建议;後者为本书压轴的最长一篇,叙
述他在收到简谱後两天之间赶出初稿,再通过电话与唱片监制、作曲家一起修改的情形,
细节毕至,除了斟酌文句、搭配节奏,还有要求把「孤之江山」之「孤」改为「朕」字,
请作曲家关圣佑把「6」音改成「3」而通过,这种填词让作曲者改动旋律的成功例子并不
多。这两个例子可以告诉我们,不管工期多赶,词曲作者还是要充分沟通才能磨出好作品
。
另有一点值得注意:书中所谈,绝大多数都是他人邀稿,先给定了题目,卢国沾再斟
酌放进一些自己的想法,例如第一篇讲《大地恩情》主题曲,写的是离乡别井,卢也写进
了自己童年无知时被母亲送上船来到香港,也不知要道别的懊悔。只有〈相对无言〉等少
数几首是他有感於自身和朋友经历,或如〈相识也是缘份〉是对爱情、缘份有些想法,主
动去写的。
用传统词学的话来说,卢的作品大部份都是「代言体」,帮别人说心事,只有少数是
说自己的心事,然而说的也是人所共有的感怀(少时理想渐被现实磨掉),如〈傲骨〉兼
有「夫子自道」和「捕捉潮流」 ,这两句实在值得所有创作者借监,我们就该如此兼顾
自我和大众。
别人的、自己的心事,也都是一代港人以及华人心事的一部份,而全体香港和华人也
是我的一部份,卢国沾的性格於是和时代交融到了一起,通过影剧及流行歌曲成为共同记
忆。展读此书,不由令人怀想港剧和粤语歌的黄金时代,那初兴勃发的草创时期,即便粗
糙也令人感奋的劲道。
--
「--仁爱国中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学校,它的校规不太严,让我们有自己的空间,
发展属於自己的专长与兴趣,以及各式各样的观念。」这段话可以有很多种解释。
http://sites.google.com/site/youtien/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18.143.20.180